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质量是所有工程项目的生命,也是建筑企业的立身之本,没有高质量的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施工企业难以高效的运营,因此加强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对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要点进行了简单的探讨,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 建筑工程 施工现场 质量管理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家投资四万亿,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发改委加快了工程项目的审批进度,一时间全国各地工程项目纷纷上马。质量是所有建筑工程项目的生命,而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对工程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必须足够重视,对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进行简单的探讨、分析,希望能为提高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尽绵薄之力。
一、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内容
(一)人的管理
人具有客观能动性。人员管理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人员管理制度能够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施工效率。人的管理的重点是人员的选择、使用,建立一套人才激励体系,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工作积极性。根据工程项目对人力资源的需要和供给状况的分析及估计、对职务编制、人员配置、培训、等方面合理安排,对人员进行分配时,应考虑每个人的兴趣、特点、经验、优缺点,及人员之间的关系。
此外,人员的管理还有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员工的激励。首先在施工现场要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工作环境,鼓励每一位员工尽职尽责,出色完成自己的工作,并与项目所涉及到的项目相关者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其次,要注重员工的个人发展,充分调到他们的积极性,帮助其实现其自身价值。最后,需要非常公平、公正地处理所有事务。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如果存在着明显不公,可能导致一些相关人员的不平感,对工作产生负面情绪,不利于质量控制。可以通过采取绩效考核与奖励措施的手段来实现对员工的激励。建立绩效的考核和评估体系,进行全方位的绩效考评。
(二)材料的质量管理
原材料的质量是建筑工程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工程最终实体的质量,因此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对材料的质量控制必须是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从材料的采购、运输、存储和使用等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不允许有任何麻痹大意。对材料进行严格控制除了可以保障工程质量之外,还可以避免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降低施工单位的建造成本,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对材料必须在符合规范要求、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的前提下,坚持货比三家,优中选优的原则进行采购。加强材料的进场检查,必须按规定进行必要的检测,对质量存疑的材料应进行追溯,对质量不过关的材料坚决清理出场,严格执行建材检测的见证取样送检制度,不能让有瑕疵的建筑材料进建筑工程。
(三) 机械设备的管理
随着施工技术的高速发展,当今建筑工程中机械设备的作用与日俱增,因此机械设备的管理也成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要加强对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坚持持证上岗,强化质量、安全意识,坚决杜绝存在隐患的机械设备,避免不必要的意外发生。此外,还需要对机械设备定期进行检查、保养,一方面是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以保证工作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节约施工成本。
二、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要点
(一)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原则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目前并没有统一的管理方式,从目前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现状来看主要存在着两种管理方式:“问题管理”方式和“预防管理”方式。“问题管理”方式是指针对施工现场已经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是一种典型的事后处理方式,“问题管理”方式的优点是管理目标明确,效果也非常明显,但缺点也很明显,它只能解决已经存在的问题,不关注未来其他问题的发生的预防。而“预防管理”方式弥补了“问题管理”方式的不足,该种管理方式专注于问题的预防,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将来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发生。
建筑工程项目由于本身的复杂性等因素,施工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中必然需要进行“问题管理”,但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疲于进行“问题管理”,那说明工程项目的管理十分混乱。
此外,尽管“问题管理”方式效果十分明显,但由于其是一种事后处理方式,往往有些问题已经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施工现场质量管理需要强调“防治结合,以防为主”,将一切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扼杀在摇篮里,从而从根本上杜绝了损失的可能性。
(二)坚持技术措施先行的质量控制方法
既然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质量管理原则,那么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防控体系,而工程技术措施是质量防控体系的重要基础。良好的质量需要技术作为保障,如针对工程项目的施工难点事先进行技术攻关,对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制定针对性的技术方案。只要能够坚持技术措施先行的质量控制方法,然后辅以良好的质量管理制度,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必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坚持以施工组织设计为指导
施工组织设计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有着很大的影响,故对施工组织设计质量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施工组织设计质量管理应着眼于以下两点:①施工方案确定之后,进度计划的编制需要结合施工工序、方法以及技术措施等因素,避免出现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计划与原计划出现较大变化;②既要考虑单项施工,又要结合分部、单体、甚至室外工程,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真正让流水作业达到流水的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可以很好地反映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有效的控制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坚持以关键部位、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为重点
在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过程中,应督促施工单位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完善监理质量控制体系,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部位、关键环节需要重点进行监控。可以通过三个“三”来达到这一目的:第一个“三”是指要求施工单位实行班组初检、施工队复检、专职质检员终检的“质量三检制”;第二个“三”是指严格控制“三关”:材料、技术以及工序;第三个“三”是指质量监督要“三全”: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
(五)坚持“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质量控制
事前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是对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并通过相应的措施手段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事中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是人员、材料以及机械的使用管理,此外还有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相关人员应该高度重视。
事后质量控制主要内容包括隐蔽工程的质量验收、对已完成部分复检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避免今后出现与之相类似的问题。
三、结语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各个方面做好,有机协调才能建造出高质量的工程项目,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作为其中的一个子系统,还有许多的地方亟待改善,这需要社会各界齐心合力共同推进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使得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有章可循。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加强质量宣传,对施工单位进行教育、引导,严格进行监督,所有的施工单位能够树立良好的质量意识,相关专家学者引进推广国内外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共同使我国工程质量管理水平迈入新的台阶,建造放心工程,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参考文献:
[1]GB/T50430-2007工程建设施工质量管理规范[S]:北京建筑出版社,2008.
[2]黄志伟.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理的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版,2004(1).
[3]马桂昶.实施现场施工质量管理的三个要素[J].山西建筑,2007,33(15).
[4]王润云.浅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J].山西建筑,2008,34(2).
关键词 建筑工程 施工现场 质量管理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家投资四万亿,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发改委加快了工程项目的审批进度,一时间全国各地工程项目纷纷上马。质量是所有建筑工程项目的生命,而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对工程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必须足够重视,对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进行简单的探讨、分析,希望能为提高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尽绵薄之力。
一、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内容
(一)人的管理
人具有客观能动性。人员管理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人员管理制度能够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施工效率。人的管理的重点是人员的选择、使用,建立一套人才激励体系,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工作积极性。根据工程项目对人力资源的需要和供给状况的分析及估计、对职务编制、人员配置、培训、等方面合理安排,对人员进行分配时,应考虑每个人的兴趣、特点、经验、优缺点,及人员之间的关系。
此外,人员的管理还有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员工的激励。首先在施工现场要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工作环境,鼓励每一位员工尽职尽责,出色完成自己的工作,并与项目所涉及到的项目相关者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其次,要注重员工的个人发展,充分调到他们的积极性,帮助其实现其自身价值。最后,需要非常公平、公正地处理所有事务。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如果存在着明显不公,可能导致一些相关人员的不平感,对工作产生负面情绪,不利于质量控制。可以通过采取绩效考核与奖励措施的手段来实现对员工的激励。建立绩效的考核和评估体系,进行全方位的绩效考评。
(二)材料的质量管理
原材料的质量是建筑工程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工程最终实体的质量,因此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对材料的质量控制必须是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从材料的采购、运输、存储和使用等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不允许有任何麻痹大意。对材料进行严格控制除了可以保障工程质量之外,还可以避免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降低施工单位的建造成本,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对材料必须在符合规范要求、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的前提下,坚持货比三家,优中选优的原则进行采购。加强材料的进场检查,必须按规定进行必要的检测,对质量存疑的材料应进行追溯,对质量不过关的材料坚决清理出场,严格执行建材检测的见证取样送检制度,不能让有瑕疵的建筑材料进建筑工程。
(三) 机械设备的管理
随着施工技术的高速发展,当今建筑工程中机械设备的作用与日俱增,因此机械设备的管理也成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要加强对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坚持持证上岗,强化质量、安全意识,坚决杜绝存在隐患的机械设备,避免不必要的意外发生。此外,还需要对机械设备定期进行检查、保养,一方面是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以保证工作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节约施工成本。
二、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要点
(一)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原则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目前并没有统一的管理方式,从目前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现状来看主要存在着两种管理方式:“问题管理”方式和“预防管理”方式。“问题管理”方式是指针对施工现场已经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是一种典型的事后处理方式,“问题管理”方式的优点是管理目标明确,效果也非常明显,但缺点也很明显,它只能解决已经存在的问题,不关注未来其他问题的发生的预防。而“预防管理”方式弥补了“问题管理”方式的不足,该种管理方式专注于问题的预防,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将来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发生。
建筑工程项目由于本身的复杂性等因素,施工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中必然需要进行“问题管理”,但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疲于进行“问题管理”,那说明工程项目的管理十分混乱。
此外,尽管“问题管理”方式效果十分明显,但由于其是一种事后处理方式,往往有些问题已经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施工现场质量管理需要强调“防治结合,以防为主”,将一切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扼杀在摇篮里,从而从根本上杜绝了损失的可能性。
(二)坚持技术措施先行的质量控制方法
既然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质量管理原则,那么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防控体系,而工程技术措施是质量防控体系的重要基础。良好的质量需要技术作为保障,如针对工程项目的施工难点事先进行技术攻关,对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制定针对性的技术方案。只要能够坚持技术措施先行的质量控制方法,然后辅以良好的质量管理制度,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必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坚持以施工组织设计为指导
施工组织设计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有着很大的影响,故对施工组织设计质量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施工组织设计质量管理应着眼于以下两点:①施工方案确定之后,进度计划的编制需要结合施工工序、方法以及技术措施等因素,避免出现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计划与原计划出现较大变化;②既要考虑单项施工,又要结合分部、单体、甚至室外工程,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真正让流水作业达到流水的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可以很好地反映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有效的控制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坚持以关键部位、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为重点
在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过程中,应督促施工单位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完善监理质量控制体系,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部位、关键环节需要重点进行监控。可以通过三个“三”来达到这一目的:第一个“三”是指要求施工单位实行班组初检、施工队复检、专职质检员终检的“质量三检制”;第二个“三”是指严格控制“三关”:材料、技术以及工序;第三个“三”是指质量监督要“三全”: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
(五)坚持“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质量控制
事前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是对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并通过相应的措施手段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事中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是人员、材料以及机械的使用管理,此外还有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相关人员应该高度重视。
事后质量控制主要内容包括隐蔽工程的质量验收、对已完成部分复检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避免今后出现与之相类似的问题。
三、结语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各个方面做好,有机协调才能建造出高质量的工程项目,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作为其中的一个子系统,还有许多的地方亟待改善,这需要社会各界齐心合力共同推进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使得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有章可循。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加强质量宣传,对施工单位进行教育、引导,严格进行监督,所有的施工单位能够树立良好的质量意识,相关专家学者引进推广国内外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共同使我国工程质量管理水平迈入新的台阶,建造放心工程,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参考文献:
[1]GB/T50430-2007工程建设施工质量管理规范[S]:北京建筑出版社,2008.
[2]黄志伟.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理的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版,2004(1).
[3]马桂昶.实施现场施工质量管理的三个要素[J].山西建筑,2007,33(15).
[4]王润云.浅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J].山西建筑,2008,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