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尿液中细胞型纤维连接蛋白(cellular fibronectin,cFN)浓度在膀胱癌诊断、预后和术后监测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52例膀胱癌术前患者(术前组),男36例,女16例.年龄41~88岁,平均62岁.T1期28例,T2期18例,T3期5例,T4期1例.G1级30例,G2级5例,G3级17例.27例术后无肿瘤残余患者(无残余组),男18例,女9例.年龄48 ~ 83岁,平均66岁.其中初次手术行TURBT 22例,膀胱部分切除术5例.术后病理分期:T1期12例,T2期11例,T3期4例;病理分级:G1级14例,G2级4例,G3级9例.8例术后肿瘤残余患者(残余组),男6例,女2例.年龄49 ~ 75岁,平均62岁.6例初次手术行TURBT,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分期:T1期3例,T2期4例,T3期1例;病理分级:G1级3例,G2级1例、G3级4例.同期健康志愿者17例为对照组,男12例,女5例.年龄34~72岁,平均45岁.留取4组的尿液标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尿cFN浓度,比较各组尿cFN浓度的差异.将术前组患者根据肿瘤分期、分级和大小分别分为非肌层浸润组(T1期)和肌层浸润组(T2 ~T4期);低分级组(G1 ~ G2级)和高分级组(G3级);小肿瘤组(肿瘤直径<3 cm)和大肿瘤组(直径≥3 cm),分析肿瘤预后相关临床病理参数与术前尿cFN浓度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尿液cFN检测膀胱癌术后肿瘤残余的能力. 结果 术前组、无残余组、残余组和对照组尿cFN浓度分别为(1809.78±1657.39)、(878.71±355.68)、(1311.67±500.09)、(898.50±318.98) μg/L,术前组尿cFN浓度与无残余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残余组尿cFN浓度显著高于无残余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术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层浸润组尿cFN浓度为(2188.67±2048.93) μg/L,高于非肌层浸润组(1485.02±1150.69) μg/L;大肿瘤组为(3643.59±2673.89) μg/L,高于小肿瘤组(1373.16±876.88)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和术前尿cFN浓度呈高度正相关(r=0.471,P<0.05).ROC曲线显示,利用尿cFN预测术后膀胱肿瘤残余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67%. 结论 尿cFN是膀胱癌诊断和预后的特异性指标,在判断肿瘤残余的术后监测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尿液细胞型纤维连接蛋白在膀胱癌诊断和术后监测中的价值
【摘 要】
:
目的 探讨尿液中细胞型纤维连接蛋白(cellular fibronectin,cFN)浓度在膀胱癌诊断、预后和术后监测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52例膀胱癌术前患者(术前组),男36例,女16例.年龄41~88岁,平均62岁.T1期28例,T2期18例,T3期5例,T4期1例.G1级30例,G2级5例,G3级17例.27例术后无肿瘤残余患者(无残余组),男18例,女
【机 构】
:
315020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315020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315020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315020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
【出 处】
: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发表日期】
:
2013年34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肾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临床上较少见,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60岁.因左侧腰部疼痛2d于2013年2月4日入院.查体:左肾区叩击痛(+).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双肾B超检查:左肾不均质团块3.2 cm×2.5 cm,边界清,边缘光滑.CT扫描:左肾实质内见圆形等低密度影,境界清晰,边缘光滑;动脉期明显强化,强化密度欠均匀,静脉期强化低于正常肾
期刊
肾平滑肌瘤临床少见,2006-2013年我科收治3例,现报告如下.例1 女,28岁.因右侧腰部疼痛1个月余于2013年4月3日入院.查体:右肋缘下可触及7.0 cm×7.2 cm大小包块,表面光滑,活动度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右肾下极可见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周边可见环状血流信号,动脉阻力指数0.62.CT平扫:右肾体积明显增大,右肾内见大小约7.5 cm×7.7 cm类软组织
期刊
目的 探讨肾盂输尿管癌手术区域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43例肾盂输尿管癌手术患者资料.男91例,女52例.年龄33~86岁,平均64岁.术中行区域淋巴结清扫67例,未清扫76例.术后TNM分期:清扫组T1、T2、T3、T4期分别为6、9、44、8例,未清扫组分别为21、14、36、5例.病理分级:清扫组G1、G2、G3级分别为3、25、39例,
目的 报告1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A型(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 2A,MEN 2A)患者的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2日我院收治的1例MEN 2A患者的资料,女,38岁.因头痛、心悸、出汗,CT检查发现肾上腺肿物1个月入院.查体:血压200/100 mmHg(1 mmHg=0.133 kPa)
目的 总结原发性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的诊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44例原发性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男27例,女17例.年龄12~67岁,平均37岁.就诊原因:间断腰腹部疼痛28例(63.6%),无痛性肉眼血尿8例(18.2%),肾积水4例(9.1%).病程1周~ 20年,平均4年.38例行CT检查,发现肾积水26例(68.4%)、输尿管肿瘤2
目的 分析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探讨该病的治疗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33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的资料.男13例,女20例;年龄19~76岁,平均55岁.病变位于左肾18例,右肾15例;33例术前行B超检查,30例行CT扫描,3例行MRI检查.结果 33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5例,保留肾单位手术5例,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
目的 探讨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与精液参数、胚胎发育质量的相关性及其对接受人类辅助生殖(ART)治疗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 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检测676例接受ART治疗的不育男性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分析核蛋白组型转换与精液参数、精子DNA损伤、顶体酶活性、受精率、卵裂率、优质早胚发育、囊胚形成率及妊娠结局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核蛋白组型转换异常组(异常率>30%)162例,精子浓度为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肾周脓肿切开引流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3年4月12例后腹腔镜下肾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9例.年龄35 ~ 68岁,平均47岁.患者均有发热、腰痛症状,伴有寒战7例,膀胱刺激症状5例,恶心、呕吐4例.平均病程9d.脓肿位于左侧4例,右侧8例;脓肿直径5.7~ 8.9 cm,平均6.4 cm.合并2型糖尿病5例,1型糖尿病1
先天性静脉畸形(venous malformation,VM)可发生于全身各器官组织,而发生于阴茎头部者罕见.2011年3月至2012年8月我们采用聚桂醇治疗阴茎头静脉畸形患者12例,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本组12例.年龄10~28岁,平均18岁.单发局限8例,病变广泛4例.病灶均在出生时发现,随年龄增大缓慢生长.查体:病灶呈蓝色或紫红色,有压缩感,瘤体直径0.3~5.0 cm,阴茎勃起功能正常
期刊
患者,52岁.发现左侧阴囊内无痛性肿物伴阴囊下坠不适1年,于2009年11月28日入院.无腹痛,无恶心、呕吐,无低热、盗汗.查体:左侧阴囊明显增大,可见迂回曲张的静脉,附睾上方可扪及拇指大小肿块,质硬,界限清楚,表面光滑无压痛.双侧睾丸、附睾及右侧精索未见异常.B超检查示左侧睾丸上方约32mm× 18mm× 20mm大小不均质低回声,边界清晰,内探及动脉血流信号,阻力指数为0.6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