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戏剧中的音响动作是戏剧中的综合成分他在戏剧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它主要用来刻画舞台人物性格和揭示舞台人物心理活动的,增强戏剧发展节奏造成紧张气氛的,调配剧情基调和强化戏剧中人物情绪的配乐和作为人物无形的舞台存在的,也是戏剧情节进行交代说明的话外音音响和戏剧人物希望载体的音响。
【关键词】:音响动作;人物心理;环境;戏剧发展
戏剧中的音响动作是模拟和表现生活中的自然音响这主要是用来表现剧作中的背景时代以及人物的情绪和主题的立意也可以说是用来更直接的让观众在听觉上配合视觉更直接的了解戏,知道戏所想表达的内容以及更直观的告诉观众戏中演员的思想感情。
一、音响动作
(一)什么是音响动作
在戏剧表演舞台上,舞台音响动作已经是舞台表演中不能少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一位戏剧家说过“这样的音响只是起着辅助的作用。这好像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动作,并不是绝对必要的。没有音响,戏当然可以进行。”如果音响动作不仅是舞台表演的一个辅助,那么如果没有了音响动作在舞台上的戏就不能在继续表演下去。因此音响动作成了舞台表演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也就是所谓的音响式舞台动作。
在戏剧表演作品中,音响动作的穿插是很重要的,它可以营造出一种立体的氛围,刻画出舞台戏剧人物的内心心理表现,而且也通过同一种自然物体发出不同声音,来显示出戏剧中人物的不同表现,因此增加戏剧舞台情节发展的层次感充满了感染力,情绪氛围和情感触动力形成了对观众更加直接的冲击。
(二)戏剧中的音响动作的重要性
舞台戏剧上音响动作有着深化主题思想,表现舞台人物的心理状态,刻画舞台人物的心理活动,丰富舞台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功能。
随着时代以及戏剧的发展,在舞台上的表演他已经不仅仅是靠着演员在舞台上只用台词来表现整个故事的发展情节,它利用音响动作来冲出了这种束缚,不管在戏剧的形式上还是内容的情节发展上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在好的戏剧作品中音响动作是不可或缺的。比如,在戏剧作品《琼斯皇》中,用来处理戏剧冲突的方式就是用音响动作来完成的,“鼓声”在这部作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鼓声触发来推动特定心理活动的情绪和萌发以及发展,也象征着与琼斯相互对抗的力量。用鼓声来象征造反者的逼近,来推动主人公的心理冲突。
(三)音响动作在戏剧中给观众的直接感受
音响动作在戏剧中能够直接的引起人的情感变化,他与人物的心理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在戏剧舞台上悲伤的音响动作加上演员精湛的表演,可以使观众融入到戏剧的故事情节中去,而用来表现时代背景的音响动作可以很直接的向观众反映戏剧作品的时代背景。
二、戏剧作品
(一)《雷雨》
在《雷雨》中,根据剧情所组成的雷雨音响是这部话剧中的精彩之处,可以说雷雨声是这部话剧的第九个角色,它代表着摧毁腐朽黑暗社会的一种强大的力量,它是每个观看这部话剧的人的心中的一个角色,雷雨声不仅突出了雷雨的戏剧环境,也更加表现出了雷雨所象征和代表的丰富内涵,在话剧中不同的雷雨声它也同时谱写出了一曲“雷雨”的交响曲。
比如,在《雷雨》第三幕中,鲁妈逼迫四凤发誓的这场戏,戏中四凤一边幻想着能与周萍远走高飞,去过她心里所希望过得幸福生活,一边四凤又深爱着她的母亲鲁侍萍很难断绝她们的母女关系,这使四凤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鲁妈要四凤起誓再也不见周家的人而四凤深爱着周萍,没有勇气起誓,这里曹禺先生用阵阵的闷雷声和时不时闪耀的闪电来敲击着四风的心,表现出了母女两人各自心中痛苦的隐情,都在摧残着两人同遭不幸的心灵。而在鲁妈的逼迫下,四凤不得不对天发誓,“那就让天上的雷劈了我吧!”这句话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四风的劈字刚出口,一声响雷就劈了下来,这也吓得四凤扑倒在地,嚎啕大哭。这里的雷声不仅在戏剧中构成了戏剧的自然环境,也给观众带来视觉与听觉的震撼。
(二)《原野》
在话剧《原野》中,曹禺先生以鲜明的时代特色,新颖的艺术手法来放映被压迫者的呐喊和个性解放的革命民主力量,它强烈冲击着旧时代的封建势力和黑暗的现实社会。比如,在话剧《原野》中,幕启时“清脆的叫了几声”,随着懦弱无能的大星的到来,“池塘里的青蛙又叫了几声”,当凶狠的焦母出现时,“塘边的青蛙吵叫起来”。这里的音响动作是利用青蛙的叫声来暗示情节的发展,也向观众说明了话剧所处在的时节,和话剧中人物所处在的地点,也以青蛙叫声的变化暗示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在序幕中电线杆是“呜呜地响着”到第二幕中仇虎与焦母惊心动魄的交锋时“电线被风吹的呜呜的响,像是哀怨的妇人的哭那样幽长”。这里从序幕到第二幕中的树叶声也是随着剧情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利用同一种音响动作的反复出现做到以声达意的效果,也正是这些反复出现而随情节而改变的音响动作的出现增强了戏剧发展的节奏,造成了紧张的气氛。而随着剧情的发展仇虎在侦缉队四面枪声的逼迫下自杀身亡,这里的枪声带动着剧情的紧张发展,也使观众跟着紧张的气氛而紧张,这里仇虎的死与其说是走不出黑暗的森林不如说是走不出自已的心,虽然大星已经死去,但仇虎的复仇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虽然仇虎死了,复仇也结束了,但还是留给观众一个悬念,最终天亮了,火车声响起也说明着话剧的结束,这里也可以说是农民的觉醒,反抗到最后在那个时代还是以失败告终。
(三)《家》
曹禺的《家》是根据巴金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作品,但这部戏剧作品它具有独特的舞台艺术。
《家》中的杜鹃声这个音响动作加上鸣凤的死,这里的音响动作突出了鸣凤的死在观众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加深了鸣凤这个身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的小人物的悲惨命运。
(四)《日出》
《日出》这部话剧是曹禺先生在《雷雨》,《原野》这个时期现实主义剧作发展的巅峰,它主要从一个小家庭延伸到了整个大的社会环境,这部话剧是对万恶社会现实的强烈的憎恨,对劳苦人民群众的悲惨遭遇感到非常深切的同情,这也是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最初的动力。也可以说《日出》是三十年代中国都市社会的一面很好的镜子,它主要反映了被压迫的劳苦群众,工人群众对那时人吃人的社会制度的强烈的憎恨,也反映出他们对一个光明的社会表现出极度的渴望,作者把大多数的注意力全部倾注于对当时金融在社会体制腐烂的描写上,表现出这是一个非常黑暗的社会,也令人信服的揭露出了这样一个社会末日即将到来的必然。这部作品利用社会制度的腐朽来探索悲剧。
这部作品也高度的表现出了作者关注的当时社会妇女的命运,它也是这部话剧的潜在的诗意,它利用独白的音响动作来表现出了一个追求个性解放,脱离社会,个性自由的女性的悲剧,也通过陈白露的悲剧更深刻的表明那个充满罪恶的社会是不可救药的,陈白露的悲剧也可以说成是这个社会的悲剧。最为明显的音响动作还有第二幕中的建筑工人的“小海角”的吆喝声,后又改唱“日出东来,满天的大红!要想吃饭,可得做工!”这样的歌,在作品中反复的出现,这些音响动作主要突出了戏剧的主题,也是因为剧中反复出现的这些歌曲也深深抨击着剧本中那一群不劳而食,不劳而获,把劳动者踩在脚底的那群坏蛋,也突出了当时社会很多的劳动人民的存在,与那些黑暗势力形成了不可调和的抗争,而剧中反复出现的歌曲还表示着一个巨大的生命在向前推进,它准备冲破黑暗,迎接黎明。
曹禺先生往往灵活巧妙的运用一些民间小调和跟剧情相关的一些音响动作来表现出剧中的情景,它主要充当角色在剧中活跃,刻画人物的性格以及说明人物的心理活动,带动戏剧的情节发展,对剧情进行交代的一些画外音的音响动作,调配剧情基调,增强人物情绪的配乐音响。
参考文献:
[1]张丽.剧本写作课程[J].现代中学生:领悟艺术,2011,(6).
[2]高军.音响式的舞台动作[J].戏剧之家,2011,(2).
【关键词】:音响动作;人物心理;环境;戏剧发展
戏剧中的音响动作是模拟和表现生活中的自然音响这主要是用来表现剧作中的背景时代以及人物的情绪和主题的立意也可以说是用来更直接的让观众在听觉上配合视觉更直接的了解戏,知道戏所想表达的内容以及更直观的告诉观众戏中演员的思想感情。
一、音响动作
(一)什么是音响动作
在戏剧表演舞台上,舞台音响动作已经是舞台表演中不能少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一位戏剧家说过“这样的音响只是起着辅助的作用。这好像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动作,并不是绝对必要的。没有音响,戏当然可以进行。”如果音响动作不仅是舞台表演的一个辅助,那么如果没有了音响动作在舞台上的戏就不能在继续表演下去。因此音响动作成了舞台表演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也就是所谓的音响式舞台动作。
在戏剧表演作品中,音响动作的穿插是很重要的,它可以营造出一种立体的氛围,刻画出舞台戏剧人物的内心心理表现,而且也通过同一种自然物体发出不同声音,来显示出戏剧中人物的不同表现,因此增加戏剧舞台情节发展的层次感充满了感染力,情绪氛围和情感触动力形成了对观众更加直接的冲击。
(二)戏剧中的音响动作的重要性
舞台戏剧上音响动作有着深化主题思想,表现舞台人物的心理状态,刻画舞台人物的心理活动,丰富舞台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功能。
随着时代以及戏剧的发展,在舞台上的表演他已经不仅仅是靠着演员在舞台上只用台词来表现整个故事的发展情节,它利用音响动作来冲出了这种束缚,不管在戏剧的形式上还是内容的情节发展上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在好的戏剧作品中音响动作是不可或缺的。比如,在戏剧作品《琼斯皇》中,用来处理戏剧冲突的方式就是用音响动作来完成的,“鼓声”在这部作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鼓声触发来推动特定心理活动的情绪和萌发以及发展,也象征着与琼斯相互对抗的力量。用鼓声来象征造反者的逼近,来推动主人公的心理冲突。
(三)音响动作在戏剧中给观众的直接感受
音响动作在戏剧中能够直接的引起人的情感变化,他与人物的心理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在戏剧舞台上悲伤的音响动作加上演员精湛的表演,可以使观众融入到戏剧的故事情节中去,而用来表现时代背景的音响动作可以很直接的向观众反映戏剧作品的时代背景。
二、戏剧作品
(一)《雷雨》
在《雷雨》中,根据剧情所组成的雷雨音响是这部话剧中的精彩之处,可以说雷雨声是这部话剧的第九个角色,它代表着摧毁腐朽黑暗社会的一种强大的力量,它是每个观看这部话剧的人的心中的一个角色,雷雨声不仅突出了雷雨的戏剧环境,也更加表现出了雷雨所象征和代表的丰富内涵,在话剧中不同的雷雨声它也同时谱写出了一曲“雷雨”的交响曲。
比如,在《雷雨》第三幕中,鲁妈逼迫四凤发誓的这场戏,戏中四凤一边幻想着能与周萍远走高飞,去过她心里所希望过得幸福生活,一边四凤又深爱着她的母亲鲁侍萍很难断绝她们的母女关系,这使四凤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鲁妈要四凤起誓再也不见周家的人而四凤深爱着周萍,没有勇气起誓,这里曹禺先生用阵阵的闷雷声和时不时闪耀的闪电来敲击着四风的心,表现出了母女两人各自心中痛苦的隐情,都在摧残着两人同遭不幸的心灵。而在鲁妈的逼迫下,四凤不得不对天发誓,“那就让天上的雷劈了我吧!”这句话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四风的劈字刚出口,一声响雷就劈了下来,这也吓得四凤扑倒在地,嚎啕大哭。这里的雷声不仅在戏剧中构成了戏剧的自然环境,也给观众带来视觉与听觉的震撼。
(二)《原野》
在话剧《原野》中,曹禺先生以鲜明的时代特色,新颖的艺术手法来放映被压迫者的呐喊和个性解放的革命民主力量,它强烈冲击着旧时代的封建势力和黑暗的现实社会。比如,在话剧《原野》中,幕启时“清脆的叫了几声”,随着懦弱无能的大星的到来,“池塘里的青蛙又叫了几声”,当凶狠的焦母出现时,“塘边的青蛙吵叫起来”。这里的音响动作是利用青蛙的叫声来暗示情节的发展,也向观众说明了话剧所处在的时节,和话剧中人物所处在的地点,也以青蛙叫声的变化暗示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在序幕中电线杆是“呜呜地响着”到第二幕中仇虎与焦母惊心动魄的交锋时“电线被风吹的呜呜的响,像是哀怨的妇人的哭那样幽长”。这里从序幕到第二幕中的树叶声也是随着剧情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利用同一种音响动作的反复出现做到以声达意的效果,也正是这些反复出现而随情节而改变的音响动作的出现增强了戏剧发展的节奏,造成了紧张的气氛。而随着剧情的发展仇虎在侦缉队四面枪声的逼迫下自杀身亡,这里的枪声带动着剧情的紧张发展,也使观众跟着紧张的气氛而紧张,这里仇虎的死与其说是走不出黑暗的森林不如说是走不出自已的心,虽然大星已经死去,但仇虎的复仇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虽然仇虎死了,复仇也结束了,但还是留给观众一个悬念,最终天亮了,火车声响起也说明着话剧的结束,这里也可以说是农民的觉醒,反抗到最后在那个时代还是以失败告终。
(三)《家》
曹禺的《家》是根据巴金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作品,但这部戏剧作品它具有独特的舞台艺术。
《家》中的杜鹃声这个音响动作加上鸣凤的死,这里的音响动作突出了鸣凤的死在观众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加深了鸣凤这个身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的小人物的悲惨命运。
(四)《日出》
《日出》这部话剧是曹禺先生在《雷雨》,《原野》这个时期现实主义剧作发展的巅峰,它主要从一个小家庭延伸到了整个大的社会环境,这部话剧是对万恶社会现实的强烈的憎恨,对劳苦人民群众的悲惨遭遇感到非常深切的同情,这也是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最初的动力。也可以说《日出》是三十年代中国都市社会的一面很好的镜子,它主要反映了被压迫的劳苦群众,工人群众对那时人吃人的社会制度的强烈的憎恨,也反映出他们对一个光明的社会表现出极度的渴望,作者把大多数的注意力全部倾注于对当时金融在社会体制腐烂的描写上,表现出这是一个非常黑暗的社会,也令人信服的揭露出了这样一个社会末日即将到来的必然。这部作品利用社会制度的腐朽来探索悲剧。
这部作品也高度的表现出了作者关注的当时社会妇女的命运,它也是这部话剧的潜在的诗意,它利用独白的音响动作来表现出了一个追求个性解放,脱离社会,个性自由的女性的悲剧,也通过陈白露的悲剧更深刻的表明那个充满罪恶的社会是不可救药的,陈白露的悲剧也可以说成是这个社会的悲剧。最为明显的音响动作还有第二幕中的建筑工人的“小海角”的吆喝声,后又改唱“日出东来,满天的大红!要想吃饭,可得做工!”这样的歌,在作品中反复的出现,这些音响动作主要突出了戏剧的主题,也是因为剧中反复出现的这些歌曲也深深抨击着剧本中那一群不劳而食,不劳而获,把劳动者踩在脚底的那群坏蛋,也突出了当时社会很多的劳动人民的存在,与那些黑暗势力形成了不可调和的抗争,而剧中反复出现的歌曲还表示着一个巨大的生命在向前推进,它准备冲破黑暗,迎接黎明。
曹禺先生往往灵活巧妙的运用一些民间小调和跟剧情相关的一些音响动作来表现出剧中的情景,它主要充当角色在剧中活跃,刻画人物的性格以及说明人物的心理活动,带动戏剧的情节发展,对剧情进行交代的一些画外音的音响动作,调配剧情基调,增强人物情绪的配乐音响。
参考文献:
[1]张丽.剧本写作课程[J].现代中学生:领悟艺术,2011,(6).
[2]高军.音响式的舞台动作[J].戏剧之家,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