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顺利发展,现如今的道路桥梁工程中,设计施工细节的完善都是当前相关人员需重视的重要内容之一。要促使工作人员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强化,需深入开展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工作的开展,希望可为之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道路桥梁;设计;施工
0 引言
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道路与桥梁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但在道路与桥梁施工中,时常会出现由于设计不合理所出现的桥头跳车问题,行车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相关施工成本也会显著增加。基于此,对施工单位而言,需重视有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质量保障工作。对此环节的设计与施工问题得到护理。
1 道路与桥梁连接处设计与施工工作进行的意义
在最近几年的时间里,道路工程不管是规模还是数量都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对于建设施工的要求与工艺要求也逐步提升。特别是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施工作业,已经成为了工程建设中十分棘手的问题。换言之,在基础设施建设中,道路与桥梁工作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需将整体的质量充分重视起来,尽可能避免出现桥头位置的“跳车”现象,以此保证道路安全。道路与桥梁的连接处十分普遍的存在着“跳车”现象,从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角度而言,需在当前阶段做好先进的设计与施工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利用最小的投资与最为合理的昂视,控制出现质量问题的概率。在保证道路与桥梁安全舒适性的前提下,适当延长其具体的使用寿命。
要保证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合理性,在开展施工作业前,需对施工周边土壤与环境进行全面调查,这对桥梁工程地基开展处理工作十分有利。道路桥梁质量问题关系到路桥本身使用寿命,甚至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与民众根本利益,因此需将其研究工作充分重视起来。
2 道路与桥梁连接处设计与施工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合理的桥头引导设计
开展道路桥梁设计工作时,对于其连接处需使用过渡段的设计方式进行施工,以此逐渐达到平整道路的目的。从实际调查研究中可以发现,利用这一设计方式时,由于桥梁的设计科学性相对较低,因此在后续使用的过程非常常见的会出现跳车问题,增加桥头搭板出现裂缝现象的概率,对过往车辆的安全性带来极大威胁。另外,进行道路与桥梁设计工作时,如果忽视搭板设计工作,会令道路桥梁连接处极易遭受自然环境的侵蚀,在台背位置出现较严重的历史问题,继而导致出现路面坍塌,低于道路与桥梁的后续使用也会埋下极大潜在性隐患。
2.2 缺乏地基处理环节质量保证
在道路桥梁连接处的施工工作中,由于缺乏地基处理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因此十分容易会出现各方面的问题。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工作不够合理,会令路桥使用中出现沉降问题,对行车安全性造成严重潜在危害。
2.3 缺乏边坡防护意识
在我国道路与桥梁节点建设中,边坡防护意识缺乏是其中存在的一个不足之处。缺乏合理完善的防护措施,会随之导致出现诸多问题。例如,在面临雨季的时候,河水与雨水长时间的冲刷,会导致出现路面坍塌与沉降现象。在多数规划中的路桥连接施工程,会不自觉忽视边坡防护工程。除此之外,施工过程中忽视了对填料的重视,不合理的排水现象与不够专业化的材料,都会令桥梁基础在遭受雨水冲刷时出现路面沉降等现象。
3 解决道路与桥梁连接处设计施工问题的措施
3.1 保证搭板合理性
在路桥工程项目中,搭板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这一方式不仅操作起来十分简单,需要花费的资金也较少。基于此,实现搭板设计的合理性强化,对于降低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非常有利,促使路桥过渡段的连接处变得更加结实。利用搭板进行施工工作时,路桥连接处很大可能会出现沉降不均匀的状况,这也表示搭板设计不够合理。基于此,为有效避免此种现象出现,在进行设计工作时,需依照搭板的具体长度进行合理计算,发挥简支梁操作方式的作用,令搭板使用长度有保证。另外,在搭板的末端位置,适当增设变厚埋板,以此保证路桥连接处的稳定性,以此促使设计与施工质量逐步提升。
3.2 加固软弱基础
在保证软弱基础的前提下,才能促使平台稳定性与安全性得到充分保证。在这一时期阶段中,弱路基一般都会使用排水固结、垫层更换与复合地基等加固方式对地基进行有效加强。排水固结的方式所使用的土壤压力来活动水分,以此增加压力,控制空隙体积,增加其整体紧实度。垫层更换法主要是利用其他填料代替软土层。填料中一般包含有丰富的沙子,因此有着相对较好的机械性能与物理性能。垫层的厚度一般是两米到三米。所谓复合基础增强工艺,主要发挥的是化学作用与增强物理过程,逐步实现天然土壤层改善的一种机械性能方式。举例说明,将水倒入土壤中,可有效加强其特性,利用化学反应逐步实现土壤材料组成的改变,以此促使土壤层力学得到合理改善。性质与物理特性可以将新的材料放置到软土层中去,继而逐步实现平台整体坚固性与承载能力的有效改善。
3.3 后背回填设计控制
要促使道路桥梁连接处设计质量得到保证,需增强后背回填设计环节的控制工作,完善相关分析工作,仔细与严谨考量后背回填的材料配比以及等级等状况。由于施工中涉及到的材料种类十分多样,包含砂砾与砾石等,材料的可压缩性较低,有着较强的透水性,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具体施工应用中可提升其稳定性。在进行材料选择时,需完善对应的检测工作,令填料设计质量得到保证。开展填料工程中,需尽可能保证不存在任何的杂志,将施工质量受到影响的概率降低到最低水平。施工的过程中,具体使用到的材料包含有聚苯乙烯材料以及粉煤灰等。选择的过程中,要与连接处施工使用的各种材料相契合,保证材料使用的科学与合理性,迎合材料的具体使用要求。
3.4 完善道路桥梁连接处设计
完善路桥连接内容之后,需重视研究避免形变的应对措施。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需灵活依照相关的规范要求,逐步提升作业的整体质量。开展设计工作的过程中,连接处实际状况不同其形变量也存在差异。一般状况下,桥梁建设的材料主要是混凝土,其强度与道路相比要更强,对路桥之间具体的沉降幅度差距,需尽可能保持在最小范围内,以此保证道路桥梁连接处更加缓和,降低出现形变问题的概率。另一方面,在进行桥头设计之时,需逐步实现搭板工作的强化,以此保证路基整体质量水平。
3.5 重视施工管理工作
在整个工程中,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施工工程是重中之重,只有在保证此项工程达到对应标准的基础上,才能促使工程的质量水平得到有效完善。基于此,要将道路与桥梁的施工管理工作充分重视起来。具体可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其一,增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对施工部门管理人员及部下开展全方位培训,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升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其二,科学考量施工方案,具體问题具体分析,开展全方位考察工作,灵活依照本地实际状况进行合理规划,避免照搬以往工程经验。其三,施工工作进行过程中,合理设置相关监督小组,发挥其作用对工程进行全方位的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包含施工技术、材料与人员等。以此保证工程整体质量,促使其充分迎合规范要求。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公共基础建设中,道路桥梁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道路桥梁施工工作中,道路桥梁连接处的质量问题研究开始越发受到专家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祁亮.市政工程中道路与桥梁连接处设计施工的研究[J].四川建材,2021,47(2):170-172.
[2]王汉伟,龙凯.探究道路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措施[J].中华建设,2020(9):122-123.
[3]景燕.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及施工探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12):133-134.
[4]叶尔丰,满玲玲.市政工程中道路桥梁连接处设计与施工研究[J].交通世界,2020(Z1):96-97.
关键词:道路桥梁;设计;施工
0 引言
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道路与桥梁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但在道路与桥梁施工中,时常会出现由于设计不合理所出现的桥头跳车问题,行车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相关施工成本也会显著增加。基于此,对施工单位而言,需重视有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质量保障工作。对此环节的设计与施工问题得到护理。
1 道路与桥梁连接处设计与施工工作进行的意义
在最近几年的时间里,道路工程不管是规模还是数量都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对于建设施工的要求与工艺要求也逐步提升。特别是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施工作业,已经成为了工程建设中十分棘手的问题。换言之,在基础设施建设中,道路与桥梁工作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需将整体的质量充分重视起来,尽可能避免出现桥头位置的“跳车”现象,以此保证道路安全。道路与桥梁的连接处十分普遍的存在着“跳车”现象,从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角度而言,需在当前阶段做好先进的设计与施工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利用最小的投资与最为合理的昂视,控制出现质量问题的概率。在保证道路与桥梁安全舒适性的前提下,适当延长其具体的使用寿命。
要保证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合理性,在开展施工作业前,需对施工周边土壤与环境进行全面调查,这对桥梁工程地基开展处理工作十分有利。道路桥梁质量问题关系到路桥本身使用寿命,甚至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与民众根本利益,因此需将其研究工作充分重视起来。
2 道路与桥梁连接处设计与施工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合理的桥头引导设计
开展道路桥梁设计工作时,对于其连接处需使用过渡段的设计方式进行施工,以此逐渐达到平整道路的目的。从实际调查研究中可以发现,利用这一设计方式时,由于桥梁的设计科学性相对较低,因此在后续使用的过程非常常见的会出现跳车问题,增加桥头搭板出现裂缝现象的概率,对过往车辆的安全性带来极大威胁。另外,进行道路与桥梁设计工作时,如果忽视搭板设计工作,会令道路桥梁连接处极易遭受自然环境的侵蚀,在台背位置出现较严重的历史问题,继而导致出现路面坍塌,低于道路与桥梁的后续使用也会埋下极大潜在性隐患。
2.2 缺乏地基处理环节质量保证
在道路桥梁连接处的施工工作中,由于缺乏地基处理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因此十分容易会出现各方面的问题。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工作不够合理,会令路桥使用中出现沉降问题,对行车安全性造成严重潜在危害。
2.3 缺乏边坡防护意识
在我国道路与桥梁节点建设中,边坡防护意识缺乏是其中存在的一个不足之处。缺乏合理完善的防护措施,会随之导致出现诸多问题。例如,在面临雨季的时候,河水与雨水长时间的冲刷,会导致出现路面坍塌与沉降现象。在多数规划中的路桥连接施工程,会不自觉忽视边坡防护工程。除此之外,施工过程中忽视了对填料的重视,不合理的排水现象与不够专业化的材料,都会令桥梁基础在遭受雨水冲刷时出现路面沉降等现象。
3 解决道路与桥梁连接处设计施工问题的措施
3.1 保证搭板合理性
在路桥工程项目中,搭板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这一方式不仅操作起来十分简单,需要花费的资金也较少。基于此,实现搭板设计的合理性强化,对于降低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非常有利,促使路桥过渡段的连接处变得更加结实。利用搭板进行施工工作时,路桥连接处很大可能会出现沉降不均匀的状况,这也表示搭板设计不够合理。基于此,为有效避免此种现象出现,在进行设计工作时,需依照搭板的具体长度进行合理计算,发挥简支梁操作方式的作用,令搭板使用长度有保证。另外,在搭板的末端位置,适当增设变厚埋板,以此保证路桥连接处的稳定性,以此促使设计与施工质量逐步提升。
3.2 加固软弱基础
在保证软弱基础的前提下,才能促使平台稳定性与安全性得到充分保证。在这一时期阶段中,弱路基一般都会使用排水固结、垫层更换与复合地基等加固方式对地基进行有效加强。排水固结的方式所使用的土壤压力来活动水分,以此增加压力,控制空隙体积,增加其整体紧实度。垫层更换法主要是利用其他填料代替软土层。填料中一般包含有丰富的沙子,因此有着相对较好的机械性能与物理性能。垫层的厚度一般是两米到三米。所谓复合基础增强工艺,主要发挥的是化学作用与增强物理过程,逐步实现天然土壤层改善的一种机械性能方式。举例说明,将水倒入土壤中,可有效加强其特性,利用化学反应逐步实现土壤材料组成的改变,以此促使土壤层力学得到合理改善。性质与物理特性可以将新的材料放置到软土层中去,继而逐步实现平台整体坚固性与承载能力的有效改善。
3.3 后背回填设计控制
要促使道路桥梁连接处设计质量得到保证,需增强后背回填设计环节的控制工作,完善相关分析工作,仔细与严谨考量后背回填的材料配比以及等级等状况。由于施工中涉及到的材料种类十分多样,包含砂砾与砾石等,材料的可压缩性较低,有着较强的透水性,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具体施工应用中可提升其稳定性。在进行材料选择时,需完善对应的检测工作,令填料设计质量得到保证。开展填料工程中,需尽可能保证不存在任何的杂志,将施工质量受到影响的概率降低到最低水平。施工的过程中,具体使用到的材料包含有聚苯乙烯材料以及粉煤灰等。选择的过程中,要与连接处施工使用的各种材料相契合,保证材料使用的科学与合理性,迎合材料的具体使用要求。
3.4 完善道路桥梁连接处设计
完善路桥连接内容之后,需重视研究避免形变的应对措施。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需灵活依照相关的规范要求,逐步提升作业的整体质量。开展设计工作的过程中,连接处实际状况不同其形变量也存在差异。一般状况下,桥梁建设的材料主要是混凝土,其强度与道路相比要更强,对路桥之间具体的沉降幅度差距,需尽可能保持在最小范围内,以此保证道路桥梁连接处更加缓和,降低出现形变问题的概率。另一方面,在进行桥头设计之时,需逐步实现搭板工作的强化,以此保证路基整体质量水平。
3.5 重视施工管理工作
在整个工程中,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施工工程是重中之重,只有在保证此项工程达到对应标准的基础上,才能促使工程的质量水平得到有效完善。基于此,要将道路与桥梁的施工管理工作充分重视起来。具体可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其一,增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对施工部门管理人员及部下开展全方位培训,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升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其二,科学考量施工方案,具體问题具体分析,开展全方位考察工作,灵活依照本地实际状况进行合理规划,避免照搬以往工程经验。其三,施工工作进行过程中,合理设置相关监督小组,发挥其作用对工程进行全方位的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包含施工技术、材料与人员等。以此保证工程整体质量,促使其充分迎合规范要求。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公共基础建设中,道路桥梁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道路桥梁施工工作中,道路桥梁连接处的质量问题研究开始越发受到专家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祁亮.市政工程中道路与桥梁连接处设计施工的研究[J].四川建材,2021,47(2):170-172.
[2]王汉伟,龙凯.探究道路桥梁连接处的设计与施工措施[J].中华建设,2020(9):122-123.
[3]景燕.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及施工探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12):133-134.
[4]叶尔丰,满玲玲.市政工程中道路桥梁连接处设计与施工研究[J].交通世界,2020(Z1):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