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影《女检察官》紧紧围绕服务构建和谐社会来真实再现女检察官宽严相济、人性化办案的执法经历,影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戏剧冲突、叙事框架、叙事主线、情节、人物
引言
电影《女检察官》是以全国优秀女检察官白洁的真实事迹改编拍摄的,尽管影片对一些包括角色姓名在内的细节进行了虚构与艺术化处理,但是片中所采用的案例都是真实的。这是一部真人真事的电影。
矛盾与冲突
电影有其自身的规律,观众在看电影时也有对影片的期待和标准。无论观众之前的观影经验是否丰富,都会要求一部影片具有明确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这种起承转合式的叙事框架,是观众对影片的最基本期待。如果创作者能够在这个框架下进行一定的突破创新,观众就会满意;如果创作者进一步能提供鲜活生动的情节和人物乃至细节处理,那么观众就会叫好。反之,观众就会不满意、就会排斥。
然而,真人真事和叙事性电影所要求的戏剧冲突性还是有相当大的差别。如果说叙事性电影可以通过合理虚构和情节的精密编织来讲述一个故事,表达一种思想,传递一种情感的话,那么真人真事显然天然不具备这种虚构性。生活是真实的、琐碎的、平淡的、不完整的。试图把真实的生活搬上银幕的尝试非常艰难,尤其是在不可虚构人物和情节的情况下要做到真实生动、感人肺腑就更非易事。故,将真人真事拍摄成一部讲究情节结构的叙事性电影的关键在于,如何在保持电影情节集中、结构清晰的特性下还原人物的真实生活和情感。
生活中的白洁是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好人,好检察官,好妻子和好母亲,她的身上具有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和一个检察官的刚正公平正义,这样的人在当今浮躁的社会环境中实属少见,她是一个值得用电影来表现、来铭记的人。但真要将她的事迹拍成电影,却又困难十足。因为她的感人事迹主要是积累于她整个工作生活中的点滴细节,犹如是无数小溪最终汇聚成大海般的情感爆发,而非商业片所需要的那种激烈的戏剧性冲突。这就为情节的选取造成了难度。其次,叙事性电影是矛盾与冲突的结合,是表现有缺陷的人生,而非好人好事的简单叠加堆砌。如何将白洁的事迹纳入电影的规律,使人物、事件的真实与细节的虚构相互作用、有机结合,构成一部真情实感的电影是创作的关键。
真实与虚构
要拍好真人真事,创作者自己要先信服和被感动,就不会怀疑这样的真实拍出来观众会怀疑,尽管这样的真实在现在的生活中不是那么普遍,可它确实存在,它代表了一种理想。在当今缺乏理想的时代,理想主义的歌颂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白洁作为一个真实存在的人不可能毫无缺陷、十全十美。表现其缺陷是获得观众对人物产生认同的重要途径,如此,人物才能得以丰富和立体,从一纸先进个人表彰文件变成一个有血有肉的鲜活的人物形象,当然这种缺陷一定不能是致命的,不影响其光辉形象的。
于是,本片在创作之初便研究了大量白洁的事迹,慎重地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然后像摆积木一样,把这些案例反复排列和组合,最后选择了一个具有戏剧性的事件,即利用于彪犯案出逃和归案的线索来串联全片,成为一条叙事主线。这样就符合了电影的初步要求——戏剧性的矛盾与冲突。如此以来,人物的性格也在情节的紧张推动下,不断发展变化着。罗伯特?麦基在其著作《故事》中称:“最优秀的作品,不但揭示人物真相,还在讲述的过程中表现人物本性的发展轨迹或变化,无论变好还是变坏” 。女主人公的作用促使着线索的发展和变化,促使着于彪最终的自动投案,这就形成了一个电影的基本框架,尽管它并不强烈,也不具有刺激的动作性,但是它符合了一些基本要素。
如果说好的电影故事是可以用一句话表述清楚的,那么《女检察官》这个故事也可以一句话讲清楚,即:女检察官白雪感化了于彪而使他自动投案。把这个故事线索在全片布局,其它的好人好事就可以附着在这个线索上了。但是其它的情节和人物展开的不能过长,过长就会显得松散,要时不时回到主要线索上来。如果太短不能表述清楚,就分开来表述,就分成若干段落来描写,始终让主要线索抓住观众。这样,盗窃电缆案中挽救少年,合同诈骗案中真情感化罪犯,矿工打死小偷案中维护矿区稳定以及她个人的疾病、婚姻的不幸、母女的关系等等就都在电影中有了各自的位置。
由此,完成后的电影既保持了人物和案例的真实性,又纳入到了一个叙事性电影的框架中。
如果将焦点暂时从这部电影中抽离出来,将其放入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当中,便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如果真实的情节不够或者不适合电影的表达方式,表现真人真事的电影是否可以适当虚构?答案是肯定的。笔者认为,在拍摄真人真事电影的前期准备工作中,创作者一定对主人公的事迹和性格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与较为深入的挖掘。那么在进行电影创作时,如果因为现实的需要而虚构时,便可以在掌握人物的真实性格的基础上,创造一些符合人物行为逻辑、性格特征和故事情境的具有真实感的事件。没有虚构的电影无法称之为电影,真人真事再感人也形成不了叙事性电影。纯粹的真实因为缺乏逻辑的铺陈与情感的铺垫反而会显得虚假,这便是电影创作中一个至关重要但又难以掌握的难点所在。
结语
好的电影是需要一个特殊的精巧的故事的,这是真理。如果没有好的故事,这个电影即便在政治上、道德上、社会舆论热点上具有某种重要性,也因为其背离了电影的特性而无法进入电影的话语场域。
[关键词]戏剧冲突、叙事框架、叙事主线、情节、人物
引言
电影《女检察官》是以全国优秀女检察官白洁的真实事迹改编拍摄的,尽管影片对一些包括角色姓名在内的细节进行了虚构与艺术化处理,但是片中所采用的案例都是真实的。这是一部真人真事的电影。
矛盾与冲突
电影有其自身的规律,观众在看电影时也有对影片的期待和标准。无论观众之前的观影经验是否丰富,都会要求一部影片具有明确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这种起承转合式的叙事框架,是观众对影片的最基本期待。如果创作者能够在这个框架下进行一定的突破创新,观众就会满意;如果创作者进一步能提供鲜活生动的情节和人物乃至细节处理,那么观众就会叫好。反之,观众就会不满意、就会排斥。
然而,真人真事和叙事性电影所要求的戏剧冲突性还是有相当大的差别。如果说叙事性电影可以通过合理虚构和情节的精密编织来讲述一个故事,表达一种思想,传递一种情感的话,那么真人真事显然天然不具备这种虚构性。生活是真实的、琐碎的、平淡的、不完整的。试图把真实的生活搬上银幕的尝试非常艰难,尤其是在不可虚构人物和情节的情况下要做到真实生动、感人肺腑就更非易事。故,将真人真事拍摄成一部讲究情节结构的叙事性电影的关键在于,如何在保持电影情节集中、结构清晰的特性下还原人物的真实生活和情感。
生活中的白洁是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好人,好检察官,好妻子和好母亲,她的身上具有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和一个检察官的刚正公平正义,这样的人在当今浮躁的社会环境中实属少见,她是一个值得用电影来表现、来铭记的人。但真要将她的事迹拍成电影,却又困难十足。因为她的感人事迹主要是积累于她整个工作生活中的点滴细节,犹如是无数小溪最终汇聚成大海般的情感爆发,而非商业片所需要的那种激烈的戏剧性冲突。这就为情节的选取造成了难度。其次,叙事性电影是矛盾与冲突的结合,是表现有缺陷的人生,而非好人好事的简单叠加堆砌。如何将白洁的事迹纳入电影的规律,使人物、事件的真实与细节的虚构相互作用、有机结合,构成一部真情实感的电影是创作的关键。
真实与虚构
要拍好真人真事,创作者自己要先信服和被感动,就不会怀疑这样的真实拍出来观众会怀疑,尽管这样的真实在现在的生活中不是那么普遍,可它确实存在,它代表了一种理想。在当今缺乏理想的时代,理想主义的歌颂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白洁作为一个真实存在的人不可能毫无缺陷、十全十美。表现其缺陷是获得观众对人物产生认同的重要途径,如此,人物才能得以丰富和立体,从一纸先进个人表彰文件变成一个有血有肉的鲜活的人物形象,当然这种缺陷一定不能是致命的,不影响其光辉形象的。
于是,本片在创作之初便研究了大量白洁的事迹,慎重地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然后像摆积木一样,把这些案例反复排列和组合,最后选择了一个具有戏剧性的事件,即利用于彪犯案出逃和归案的线索来串联全片,成为一条叙事主线。这样就符合了电影的初步要求——戏剧性的矛盾与冲突。如此以来,人物的性格也在情节的紧张推动下,不断发展变化着。罗伯特?麦基在其著作《故事》中称:“最优秀的作品,不但揭示人物真相,还在讲述的过程中表现人物本性的发展轨迹或变化,无论变好还是变坏” 。女主人公的作用促使着线索的发展和变化,促使着于彪最终的自动投案,这就形成了一个电影的基本框架,尽管它并不强烈,也不具有刺激的动作性,但是它符合了一些基本要素。
如果说好的电影故事是可以用一句话表述清楚的,那么《女检察官》这个故事也可以一句话讲清楚,即:女检察官白雪感化了于彪而使他自动投案。把这个故事线索在全片布局,其它的好人好事就可以附着在这个线索上了。但是其它的情节和人物展开的不能过长,过长就会显得松散,要时不时回到主要线索上来。如果太短不能表述清楚,就分开来表述,就分成若干段落来描写,始终让主要线索抓住观众。这样,盗窃电缆案中挽救少年,合同诈骗案中真情感化罪犯,矿工打死小偷案中维护矿区稳定以及她个人的疾病、婚姻的不幸、母女的关系等等就都在电影中有了各自的位置。
由此,完成后的电影既保持了人物和案例的真实性,又纳入到了一个叙事性电影的框架中。
如果将焦点暂时从这部电影中抽离出来,将其放入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当中,便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如果真实的情节不够或者不适合电影的表达方式,表现真人真事的电影是否可以适当虚构?答案是肯定的。笔者认为,在拍摄真人真事电影的前期准备工作中,创作者一定对主人公的事迹和性格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与较为深入的挖掘。那么在进行电影创作时,如果因为现实的需要而虚构时,便可以在掌握人物的真实性格的基础上,创造一些符合人物行为逻辑、性格特征和故事情境的具有真实感的事件。没有虚构的电影无法称之为电影,真人真事再感人也形成不了叙事性电影。纯粹的真实因为缺乏逻辑的铺陈与情感的铺垫反而会显得虚假,这便是电影创作中一个至关重要但又难以掌握的难点所在。
结语
好的电影是需要一个特殊的精巧的故事的,这是真理。如果没有好的故事,这个电影即便在政治上、道德上、社会舆论热点上具有某种重要性,也因为其背离了电影的特性而无法进入电影的话语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