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小麦套种大蒜连作玉米套种秋芸豆立体栽培的增产机理,总结该模式的技术措施,以促进其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小麦;大蒜;玉米;秋芸豆;套种;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S633.4;S513;S6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8-0065-01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已成为当前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选择。立体种植就是根据不同农作物生理特性及生长发育规律,充分利用水、土、光、热等自然资源及作物生育过程中的空间差和时间差,科学、合理地将栽培作物进行错落组合,较好解决了粮经争地矛盾,从而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根据山区土地特点,实行小麦套种、大蒜连作、玉米套种、秋芸豆四作四收高产高效立体种植技术,2013年在临淄区金山镇收鲜大蒜22 672.5 kg/hm2、蒜薹900 kg/hm2、小麦2 190.75 kg/hm2、玉米6 088.5 kg/hm2、秋芸豆2 430 kg/hm2,在确保粮食产量8 279.25 kg/hm2的基础上,纯增效益3.45万元/hm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增产机理
1.1 能充分利用土地和肥力
由于作物根系不同,伸展的深度与广度不同,吸收的养分、水分不同,作物生育期长短的不同,采用立体种植,能充分利用土壤不同层次的养分和水分[1]。
1.2 充分利用光热资源
利用不同生态类型的粮经作物,合理搭配,间套复种,组成一个多层次的群体结构,其实质就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和空间合理密植,有效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最终达到增加光合产量[2]。
1.3 能充分提高水的利用率
该项技术使秋覆膜与麦沟形成一个小型集流区,覆膜畦面降水容易向沟内集中径流,变无效雨为有效雨、小雨变大雨,实际沟内聚集了春覆膜畦沟3倍以上的降水量。同时,地膜覆盖既防止了水分的蒸发,又保持了蒜田墒情,有效地增强单位降水量的生产效益。
1.4 提高地温,改善小气候
通过覆盖地膜,冬春0~10 cm土壤积温比对照增加约400 ℃,沟内增加约200 ℃。积温的增加,使小麦冬前停止生长延迟7~10 d,总茎数增加30万~45万个/hm2,春季早返青,早发育7~10 d,总茎数增加30万~45万个/hm2,为小麦大幅度增产奠定了基础。
1.5 能充分利用“边际效应”
在间作套种复合群体中,前后茬作物或高、矮作物间作,不同作物之间构成许多边际,表现出复杂的种间互利与竞争关系。实践证明,在搞好田间配置,确定合理种植规格和套种时间的基础上,采用组装搭配合理、技术配套的立体种植模式,辅之积极的管理措施,可充分发挥“边际效应”的增产作用。
1.6 能充分利用有效的生产季节,提高复种指数
作物实行立体种植,在同一块土地上形成了几个“旺期”交替,使光热资源丰富的生长季节得到充分利用,就能更好地发挥各种作物的增产性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
2 技术措施
2.1 秋种覆盖
2.1.1 早深耕,施足肥。秋收后,趁墒情及时早深耕,要精细整池,深耕在25 cm以上,做到精耕细耙,土壤上松下实,无坷垃,施土杂肥45 t/hm2、二铵750 kg/hm2、磷肥750 kg/hm2、钾肥450 kg/hm2、鋅肥30 kg/hm2、硼肥30 kg/hm2,全层施用。按250 cm宽为一种植带,分别整成大小畦,大畦宽100 cm,小畦宽50 cm。
2.1.2 播好种。①大蒜播种。首先做好种蒜处理,一般选莱芜大蒜。种蒜挑选洁白肥大、无病无伤的蒜头作种蒜。并对蒜瓣做好分级,挑选具有本品种特征特性、均匀大小的作大田用种,用种量1 875 kg/hm2。将蒜种晾晒2~3 d,打破休眠,然后用清水浸泡2~3 h即可播种。播种适期为9月25日至10月2日。在大畦内播种6行大蒜,栽27万~30万株/hm2,播种3~4 d后喷洒“大蒜除草剂”或“拉索”,用量1.50~2.25 kg/hm2,后加盖1 m宽的地膜。覆好膜后,在畦上每隔1~2 m,横压一长条土带,以防大风揭膜。②小麦播种在50 cm宽的小畦上,选用大穗丰产性能好的鲁麦23号,高肥水品种播2行小麦,行距20 cm,施种肥二铵30 kg/hm2,后浇跟种水。
2.2 田间管理
2.2.1 大蒜田间管理。①大蒜苗期。在50%~60%的幼苗顶膜时,要抓紧时间破膜,及时分批放苗,促进根系向土壤深层生长。封冻前浇封冻水,翌春返青后浇返青水[3]。②蒜薹伸长期。退母后,地下部分发出第二新根,植株进入旺盛生长期,对水肥的需求明显增加,因此退母结束前5~7 d浇水追肥(施尿素225 kg/hm2)。以后每隔1周浇1次。采薹前3~4 d停止浇水,以免脆嫩断薹。③鳞茎膨大期。蒜薹收后茎叶不再增长,营养向贮藏器官运转,鲜茎生长加速,鳞茎不断膨大,应追施速效性氮、钾肥,施尿素300 kg/hm2。收获前5~7 d停止浇水。在大蒜防治上注意中后期蓟马危害,可结合小麦蚜虫防治进行喷防。此时,若发生大蒜叶枯病、灰霉病、蛆腐病等,可用速克灵1 000倍液喷雾防治。
2.2.2 小麦田间管理。大蒜浇水时能湿润麦畦,麦田不用单独浇水。主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对小麦白粉病、红蜘蛛、蚜虫等可用25%辛硫灭扫利乳油1 500倍液 粉锈宁乳油1 500(下转第68页)
(上接第65页)
倍液喷洒防治1~2次。
2.3 夏套玉米
在5月25日左右,即小麦收获前10~15 d,在畦背结合墒情或造墒进行夏玉米套种。选用掖单13号紧凑型品种平均行距85 cm、株距23 cm,播种5.1万株/hm2左右。其他管理同大田。产量均在6 000 kg/hm2以上[4]。
2.4 秋芸豆
根据玉米生长情况隔行套种秋芸豆,隔3株,同穴异株,每穴2粒,栽7 500穴/hm2以上,并适量施种肥。9月15日收获秋芸豆2 437.5 kg/hm2,折经济收入7 800元/hm2。另外,要选择晴天收获大蒜,及时晾晒好,在11月靠近泉水或其他地下水的地方,建立蒜苗温床,生产蒜苗。0.5 kg大蒜可产蒜苗0.8~1.0 kg、比销售大蒜增产效益70%~100%。
3 参考文献
[1] 吴玉娥,韩占江,薛香,等.行距对不同株型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4-16.
[2] 薛飞,曹雨,何平,等.玉米越区种植问题初探[J].吉林农业科学,2000(3):55-57.
[3] 帅正彬,郭江洪,杨斌.成都大蒜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03(8):32-33.
[4] 袁巧兰.大蒜—西瓜—玉米套种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9):130.
关键词 小麦;大蒜;玉米;秋芸豆;套种;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S633.4;S513;S6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8-0065-01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已成为当前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选择。立体种植就是根据不同农作物生理特性及生长发育规律,充分利用水、土、光、热等自然资源及作物生育过程中的空间差和时间差,科学、合理地将栽培作物进行错落组合,较好解决了粮经争地矛盾,从而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根据山区土地特点,实行小麦套种、大蒜连作、玉米套种、秋芸豆四作四收高产高效立体种植技术,2013年在临淄区金山镇收鲜大蒜22 672.5 kg/hm2、蒜薹900 kg/hm2、小麦2 190.75 kg/hm2、玉米6 088.5 kg/hm2、秋芸豆2 430 kg/hm2,在确保粮食产量8 279.25 kg/hm2的基础上,纯增效益3.45万元/hm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增产机理
1.1 能充分利用土地和肥力
由于作物根系不同,伸展的深度与广度不同,吸收的养分、水分不同,作物生育期长短的不同,采用立体种植,能充分利用土壤不同层次的养分和水分[1]。
1.2 充分利用光热资源
利用不同生态类型的粮经作物,合理搭配,间套复种,组成一个多层次的群体结构,其实质就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和空间合理密植,有效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最终达到增加光合产量[2]。
1.3 能充分提高水的利用率
该项技术使秋覆膜与麦沟形成一个小型集流区,覆膜畦面降水容易向沟内集中径流,变无效雨为有效雨、小雨变大雨,实际沟内聚集了春覆膜畦沟3倍以上的降水量。同时,地膜覆盖既防止了水分的蒸发,又保持了蒜田墒情,有效地增强单位降水量的生产效益。
1.4 提高地温,改善小气候
通过覆盖地膜,冬春0~10 cm土壤积温比对照增加约400 ℃,沟内增加约200 ℃。积温的增加,使小麦冬前停止生长延迟7~10 d,总茎数增加30万~45万个/hm2,春季早返青,早发育7~10 d,总茎数增加30万~45万个/hm2,为小麦大幅度增产奠定了基础。
1.5 能充分利用“边际效应”
在间作套种复合群体中,前后茬作物或高、矮作物间作,不同作物之间构成许多边际,表现出复杂的种间互利与竞争关系。实践证明,在搞好田间配置,确定合理种植规格和套种时间的基础上,采用组装搭配合理、技术配套的立体种植模式,辅之积极的管理措施,可充分发挥“边际效应”的增产作用。
1.6 能充分利用有效的生产季节,提高复种指数
作物实行立体种植,在同一块土地上形成了几个“旺期”交替,使光热资源丰富的生长季节得到充分利用,就能更好地发挥各种作物的增产性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
2 技术措施
2.1 秋种覆盖
2.1.1 早深耕,施足肥。秋收后,趁墒情及时早深耕,要精细整池,深耕在25 cm以上,做到精耕细耙,土壤上松下实,无坷垃,施土杂肥45 t/hm2、二铵750 kg/hm2、磷肥750 kg/hm2、钾肥450 kg/hm2、鋅肥30 kg/hm2、硼肥30 kg/hm2,全层施用。按250 cm宽为一种植带,分别整成大小畦,大畦宽100 cm,小畦宽50 cm。
2.1.2 播好种。①大蒜播种。首先做好种蒜处理,一般选莱芜大蒜。种蒜挑选洁白肥大、无病无伤的蒜头作种蒜。并对蒜瓣做好分级,挑选具有本品种特征特性、均匀大小的作大田用种,用种量1 875 kg/hm2。将蒜种晾晒2~3 d,打破休眠,然后用清水浸泡2~3 h即可播种。播种适期为9月25日至10月2日。在大畦内播种6行大蒜,栽27万~30万株/hm2,播种3~4 d后喷洒“大蒜除草剂”或“拉索”,用量1.50~2.25 kg/hm2,后加盖1 m宽的地膜。覆好膜后,在畦上每隔1~2 m,横压一长条土带,以防大风揭膜。②小麦播种在50 cm宽的小畦上,选用大穗丰产性能好的鲁麦23号,高肥水品种播2行小麦,行距20 cm,施种肥二铵30 kg/hm2,后浇跟种水。
2.2 田间管理
2.2.1 大蒜田间管理。①大蒜苗期。在50%~60%的幼苗顶膜时,要抓紧时间破膜,及时分批放苗,促进根系向土壤深层生长。封冻前浇封冻水,翌春返青后浇返青水[3]。②蒜薹伸长期。退母后,地下部分发出第二新根,植株进入旺盛生长期,对水肥的需求明显增加,因此退母结束前5~7 d浇水追肥(施尿素225 kg/hm2)。以后每隔1周浇1次。采薹前3~4 d停止浇水,以免脆嫩断薹。③鳞茎膨大期。蒜薹收后茎叶不再增长,营养向贮藏器官运转,鲜茎生长加速,鳞茎不断膨大,应追施速效性氮、钾肥,施尿素300 kg/hm2。收获前5~7 d停止浇水。在大蒜防治上注意中后期蓟马危害,可结合小麦蚜虫防治进行喷防。此时,若发生大蒜叶枯病、灰霉病、蛆腐病等,可用速克灵1 000倍液喷雾防治。
2.2.2 小麦田间管理。大蒜浇水时能湿润麦畦,麦田不用单独浇水。主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对小麦白粉病、红蜘蛛、蚜虫等可用25%辛硫灭扫利乳油1 500倍液 粉锈宁乳油1 500(下转第68页)
(上接第65页)
倍液喷洒防治1~2次。
2.3 夏套玉米
在5月25日左右,即小麦收获前10~15 d,在畦背结合墒情或造墒进行夏玉米套种。选用掖单13号紧凑型品种平均行距85 cm、株距23 cm,播种5.1万株/hm2左右。其他管理同大田。产量均在6 000 kg/hm2以上[4]。
2.4 秋芸豆
根据玉米生长情况隔行套种秋芸豆,隔3株,同穴异株,每穴2粒,栽7 500穴/hm2以上,并适量施种肥。9月15日收获秋芸豆2 437.5 kg/hm2,折经济收入7 800元/hm2。另外,要选择晴天收获大蒜,及时晾晒好,在11月靠近泉水或其他地下水的地方,建立蒜苗温床,生产蒜苗。0.5 kg大蒜可产蒜苗0.8~1.0 kg、比销售大蒜增产效益70%~100%。
3 参考文献
[1] 吴玉娥,韩占江,薛香,等.行距对不同株型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4-16.
[2] 薛飞,曹雨,何平,等.玉米越区种植问题初探[J].吉林农业科学,2000(3):55-57.
[3] 帅正彬,郭江洪,杨斌.成都大蒜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03(8):32-33.
[4] 袁巧兰.大蒜—西瓜—玉米套种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