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日常生活中设计无处不在,每当我们谈到设计,就会说到设计美学,不同的设计又有不同的美学要素。以城市景观为例,围绕现代心理学研究以及传统的意境研究,结合古典画论、文论以及造园论等理论,并应用现代设计学、心理学、美学成果等研究方法解析相关设计,从城市景观设计的形式美、意境美、意蕴美分别探讨城市景观中设计美的要素。
关键词:设计美;景观要素;城市景观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城市景观设计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高低错落的建筑、错落有致的公园、广场以及街道随处可见。城市景观既是给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又是兼具交通、游憩、文化教育等多种功能的载体。
学界通常把景观定义为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動在大地上的烙印。景观是多种功能的载体,可以被理解和表现为风景、栖居地、生态系统和符号。广义审美的空间和环境称为风景;人类生活的空间与环境称为栖居地;一个具有内外联系的有机和无机系统的总和称为生态系统;符号则是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现在和寄托精神的空间语言①。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设计美有三种不同的层面,包括形式层面、意境层面和意蕴层面。形式美是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直接反映;意境美则是个人调动积累、经验等结合感官共同作用的体验;意蕴美是一种群体所反映出的价值观:如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和历史价值。本文正是基于此,从三个层次的美来探讨城市景观中设计美学的要素。
一、城市景观表层的形式美
形式美是最基本的美感形态,即形式所带给人感官上的愉悦。如规则式的莫卧儿花园带给我们严整之美,辛辛那提滨河公园带给我们律动之美。景观作为一种客观存在进入审美主体的主观世界的初级层次。城市景观中的色彩、肌理、形态,首先带给人以丰富的感官享受,所以城市景观设计有时也会特意针对耳目之愉悦。
(一)统一与变化
景观设计中常常要求某些元素要寻求变化,却忽略整体性。例如在制作景观平面图时,我们就需要把整个基地或设计区域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从功能分区到交通流线,通过某一元素把整体有序地组织在一起,而不是将零散空间随意拼接。
同理也适用于植物设计中,植物既可分散又可独立,但是此布局仍缺乏统一感并且难以维护。所以植物有孤植、丛植等的讲究,可以是灌木搭配乔木,在统一中寻求变化。
(二)均衡与组合
城市景观中每一个元素和分区都要与其他元素和分区保持平衡。如西方的城市通常会有明确的景观轴线,通过轴线达到整个城市景观的对称平衡或是不对称平衡。无论是构图的对称或者不对称,都可以运用适当的设计手法建立秩序。当景观秩序与人的偏好相吻合时,景观就会有一种秩序美。
(三)韵律与节奏
建筑是凝固的乐章,城市景观亦有韵律与节奏。其韵律和节奏是由构图中的某些要素有规律的连续重复而产生的,如现代城市景观中的带状景观、道边等距栽植的树木都具有韵律节奏感。在设计中可以通过重复、交替、倒置和渐变这四种方式实现城市景观的韵律美。
(四)尺度与比例
比例是在设计之初的构图中使部分与整体或是其他部分之间产生联系的一种设计手段,它贯穿景观设计的始末。在一切造型艺术中,和谐的比例都能够吸引人们的美感,如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说:“任何美的东西,不仅需要有一定的方式安排,同时还必须有一定的度量,由尺度和秩序所组成的才是真正的美。”人是万物的尺度,西方很早就用数学来把人们的审美量化出来,如黄金分割比、整数比、勒·柯布西耶模数体系等。
二、城市景观中层的意境美
现代景观大师哈普林擅长通过提炼与变换自然景观,创造出形神兼备的“城市山林”,给人们“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的梦幻般体验。相比于欣赏景观的形式层面,意境美带给人的是心灵上的愉悦,不过景观的意境是由个体景观意象组成的。意象则是指表象生成的幻象,如局部景观中小溪生成的长河意象。
(一)单独景观意象
山、水、植物、建筑是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人们对单一的山、石、花木意象欣赏,它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但是与整体走向不尽相同。例如由断桥生成的断桥残雪的意境、雷峰塔形成的雷锋夕照的意境。现代城市景观也越来越追寻意境美,所以构成现代城市景观的一石、一水、一草、一木都是组成景观意境美的基本要素。
(二)动静结合的意象
在中国园林中,除了花、鸟、虫、鱼等可动因素外,静态因素,如峰石的若行若止、檐角的若飞若起,老树的盘根错节,也能显出动态的意境。意境一词多出现于中国古典园林中,但现代城市景观中笔直的道路,形成一种动感,向前奔腾,动态的雕塑更是栩栩如生,由此可见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同样蕴含着动静结合的意象。
(三)有限的意象
有限意象与实际空间并没有直接关系。现代的许多庭院景观,大都仿日本的枯山水庭院,小中见大。由于空间局限,营造出美的意境只有充分利用地势、地貌营建庭院,常以白沙、峰石等要素营造出一种无泉池水景,将写意造园手法发展到极致,表现出清雅、恬淡的意境美。现代城市景观在宏观城乡规划中所起的作用,亦有限的意象营造和点缀城市的整体意境。
三、城市景观深层的意蕴美
一个优秀的城市景观设计除了意境美之外,还会让欣赏者在景观中产生共鸣和对所要表达主题的思考,城市景观真正的艺术价值正是让人感受到更深层次的意蕴。城市景观的形式美和意境美是景观较浅的两个层次的结构及美学形态,并非景观审美之根本,它们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建构城市环境艺术的深层意蕴美。
好的城市景观不仅可以被欣赏,隐藏在它表层背后的精神内涵同样是可以被感知的,这就是优秀的景观设计作品能为城市增光添彩的原因。在设计过程中的景观设计师,兼顾形式美和意境美的同时,更需要丰富景观的内在精神,唤醒人们对意蕴美的审美感受。 例如,当人们走进美国越战纪念碑景观中,心情会莫名的沉重、伤感,从而产生对生命的思考;安藤忠雄的水之教堂,当人们看到平静的水面,体会到的是神圣、纯净与安宁;走进哈格里夫斯的拜斯比公园中,神秘的木桩阵、静谧的环境不仅给人以朦胧和神秘感,更使人产生对时空流转的感怀,仿佛是古代神庙的变体。这些景观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城市景观的形式美、意境美之外,还深入挖掘了景观的内涵、意蕴,具有一定的哲学意味和宗教情怀,激发欣赏者的思绪。
(一)抽象思维
意蕴是抽象的,是作品表面之外的、语言难以表述的“言外之意”,欲辩难言的“象外之旨”,印度古典文学称之为“味”?。所谓的抽象景观思维,既是对设计师的要求,也是欣赏者所要具备的,一个景观设计作品,要使人真正体会到它的意蕴美,首先要求设计师有抽象的设计思维,要将作品所表达的感情符号化,将符号变成景观要素,将景观要素组合成具有场所精神的景观体系,使景观落地生根,能激起欣赏者的共鸣。当然,欣赏景观作品,也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抽象艺术思维的积淀,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意蕴美。
(二)谦卑精神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历史上有许多哲学家、思想家都在探寻生命的意义,形成了人类心灵深处的生命意识。世间万物的本质都是大自然的馈赠,景观艺术是表现生命意识的重要手段。尤其在城市纪念性景观中,不论是朝鲜战争纪念园还是美国越战纪念碑,设计者都充分表现出对生命的尊重,所以这些纪念景观才更具意蕴之美。东西方景观有所差别,大多是由人们所接受的教育与文化背景的不同所造成的,但是吾身须臾,沧海一粟,谈及生命,所有人都会屏气凝神,心生敬畏。
(三)历史意识
历史意识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简单描述,而是基于深刻理解历史内涵的基础上,将历史事件通过必要的手段以历史文化形式展现出来,让人产生历史认同感。现代景观已经继承了传统古典景观所积淀的技术和经验,当代景观设计师充分调动其历史积累,及对现代景观和历史景观的深刻理解,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设计。例如,德国杜伊斯堡风景公园,它曾是百年历史的钢厂,工业发展的大潮中,由于無法抗拒的产业衰落而最终关闭,老工业厂房和构筑物很快淹没于野草之中。后政府决定将钢厂改造成为公园,设计者用生态设计的手法,处理破碎地段,直面历史,对旧有的景观构件进行保留、改造和再利用,让人们去重新感受历史,使新旧景观相得益彰,从而引发欣赏者心灵与景观的共鸣和交流,生发了无尽的幽思。
四、总结
在景观设计学领域,有两种常见的趋向:一种是聚焦于景观表层的形式美,应用现代心理学研究,如格式塔心理学研究比较多②。但如果把形式美研究当成了景观美学研究的唯一内容,则思维狭隘,不能洞察景观之大美。
另一种是围绕传统的意境研究,较多的是对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探讨,以中国古代的造园论以及画论等较多,但对于现代心理学、设计美学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较少,仅仅停留在古典景观分析阶段,难以实践,缺少创新性成果。这对于我国景观设计继承传统文脉、保持学科的历史积淀和良性发展、创造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都是极为不利的。综合分析基于古典园林和现代心理学研究的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美学的要素以及相关关系,将两者结合,应用于景观设计实践之中,这些好比文学中的动、名词等各类词汇,作为景观设计师应该掌握丰富的词汇,才能写出好文章。
注释:
①陈伯超.景观设计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2.
②刘小光.景观美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143.
参考文献:
[1][美]麦克哈格著.设计结合自然.芮经纬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09
[2][英]凯瑟琳·迪依,周建云,唐孝祥,侯雅鹃译.景观建筑形式与纹理[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2
[3]李超德. 设计美学[M]. 合肥: 安徽美术出版社,2004.
[4]陈伯超.景观设计学[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06
[5]刘晓光.景观美学[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09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设计美;景观要素;城市景观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城市景观设计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高低错落的建筑、错落有致的公园、广场以及街道随处可见。城市景观既是给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又是兼具交通、游憩、文化教育等多种功能的载体。
学界通常把景观定义为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動在大地上的烙印。景观是多种功能的载体,可以被理解和表现为风景、栖居地、生态系统和符号。广义审美的空间和环境称为风景;人类生活的空间与环境称为栖居地;一个具有内外联系的有机和无机系统的总和称为生态系统;符号则是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现在和寄托精神的空间语言①。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设计美有三种不同的层面,包括形式层面、意境层面和意蕴层面。形式美是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直接反映;意境美则是个人调动积累、经验等结合感官共同作用的体验;意蕴美是一种群体所反映出的价值观:如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和历史价值。本文正是基于此,从三个层次的美来探讨城市景观中设计美学的要素。
一、城市景观表层的形式美
形式美是最基本的美感形态,即形式所带给人感官上的愉悦。如规则式的莫卧儿花园带给我们严整之美,辛辛那提滨河公园带给我们律动之美。景观作为一种客观存在进入审美主体的主观世界的初级层次。城市景观中的色彩、肌理、形态,首先带给人以丰富的感官享受,所以城市景观设计有时也会特意针对耳目之愉悦。
(一)统一与变化
景观设计中常常要求某些元素要寻求变化,却忽略整体性。例如在制作景观平面图时,我们就需要把整个基地或设计区域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从功能分区到交通流线,通过某一元素把整体有序地组织在一起,而不是将零散空间随意拼接。
同理也适用于植物设计中,植物既可分散又可独立,但是此布局仍缺乏统一感并且难以维护。所以植物有孤植、丛植等的讲究,可以是灌木搭配乔木,在统一中寻求变化。
(二)均衡与组合
城市景观中每一个元素和分区都要与其他元素和分区保持平衡。如西方的城市通常会有明确的景观轴线,通过轴线达到整个城市景观的对称平衡或是不对称平衡。无论是构图的对称或者不对称,都可以运用适当的设计手法建立秩序。当景观秩序与人的偏好相吻合时,景观就会有一种秩序美。
(三)韵律与节奏
建筑是凝固的乐章,城市景观亦有韵律与节奏。其韵律和节奏是由构图中的某些要素有规律的连续重复而产生的,如现代城市景观中的带状景观、道边等距栽植的树木都具有韵律节奏感。在设计中可以通过重复、交替、倒置和渐变这四种方式实现城市景观的韵律美。
(四)尺度与比例
比例是在设计之初的构图中使部分与整体或是其他部分之间产生联系的一种设计手段,它贯穿景观设计的始末。在一切造型艺术中,和谐的比例都能够吸引人们的美感,如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说:“任何美的东西,不仅需要有一定的方式安排,同时还必须有一定的度量,由尺度和秩序所组成的才是真正的美。”人是万物的尺度,西方很早就用数学来把人们的审美量化出来,如黄金分割比、整数比、勒·柯布西耶模数体系等。
二、城市景观中层的意境美
现代景观大师哈普林擅长通过提炼与变换自然景观,创造出形神兼备的“城市山林”,给人们“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的梦幻般体验。相比于欣赏景观的形式层面,意境美带给人的是心灵上的愉悦,不过景观的意境是由个体景观意象组成的。意象则是指表象生成的幻象,如局部景观中小溪生成的长河意象。
(一)单独景观意象
山、水、植物、建筑是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人们对单一的山、石、花木意象欣赏,它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但是与整体走向不尽相同。例如由断桥生成的断桥残雪的意境、雷峰塔形成的雷锋夕照的意境。现代城市景观也越来越追寻意境美,所以构成现代城市景观的一石、一水、一草、一木都是组成景观意境美的基本要素。
(二)动静结合的意象
在中国园林中,除了花、鸟、虫、鱼等可动因素外,静态因素,如峰石的若行若止、檐角的若飞若起,老树的盘根错节,也能显出动态的意境。意境一词多出现于中国古典园林中,但现代城市景观中笔直的道路,形成一种动感,向前奔腾,动态的雕塑更是栩栩如生,由此可见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同样蕴含着动静结合的意象。
(三)有限的意象
有限意象与实际空间并没有直接关系。现代的许多庭院景观,大都仿日本的枯山水庭院,小中见大。由于空间局限,营造出美的意境只有充分利用地势、地貌营建庭院,常以白沙、峰石等要素营造出一种无泉池水景,将写意造园手法发展到极致,表现出清雅、恬淡的意境美。现代城市景观在宏观城乡规划中所起的作用,亦有限的意象营造和点缀城市的整体意境。
三、城市景观深层的意蕴美
一个优秀的城市景观设计除了意境美之外,还会让欣赏者在景观中产生共鸣和对所要表达主题的思考,城市景观真正的艺术价值正是让人感受到更深层次的意蕴。城市景观的形式美和意境美是景观较浅的两个层次的结构及美学形态,并非景观审美之根本,它们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建构城市环境艺术的深层意蕴美。
好的城市景观不仅可以被欣赏,隐藏在它表层背后的精神内涵同样是可以被感知的,这就是优秀的景观设计作品能为城市增光添彩的原因。在设计过程中的景观设计师,兼顾形式美和意境美的同时,更需要丰富景观的内在精神,唤醒人们对意蕴美的审美感受。 例如,当人们走进美国越战纪念碑景观中,心情会莫名的沉重、伤感,从而产生对生命的思考;安藤忠雄的水之教堂,当人们看到平静的水面,体会到的是神圣、纯净与安宁;走进哈格里夫斯的拜斯比公园中,神秘的木桩阵、静谧的环境不仅给人以朦胧和神秘感,更使人产生对时空流转的感怀,仿佛是古代神庙的变体。这些景观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城市景观的形式美、意境美之外,还深入挖掘了景观的内涵、意蕴,具有一定的哲学意味和宗教情怀,激发欣赏者的思绪。
(一)抽象思维
意蕴是抽象的,是作品表面之外的、语言难以表述的“言外之意”,欲辩难言的“象外之旨”,印度古典文学称之为“味”?。所谓的抽象景观思维,既是对设计师的要求,也是欣赏者所要具备的,一个景观设计作品,要使人真正体会到它的意蕴美,首先要求设计师有抽象的设计思维,要将作品所表达的感情符号化,将符号变成景观要素,将景观要素组合成具有场所精神的景观体系,使景观落地生根,能激起欣赏者的共鸣。当然,欣赏景观作品,也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抽象艺术思维的积淀,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意蕴美。
(二)谦卑精神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历史上有许多哲学家、思想家都在探寻生命的意义,形成了人类心灵深处的生命意识。世间万物的本质都是大自然的馈赠,景观艺术是表现生命意识的重要手段。尤其在城市纪念性景观中,不论是朝鲜战争纪念园还是美国越战纪念碑,设计者都充分表现出对生命的尊重,所以这些纪念景观才更具意蕴之美。东西方景观有所差别,大多是由人们所接受的教育与文化背景的不同所造成的,但是吾身须臾,沧海一粟,谈及生命,所有人都会屏气凝神,心生敬畏。
(三)历史意识
历史意识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简单描述,而是基于深刻理解历史内涵的基础上,将历史事件通过必要的手段以历史文化形式展现出来,让人产生历史认同感。现代景观已经继承了传统古典景观所积淀的技术和经验,当代景观设计师充分调动其历史积累,及对现代景观和历史景观的深刻理解,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设计。例如,德国杜伊斯堡风景公园,它曾是百年历史的钢厂,工业发展的大潮中,由于無法抗拒的产业衰落而最终关闭,老工业厂房和构筑物很快淹没于野草之中。后政府决定将钢厂改造成为公园,设计者用生态设计的手法,处理破碎地段,直面历史,对旧有的景观构件进行保留、改造和再利用,让人们去重新感受历史,使新旧景观相得益彰,从而引发欣赏者心灵与景观的共鸣和交流,生发了无尽的幽思。
四、总结
在景观设计学领域,有两种常见的趋向:一种是聚焦于景观表层的形式美,应用现代心理学研究,如格式塔心理学研究比较多②。但如果把形式美研究当成了景观美学研究的唯一内容,则思维狭隘,不能洞察景观之大美。
另一种是围绕传统的意境研究,较多的是对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探讨,以中国古代的造园论以及画论等较多,但对于现代心理学、设计美学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较少,仅仅停留在古典景观分析阶段,难以实践,缺少创新性成果。这对于我国景观设计继承传统文脉、保持学科的历史积淀和良性发展、创造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都是极为不利的。综合分析基于古典园林和现代心理学研究的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美学的要素以及相关关系,将两者结合,应用于景观设计实践之中,这些好比文学中的动、名词等各类词汇,作为景观设计师应该掌握丰富的词汇,才能写出好文章。
注释:
①陈伯超.景观设计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2.
②刘小光.景观美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143.
参考文献:
[1][美]麦克哈格著.设计结合自然.芮经纬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09
[2][英]凯瑟琳·迪依,周建云,唐孝祥,侯雅鹃译.景观建筑形式与纹理[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2
[3]李超德. 设计美学[M]. 合肥: 安徽美术出版社,2004.
[4]陈伯超.景观设计学[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06
[5]刘晓光.景观美学[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09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