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20年、1年 “我做水果贸易的这些年”

来源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wencheng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水果贸易中,他们是最接近市场的一群人,消息灵通、业务熟悉。在地方水果贸易的发展中,他们既是贡献者,也是受益者。他们可以是商会的会长、是跨境而来的越南边民,也可以是经营档口的老板,他们就是在凭祥从事水果贸易的果商。
  在他们逝去的光阴中,在他们护照的印戳中,在他们奋斗的青春中,有凭祥水果贸易成长的点滴,也有中国—东盟水果贸易发展的印记。
  “老江湖”:来到凭祥30年
  “2018年就是我来凭祥的第30个年头了。”广西凭祥市国际水果商会会长汤成伟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感慨道,“这30年,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凭祥的水果贸易也越做越大。”
  会说一口流利越南语的汤成伟,是一位越南归侨,1978年从越南回国后,他在崇左新和华侨农场度过了10年时光。这时,改革开放的春风逐渐吹到中国南疆,20出头的汤成伟决定到中越边境的凭祥去闯一闯。汤成伟向记者回忆道:“那时候大家的生活还比较艰苦,在中越边境,甚至有很多没有排完的雷。我1989年开始做水果贸易,当时很多货物的运输都是靠肩挑背扛,跟现在相比,就是小打小闹了。”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下,1992年,中国国务院批准凭祥成为沿边对外开放城市,贸易呈现出全新的气象。“凭祥作为进境水果指定口岸的优势得到凸显,水果贸易开始从小做到大,从大做到强。”汤成伟说,“以前,口岸一天走100多车就了不起了,现在翻了好几倍;旺季的时候,一个商家一天都能走40个货柜。而且,很多商家规模做大了,都有了包装、品牌意识,在品质上有了新的追求。很多老朋友的日子都越过越滋润,开上了好车、住上了大房子。”
  不过,随着凭祥水果贸易规模的快速扩大,果商们也面临诸如交通拥堵、货物分流等现实问题。为了给果商们提供“抱团发展”的平台、与公共部门沟通的渠道,2011年,50多个凭祥果商组建成立了凭祥市水果协会,2016年更名为广西凭祥市国际水果商会,汤成伟就是现任会长。据他介绍,目前商会已有逾150名会员。除了在果商和政府部门之间扮演好纽带和传声筒的角色之外,商会还积极促进中越客商的交流与互动。“我们会到越南、泰国等地的果园考察,也会邀请越南朋友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等活动。”汤成伟坦言,“商会的工作是付出的工作,有时候自己的生意都顾不上,还要帮助大家解决问题,不过,帮助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帮助了自己。”
  除了是商会会长,汤成伟自己还经营着两家公司,主要业务包括代理货物报关、自营水果、报检、打税等。因为长年从事水果贸易,“老江湖”汤成伟对各条水果进出口线路的情况都了如指掌。他认为,无论是从距离、时效还是基建水平来看,凭祥都是中国—东盟最便捷的陆路大通道。
  他向记者进一步解释道:“从胡志明市到凭祥的路很直,越南境内的路况也较好,但到东兴要多走80多公里;云南离广东、上海等消费市场的距离较远;海运上,虽然走中国香港、钦州、深圳运费相对便宜,但是耗时很长,不利于水果贸易。所以,尽管目前进境水果指定口岸数量有所增加,竞争会成为常态,但凭祥仍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常驻20年,中国已是第二个家
  记者在浦寨见到周经森时,戴着草帽的她正顶着烈日等着派货。在路边的摊位坐下,她递给记者一罐冰镇越南酸角汁。已经在凭祥经营水果贸易20年的周经森就来自越南。她说,在凭祥市边境货物监管中心一带,有几十位越南果商常年在凭祥经营水果进出口贸易。他们或将中国的苹果、梨、柑橘发到越南,或将越南的百香果、火龙果、龙眼发往中国各地。
  行走在水果进出口的前沿,他们不仅尝到了中国—东盟水果贸易发展的甜头,也见证着中国—东盟水果进出口比重的变化。相比15年前,今日东盟水果进口的增速要大于中国水果出口的增速。中国水果行业的稳定、庞大的市场体量,都被许多东盟老板看好。
  市场的巨大需求,也催生了果源地的技术革新。据悉,目前越南一些果园正在逐步推进规模化种植,部分火龙果园还投入使用了专业的照明系统及滴灌技术,以确保火龙果的品质与产量。
  “越南的火龙果个头大、很甜、保鲜期长,运到中国的时候,销量都不错,一般我一天能发900多箱货物。”周经森用中文说道,“我已经住在凭祥,拿着护照往返两国都很方便,一年中几乎有300天都待在凭祥,就逢年过节才回越南一下。在中国待久了,也认识了一些中国朋友,也逐渐明白了中国人的理念和想法。”
  1年创业:90后水果合伙人
  在凭祥万通国际农产品交易集散中心做百香果生意的谭德春,是一个标准的90后,今年24岁的她刚进入水果贸易行业一年多的时间。但这一年多里,她见证了百香果市场需求的剧增、做起了自己的果园,产品远销中国广州、北京、上海、哈尔滨、沈阳等地。
  “因为中国各地的百香果很多都是从凭祥这里发出去的,许多商家客户做百香果生意都知道要来凭祥。”谭德春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现在市场对百香果的需求很大,通过电商等渠道,人们知道百香果的营养价值高、吃法多,百香果逐渐得到了大家的喜爱。去年在凭祥万通国际农产品交易集散中心只有两三户做百香果,一天发四五十件,今年翻了不止10倍。”
  在经营百香果生意之前,谭德春做的是手机管理,看到凭祥水果市场的巨大潜力后,便投身果商的行列。“刚开始我没有档口和客户,就每天到集散中心来,研究芒果、百香果的行情。慢慢地接触到一些客户,就在中间调货挣个差价,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了现在的合作伙伴,三个人因百香果结缘,一起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谭德春很看好未來几年百香果的市场前景。其业务目前也不仅限于种果及“一二级”鲜果的销售,还包括给加工厂提供“三级果”作为原料,以制作百香果醋、百香果干等产品,参与到整个产业链中来。
  “自从做了百香果生意,虽然每天都忙到没有时间交男朋友,但看到我们优质的水果得到客户的肯定、自己的存款不断增加、不少农民因此解决了工作时,我觉得生活过得特别充实。”谭德春笑盈盈地说道。
  与谭德春一样,在凭祥有不少从事水果贸易的年轻面孔,他们在生意场上或许还略显青涩,但他们吃苦耐劳的韧性、洞察商机的敏锐、坦诚朴实的为人,一如老一辈的凭祥果商。而这,或许正是成就凭祥水果贸易繁荣的奥秘之一。三个人故事中投射出的,又何尝不是中国—东盟水果贸易的发展历程、带动效益与产业形态呢?
  ·联系编辑:[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广西多家电商企业开启了产地直采的行动,以B2B的方式,把东盟水果进口到境内,再进行渠道分销、社群分销、微信分销等。电商与水果、农产品的结合有巨大的潜力,与东盟合作也大有前景!”在2016年召开的中国—东盟水果电商论坛上,广西电子商务协会会长黄光强发表致辞时如是说。  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相关协定2010年全面实施后,中国与东盟国家大多数商品实行“零关税”。而广西
期刊
不仅有红木家具“唱主角”,小巧的木制工艺品更是集传统与现代雕镂技艺于匠心;户外防腐木、烘干家具板、负离子体验室、木质别墅模型等,令森林元素变得触手可及、立体可感;各款林业机械设备轮番上阵,全自动且高产低耗,释放林木产业新能量;还有奇花异卉与森林土特产,满满的都是大自然的味道……  2017年11月17~20日,走进2017中国—东盟博览会林木展,中国—东盟整个林业产业全行业链的展示便可尽收眼底。这
期刊
在近日公布的马来西亚2017~2018年经济报告中,“‘一带一路’建设将为马来西亞经济带来巨大商机”被写入其中。德勤马来西亚税务董事经理兼中国服务部负责人余永平表示,尽管近年来源自中国的外商投资有所增加,但中企在马来西亚的投资还未超过其外商总投资额的5%,“一带一路”倡议将加强中马经济合作,未来投资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期刊
多式联运依托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是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基本要素。如今,多式联运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蓬勃发展,以期使南向通道真正成为连接西部内陆,途经北部湾港通达世界各地的国际海陆贸易新通道。  那么,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创新运输服务模式,对深化对外合作、拓展国际联运市场又具有哪些积极意义呢?2017年11月14日,北部湾讲坛第九讲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东盟开放合作办公室开讲。主讲嘉宾中国交通运输
期刊
吴哥,一个王朝的过往,一个建筑的奇迹。  1860年的那场相遇,让它从传说走进现实,惊艳了整个世界。  吴哥窟,一组恢宏的庙宇群,一个国家的代表符。  它铭刻在柬埔寨王国的国旗上,定格在《花样年华》《古墓丽影》等电影的胶片里。  它们,见证了一个国家的文明,凝聚了一个民族的骄傲。时光,将古老的宗教神话与历史封印在了墙垣里,而现代演艺和科技将它们轻轻唤醒,“复活”成了一出大型歌舞史诗演出——《吴哥的
期刊
从地域上看,地处“东方十字路口”的新加坡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一站;从经济上看,中国与新加坡互为重要的经贸伙伴,双方正在积极推动南向通道建设,及加快中新自贸协定升级谈判,拓展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合作。在此背景下,中新双方如何更好地推动南向通道建设?互为“师生关系”的中新两国又该如何相互学习、共同发展?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  推动南向通道建设,快马加鞭“下南
期刊
前来中国南宁参加2017年第10届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的宋春奔博士,是柬埔寨皇家科学院的副院长,同时也是柬埔寨亚洲研究中心主任、柬中亚太友协主席。在论坛期间,本刊记者就中柬医药交流,以及文化交流等话题与宋春奔博士展开了对话。  在交流过程中,宋春奔博士几乎全程在用英文表达。他谈吐大方、语言生动、内容充实。在他的带动下,交流过程气氛活跃,给本刊记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据了解,就在几年前,宋
期刊
600多年前的明朝时期,中国郑和带着丝绸、瓷器、农业技术和各种中国制造途经东南亚诸国,并带回了他们的香料、珍珠等,谱写了一部古代国际贸易的经典故事。而贸易和旅游从来都是一对亲密的伙伴。郑和团队的这一趟旅程,总有奇幻绚丽的东南亚自然风光、迥异独特的风土人情相伴随。  如今,600多年过去了,出国游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百姓生活中一个重要部分。在众多出境游目的国中,中国人对东盟依然情有独钟。从最初的新马泰之
期刊
2017年11月7日,庆祝中国—东盟中心成立6周年招待会在中国北京举行。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孔铉佑,东盟轮值主席国菲律宾驻华大使罗马纳,文莱、柬埔寨、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驻华大使, 老挝、越南驻华使馆临时代办,印尼、泰国及其他国家驻华使馆和国际机构代表、中国政府相关部委官员、中国前驻东盟国家使节以及工商、文化、教育、旅游、学术和媒体等社会各界嘉宾近400人出席。  孔铉佑部长助理在致辞中表示,近年
期刊
印尼古稀报人“书”写十九大  已近古稀之年的印尼华人李卓辉长期从事新闻行业,曾是印尼最大的华文报纸《国际日报》的总编,对印尼国际政治、宗教、华侨华人问题有深入研究,曾出版相关书籍近20部,发表时事评论文章400多篇。2014年10月,已是76岁高龄的李卓辉在印尼雅加达创办了华文报纸《印华日报》,并出任总编兼主笔,如今依然笔耕不辍。十九大刚刚闭幕不久,由李卓辉编著的《新时代 新丝路 新挑战——“一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