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口车虽然在去年经历了寒冬,但这也正是回归理性消费的正常轨迹。为此,进口车需要重新审视中国市场
说话间,阳历新年已经过去快两个月的时间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对过去的2015年难以忘怀。中国车市在整个2015年备受煎熬,其中进口车市场更是遭受了此前从未有过的寒冬。
新格局出现
2015年,曾经持续火爆的进口车市出现了“剧情反转”,迎来十年首降且下滑幅度惊人。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进口汽车市场的进口总量为106.73万辆,同比下滑25%,这是经历了10年快速增长的进口汽车市场,首次遭遇进口量下滑。具体来说,三大车型进口量全面下滑:轿车同比大幅下降25.06%,SUV下滑24.4%,MPV下滑10.6%,已从快速扩张期进入到销量下滑的新格局中。
此外,排量下移是进口车发展的一大趋势。3.0L以下排量的进口车型份额已占据市场的93.3%,其中新增紧凑型SUV车型所拉动的1.5L?2.0L排量区间成为主流,伴随2015年1.6L小排量汽车政策的引入,该排量进口车份额也由2%上升至6.1%。
值得关注的是,2015年我国进口车结构开始出现调整,品牌结构调整继续深化,仅奔驰和保时捷的进口量实现正增长,宝马和奔驰仍然稳居上牌前两名,但是第二集团的竞争格局变化较大。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奔驰进口量同比增长3.4%,保时捷同比增长11.2%,而路虎、Jeep、大众、奥迪和斯巴鲁2015年进口数量均同比实现30%以上的降幅。其中路虎的降幅高达44.2%,奥迪为41.3%。
2015年全年,各大汽车品牌进口数量的排位座次也发生了改变,宝马和奔驰品牌依然延续多年的冠亚军席位,路虎“老三”的位置被雷克萨斯取代,Jeep依然第四,保时捷依靠卡宴等SUV的大卖,座次由之前的第十位上升至第五位,而大众进口车数量则由前一年的第五位滑落至第八位。2015年欧系品牌继续保持进口车主力地位,日系品牌相对稳定,美系品牌略有下降。
回归理性消费
实际上,进口车在中国市场遭遇十年来的首次进口量下滑绝非偶然。在宏观层面上,首先一大因素就是中国整体经济的减速。
“进口车市场的增速和GDP增速密切相关,当GDP增长高于8%以上的时候,进口车的增速是加倍地高于GDP的增长;在GDP增长低于8%的时候,进口车的增速不会像国产车一样理性增长,可能出现变相加速下滑的情况。”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进口车专业委员会信息部副主任王存表示,进口车市场当前正在加速回归现实,贴近市场真实需求。
另外,近年来政策导向的改变也抑制了进口车增势。在中国政府的反腐高压之下,在此之前很多人是为了面子而消费豪华品牌,现在很多产品和品牌的消费回归到越来越理性。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家对机动车排放量的限制,进口车趋向小排量是一个趋势。截至去年4月份,3.0L以下排量的车已经达到了进口车总量的93%,加速了进口车和国产高端车型的同质化竞争。相比而言,同一款车型国产以后的价格将降低三分之一,进口车的优势何在?
一边是进口车市场份额的不断下滑,另一边是很多品牌,尤其是豪华车,国产化后的销量大增。更重要的是,由于市场买账,热销车型“进口转国产”的比例正在不断提升。去年销量增长抢眼的奔驰品牌,显然也尝到了国产化的甜头,2016年将继续在中国市场投入国产全新E级、国产V级、新C级Coupe等车型。
除奔驰外,还有如长安福特锐界、奇瑞路虎发现神行等越来越多的进口车选择国产。在各大汽车论坛中也出现了诸如“听说这款车马上要出国产车型了,再等等吧”这样的留言。不难想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期待更多的进口车型国产化,便可以用更低廉的价格买到同款车型。可以说,此举直接导致了进口车引入数量的下跌。
价格还可能降两三成
去年,汽车进口量同比下滑幅度达到25%,已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王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14年时,因高库存压力,进口车9折卖出,在当时看来折扣力度已非常大,“没想到,2015年的整体价格下降幅度,更是高达14.2%”。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也认为,进口车型国产化后一般会便宜三四成,价格优势明显。目前,销量排名前十的豪华品牌中,仅雷克萨斯和保时捷采取纯进口方式销售,“国产化的缺失,会带来生产成本高、关税成本高、市场反应速度慢等负面影响,使得进口车型的优势进一步减弱,直接影响在国内的竞争力。”
此外,进口车还面临着平行进口车的挤压。有数据显示,2015年1-10月,平行进口汽车销售超过10万辆,市场份额从7.7%提高到10.5%。近期,商务部正式发布的《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有一条关于“平行进口车”放行的内容,让许多消费者对进口车降价多了一分期待。
“平行进口车政策上的松绑,会使得大量北美等地的进口车源进入国内市场。它们会与当下车企授权的进口车形成正面竞争,并最终促使进口车价回落到一个合理水平。”王存表示,不远的将来,进口车,尤其是豪华品牌进口车,降价两三成不是没有可能。
重塑新地位
十年来,中国进口汽车市场经历了从快速扩张到新格局的演变。2006年?2011年是我国进口车快速扩张时期,受消费者刚性需求以及进口车量产化全系竞争的影响,进口车销量进入百万量级。随着2012年?2014年进口车市场出现供大于求情况,自2014年三季度以来,进口汽车销量出现大幅度下滑,需求放缓“超预期”。此外,中国消费者日趋理性的消费观念以及豪车热销车型“进口转国产”的比例提升,也是进口车市场份额不断下滑的原因。
在高库存和需求放缓的双重压力之下,2015年进口量大幅下滑,各月进口量均低于预期,再现了2012年?2013年间的去库存调整。2015年经销商都处在去库存状态,但因为终端需求的下降,库存并没有明显减少,11月份行业库存已经达到9.49%,所以2016年进口车经销商去库存依然是难题。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评估,2016年进口车需要引入30多款新车型进行补给,才能补回10%?15%的市场差值。但因过高的库存导致供大于求,未来中长期进口车业务可能会重新定位,将从“量化经营”回归到“市场补充”的地位。
在进口车“供需双降”与库存指数居高不下的背后,是进口车市场的严重缩水,这种现象背后,则是中国消费市场结构的改变。换言之,中国车市正在从“土豪时代”向理性回归,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正将目光转向性价比较高的国产车型。
那么,中国进口汽车市场在2016年以及不远的未来将会何去何从?在《汽车观察》看来,从产品层面来看,2016年进口车市场将呈现几个特点:首先说品牌方面,豪华品牌份额还将快速提升,基础品牌与国产车型的直面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从产品方面来看,依旧将趋向中高端化、个性化、时尚化、小众化。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进口车在中国市场遭遇十年来的首次进口量下滑绝非偶然,在中国汽车产业以及消费市场步入新常态的大趋势下,进口汽车在华遭遇十年不遇的寒潮或许是命中注定的。在市场发展出现新形势的情况下,无疑需要各大跨国企业必须重新审视中国市场,以重新调整市场策略,在新的需求下重塑营销之道。
说话间,阳历新年已经过去快两个月的时间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对过去的2015年难以忘怀。中国车市在整个2015年备受煎熬,其中进口车市场更是遭受了此前从未有过的寒冬。
新格局出现
2015年,曾经持续火爆的进口车市出现了“剧情反转”,迎来十年首降且下滑幅度惊人。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进口汽车市场的进口总量为106.73万辆,同比下滑25%,这是经历了10年快速增长的进口汽车市场,首次遭遇进口量下滑。具体来说,三大车型进口量全面下滑:轿车同比大幅下降25.06%,SUV下滑24.4%,MPV下滑10.6%,已从快速扩张期进入到销量下滑的新格局中。
此外,排量下移是进口车发展的一大趋势。3.0L以下排量的进口车型份额已占据市场的93.3%,其中新增紧凑型SUV车型所拉动的1.5L?2.0L排量区间成为主流,伴随2015年1.6L小排量汽车政策的引入,该排量进口车份额也由2%上升至6.1%。
值得关注的是,2015年我国进口车结构开始出现调整,品牌结构调整继续深化,仅奔驰和保时捷的进口量实现正增长,宝马和奔驰仍然稳居上牌前两名,但是第二集团的竞争格局变化较大。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奔驰进口量同比增长3.4%,保时捷同比增长11.2%,而路虎、Jeep、大众、奥迪和斯巴鲁2015年进口数量均同比实现30%以上的降幅。其中路虎的降幅高达44.2%,奥迪为41.3%。
2015年全年,各大汽车品牌进口数量的排位座次也发生了改变,宝马和奔驰品牌依然延续多年的冠亚军席位,路虎“老三”的位置被雷克萨斯取代,Jeep依然第四,保时捷依靠卡宴等SUV的大卖,座次由之前的第十位上升至第五位,而大众进口车数量则由前一年的第五位滑落至第八位。2015年欧系品牌继续保持进口车主力地位,日系品牌相对稳定,美系品牌略有下降。
回归理性消费
实际上,进口车在中国市场遭遇十年来的首次进口量下滑绝非偶然。在宏观层面上,首先一大因素就是中国整体经济的减速。
“进口车市场的增速和GDP增速密切相关,当GDP增长高于8%以上的时候,进口车的增速是加倍地高于GDP的增长;在GDP增长低于8%的时候,进口车的增速不会像国产车一样理性增长,可能出现变相加速下滑的情况。”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进口车专业委员会信息部副主任王存表示,进口车市场当前正在加速回归现实,贴近市场真实需求。
另外,近年来政策导向的改变也抑制了进口车增势。在中国政府的反腐高压之下,在此之前很多人是为了面子而消费豪华品牌,现在很多产品和品牌的消费回归到越来越理性。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家对机动车排放量的限制,进口车趋向小排量是一个趋势。截至去年4月份,3.0L以下排量的车已经达到了进口车总量的93%,加速了进口车和国产高端车型的同质化竞争。相比而言,同一款车型国产以后的价格将降低三分之一,进口车的优势何在?
一边是进口车市场份额的不断下滑,另一边是很多品牌,尤其是豪华车,国产化后的销量大增。更重要的是,由于市场买账,热销车型“进口转国产”的比例正在不断提升。去年销量增长抢眼的奔驰品牌,显然也尝到了国产化的甜头,2016年将继续在中国市场投入国产全新E级、国产V级、新C级Coupe等车型。
除奔驰外,还有如长安福特锐界、奇瑞路虎发现神行等越来越多的进口车选择国产。在各大汽车论坛中也出现了诸如“听说这款车马上要出国产车型了,再等等吧”这样的留言。不难想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期待更多的进口车型国产化,便可以用更低廉的价格买到同款车型。可以说,此举直接导致了进口车引入数量的下跌。
价格还可能降两三成
去年,汽车进口量同比下滑幅度达到25%,已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王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14年时,因高库存压力,进口车9折卖出,在当时看来折扣力度已非常大,“没想到,2015年的整体价格下降幅度,更是高达14.2%”。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也认为,进口车型国产化后一般会便宜三四成,价格优势明显。目前,销量排名前十的豪华品牌中,仅雷克萨斯和保时捷采取纯进口方式销售,“国产化的缺失,会带来生产成本高、关税成本高、市场反应速度慢等负面影响,使得进口车型的优势进一步减弱,直接影响在国内的竞争力。”
此外,进口车还面临着平行进口车的挤压。有数据显示,2015年1-10月,平行进口汽车销售超过10万辆,市场份额从7.7%提高到10.5%。近期,商务部正式发布的《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有一条关于“平行进口车”放行的内容,让许多消费者对进口车降价多了一分期待。
“平行进口车政策上的松绑,会使得大量北美等地的进口车源进入国内市场。它们会与当下车企授权的进口车形成正面竞争,并最终促使进口车价回落到一个合理水平。”王存表示,不远的将来,进口车,尤其是豪华品牌进口车,降价两三成不是没有可能。
重塑新地位
十年来,中国进口汽车市场经历了从快速扩张到新格局的演变。2006年?2011年是我国进口车快速扩张时期,受消费者刚性需求以及进口车量产化全系竞争的影响,进口车销量进入百万量级。随着2012年?2014年进口车市场出现供大于求情况,自2014年三季度以来,进口汽车销量出现大幅度下滑,需求放缓“超预期”。此外,中国消费者日趋理性的消费观念以及豪车热销车型“进口转国产”的比例提升,也是进口车市场份额不断下滑的原因。
在高库存和需求放缓的双重压力之下,2015年进口量大幅下滑,各月进口量均低于预期,再现了2012年?2013年间的去库存调整。2015年经销商都处在去库存状态,但因为终端需求的下降,库存并没有明显减少,11月份行业库存已经达到9.49%,所以2016年进口车经销商去库存依然是难题。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评估,2016年进口车需要引入30多款新车型进行补给,才能补回10%?15%的市场差值。但因过高的库存导致供大于求,未来中长期进口车业务可能会重新定位,将从“量化经营”回归到“市场补充”的地位。
在进口车“供需双降”与库存指数居高不下的背后,是进口车市场的严重缩水,这种现象背后,则是中国消费市场结构的改变。换言之,中国车市正在从“土豪时代”向理性回归,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正将目光转向性价比较高的国产车型。
那么,中国进口汽车市场在2016年以及不远的未来将会何去何从?在《汽车观察》看来,从产品层面来看,2016年进口车市场将呈现几个特点:首先说品牌方面,豪华品牌份额还将快速提升,基础品牌与国产车型的直面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从产品方面来看,依旧将趋向中高端化、个性化、时尚化、小众化。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进口车在中国市场遭遇十年来的首次进口量下滑绝非偶然,在中国汽车产业以及消费市场步入新常态的大趋势下,进口汽车在华遭遇十年不遇的寒潮或许是命中注定的。在市场发展出现新形势的情况下,无疑需要各大跨国企业必须重新审视中国市场,以重新调整市场策略,在新的需求下重塑营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