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苏丹内战:没有赢家的战争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huo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艾丁娜·伊塔雅讲述不久前发生在她身上的遭遇时,她显得异常镇定自若,就好像机器人那样一个字一个字地吐出来:“他们跑到我们的村庄,把我儿子掳走,然后把他扔到河里直接淹死了。所以我才逃了出来。”
  带着剩下的三个孩子,艾丁娜一路向南,往南苏丹和乌干达的边境方向出逃。未曾想到的是,在途中小镇巴吉,她和一路同行的其他妇女和儿童又被驻扎在这里的政府军队抓获了。
  “他们把我们的衣服全部脱光,然后强奸我们。军人到处都是。”艾丁娜回忆说,她被关在牢房里足足四天,见不到她的孩子。每一天军人们都把妇女们带到丛林里去,然后实施轮奸。
  在乌干达北部的比迪比迪难民营,艾丁娜终于找到了暂时的栖身之所。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难民营里,简陋的黏土小屋、臭气熏天的厕所和赤裸奔跑的小孩随处可见。这里就是大约27万南苏丹难民临时的家——据联合国估计,截至今年年初,有超过80万南苏丹人因为战乱离开故乡,前往乌干达。
  “我丈夫还在南苏丹,他在帮助政府军作战,”艾丁娜说,“我晚上都很难睡着,总是在想东想西的。”
萨尔瓦·基尔·马亚尔迪特

总统和副总统开战


  因为2013年爆发的内战,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南苏丹同时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国家之一。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发布的“2016失败国家指数”中将南苏丹列为仅次于索马里的全球第二失败的国家。
  位于非洲东北部内陆地区的南苏丹前身是苏丹共和国的一部分。然而由于苏丹南北文化、种族和宗教差异巨大(北部大多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南部大部分是非洲裔,信仰基督教和当地传统宗教),两方之间的矛盾在苏丹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后迅速升级,演变成两次苏丹内战(1955-1972年,1983-2005年),造成巨大数量的平民伤亡以及持续动荡的地区局势。
  2005年之后,南部苏丹成立了自治政府;2011年进一步举行独立公投,以98%的赞成率宣告南苏丹的成立。曾经在苏丹内战中带领南方对抗北方中央政府的“苏丹人民解放运动”顺势成为南苏丹的执政党,其主席萨尔瓦·基尔·马亚尔迪特也成为新生南苏丹共和国的总统,副主席里克·马查尔则成为副总统。
  尽管总统和副总统都属于同一政党,但实则代表不同的族群利益。总统基尔是丁卡人,而副总统马查尔是努尔人——这两个民族分别是独立后南苏丹人口第一大和第二大的族群。
  2013年7月23日,副总统马查尔连带整个内阁突然被总统基尔全数解职,引发政治动荡。马查尔指责总统基尔在往独裁的道路上走。同年12月南苏丹首都朱巴爆发了企图颠覆基尔政府的政变,虽然基尔宣布“政变已经平息”,但内战却紧接着爆发。基尔指责是马查尔一手炮制了政变。
  开战之后,南苏丹政府军演变成支持总统的一派和支持副总统的一派,两派之间虽然签署了停火协议,但迄今仍然没有实现实质性的和平。
  除了两大族群之间的冲突外,南苏丹内战还被视为一场争夺石油的战争。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亚非问题的学者曾爱平认为,总统和副总统之间除了在争夺权力以外,更是在争夺石油财富:“争夺石油曾经是苏丹第二次内战和南苏丹独立的主要原因之一。南苏丹目前的冲突仍然遵循同一原理。”
  经济结构非常单一的南苏丹以石油产业作为命脉——按照官方说法,该国石油产业收入占整个国民经济收入比重高达95%。2005年苏丹南部自治以来,基尔利用自己旗下的公司集中该国的石油财富,引发了马查尔一派的不满。
  正是因为如此,冲突双方都以争夺产油区为主要战略目标。自战争爆发后,战斗主要集中在上尼罗、联合以及琼莱这些产油的州份。虽然双方都尽量设法不让对方控制石油财富,但也都并未对石油生产设施进行破坏或摧毁。
马查尔

严重人道主义危机


  不间断的战火让南苏丹经济崩溃,陷入恶性通货膨胀。部分地区陷入了大规模的饥荒之中。有媒体更将南苏丹的人道主义危机与1994年的卢旺达大屠杀相提并论。联合国难民署非洲地区负责人瓦伦汀·塔普索巴早前发表声明说:“现今没有比南苏丹让我更担心的难民危机了。”
  联合国难民署8月的报告称,去年一年来平均每天都有1800名南苏丹人越境逃难到乌干达,以躲避“野蛮的战争罪行”。此外还有“至少一百万”的难民前往了周遭的其他国家,诸如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等。
  这份报告还称,目前南苏丹难民遭遇到的最大难题在于物资紧缺——难民署预计,要妥善安置在乌干达境内滞留的难民就至少需要6.74亿美元的资金,但至今只有21%的资金到位。难民署因此向国际社会呼吁更多的慈善援助。
  由于青壮年男性大都加入了其中一方的军队,這场战争造成的难民形成了以妇女和儿童为主的格局。难民署估计,大约86%的难民都是妇女儿童。而残酷战争给儿童带来的创伤几乎是不可逆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估计,在南苏丹每4个学龄儿童中,就有3位因为战争无法接受教育。
  南苏丹内战最初集中在该国北部,但2017年以来战火有往南蔓延的趋势。这导致南苏丹中部很多城镇和村庄的居民外逃。很多人担忧基尔一派的政府军会展开突袭,以搜查叛军的借口清洗居住点。
  安伊卡·查普莱不久之前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卡州柯基,在亲眼目睹了四位平民在两派交火中无辜遇难后,他决定离开这里前往乌干达。“学校停课了,市场里也买不到东西,没有警察维持治安——反正已经成了鬼城。”查普莱说。   在很多南苏丹难民看来,无论占上风的是哪一派,最终平民还是要遭殃,这也是他们拼命要逃亡邻国的原因之一。
  “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军队)拿着枪要求我们选边站。不支持政府的话就自动被划为叛军一派,”查普莱说,如果等着政府军控制了原先叛军的地盘,居住在这里的平民都要被扣上叛军支持者的帽子,然后被杀光;反过来也是一样。
  今年2月,联合国宣布南苏丹进入“饥荒状态”,并认为战争是导致饥荒的直接原因。大约550万,也就是将近一半的南苏丹人口将陷入没有食物或食物不足的状况。很多南苏丹难民在九死一生的逃难路途中没有进食,在到达乌干达之后才获得几日以来的第一餐。
  即使在乌干达的难民营里,情况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在那里采访的《洛杉矶时报》记者罗宾·迪克逊描述称:“疟疾和痢疾在这里肆虐,通常成为儿童健康的最大隐患。在比迪比迪,我亲眼目睹了一家南蘇丹难民用石头简单埋葬了他们仅仅两个月大的婴儿。”
  “有组织的强奸、对平民的大肆杀掠、招募儿童入伍以及可能的种族清洗,这些状况实在非常不容乐观,”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代表扎哈德·胡欣表示,南苏丹的人道主义危机还在持续恶化中。
逃难路上的南苏丹难民

遥遥无期的战事


  今年的7月9日是南苏丹成立六年的国庆日。然而全国上下却丝毫没有喜庆的氛围,内战至今已经快要进入第四个年头,仍然没有停止的迹象。
  总统基尔说道:“我们不认为现在是庆祝的时候……因为有许多国民每日甚至无法得到一餐温饱。”有首都朱巴居民在接受当地媒体访问时,忆述6年前南苏丹立国当日,自己与家人宰牛庆祝的景象,慨叹道:“我们当初期望着更好的生活,没料到南苏丹人今天会互相厮杀。”
  有报道称,战争进入到了拉锯状态,双方都不愿意退让。一场彼此都成为输家的战争已经注定。
  “总统基尔领导政府军非常不安地统治着一个极度分裂的国家,要面对已经失控的饥荒、崩溃的经济以及国际社会的审视;叛军方面则陷入了内乱,其后续武器和弹药补给陷入危局,在其领袖马查尔逃亡南非之后,叛军呈现群龙无首的状态。”有报道如此分析到。
  另一个非常悲伤的事实则是,国际社会也近乎“穷尽了所有智慧”,但仍然无法帮助南苏丹实现和平。在南苏丹展开人道主义援助的非政府机构负责人布兰德认为,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无论总统基尔也好,前副总统马查尔也罢,都无法领导一个统一的南苏丹走向和平和繁荣。
  “之前双方签订和约之后,战争反而扩大了,国家也进一步分裂,”布兰德表示,寄希望于基尔和马查尔的和解是没有任何现实基础的,“在南苏丹还有其他一些非常重要的政治角色,他们也必须参与新的和谈。”
抵达乌干达的南苏丹难民

  眼下,基尔政府提议要在2018年7月进行全国大选。联合国警告称,这一做法将对尽早结束战争产生负面影响。联合国驻非洲联盟特别代表海丽·门可罗表示,唯有在实现全面和平之后,南苏丹才有进行大选的意义。现阶段基尔政府操控下的选举只会激怒叛军,进一步延长战争的周期。
  “政客就知道挑起丁卡人和努尔人之间的矛盾,但在我看来,受苦受难、被杀害的都是南苏丹人。”一位丁卡人部落长老西蒙·马努维克说,“所有的南苏丹人都正在受尽各种各样的折磨,不分种族和部落。”
其他文献
叙利亚内战局势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恐怕所有的专家都要掉眼镜了。美国和俄罗斯原本在叙利亚问题上的立场是截然对立的,但现在美俄两国军队为了一个名叫曼比季的叙利亚北部战略要地,居然要联手作战了。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美俄两军携手要对付的居然是北约第二大陆军——土耳其军队。  3月4日,社交媒体上出现了大量照片,显示美军第75游骑兵团史崔克装甲车队,越过土耳其叙利亚边境出现在叙利亚北部战略重镇曼比季。美军的
“当8月份共和党的候选人们开展首轮党内辩论的时候,美国人民或许会惊讶地发现有三个竞争者的父亲也都曾参与过总统竞选。赢得党内初选的那一位明年又会面临着前任(副)总统或者前任总统夫人这样头衔的民主党对手。”  《经济学人》不久前撰文指出美国的“门阀政治”力量过于强大,并感叹美国政坛的“关系户”和“老油条”实在太多,基本上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新生力量了。  这里所谓的共和党三位“总统二代”除了2008年共
看世界:韩国的国家品牌形象体现在哪些方面?如果说国家有名片的话,韩国的核心名片或者说符号是什么?  杨昌洙:韩国的国家形象可从多样性、融合性、创新性等方面来诠释:多样性作为最基本的特性体现在于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源源不断地输入和吸纳新的元素;融合性主要体现在多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与渗透;而创新性主要表现在通过整合、转化等改造过程创造出新的文化范式的过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等国家的文化不断传入韩
2012年5月8日,美国白宫宣布了一条重大反恐消息:近期,基地组织也门分支曾策划炸毁一架飞往美国的航机,中情局成功挫败了这一恐怖袭击阴谋。然而,白宫的消息并没有成为吸引眼球的爆炸性新闻。因为就在一天前,美联社就抢先发布了一条独家报道:本·拉丹被击毙一周年,中情局挫败基地组织内衣炸弹阴谋。其中公布的细节比白宫更为详尽:“据相关官员透露,这个潜在的自杀式袭击者来自也门,当中情局特工发现并缴获他的炸弹时
2012年7月中旬一个炎热得让人不安的下午,在中国惠普工作了10余年的钱越离职了:其实,在官方公布的前一晚,“惠普内部邮件称钱越离职”的消息早已传得沸沸扬扬,但那又怎样呢?对于惠普内部的员工来说,这几年高层的变动早已司空见惯了。  要知道,自从1999年到现在,惠普公司光是首席执行官(CEO)就换了3次,这也是惠普跌宕起伏的10多年,这家拥有70多年历史的老公司几乎一直身处时阴时晴的台风眼里。  
最大蛇头被砍  在连续14个月的时间内,美国缉毒署(DEA)探员哈罗德每天早上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笔记本电脑,监测一艘名为“码头假日”的游艇的行踪。  2005年夏天,DEA窃听到了一段来自墨西哥毒品集团AFO的机密对话。对话信息显示,该集团正打算在加州购买一艘游艇。哈罗德和他的同事在研究了游艇杂志的分类广告后,认为这艘“码头假日”将会成为AFO的选择,于是在交易达成之前成功将跟踪设备安装在了游
11月4日,沙特王室突然展开大规模“反腐”,多名权贵被软禁。但这次“反腐”不仅仅涉及政治层面,还牵扯到经济层面:被捕的还包括沙特最大的建筑公司董事会主席、中东最大卫星公司的老板等多名商界大佬,其中最为出众的要数有“中东巴菲特”之称的沙特首富阿勒瓦利德·本·塔拉勒王子。  前美国有线新闻网(CNN)主持人康锐思曾为瓦利德王子写过一本自传,名为《阿勒瓦利德:商人、亿万富翁和王子》,他在该书的序中提到,
法兰克福的金融商务区里,离数座玻璃摩天大楼不远的地方是当地一处极富生活气息的农贸市场。市场里艾莎·施莱伯家驰名的德国猪手和牛肉香肠已经在这一带飘香了58年之久。现年76岁的施莱伯祖籍在波兰西部,1946年时以难民身份涌入了这座美因河畔的城市。  当谈到英国人最近做出的“退欧”决定时,她感慨万千。“唯一确定的事情是,我们更应该团结起来,不能让欧洲继续分裂下去。”法兰克福市政当局预计,英国退出欧盟的所
“到过巴黎的一定不会再稀罕天堂”,这是徐志摩在《巴黎的鳞爪》中对巴黎的印象。近代以来,通过文学作品,巴黎在中国人眼中一直有着“浪漫之都”和“美食天堂”的美誉。然而,除了浪漫和美食,治安问题的阴影,也笼罩着整个巴黎。  经常关注巴黎新闻的人应该有过这样的疑问,巴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巴黎、巴黎省、大巴黎、巴黎大区这些不同称呼到底有什么区别?除此以外,巴黎不同地区的治安好坏,也是很多想去巴黎旅游、留
在全世界都為叙利亚内战忧心之时,还有另外两场同样伤亡惨重、却没有引发足够关注度的内战在距离这个国家不远的地方进行着。  处于阿拉伯世界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交界处的南苏丹是一个新生的共和国,它的国民在几十载的流血斗争后终于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然而高层政治斗争和种族宗教冲突带来的持续纷争却让南苏丹人渴望已久的和平再度化为泡影,2013年爆发的内战又将这个全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拖入泥潭。  扼守亚非之角的也门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