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文道德教育探析

来源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l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人文道德是人文精神和道德素养的结合体,是传统优秀文化的立足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提高他们的人文道德,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这是高校的重要职责和义务。当下,一些大学生受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出现了人文道德滑坡现象,因此加强和改进高校人文道德教育已变的十分紧迫。
  〔关键词〕 高校;人文道德;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76(2017)05-0029-03
  人文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曾指出:“广大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可以说,作为同龄人中佼佼者的当代大学生,在当今的时代环境下,其人文道德素养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强国的实现。
  一、人文道德的重要性
  何为人文道德。宋代程颐在其《伊川易传》中对人文一词的解释是:“人文,人理之伦序,观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民众的道德用人文以化之、铸之、成之。《礼记·大学》里记载:“德者本也。”强调修身养德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人文道德是通过人文的教化、自身的修养而形成的崇高的道德品质,它是中华民族长久不衰的精神灵魂,是社会团结和谐有序的基础,是国家进步的强大支持,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每一位个体的人文道德修养从诞生起就受到家庭的熏陶、社会的影响和学校的培育,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资源,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希望,其人文道德修养的高低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具体到高校的人文道德,就是高校通过理论学习、专业熏陶、思想教育、人文培育等对大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加强理论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科学理论的基础,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这样才能增强青少年抵制错误思潮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 [1]当下,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急需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思想觉悟、有道德修养、有科学文化专攻的高素质人才,其中德育的培养是重中之重。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人文道德的重要基地,在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的灌输和道德的培养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高校人文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建国之后尤其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在人文道德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时代环境下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在不断强调智力教育的同时轻视了道德素养的培育。科学知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助推力,是国家发达与否的一把衡量尺。在社会不断变化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知识经济、科技竞争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的共识,获取、掌握并运用科学知识成为人们生存的主要手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是必须的, 但我们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最先注重的是智力的培养,是书本知识的灌输,忽视了人文道德的培育。某种程度上说,高校在这方面应负有一定的责任,因人文道德培养缺位,导致一些大学生智商虽较高,情商却较低,人文修养匮乏,对家庭和社会缺少责任感。个别学生的价值取向日益趋于功利化和世俗化,凡事“以自我中心”,利己主义兴行,缺乏集体主义的团队意识。有的学生唯金钱马首是瞻,盲目攀比,不切实际地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与长期以来我们只重视智力的培养而忽视人文德育的完善是有重要关系的。
  其次,高校人文关怀不到位,人文理念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人文关怀是高校教育者通过不同的方法途径把人文道德方面的知识与人格灵魂的塑造结合起来,既注重个体精神的培育,又强调核心价值的提升,以有效推进大学生人文道德的培育。当下,高校人文关怀存在不到位或者缺位的现象,缘由是一方面在市场功利化经济的影响之下,有些高校不断扩充生源,盲目的扩张,注重高楼大厦的硬件设施建设,忽视了人文关怀的提升;另一方面,在高校课程设置中,很多课程是为迎合大学生就业的需要,片面注重自然学科或者热门学科的开设,而人文道德类学科逐渐被边缘化。可以说,长此下去,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与专业素养的提升,而且毕业之后他们也会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趋于功利。
  再次,高校教师整体的人文道德素养有待提升。教师是知識的传播者和灵魂的铸造者,又是课堂教育的组织实践者,他们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其自身的人文道德素养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信息化的开放条件下,教师的知识水平、知识结构和道德修养也应进一步完善,但一部分教师并没有跟进。尤其在当下的物欲诱惑之下,少数教师追求物质利益的最大化,忽视人文精神构筑的牢固化,他们对工作并不热爱,时间精力投入不足,组织备课并不积极,科研治学不严谨,学术造假时有发生。极个别教师由于缺乏人文道德修养的行为,也会影响着大学生们的思想和行为,导致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和人性的理解会出现偏差,自身的道德素养下滑。可以说,高校教师人文道德素养也是关系到大学生人文道德高低的重要一环。
  三、提升高校人文道德教育
  针对高校人文道德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应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不断推动人文道德教育的提升和完善,思想上重视,实践上创新,制度上保障。
  第一,高校管理者应把人文道德教育摆在重要战略位置来抓。高校不仅是传播科学知识的校园,也是人文道德建设的基地,更是培养未来精神文明建设者的殿堂。高校应遵循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方针政策,把人文道德教育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上来抓。针对人文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实际落实情况,制定具体有效的实施政策,从角色定位、课程设置、社会实践、教师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入手,既注重制度的制定和硬件指标的完成,也重视机制的创新和软实力的升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积极引导学生在强化专业课学习的同时,开阔视野,提升人文道德方面的素养。诚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   第二,以学生为主体,强化高校的人文教育。人文教育的立足点是以人为本,核心是铸造人文精神,它的出发点就是通过人文道德方面的教化和日常行为的正确引导而侧重于学生道德的培养,身心的发展。强化高校人文教育,不仅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其人文道德修养,而且也有助于大学生之间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高校人文教育应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积极探索有效的多种实现途径。首先,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加强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提高自身人文素质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诸多优秀的文明成果,蕴藏了丰富的人文智慧和精神。高校可探索开设传统文化的选修或必修课程,举办各种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座谈会,引导学生阅读古典文化书籍等活动。同时,把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联系起来,以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从长远看,这有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对于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身的人文道德修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其次,优化高校课程设置。可以开设面向全校学生的人文选修或必修课等,按照“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为了一切学生”的办学理念,真正的通过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授来带动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再次,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这样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形成崇尚人文精神的良好氛围。比如开展各式各样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宿舍文化艺术节”“传统文化知识大赛”“诗歌朗诵”“红色文化图片展”等等,使健康、创新和富有特色的文化占领校园,陶冶学生情操。
  第三,加强高校教师的人文道德建设。高校教师是育人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塑造学生身心的示范者,因此,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学校里,教师与学生的时间接触最长,联系也更为紧密,通过课堂教学和课下的交流互动,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起着重要的铸造作用,所以要想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提升高校教师的人文道德修养,一方面,应强化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灵魂,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的知识和修养水平,不断升华自身的职业道德和人文修养。让自己在三尺讲台上甘于奉献,不受物质环境的影响,同时严于律己,平等待人,积极进取,充满大爱,尊重关心学生的人格成长,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另一方面,高校教师也应努力学习人文科学知识,尤其自然科学方面的教师更应该铸造自身的人文精神,积极参加人文课程培训,不断扩充学科视野等。作为大学讲坛上的传道解惑者,在不断汲取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整合不同学科之间的人文联系的基础上,把人文科学知识化为自身修养的精华,不断培育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还有高校从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教师,他们在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讲解党的革命和建设历史等方面,对大学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和远大的理想等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之,教师是高校人文道德建设的示范者,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应该不断夯实自身的人文修养,真正成为大学生人文道德教育的模范引领和铸造者。
  第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在人文道德教育中起主导地位。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通过注重人文精神,把道德的理念融合到大学生培养的实践中来,使人文精神、人文教育和道德培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如辅导员,他们是帮助高校学生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一支重要队伍,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增强他们自尊、自爱和自律的品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说,高校在进行人文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多种途径着力提高从事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人文素质,以此更好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亲和力,这样才能更好地让思想政治工作在人文道德教育中起到主导地位。
  人文道德建设是规避社会不良风气的净化器,也是高校大学生素养铸造的核心内容。在高校教育的过程中,人文道德建设应该摆在突出的地位,充分利用多种有效途径,不断夯实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地位,在铸造大学生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方面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更是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合格建设者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江泽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2]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4-25.
  [3]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责任编辑:毋 斌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老龄化步伐加快.独生子女家庭和丁克家庭越来越多,人民的休闲、消费和情感寄托方式也呈多样化发展.大部分人心中
〔摘 要〕 要合理开展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必须认真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礎上积极探索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将大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来说,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开展过程中应遵循理念合理性原则、目标科学性原则、反馈及时性原则、学科综合性原则。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合理性;目标科学性;反馈及时性;学科综合性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