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中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cen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疏肝解郁止泻方联合耳穴按压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疗效。方法: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此次研究对象择取本院收治的60例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采用随机抽取法,将患者分为n=30的中医治疗组以及综合治疗组,中医治疗组给予患者疏肝解郁止泻汤剂治疗,综合治疗组则应用中医疏肝解郁止泻方联合耳穴按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综合治疗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显著低于中医治疗组,P>0.05,综合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中医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采用疏肝解郁止泻方联合耳穴按压治疗,患者临床各项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疏肝解郁止泻方;耳穴按压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为一种与胃肠功能改变有关,以慢性或复发性腹痛、腹泻、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为主要症状而又缺乏胃肠道结构或生化异常的综合征。该病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目前无具体的根治方法,临床经常使用活菌制剂等药物对肠道功能进行调节,但是整体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需要对治疗效果进行改进。中医认为IBS属于痛泻范畴,与患者情绪、饮食等存在一定的关联,可见中医对于该病的研究也较为深入,通过中医对该病进行治疗,存在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对疏肝解郁止泻方联合耳穴按压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疗效进行研究,详细结果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此次研究对象择取本院收治的60例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采用随机抽取法,将患者分为n=30的中医治疗组以及综合治疗组,中医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8-64岁,平均年龄为(43.21±3.67)岁;综合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7-62岁,平均年龄为(43.32±3.56)岁。两组患者经检查均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排除多发性、其他系统性疾病患者,并签署研究同意书。对两组患者各指标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中医治疗组给予患者疏肝解郁止泻汤剂治疗,药方为:柴胡、白术、党参、黄连、茯苓、砂仁各20g,厚朴、山药、麦芽、陈皮、木香各15g,卜荷、生姜、炙甘草各lOg,白芍2g;如患者体寒,则需增加香附lOg;如患者体热,则需增加陈皮lOg;如患者体内湿气淤积,则需增加茯苓12g;药物在混合后加入300ml清水进行熬制,倒入至专业器皿中分早晚两次服用,30d为一个疗程[2]。
  综合治疗组则需要在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耳穴按压治疗,穴位选择耳甲4区、耳轮脚前三分之一处、耳甲12区、耳甲13区、耳甲18区、耳屏4区,这些穴位分别对应人体胃部、大肠、肝、脾、内分泌、皮质,穴位确定后进行消毒,放置按压贴,后采用穴位按压方法,每个穴位按揉时间为1min,4次/d,至耳部出现酸痛、麻木停止,按压贴可3d后进行更换,疗程为30d。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中医症候积分划分依据为:大便次数,正常0分,<3次/d为2分,3-5次/d为4分,>6次/d为6分。大便性质,正常为0分,大便稀软或稍微溏泻为2分,溏便为4分,浠水便为6分。腹痛或腹部不适,正常为0分,偶尔不适为2分,经常不适为3分,疼痛明显并不能忍受为6分。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情况比较 综合治疗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显著低于中医治疗组,P> 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综合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中医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因其病因的复杂性,在治疗中的难度较大,常规需要治疗效果欠佳,单纯中药治疗整体效果也受到影响,因此可采用疏肝解郁止泻方联合耳穴按压治疗。本研究可以看出,综合治疗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显著低于中医治疗组,P>0.05,综合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中医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原因分析为:疏肝解郁止泻方可以对肝脏进行调节,进而对情志进行疏解,使得气血循环得到提升,将肝气郁结的情况进行改善,同时对脾胃进行调节,将该病主要诱因的肝脾进行治疗,起到疏肝解郁、健脾止泻的功效;而通过耳穴按压的方式,耳部分布着调节脏腑经脉的穴位,将这些穴位进行按压,通过神经、体液调节身体各项功能,可改善肠道运动以及吸收的功能,协调脏腑位置的平衡,进而提升整体治疗效果。
  综上诉述,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采用疏肝解郁止泻方联合耳穴按压治疗,患者临床各项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臨床范围内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康丽丽,唐艳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6,22(04):414-416.
  [2]徐万里,孙建华.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16,11(06):1109-1113+1118。
  [3]黄雯晖,周俊香.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2):119-121.
其他文献
1997年12月至2000年5月,我们采用紫外线充氧照射自血回输(UBIO)与小剂量尿激酶联用治疗顽固性不稳定性心绞痛(UA),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胸外科手术后,除可发生以上严重并发症外,还可引起以下五种并发症。现简述如下。
【摘要】传染病是主要的危险类疾病之一,因此传染病的预防和管理关乎着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在日常工作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传染病防治的制度,一旦发现传染病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解决手段,抑制疫病传播,本文总结我院传染病预防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拟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传染病;预防;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 2018) 03-14
【摘要】目的:分析肝纤维化采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所收治的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8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肝组织活检检查,研究组患者采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检测,对比2组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比2组患者检查诊断结果,研究组患者检查结果与参照组患者检查结果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