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人们聚在一起闲聊,常常会感叹人情冷漠。现代人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生命力却并非越来越旺盛,干什么都没劲,这是为什么呢?有一位先哲很久以前就指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强烈的冲动,即改变外部世界从而感受到自己的力量。马克思把这一冲动称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然而,在现代大工业生产条件下,个人在流水线上只生产一个部件,无法在产品中反观到自身。产品成为商品之后,更是成为一种不依赖于个人的异己存在。个人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对象,对象却成为与个人敌对的、控制个人的存在物。人类最本质的冲动受到压抑,自然会需要寻找到一种渲泄的途径。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个人也往往沦为一种工具,身处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网络中,深感身不由己,在人海中沉浮,几乎要被物欲的洪流吞噬。无奈之下,有人用吃死婴等极端方式宣泄自己的欲望,还美其名曰行为艺术,无疑是对艺术的亵渎;有的人则用一种较为温和的方式——街头涂鸦来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客观上却不过是一种视觉污染。
《圣经》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上帝看到人类的罪恶不可饶恕,打算发动一次洪水,让肮脏的人类从地球上消失。但是有一个叫诺亚的人深得上帝厚爱,上帝不忍心让他也被洪流吞没。于是预先告诉他去打造一只长450英尺、宽75英尺、高45英尺的方舟。洪水降临后,诺亚带着全家人及其它生物,雌雄各一,登上方舟,逃过此劫。如今,面对严酷的社会现实,仁慈的上帝也早早为我们打造好了一只方舟——烹调。
烹调使我们明白,这个世界上至少有一种活动由自己控制,并且其结果也是我们熟悉的美味佳肴。每做好一桌菜,也许丰盛,也许简单,但却是自己劳动与才智的结晶,观之赏心悦目,食之有滋有味。尤其是中国各大菜系,均讲究精工细作,为烹调者提供了展现自己手艺的大好机会。三毛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做饭是一种很好玩的游戏,一个洋葱,一片肉,一变变出一道菜来。
有时候,即使原料缺乏,做饭也可以情趣盎然,杜甫有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后人敷衍了一段有趣的故事:相传杜甫在草堂居住时,一度生活困顿。一次请朋友吃饭,实在没什么东西款待朋友,于是用一根韭菜、两片蛋黄作了一碗汤,并吟出这首诗的第一句。然后,用菠菜煮了一碗绿色的汤,放了几片蛋白,吟出第二句。一碗白米饭化作“千秋雪”,汤勺权作“万里船”。朋友们面对虽不精美,但满含深情厚意的饭食,聆听着如此绝妙佳句,此情此景,夫复何求,自然是食指大动。
烹调很能体现一个人的个性。如今似乎一切产品都难逃被机械复制的厄运,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千篇一律、让人厌倦的世界。唯独由你自己亲自料理的一桌菜,却无论如何也复制不了,即使你本人也很难做出两盘一模一样的菜。时至今日,超市里的泡菜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但你闭着眼睛也能吃出妈妈做的泡菜的独特风味。同样的,日本的孩子对妈妈的酱汤情有独钟,虽然酱汤不过是最寻常的家常食品,但是烹调的过程成了维系亲情的纽带。所以今天深谙消费者心理的精明商家,才会打出“老婆饼”、“阿婆粽子”等招牌来吸引顾客。大打“亲情牌”、“温暖牌”的促销手段只要运用得当,往往会回馈商家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品牌效益。
烹调不仅可按菜谱做,也可别出心裁、自由创新,拿出你所有的才智,做出新花样。若能端出一两样别人都没见过的菜,而品尝的人忙得连话也顾不上说,那做菜的人就会心花怒放。即使不太成功,也会敝帚自珍,自己慰劳自己的胃。在饭店里吃现成的菜或快餐,食客与厨师根本谈不上交流,就不太会有这种体会。
烹调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在我国北方,包饺子是很好的集体活动的方式。闲暇时,三五知己聚在一起。擀皮的擀皮,剁馅的剁馅,大家齐心协力,包出各种饺子,再津津有味地品评一番,知心的话儿说也说不完。闲来无事,自己挽起袖子腌点咸菜,做点泡菜,送给左邻右舍,送的人自豪,收的人稀罕。你来我往中,人与人之间不再陌生。现在邻里间关系淡漠,没事谁也不好意思给邻居送什么礼物,但是自家做的食品就不同了,虽然不贵重却最能体现出和睦相处、亲如一家的意味。
烹调还是家庭的黏合剂。俗话说,“要想抓住男人的心,首先抓住他的胃。”现代社会,做饭不再是女人的专利。一个擅长做菜的男人也是妻子眼中的好丈夫,别人眼中富有生活情趣的好男人。夫妻双双下厨,何尝不是一幕其乐融融的幸福家庭剪影?
烹调更是一门学问。韩国人认为聪明的人做的饭好吃。凡是观看过韩剧《大长今》及《人鱼小姐》的人都不会否认,烹调体现着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及生活品位。在中国,人们更喜欢把烹调称为手艺,是动手的艺术,也是灵气的展现,因为心灵方可手巧。况且烹调利己、利家、利健康,是生活的第一需要。古语说“民以食为天”,孔子说“食,色,性也”,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和烹调密不可分。
人类很喜欢运用自己的力量改变这个世界。与其在旅游景点刻上一个歪歪扭扭的名字,或是搞一些当众拥吻之类的闹剧,倒不如买点材料、系上围裙去做菜。既满足自己生命深处的冲动,去体会装盘时的成就感,也烹调出了生活的滋味。烹调是我们生活中的诺亚方舟,让我们不致被异化的洪流淹没。面对凝聚了自己劳动的美味,面对餐桌旁、紧挨着你一起享用的人,那一刻,世界与我们心灵实现零距离沟通。
《圣经》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上帝看到人类的罪恶不可饶恕,打算发动一次洪水,让肮脏的人类从地球上消失。但是有一个叫诺亚的人深得上帝厚爱,上帝不忍心让他也被洪流吞没。于是预先告诉他去打造一只长450英尺、宽75英尺、高45英尺的方舟。洪水降临后,诺亚带着全家人及其它生物,雌雄各一,登上方舟,逃过此劫。如今,面对严酷的社会现实,仁慈的上帝也早早为我们打造好了一只方舟——烹调。
烹调使我们明白,这个世界上至少有一种活动由自己控制,并且其结果也是我们熟悉的美味佳肴。每做好一桌菜,也许丰盛,也许简单,但却是自己劳动与才智的结晶,观之赏心悦目,食之有滋有味。尤其是中国各大菜系,均讲究精工细作,为烹调者提供了展现自己手艺的大好机会。三毛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做饭是一种很好玩的游戏,一个洋葱,一片肉,一变变出一道菜来。
有时候,即使原料缺乏,做饭也可以情趣盎然,杜甫有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后人敷衍了一段有趣的故事:相传杜甫在草堂居住时,一度生活困顿。一次请朋友吃饭,实在没什么东西款待朋友,于是用一根韭菜、两片蛋黄作了一碗汤,并吟出这首诗的第一句。然后,用菠菜煮了一碗绿色的汤,放了几片蛋白,吟出第二句。一碗白米饭化作“千秋雪”,汤勺权作“万里船”。朋友们面对虽不精美,但满含深情厚意的饭食,聆听着如此绝妙佳句,此情此景,夫复何求,自然是食指大动。
烹调很能体现一个人的个性。如今似乎一切产品都难逃被机械复制的厄运,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千篇一律、让人厌倦的世界。唯独由你自己亲自料理的一桌菜,却无论如何也复制不了,即使你本人也很难做出两盘一模一样的菜。时至今日,超市里的泡菜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但你闭着眼睛也能吃出妈妈做的泡菜的独特风味。同样的,日本的孩子对妈妈的酱汤情有独钟,虽然酱汤不过是最寻常的家常食品,但是烹调的过程成了维系亲情的纽带。所以今天深谙消费者心理的精明商家,才会打出“老婆饼”、“阿婆粽子”等招牌来吸引顾客。大打“亲情牌”、“温暖牌”的促销手段只要运用得当,往往会回馈商家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品牌效益。
烹调不仅可按菜谱做,也可别出心裁、自由创新,拿出你所有的才智,做出新花样。若能端出一两样别人都没见过的菜,而品尝的人忙得连话也顾不上说,那做菜的人就会心花怒放。即使不太成功,也会敝帚自珍,自己慰劳自己的胃。在饭店里吃现成的菜或快餐,食客与厨师根本谈不上交流,就不太会有这种体会。
烹调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在我国北方,包饺子是很好的集体活动的方式。闲暇时,三五知己聚在一起。擀皮的擀皮,剁馅的剁馅,大家齐心协力,包出各种饺子,再津津有味地品评一番,知心的话儿说也说不完。闲来无事,自己挽起袖子腌点咸菜,做点泡菜,送给左邻右舍,送的人自豪,收的人稀罕。你来我往中,人与人之间不再陌生。现在邻里间关系淡漠,没事谁也不好意思给邻居送什么礼物,但是自家做的食品就不同了,虽然不贵重却最能体现出和睦相处、亲如一家的意味。
烹调还是家庭的黏合剂。俗话说,“要想抓住男人的心,首先抓住他的胃。”现代社会,做饭不再是女人的专利。一个擅长做菜的男人也是妻子眼中的好丈夫,别人眼中富有生活情趣的好男人。夫妻双双下厨,何尝不是一幕其乐融融的幸福家庭剪影?
烹调更是一门学问。韩国人认为聪明的人做的饭好吃。凡是观看过韩剧《大长今》及《人鱼小姐》的人都不会否认,烹调体现着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及生活品位。在中国,人们更喜欢把烹调称为手艺,是动手的艺术,也是灵气的展现,因为心灵方可手巧。况且烹调利己、利家、利健康,是生活的第一需要。古语说“民以食为天”,孔子说“食,色,性也”,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和烹调密不可分。
人类很喜欢运用自己的力量改变这个世界。与其在旅游景点刻上一个歪歪扭扭的名字,或是搞一些当众拥吻之类的闹剧,倒不如买点材料、系上围裙去做菜。既满足自己生命深处的冲动,去体会装盘时的成就感,也烹调出了生活的滋味。烹调是我们生活中的诺亚方舟,让我们不致被异化的洪流淹没。面对凝聚了自己劳动的美味,面对餐桌旁、紧挨着你一起享用的人,那一刻,世界与我们心灵实现零距离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