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一谜语,谜面是“赤橙黄绿青蓝紫”,对了,谜底就是“以色列”。以色列,原意为与神角力的人。(圣经)里记载,上帝化身为天使和犹太人的祖先雅各摔跤,输了,于是上帝给雅各祝福:“你的名不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因为你与神角力,都得了胜。”三大宗教的纷争,巴以之间的冲突,多少权利争夺,多少腥风血雨,都曾在这片土地上上演。
三年前,我选择了希伯来语作为自己的本科专业。当时对以色列的所有印象,不过都是来自书本上的只言片语,纪录片和电影里零星的画面,以及外教偶尔的谈论。以色列有许多海外交流项目,几乎每个大学都有中國留学生。大三那年,我在网上申请到特拉维夫海外留学生项目(overseas studentsprogram of Tel-aviv University),为期一年,还通过学校申请到了國家留学基金委员会的奖学金。这之后的留学生活,果真像那个谜面一样,多姿多彩。
特拉维夫在希伯来语中的含义是春天的小丘。“春天”是万物复苏的象征,隐喻古代的以色列有复國的希望,而“小丘”在考古学中表示“堆积的废墟”,因此是古代以色列國毁灭的象征。我觉得特拉维夫的含义特适合自己,过去种种懒散堆积而成的废墟,在和意志的角力中土崩瓦解,求学的春天来了。
阳光、沙地、仙人掌,还有一个留学生
感受真正的以色列,从机场就开始了。早就听说以色列的安检严格程度堪称世界一流,亲身体验过方知所言非虚。先是排队一个一个地接受安检员的详细询问,高大的犹太安检员一脸严肃地问我,去以色列干什么,谁为我打点的行李,在到达机场之前有没有人碰过我的行李,有没有亲戚朋友托我带东西等等。所有行李都被贴上一个标签,标签分蓝、黄、红三种,检查细致度依次递增。然后是开箱检查,所有东西都会拿特殊的工具测试,测试的工具是一根蓝色的小棒,一端夹着试纸,一些可能会被用作炸弹的物品会被取出,放进飞机特制的防爆仓。我的一瓶酱料就享受到了这种特殊待遇。过五关斩六将之后,我终于拎着贴满标签的行李登上了飞机。
经过11个小时的颠簸,飞机抵达目的地本古里安机场。降落非常平稳,落地时机身只是轻微地震动了一下,几乎难以察觉,机舱内响起一阵掌声,这是乘客对驾驶员圆满完成飞行任务表示感谢和鼓励。飞机安全降落后鼓掌已然成了以色列人的传统,甚至于完成了一次很好的停车泊位也会停下来欣赏一番,暗暗为自己鼓掌。尊重和欣赏每一个人、每一份劳动成果,是犹太文化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走出机场,迎接我的是以色列灿烂的阳光。在阳光的沐浴下,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以色列,我来了!
上了出租车,司机是位阿拉伯大叔,热情友好,讲一口带阿拉伯语口音的希伯来语,给我介绍了很多以色列的状况。一路都是黄黄的沙地,偶尔有几抹跳动的绿色,但也绿得发黑。公路上的车一律浅色,以抵挡以色列强烈的阳光。以色列四面环敌,阿拉伯國家对其虎视眈眈,猝不及防的恐怖袭击,随时可能爆发的战争,都会让他们的幸福顷刻间化为乌有,所以他们争分夺秒,及时行乐,最常见的表现就是飙车。不过近年来以色列安全形势比较乐观,几乎没有多少恐怖袭击,意外死亡率最高的反而是车祸。眼前的这个司机叔叔把音响开得很大,油门踩得很足,握着方向盘的双手跟着节奏手舞足蹈,弄得坐在后面的我提心吊胆。
车驶入特拉维夫市区,感觉像是到了另外一个地区。绿树成荫,鸣鸟啾啾,各色娇艳欲滴的鲜花点缀在绿草丛中,根本不会让人联想到这是个缺水的國家。以色列的滴灌技术和海水淡化技术基本上解决了贫水问题,花坛草地随处可见滴灌的输水管道,只有路边那些硕大无朋的仙人掌能够让我相信这是个沙漠地带。
用做中餐的态度来对待生活
我们住的那幢宿舍叫爱因斯坦,两室一厅,一厨一卫,冰箱、空调、洗衣机等设施一应俱全。每个寝室都有一个很大的阳台,后来我们开party、吃火锅就是在这个阳台上进行的。生活辅导员Madirich还在桌上放了人手一份的地图和生活指南以及巧克力,周到而又贴心。
特拉维夫的物价很高,食物尤其贵,再加上Pita(中东圆面饼)和Humus(鹰嘴豆泥)不太符合中國人的胃口,所以中國留学生一般都是自己做饭做莱。和我搭伙的中國留学生,包括我自己,在國内都没做过莱,但这会儿也都赶鸭子上架。
我们开始做饭的当天,隔壁的美國小伙Daniel忘了带钥匙,到我们寝室暂坐。我们当时正张罗着晚饭,案板上摆满了各式锅碗瓢盆,DanIeI都看呆了。一阵手忙脚乱之后,饭菜终于上桌了,我们热情邀请Daniel品尝,还给他盛了满满一份。
Danlel兴奋地拿起筷子,我们也兴奋地看着他,等待好评,但是他的表情说明了事实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我们本应该先尝尝食物的味道,但是做完莱之后那种难以言喻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让我们忘掉了一切。
美國哥勇气非凡,把盘中的莱吃得一点不剩,然后问“Is this Chinese food?”我们连忙解释道:“It’s lust somewired Chinese food,The reaI Chinese food is much muchbetter,”我们暗下决心,一定耍改进厨艺,让Daniel品尝到真正的中餐。
一年之后,临别的聚会上,每个留学生都做了自己的拿手莱。不管是中國人、美國人还是以色列人,都对桌上的饭菜赞不绝口。我们在以色列不仅学会了做家常莱,还学会了包饺子、包子,烤蛋糕、饼干等。生活给了我们磨练的机会,我们用享受的心态回报生活。
三年前,我选择了希伯来语作为自己的本科专业。当时对以色列的所有印象,不过都是来自书本上的只言片语,纪录片和电影里零星的画面,以及外教偶尔的谈论。以色列有许多海外交流项目,几乎每个大学都有中國留学生。大三那年,我在网上申请到特拉维夫海外留学生项目(overseas studentsprogram of Tel-aviv University),为期一年,还通过学校申请到了國家留学基金委员会的奖学金。这之后的留学生活,果真像那个谜面一样,多姿多彩。
特拉维夫在希伯来语中的含义是春天的小丘。“春天”是万物复苏的象征,隐喻古代的以色列有复國的希望,而“小丘”在考古学中表示“堆积的废墟”,因此是古代以色列國毁灭的象征。我觉得特拉维夫的含义特适合自己,过去种种懒散堆积而成的废墟,在和意志的角力中土崩瓦解,求学的春天来了。
阳光、沙地、仙人掌,还有一个留学生
感受真正的以色列,从机场就开始了。早就听说以色列的安检严格程度堪称世界一流,亲身体验过方知所言非虚。先是排队一个一个地接受安检员的详细询问,高大的犹太安检员一脸严肃地问我,去以色列干什么,谁为我打点的行李,在到达机场之前有没有人碰过我的行李,有没有亲戚朋友托我带东西等等。所有行李都被贴上一个标签,标签分蓝、黄、红三种,检查细致度依次递增。然后是开箱检查,所有东西都会拿特殊的工具测试,测试的工具是一根蓝色的小棒,一端夹着试纸,一些可能会被用作炸弹的物品会被取出,放进飞机特制的防爆仓。我的一瓶酱料就享受到了这种特殊待遇。过五关斩六将之后,我终于拎着贴满标签的行李登上了飞机。
经过11个小时的颠簸,飞机抵达目的地本古里安机场。降落非常平稳,落地时机身只是轻微地震动了一下,几乎难以察觉,机舱内响起一阵掌声,这是乘客对驾驶员圆满完成飞行任务表示感谢和鼓励。飞机安全降落后鼓掌已然成了以色列人的传统,甚至于完成了一次很好的停车泊位也会停下来欣赏一番,暗暗为自己鼓掌。尊重和欣赏每一个人、每一份劳动成果,是犹太文化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走出机场,迎接我的是以色列灿烂的阳光。在阳光的沐浴下,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以色列,我来了!
上了出租车,司机是位阿拉伯大叔,热情友好,讲一口带阿拉伯语口音的希伯来语,给我介绍了很多以色列的状况。一路都是黄黄的沙地,偶尔有几抹跳动的绿色,但也绿得发黑。公路上的车一律浅色,以抵挡以色列强烈的阳光。以色列四面环敌,阿拉伯國家对其虎视眈眈,猝不及防的恐怖袭击,随时可能爆发的战争,都会让他们的幸福顷刻间化为乌有,所以他们争分夺秒,及时行乐,最常见的表现就是飙车。不过近年来以色列安全形势比较乐观,几乎没有多少恐怖袭击,意外死亡率最高的反而是车祸。眼前的这个司机叔叔把音响开得很大,油门踩得很足,握着方向盘的双手跟着节奏手舞足蹈,弄得坐在后面的我提心吊胆。
车驶入特拉维夫市区,感觉像是到了另外一个地区。绿树成荫,鸣鸟啾啾,各色娇艳欲滴的鲜花点缀在绿草丛中,根本不会让人联想到这是个缺水的國家。以色列的滴灌技术和海水淡化技术基本上解决了贫水问题,花坛草地随处可见滴灌的输水管道,只有路边那些硕大无朋的仙人掌能够让我相信这是个沙漠地带。
用做中餐的态度来对待生活
我们住的那幢宿舍叫爱因斯坦,两室一厅,一厨一卫,冰箱、空调、洗衣机等设施一应俱全。每个寝室都有一个很大的阳台,后来我们开party、吃火锅就是在这个阳台上进行的。生活辅导员Madirich还在桌上放了人手一份的地图和生活指南以及巧克力,周到而又贴心。
特拉维夫的物价很高,食物尤其贵,再加上Pita(中东圆面饼)和Humus(鹰嘴豆泥)不太符合中國人的胃口,所以中國留学生一般都是自己做饭做莱。和我搭伙的中國留学生,包括我自己,在國内都没做过莱,但这会儿也都赶鸭子上架。
我们开始做饭的当天,隔壁的美國小伙Daniel忘了带钥匙,到我们寝室暂坐。我们当时正张罗着晚饭,案板上摆满了各式锅碗瓢盆,DanIeI都看呆了。一阵手忙脚乱之后,饭菜终于上桌了,我们热情邀请Daniel品尝,还给他盛了满满一份。
Danlel兴奋地拿起筷子,我们也兴奋地看着他,等待好评,但是他的表情说明了事实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我们本应该先尝尝食物的味道,但是做完莱之后那种难以言喻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让我们忘掉了一切。
美國哥勇气非凡,把盘中的莱吃得一点不剩,然后问“Is this Chinese food?”我们连忙解释道:“It’s lust somewired Chinese food,The reaI Chinese food is much muchbetter,”我们暗下决心,一定耍改进厨艺,让Daniel品尝到真正的中餐。
一年之后,临别的聚会上,每个留学生都做了自己的拿手莱。不管是中國人、美國人还是以色列人,都对桌上的饭菜赞不绝口。我们在以色列不仅学会了做家常莱,还学会了包饺子、包子,烤蛋糕、饼干等。生活给了我们磨练的机会,我们用享受的心态回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