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我们赞美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好时,往往会说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一不通。但是,这已经成为老话了。当代的学科专业分工已经相当具体,每个人的事业就像灯塔一样,高高地矗立着,不再是一个平面。但是灯塔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地基和支撑的时候,不仅显得孤立,也难以继续攀高。这个地基和支撑就是文化素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毫无疑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提升当代公民素养的教科书。但是,这本教科书实在太厚,从哪里开始看起、学起,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中华文明五千年,有将近一千年是周代。我国西周实行的教育体制是胎教、家教、小学、大学四个层次,大学采取的是政教合一,就是理論和实践高度结合,大学毕业后直接可以工作。以乡三物教万民,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教、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些内容是周代对公民素养的要求,有非常完整的形态,围绕的一个中心就是道。中华传统文化就是经过夏、商、周三代以来发生发展的,到西周形成的,以道为中心、天人合一为理想、宗法为社会结构、礼乐为行政体制的文化。当我们澄清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以后,就需要辩证地吸取其智慧和经验了,而不是随便从中拉出一个词来说事,比如和、孝、儒家,那只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罢了。
我们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要采取辩证的态度呢?原因有很多。首先,古代的认识水平有限,受到科学技术能力的限制,很多做法不够科学。例如,古人认为下雨是雷公在操作,就是一种想象,不是客观表达。其次,很多做法是经验性的,没有完全上升到理论高度,难以重复。三是古人的思维往往具有整体性、概括性、实用性,不是很深入,也不会详细去解读彼此的关联。譬如说,古人为了表示对养育我们的山川土地感恩,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一律给山水封神,采取祭祀形式表达。而祭祀是不可避免地带有迷信性质的方式,因此我们现在就不适合普遍这么做。所以,我们应当弘扬传承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精神,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传统文化。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当代公民文化素养呢?首先,我们要接触和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正确认识优秀传统文化。如果将其束之高阁,类似于纸上谈兵,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其次,需要温故知新。我们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只学习、传承,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努力创新,将优秀传统文化、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和经验等,都可以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赋予其更自信、更强大的内涵。再次,要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看成我们的事业,全面展开,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和环境,提炼出有价值的元素。例如,屠呦呦发明的青蒿素,显然是受到葛洪的启发,很多事情古人限于条件没有做完,或者说无法深入下去,我们要从传统文化中发现那些有价值的未竟事业,继续做好做强。另外,中华文明五千年,博大精深,那种兼收并蓄的能力和智慧,那种深沉的生命之美,值得我们长期坚持、发掘、传承和创新。
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需要树立以造福天下为己任的目标,把人生的理想和国家的前途、人类的进步结合起来,就是说要有大局观念和广阔的视野;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把人生的事业和祖国的发展、环境的治理和法治社会建设结合起来,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国家的主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要经营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在这方面,我国古代有很好的家训、家规和家风值得借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长是孩子最早的老师,言教身教一体。因此,弘扬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有针对性,需要从儿童抓起,引导他们走健康的发展道路。同时,传承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要正心诚意,不是走形式或者为了表现自己,而是通过格物致公,实现人生和家庭的发展愿景。因此,修身正己、经营家庭又是和社会密切关联的,而不是独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载体丰富,每一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坚持学习、弘扬。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中文系教授)
责编/张寒 美编/杨玲玲
毫无疑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提升当代公民素养的教科书。但是,这本教科书实在太厚,从哪里开始看起、学起,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中华文明五千年,有将近一千年是周代。我国西周实行的教育体制是胎教、家教、小学、大学四个层次,大学采取的是政教合一,就是理論和实践高度结合,大学毕业后直接可以工作。以乡三物教万民,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教、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些内容是周代对公民素养的要求,有非常完整的形态,围绕的一个中心就是道。中华传统文化就是经过夏、商、周三代以来发生发展的,到西周形成的,以道为中心、天人合一为理想、宗法为社会结构、礼乐为行政体制的文化。当我们澄清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以后,就需要辩证地吸取其智慧和经验了,而不是随便从中拉出一个词来说事,比如和、孝、儒家,那只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罢了。
我们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要采取辩证的态度呢?原因有很多。首先,古代的认识水平有限,受到科学技术能力的限制,很多做法不够科学。例如,古人认为下雨是雷公在操作,就是一种想象,不是客观表达。其次,很多做法是经验性的,没有完全上升到理论高度,难以重复。三是古人的思维往往具有整体性、概括性、实用性,不是很深入,也不会详细去解读彼此的关联。譬如说,古人为了表示对养育我们的山川土地感恩,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一律给山水封神,采取祭祀形式表达。而祭祀是不可避免地带有迷信性质的方式,因此我们现在就不适合普遍这么做。所以,我们应当弘扬传承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精神,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传统文化。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当代公民文化素养呢?首先,我们要接触和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正确认识优秀传统文化。如果将其束之高阁,类似于纸上谈兵,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其次,需要温故知新。我们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只学习、传承,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努力创新,将优秀传统文化、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和经验等,都可以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赋予其更自信、更强大的内涵。再次,要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看成我们的事业,全面展开,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和环境,提炼出有价值的元素。例如,屠呦呦发明的青蒿素,显然是受到葛洪的启发,很多事情古人限于条件没有做完,或者说无法深入下去,我们要从传统文化中发现那些有价值的未竟事业,继续做好做强。另外,中华文明五千年,博大精深,那种兼收并蓄的能力和智慧,那种深沉的生命之美,值得我们长期坚持、发掘、传承和创新。
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需要树立以造福天下为己任的目标,把人生的理想和国家的前途、人类的进步结合起来,就是说要有大局观念和广阔的视野;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把人生的事业和祖国的发展、环境的治理和法治社会建设结合起来,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国家的主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要经营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在这方面,我国古代有很好的家训、家规和家风值得借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长是孩子最早的老师,言教身教一体。因此,弘扬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有针对性,需要从儿童抓起,引导他们走健康的发展道路。同时,传承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要正心诚意,不是走形式或者为了表现自己,而是通过格物致公,实现人生和家庭的发展愿景。因此,修身正己、经营家庭又是和社会密切关联的,而不是独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载体丰富,每一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坚持学习、弘扬。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中文系教授)
责编/张寒 美编/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