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管理育人是高校培养教育人的重要工作和重要环节,是教育学的一条重要原理。高校要进一步准确把握管理育人的基本内涵、重要意义,明确新时期管理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探索高校管理育人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管理;育人;途径
高校管理是社会管理的特殊领域,它必须紧紧围绕育人目标和根本任务来进行,高校工作始终要把着眼点放在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上,管理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担负起育人的神圣使命。但是,一些高校管理者对管理育人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尚缺乏明确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育人作用的发挥。
一、准确把握高校管理育人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一)管理育人的内涵。管理育人是高校培养教育人的重要工作和重要环节,是教育学的一条重要原理。那么,什么是管理育人?人们的理解并不一致。一种对管理育人的较具普遍性的理解是,管理育人就是高校管理者在执行规章制度,开展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的活动。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把管理育人作用的发挥仅仅局限在管理过程中,把管理对象仅仅限定为大学生,某种程度上缩小了管理育人概念的内涵,降低了管理的育人功能。我们认为,管理育人是指学校的管理部门及其人员通过管理者的角色行为,对被管理者、管理者自身以及其他人员在政治素质、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等方面施加影响,使之趋向于学校德育目标的过程。这里强调管理育人的对象,不仅包括大学生,同时还涉及包括管理者在内的全校教职员工,从而形成一个有广泛内容和空间范围的育人系统。
(二)管理育人的重要作用。首先,管理育人能保证高校各项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制定并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引导、协调、规范和约束学生、管理者和其他人员的行为,以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和管理者作风及师生员工思想素质,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实施起到更好的支撑、促进和监督作用。其次,管理育人能促进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与教师传授知识的课堂教学不同,管理者是在组织、协调、沟通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深入细致的各项工作,使其效率与效益达到最佳化,使教师敬业乐教、严谨治学、为人师表;使学生刻苦读书、勤奋好学、遵纪守法。最后,管理育人职能的充分发挥可以进一步完善管理工作。管理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管理对象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和良好行为的养成。因此,育人是管理的内在要求,管理育人能使管理的职能更完整地得到发挥。强调管理育人,可以促进管理者深入了解教育对象,更新管理观念,改进管理态度、管理方法和管理作风,提高管理质量。这也是对管理工作的促进。由此可见,管理育人在高校培养人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明确当前高校管理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管理育人的作用重视不够。当前,一些领导对高校管理育人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在工作中往往对教学科研抓得比较多、比较实,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改善学校硬件建设和引进人才,对管理工作这一重要的软件建设着力不够,更多地把管理工作作为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一个环节,忽视了优化管理、创造良好育人环境对学生成长成才所具有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使得办学规模扩大了,办学成本提高了,但办学效益却下降了,这不利于良好育人氛围的形成和育人目标的实现。
(二)存在管理与育人相分离的现象。高校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这一思想已深入人心。但对管理育人的重要意义,还缺乏统一的认识。一些人认为,高校的管理者大多不给大学生上课,没有“教书”,也就谈不上“育人”,发挥不了育人的功效,育人的责任应该是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的事,忽视了管理工作对学生的重要的教育作用。还有一些做学生工作的教师和辅导员在工作中更多地把精力放到学生的日常事务性管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重视不够,造成一些学校管理与育人相分离的现象,这样就很难保证
学生管理工作质量。
三、进一步探索高校管理育人的新途径
管理育人作为“三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积极改革管理方法,探索新的管理途径,提高育人效果,是高校管理育人的重要任务。
(一)重视制度建设的基础作用。在高校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须有管理育人的意识,这样就能制定出引导大学生走正确方向的制度。管理教师需明确,大学里的规章制度、管理条例等的出台,目的不是为了惩罚学生,而是为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公德心、责任心以及生活习惯[2]。要使管理育人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是最基本的条件。规章制度是高校管理育人的依据,也是大学生和教职员工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高校规章制度与其他行政法规一样,具有强制性的规范力量,如果没有规章制度或规章制度不完善,必然导致行动不一致,目标分散,难以实现育人目标。高校要不断完善学生日常生活行为管理制度、学生学籍规章制度以及与学生直接有关的其他管理制度,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教职工的管理、使用、监督和考核等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具体育人职责,不断完善管理育人的规范机制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增强管理育人的科学化程度。在管理育人的诸种具体途径中,制度育人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而它育人的间接性也最明显。由于其育人作用必须依赖于规章制度的执行者也就是管理者向学生及其他教职员工的传递,他们对规章制度的执行水平在这一过程中至关重要。同时,也只有广大学生和教职员工一起努力,制度得到严格执行和普遍遵守,制度才能真正起到育人的作用。
(二)重视管理者的示范作用。这实际上是学校管理中通过榜样作用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我们通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说的是榜样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激励作用。这两种作用的发挥,要求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必须体现出良好的职业态度和竭诚为管理对象服务的精神,必须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必须模范地照章办事。只有这样,才能确立其“身正”的良好的自我形象,从而以其示范、感染和激励,达到“不令而行”的教育效果。这就要求在管理育人过程中管理者不仅要把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学校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把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灵活运用于管理工作中去,运用学校管理制度认真而严格地进行管理,切实保证教育教学制度贯彻执行,而且要求管理者坚持以学生为本,深入实际,到学生中去了解具体情况,熟悉学生,对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尽可能去帮助、协调和解决,有针对性地作好管理和育人工作,并做到以身示范,认真履行职责,注意在学生中树立良好形象,让学生在管理活动中由敬畏变为敬佩,自觉接受管理和教育,自觉配合管理,以提高管理效率,增强育人效果。此外,管理者在执行制度过程中,要全面广泛地宣传学校规章制度,明确规章制度主要是为教育引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为实现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而制定的。管理者要遵照教育方针,始终如一地做好正面宣传,尽可能使教育深入人心,形成一种制度规范的育人气氛,引导广大学生和教职员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鼓励和督促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勤奋学习,督促教职员工为实现高校育人目标而辛勤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管理育人收到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王少斌.90后大学生的特点与管理[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2).
关键词:高校;管理;育人;途径
高校管理是社会管理的特殊领域,它必须紧紧围绕育人目标和根本任务来进行,高校工作始终要把着眼点放在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上,管理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担负起育人的神圣使命。但是,一些高校管理者对管理育人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尚缺乏明确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育人作用的发挥。
一、准确把握高校管理育人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一)管理育人的内涵。管理育人是高校培养教育人的重要工作和重要环节,是教育学的一条重要原理。那么,什么是管理育人?人们的理解并不一致。一种对管理育人的较具普遍性的理解是,管理育人就是高校管理者在执行规章制度,开展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的活动。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把管理育人作用的发挥仅仅局限在管理过程中,把管理对象仅仅限定为大学生,某种程度上缩小了管理育人概念的内涵,降低了管理的育人功能。我们认为,管理育人是指学校的管理部门及其人员通过管理者的角色行为,对被管理者、管理者自身以及其他人员在政治素质、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等方面施加影响,使之趋向于学校德育目标的过程。这里强调管理育人的对象,不仅包括大学生,同时还涉及包括管理者在内的全校教职员工,从而形成一个有广泛内容和空间范围的育人系统。
(二)管理育人的重要作用。首先,管理育人能保证高校各项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制定并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引导、协调、规范和约束学生、管理者和其他人员的行为,以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和管理者作风及师生员工思想素质,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实施起到更好的支撑、促进和监督作用。其次,管理育人能促进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与教师传授知识的课堂教学不同,管理者是在组织、协调、沟通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深入细致的各项工作,使其效率与效益达到最佳化,使教师敬业乐教、严谨治学、为人师表;使学生刻苦读书、勤奋好学、遵纪守法。最后,管理育人职能的充分发挥可以进一步完善管理工作。管理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管理对象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和良好行为的养成。因此,育人是管理的内在要求,管理育人能使管理的职能更完整地得到发挥。强调管理育人,可以促进管理者深入了解教育对象,更新管理观念,改进管理态度、管理方法和管理作风,提高管理质量。这也是对管理工作的促进。由此可见,管理育人在高校培养人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明确当前高校管理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管理育人的作用重视不够。当前,一些领导对高校管理育人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在工作中往往对教学科研抓得比较多、比较实,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改善学校硬件建设和引进人才,对管理工作这一重要的软件建设着力不够,更多地把管理工作作为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一个环节,忽视了优化管理、创造良好育人环境对学生成长成才所具有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使得办学规模扩大了,办学成本提高了,但办学效益却下降了,这不利于良好育人氛围的形成和育人目标的实现。
(二)存在管理与育人相分离的现象。高校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这一思想已深入人心。但对管理育人的重要意义,还缺乏统一的认识。一些人认为,高校的管理者大多不给大学生上课,没有“教书”,也就谈不上“育人”,发挥不了育人的功效,育人的责任应该是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的事,忽视了管理工作对学生的重要的教育作用。还有一些做学生工作的教师和辅导员在工作中更多地把精力放到学生的日常事务性管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重视不够,造成一些学校管理与育人相分离的现象,这样就很难保证
学生管理工作质量。
三、进一步探索高校管理育人的新途径
管理育人作为“三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积极改革管理方法,探索新的管理途径,提高育人效果,是高校管理育人的重要任务。
(一)重视制度建设的基础作用。在高校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须有管理育人的意识,这样就能制定出引导大学生走正确方向的制度。管理教师需明确,大学里的规章制度、管理条例等的出台,目的不是为了惩罚学生,而是为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公德心、责任心以及生活习惯[2]。要使管理育人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是最基本的条件。规章制度是高校管理育人的依据,也是大学生和教职员工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高校规章制度与其他行政法规一样,具有强制性的规范力量,如果没有规章制度或规章制度不完善,必然导致行动不一致,目标分散,难以实现育人目标。高校要不断完善学生日常生活行为管理制度、学生学籍规章制度以及与学生直接有关的其他管理制度,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教职工的管理、使用、监督和考核等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具体育人职责,不断完善管理育人的规范机制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增强管理育人的科学化程度。在管理育人的诸种具体途径中,制度育人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而它育人的间接性也最明显。由于其育人作用必须依赖于规章制度的执行者也就是管理者向学生及其他教职员工的传递,他们对规章制度的执行水平在这一过程中至关重要。同时,也只有广大学生和教职员工一起努力,制度得到严格执行和普遍遵守,制度才能真正起到育人的作用。
(二)重视管理者的示范作用。这实际上是学校管理中通过榜样作用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我们通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说的是榜样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激励作用。这两种作用的发挥,要求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必须体现出良好的职业态度和竭诚为管理对象服务的精神,必须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必须模范地照章办事。只有这样,才能确立其“身正”的良好的自我形象,从而以其示范、感染和激励,达到“不令而行”的教育效果。这就要求在管理育人过程中管理者不仅要把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学校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把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灵活运用于管理工作中去,运用学校管理制度认真而严格地进行管理,切实保证教育教学制度贯彻执行,而且要求管理者坚持以学生为本,深入实际,到学生中去了解具体情况,熟悉学生,对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尽可能去帮助、协调和解决,有针对性地作好管理和育人工作,并做到以身示范,认真履行职责,注意在学生中树立良好形象,让学生在管理活动中由敬畏变为敬佩,自觉接受管理和教育,自觉配合管理,以提高管理效率,增强育人效果。此外,管理者在执行制度过程中,要全面广泛地宣传学校规章制度,明确规章制度主要是为教育引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为实现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而制定的。管理者要遵照教育方针,始终如一地做好正面宣传,尽可能使教育深入人心,形成一种制度规范的育人气氛,引导广大学生和教职员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鼓励和督促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勤奋学习,督促教职员工为实现高校育人目标而辛勤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管理育人收到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王少斌.90后大学生的特点与管理[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