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冲任二脉隶属奇经八脉,乃肝、脾、肾三脏所系,与女性经、带、胎、产息息相关.冲任如“湖”“海”一般,水满则溢,月事如常,得以荫胎;虚损则涸,血枯经闭,终致不孕.马大正主任认为,冲任既虚,药少而力不逮,宜大剂血肉有情之品,填补奇经,滋养胞宫.本文介绍马大正主任运用填补冲任法治疗闭经和不孕症的经验,以飨同道.
【机 构】
: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市中医院,温州325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冲任二脉隶属奇经八脉,乃肝、脾、肾三脏所系,与女性经、带、胎、产息息相关.冲任如“湖”“海”一般,水满则溢,月事如常,得以荫胎;虚损则涸,血枯经闭,终致不孕.马大正主任认为,冲任既虚,药少而力不逮,宜大剂血肉有情之品,填补奇经,滋养胞宫.本文介绍马大正主任运用填补冲任法治疗闭经和不孕症的经验,以飨同道.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桂枝汤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 借助营卫理论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从桂枝汤调和营卫的功能着手,分析桂枝汤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结果 营卫理论是中医学重要理论之一,其在疾病预防、治疗等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这与西医学领域内免疫系统的功能十分类似.通过桂枝汤中桂枝、白芍不同比例配伍可治疗营强卫弱等不同情况下的免疫类疾病.结论 在营卫理论与免疫系统具有相似性的背景下,桂枝汤可通过调和营卫进一步调节免疫功能,且药理成分、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等维度均可证实这一结论.将中医学与西医学相结合,以西医学的基础研究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42例中晚期PHC患者给予单纯TACE治疗,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2例中晚期PHC患者给予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作为联合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甲胎蛋白(AFP)]、
“血脉相关”理论指的是血和脉共同构成一个维持和调节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功能系统,涵盖了血和脉之间的多重关系.在诸多血脉病变中,尤以血瘀最能体现血与脉相互作用的病理变化,在血瘀证的形成过程中,存在血液形质改变和脉络流通失常两个最主要因素.“活血脉、化瘀滞”的活血化瘀类方药对血瘀证确有疗效,说明血液瘀滞和脉络瘀阻是血瘀证的核心病机.“血脉相关”理论还可以阐释不同疾病血瘀证的“同证异象”,而复杂系统下血瘀证的整体性特征、演化规律及其生物学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则需要在“病证结合”原则的指导下,考虑疾病的特异性.因此,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的疗效。方法根据术前是否接受新辅助化疗将108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5),对照组患者不给予新辅助化疗而直接进行开腹根治性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前给予新辅助化疗。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指标、血清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病理学结果、生命质量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
六经“开、阖、枢”理论由《素问· 阴阳离合论篇》首次提出,是《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源于四时阴阳气数离合的变化,因三阴三阳的气数不等,各有出入,而反映出“开、阖、枢”的具体表现形式,四时阴阳变化的过程就是通过“开、阖、枢”的功能形式来完成的.及与人体之阴阳“开、阖、枢”,则是对六经气化功能状态的高度概括,阴阳“离”则有开、有阖、有枢,阴阳“合”则为一阴一阳.阴阳的“离”与“合”既分工又合作,分则三,合则为一.“开、阖、枢”是以六经的标本中气为物质基础,以气机的升降出入为功能状态.太阳为老
“双心疾病”是心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脾失健运是其重要发病机制.近年来研究发现,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与双心疾病发病具有一定相关性,中医“脾”与线粒体的功能特性具有许多共通之处,脾虚的本质是线粒体功能障碍,临床中采用健脾益气、醒脾化湿能有效改善双心疾病症状、缓解精神障碍,并改善线粒体功能.本文将基于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探讨从脾论治双心疾病的机理,为临床“双心疾病”治疗提供一定的思路.
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related thrombocytopenia,CIT)为肿瘤化疗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肿瘤类型、治疗方案和化疗周期等密切相关.CIT不仅能导致化疗药物使用剂量降低或化疗时间延迟,从而降低肿瘤治疗效果,影响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同时,因增加血小板输注与血小板刺激因子的临床应用,治疗费用大幅增加.因此,对存在出血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一、二级预防,有助于降低CIT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基于中医“治未病”与“既病防变”理论,中医药参与CIT全程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病程迁延,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杨晋翔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胃,胃为多气多血之腑,其与脾以膜相连,互为表里,因此脾胃与气血息息相关,脾胃功能运化失常,每多反映在气血方面;临床以“通”字为法,调气和血治疗慢性胃炎效果显著.
缺血性脑血管病属中医学“中风”范畴,现多认为由体内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导致.高利教授认为痰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首要病因,脾胃虚损、痰浊内生为基本病机.临证时以治痰为基本治则,根据兼证灵活运用清热、燥湿、通腑、健脾、调气、化瘀等治法,健运脾胃、治痰之本思想贯穿治疗始终,形成其独特的辨证思路和用药特色,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目的 通过哮喘宁颗粒对心理应激哮喘大鼠进行干预,观察实验动物血清、灌洗液、肺组织相关指标变化,阐明调肝理肺法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对心理应激哮喘大鼠Th1/Th2调节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应激哮喘组、普米克令舒组和哮喘宁组,每组8只.应激哮喘组予致敏及雾化激发14 d,并同时给予束缚制动,连续28 d.哮喘宁组在心理应激哮喘大鼠模型的基础上,从实验第15天开始每天激发前2 h给予普米克令舒363.11μg/kg雾化吸入,连续14 d.哮喘宁组在心理应激哮喘大鼠模型的基础上,从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