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抑郁大鼠前额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哺乳动物雷帕霉素复合物1通路及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来源 :针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lwn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电针对抑郁大鼠前额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哺乳动物雷帕霉素复合物1(BDNF/mTORC1)通路蛋白、突触相关蛋白表达和树突棘密度的影响,探讨电针促进突触可塑性改善抑郁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东莨菪碱组,每组9只.以慢性不可预测温和应激联合孤养的方法构建抑郁大鼠模型.电针组予电针“百会”“印堂”“合谷”“太冲”,20 min/次,每日1次,持续14 d;东莨菪碱组予腹腔注射东莨菪碱(25 mg/kg),每16 h注射1次,持续14 d.采用糖水偏好实验、新环境抑制进食实验观察各组大鼠的糖水偏好率、延迟进食时间;Western blot法检测前额叶BDNF/mTORC1通路蛋白和突触相关蛋白PSD95、Synapsin I和谷氨酸受体1(GluR1)的表达水平;高尔基染色法检测前额叶第Ⅴ层椎体神经元顶树突棘总密度以及成熟型、不成熟型和丝状伪足型树突棘密度.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水偏好率显著降低(P<0.001),延迟进食时间明显延长(P<0.001),前额叶BDNF、mTORC1、磷酸化mTORC1(p-mTORC1)和突触相关蛋白PSD95、Synapsin I和GluR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1,P<0.01),树突棘总密度、成熟型和不成熟型树突棘密度显著减小(P<0.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东莨菪碱组大鼠糖水偏好率显著升高(P<0.001),延迟进食时间明显缩短(P<0.001),前额叶BDNF、mTORC1、p-mTORC1和突触相关蛋白PSD95、Synapsin I和GluR1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P<0.01,P<0.001),树突棘总密度和不成熟型树突棘密度显著增高(P<0.001,P<0.01),电针组丝状伪足型树突棘密度显著增高(P<0.01),东莨菪碱组成熟型树突棘密度显著增高(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上调BDNF/mTORC1通路蛋白,促进突触相关蛋白PSD95、Synapsin I和GluR1表达,增加树突棘密度,调节突触可塑性,改善抑郁大鼠的抑郁症状.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后机器人胃癌根治术后近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为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拓展思路.方法:回顾收集2012年11月至2020年10月行新辅助化疗后机器人胃癌根治术的89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病理资料.并发症分级按照Clavien-Dindo系统进行评价.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新辅助化疗后机器人胃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将单因素分析中P280 min(OR=3.409,95%CI:1.144-10.163,P=0.028)与存在腹部手术史(OR=4.888,95%CI:1
目的:应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中、英文数据库中肠息肉的研究现状,探讨其目前研究热点及未来研究方向.方法:分别采用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中、英文文献的检索.以“肠息肉”“结直肠息肉”“结肠息肉”“大肠息肉”为检索词,检索日期自建库至2021年10月6日,纳入已发表的肠息肉相关文献,采用VOSviewer 1.6.11软件分析纳入文献的国家、机构及作者等分布、关键词的聚类,并进行时序分析,绘制对应的循证可视化图谱.结果:分别纳入1218篇与12212篇肠息肉的中、英文文献.结果 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