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省威海环翠国际中学依据校本研究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开展“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课例分析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的校本教研活动,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积极探索教师成长之路。
一、创新培训机制,激发成长动力
教师专业发展是提供优质教育的基础条件。培养一支高素质、有特色、复合型的优质教育教师群体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总目标。围绕这一总目标,环翠国际中学确立了“校教坛新秀—校教学能手—校园名师”的梯次目标:青年教师要成长为“校教坛新秀”;普通教师要成长为“校教学能手”;骨干教师要成长为“校园名师”。教师作出未来两年的发展规划:师德方面有什么目标?教育教学方面达到什么层次?科研方面做什么课题?两年后交出什么样的成果?
教师的培养和管理仅仅靠确定目标是不够的,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重要的是靠机制。为此,我们实行了长久有效的四项机制。
1.抓制度建设,形成监督机制
为确保校本培训开展得扎实有效,环翠国际中学对全校教师成长的目标任务、培训内容、方式途径、经费投入、措施机制等作出明确规定,内容涉及“师德建设”、“继续教育”、“教师评价”等方面。
2.创设成功舞台,形成激励机制
梯次目标的确立搭建了多样的舞台。每学年我们通过资格审查、教学技能展示、业绩评估、师德考查等环节进行评选,进行隆重表彰。不同的梯次代表着教师不同的成就,激励教师不断成长,积极发展。
3.健全考核体系,形成竞争机制
我们将教师业务学习情况纳入每学期的岗位目标考核中,每学期对全校教师的继续教育情况进行考评,作为评优选先、职级评定的重要依据。
4.抓教科研活动,形成培养机制
依据校本研究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要素,我们开展了“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校本教研活动。促使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在研究过程中发展、提升、完善自我。
二、搭建发展平台,拓宽成长舞台
环翠国际中学根据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需求,分层次提出不同的研修内容与重点,形成带“重头”(青年教师)、抓“龙头”(骨干教师)、“促源头”(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教师专业成长的大舞台。
1.带“重头”——搭建“成长”的平台
学校针对青年教师较多的特点,推出“我的发展我规划”的培训计划,鼓励青年教师在学习他人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后,融合自己的特点,表现出自己的授课特色,以达到培训不断,发展不断的目的。
学校每年举行新教师拜师仪式,为青年教师分别聘请骨干教师做他们的导师,同时签定了师德责任书。每学期学校举办一次“师徒同台献艺”活动。每学年学校举办一次“教坛新秀”评比活动。此外,我们还开展了青年教师创新课堂限时教学设计比赛、教学常规检查评比展览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2.抓“龙头”——搭建“提升”的平台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骨干教师实施方案》,要求骨干教师根据名师的坐标来定位自己的教育人生,采取“自主管理—课题研究—示范推广”的培训方式,激励骨干教师克服惰性和倦怠,朝着个性化的学者型教师发展。下面是李静老师制定的个人管理方案:要随时开放课堂,一周至少写出一篇教育反思或案例,每学期进行一次专题学习讲座,至少有一篇教学案例或教科研论文、信息技术论文在区级以上教育网站或报刊上发表。要求每位骨干教师都得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努力将课题研究融入日常教育教学,走“问题解决”式的行动研究之路。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骨干教师每月进行自己的课题研讨活动,或做课例研讨,或做沙龙研讨,或接伴讨论,或自我反思。
三、依托信息技术,实现教师教育的现代化
1.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活动的整合,丰富培训内容
环翠国际中学建立和完善了校本培训资源库专题网站。本资源库网站内设精品资源库、骨干教师资源库、外地资源等栏目。“菜单式”培训服务,既实现了资源共享,又为教师专业成长打开了一扇自主发展之门,提供了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的“自助餐”。
2.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研究活动的整合,增加培训途径
网络的产生极大地拓展了“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范围和深度。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需要,我们开展了视频案例研究、“主题—研讨—互动”等多种形式的网上教研活动。通过主题探讨、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等多种形式,引导教师走上研究之路。如就“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落实到实效”课题开展广泛研讨。这种“发布主题—问题研讨—互动交流”的网上教研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机会和空间,为教师自我能力的发现和提高搭建了新的平台。
校本培训的实施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牌。环翠国际中学先后成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校本课程开发先进单位”、“山东省中小学校本研究重点实验基地”、“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省级示范学校”等。校本培训,给学校发展增添了强大的动力;校本培训,是滋养学校成长的不竭源泉。
一、创新培训机制,激发成长动力
教师专业发展是提供优质教育的基础条件。培养一支高素质、有特色、复合型的优质教育教师群体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总目标。围绕这一总目标,环翠国际中学确立了“校教坛新秀—校教学能手—校园名师”的梯次目标:青年教师要成长为“校教坛新秀”;普通教师要成长为“校教学能手”;骨干教师要成长为“校园名师”。教师作出未来两年的发展规划:师德方面有什么目标?教育教学方面达到什么层次?科研方面做什么课题?两年后交出什么样的成果?
教师的培养和管理仅仅靠确定目标是不够的,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重要的是靠机制。为此,我们实行了长久有效的四项机制。
1.抓制度建设,形成监督机制
为确保校本培训开展得扎实有效,环翠国际中学对全校教师成长的目标任务、培训内容、方式途径、经费投入、措施机制等作出明确规定,内容涉及“师德建设”、“继续教育”、“教师评价”等方面。
2.创设成功舞台,形成激励机制
梯次目标的确立搭建了多样的舞台。每学年我们通过资格审查、教学技能展示、业绩评估、师德考查等环节进行评选,进行隆重表彰。不同的梯次代表着教师不同的成就,激励教师不断成长,积极发展。
3.健全考核体系,形成竞争机制
我们将教师业务学习情况纳入每学期的岗位目标考核中,每学期对全校教师的继续教育情况进行考评,作为评优选先、职级评定的重要依据。
4.抓教科研活动,形成培养机制
依据校本研究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要素,我们开展了“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校本教研活动。促使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在研究过程中发展、提升、完善自我。
二、搭建发展平台,拓宽成长舞台
环翠国际中学根据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需求,分层次提出不同的研修内容与重点,形成带“重头”(青年教师)、抓“龙头”(骨干教师)、“促源头”(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教师专业成长的大舞台。
1.带“重头”——搭建“成长”的平台
学校针对青年教师较多的特点,推出“我的发展我规划”的培训计划,鼓励青年教师在学习他人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后,融合自己的特点,表现出自己的授课特色,以达到培训不断,发展不断的目的。
学校每年举行新教师拜师仪式,为青年教师分别聘请骨干教师做他们的导师,同时签定了师德责任书。每学期学校举办一次“师徒同台献艺”活动。每学年学校举办一次“教坛新秀”评比活动。此外,我们还开展了青年教师创新课堂限时教学设计比赛、教学常规检查评比展览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2.抓“龙头”——搭建“提升”的平台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骨干教师实施方案》,要求骨干教师根据名师的坐标来定位自己的教育人生,采取“自主管理—课题研究—示范推广”的培训方式,激励骨干教师克服惰性和倦怠,朝着个性化的学者型教师发展。下面是李静老师制定的个人管理方案:要随时开放课堂,一周至少写出一篇教育反思或案例,每学期进行一次专题学习讲座,至少有一篇教学案例或教科研论文、信息技术论文在区级以上教育网站或报刊上发表。要求每位骨干教师都得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努力将课题研究融入日常教育教学,走“问题解决”式的行动研究之路。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骨干教师每月进行自己的课题研讨活动,或做课例研讨,或做沙龙研讨,或接伴讨论,或自我反思。
三、依托信息技术,实现教师教育的现代化
1.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活动的整合,丰富培训内容
环翠国际中学建立和完善了校本培训资源库专题网站。本资源库网站内设精品资源库、骨干教师资源库、外地资源等栏目。“菜单式”培训服务,既实现了资源共享,又为教师专业成长打开了一扇自主发展之门,提供了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的“自助餐”。
2.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研究活动的整合,增加培训途径
网络的产生极大地拓展了“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范围和深度。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需要,我们开展了视频案例研究、“主题—研讨—互动”等多种形式的网上教研活动。通过主题探讨、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等多种形式,引导教师走上研究之路。如就“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落实到实效”课题开展广泛研讨。这种“发布主题—问题研讨—互动交流”的网上教研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机会和空间,为教师自我能力的发现和提高搭建了新的平台。
校本培训的实施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牌。环翠国际中学先后成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校本课程开发先进单位”、“山东省中小学校本研究重点实验基地”、“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省级示范学校”等。校本培训,给学校发展增添了强大的动力;校本培训,是滋养学校成长的不竭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