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差距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126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第三产业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第三产业在一直保持快速稳定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得到不断调整和优化,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和壮大,为促进全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满足人民群众工作生活需要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全国和东部发达省市相比,内蒙古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水平仍有很大差距;即使与周边省区、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和西部12省区相比,我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内蒙古第三产业发展概况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家提出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方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使我区第三产业进入了一个较快的发展时期。2002年,内蒙古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631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6%,高于“九五”时期年平均增长107%的增幅,比当年全国平均增幅高53个百分点;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364%,比2000年高12个百分点,比1995年提高54个百分点,比2002年全国平均比重高2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1995年的312∶378∶31调整为2002年的215∶421∶364,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提高,为全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截止到2001年末,全区从事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达到3372万人,比上年增长36%,比1995年末净增70万人;占全区就业人数的比重达到316%,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比1995年提高5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由1995年的521∶219∶26调整为2002年的516∶168∶316,为缓解内蒙古的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第三产业内部,交通、邮电和贸易餐饮业等传统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交通运输所占比重由1995年的235%上升到2001年的247%,呈现出平稳发展的态势;贸易餐饮业的比重则由293%缓慢回落到2001年的26 5%,这两个传统产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512%。邮电通信、社会服务等新兴产业所占比重虽然不大,但发展迅速,邮电通信业由1995年的2 5%上升到2001年的44%,社会服务业则由47%上升到88%,比重提高41个百分点,显示出强大的发展后劲。金融保险、教育文化和科学技术等产业虽然逐年稳步发展,但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则有所下降。
  从各地区的情况来看,呼和浩特、呼伦贝尔、兴安盟和阿拉善盟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均达到42%以上,特别是呼伦贝尔市更是高达4864%,赤峰市的第三产业比重也达到3931%;其他盟市的第三产业比重都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其中包头市、乌海市和通辽市的第三产业比重在32%以上,只有鄂尔多斯市的比重在30%以下。从三次产业就业构成来看,包头市第三产业就业比重高达4055%,比全区平均比重高895个百分点;呼和浩特、乌盟、阿盟的就业比重也达到36%以上,乌海、呼伦贝尔和锡盟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其他盟市则低于全区平均水平,特别是鄂尔多斯市,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只有2404%,比全区平均水平低756个百分点。说明我区各盟市第三产业发展极不平衡,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最低的鄂尔多斯市与最高的呼伦贝尔相差225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最低的鄂尔多斯市比最高的包头市相差1651个百分点。
  
  二、内蒙古第三产业发展的差距
  
  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2000年,在全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中,交通运输所占比重为114%,我区虽然达到247%,但交通运输仍是制约全区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产业;贸易餐饮业全国的比重为245%,我区为27%,这两个传统产业的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我区比全国高出158个百分点。说明我区交通运输和贸易餐饮业的发展相对滞后,现在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东部沿海地区和发达省区的发展重点已经转向其他新兴产业。
  邮电通信业和社会服务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得到飞速发展。2000年,在我区第三产业增加值中,邮电通信业和社会服务业分别在1995年的基础上年均增长256%和289%,但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只分别达到42%和87%。与此同时,全国邮电通信业和社会服务业虽然只分别增长241%和16%,但所占比重却分别高于我区25和22个百分点。
  金融保险业是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业则是近几年来新的投资热点。从1995年到2000年,我区金融保险业增加值年均只增长了45%,房地产业年均增长了148%,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2000年只分别为49%和36%;而同期全国的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则年均增长达到84%和95%,所占比重分别为175%和56%,均高于我区。说明我区的金融保险业发展严重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步伐,房地产业虽然发展速度比较快,但与全国相比,发展潜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
  2与华北及周边省区相比。2001年,内蒙古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3%,与北京、天津这两个直辖市相比差距很大,比山西省还相差24个百分点,仅比河北省高出24个百分点,也低于辽宁省、吉林省、陕西省和宁夏自治区等周边省区,第二产业比重也普遍低于上述地区,说明我区经济基础低,起步晚,二、三产业发展步履缓慢,虽然近几年发展速度有所加快,但仍然赶不上周边省市。
  从第三产业吸纳的就业人数来看,2001年,我区几个主要的第三产业部门交通仓储邮电、贸易餐饮、金融保险、房地产和社会服务业等的年底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达到17%,远远高于全国平均的112%。也高于河北的127%、山西的159%、陕西的136%、宁夏的142%,与吉林的169%和黑龙江的181%基本接近,但与北京相差15个百分点,比天津低76个百分点,比辽宁低66个百分点。其中:交通仓储邮电业的就业比例仅略高于河北、陕西,比最高的天津相差22个百分点;贸易餐饮业大大低于京津地区和辽宁、黑龙江,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也低于这几个省市。(详见表1)
  从这几大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来看,我区除略高于山西、吉林外,与其他省市区相比均有较大差距,这也是造成我区城乡居民收入偏低的重要原因。说明我区第三产业在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方面虽然做出了很大成绩,但仍有较大潜力可挖。
  3与西部12省区相比。在列入西部大发展的12个省区市中,我区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处于偏低状况。2001年,内蒙古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比云南、贵州、甘肃分别高05个百分点,而与其他省区相比则反差明显。除西藏情况特殊外,我区与重庆、青海、陕西相比,第三产业比重偏低5个百分点左右;比广西、四川、宁夏和新疆低2—3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内部,除交通仓储邮电业我区所占比重达到29%,普遍高于其他11个省区外,其他几个主要行业都处于落后局面。其中:金融保险业我区的比重只有45%,略高于广西和陕西,比最高的甘肃省相差104个百分点,与其他省区相比,差距也大都在4—8个百分点之间;房地产业我区所占比重仅为375%,而其他省区大都在6—8%左右,最高的云南省达到107%;社会服务业和贸易餐饮业我区的比重分别为89%和264%,与其他省区相比差距不大,处于中等偏上状态,社会服务业与四川、陕西、新疆的差距不到1个百分点,只是比重庆低近7个百分点;贸易餐饮业我区只比广西、四川、云南和甘肃低1—7个百分点,而比其他大多数省区高3—10个百分点。上述情况表明,我区的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没有很好地发挥出对经济建设的保障和拉动作用。(详见表2)
  第三产业大都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吸纳大量劳动者就业。2001年,内蒙古有301%的就业人员从事第三产业,在西部12省区中所占比重最大,比最低的贵州、宁夏高出5—6个百分点,也高于全国平均277%的比重。但第三产业职工平均工资都普遍低于其他省区,只比个别地区略高一点,在全国处于落后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区第三产业的顺利发展。
  
  三、对发展内蒙古第三产业的几点思考
  
  鉴于内蒙古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再加上我国加入WTO后,国内服务市场的开放度必将大大提高,市场竞争也会更加激烈,这对于尚处于比较落后水平、总体竞争实力还很弱的内蒙古第三产业的发展必将形成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在全力推进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必须进一步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的水平和档次,尽快扭转内蒙古第三产业特别是新型产业的落后局面。
  1提高认识,统筹安排,加强领导,协调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农牧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三化”的发展能够带动第三产业;反过来,第三产业的发展,又能促进“三化”的顺利推进。因此各级党政领导和政府有关部门要正确认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性,在按照自治区党委确定的“推进我区农牧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统筹安排各项工作,把发展第三产业放在重要的地位,加强引导,加快第三产业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尽快消除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和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协调发展。
  2完善市场体系,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和新的服务不断涌现,因此规范市场管理便成为当务之急。这就要求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要及时出台。各级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对那些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以及适合市场需要和经济发展的新兴行业要在政策上给予扶持。要加大改革力度,建立体系健全、法规完备、统一开放、有序高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为第三产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于那些人民群众生活需要,发展前景良好的新兴第三产业,在发展初期,要在政策措施上给予更大的倾斜和优惠,促使其迅速发展。
  3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突出重点。由于我区各盟市之间第三产业发展极不平衡,个别地区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较低,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不利于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各盟市在确保完成自治区中心工作的基础上,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认真研究制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方针政策,采取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有重点地促进本地区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对于本地区比较薄弱的新兴产业,人民生活需要的而在市场竞争中还处于萌芽状态的幼稚产业,要制订特殊的保护政策,促使其尽快成长、壮大,尽早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占据一席之地。
  4发扬优势,正视差距,取长补短,迎头赶上。从我区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与全国相比,虽然发展速度、占GDP的比重等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第三产业内部,除交通运输和贸易餐饮业所占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邮电通信、社会服务、金融保险和房地产等行业都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西部大开发的其他11个省区相比,我区的差距也比较明显,不仅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处于中下水平,而且几大主要行业均处于落后局面。从事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虽然比重较大,但职工收入水平都明显偏低,影响了全区城乡人民收入的提高。表明我区的新兴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快速发展。因此,我区各级政府要在继续保持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认真总结和吸收国内外、区内外在发展第三产业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取长补短,尽快发展我区的新兴产业,促进我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5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学习先进,取长补短。我国已经加入WTO,中国服务市场的开放度必将大大提高,发达国家将会迅速进入尚欠发达的我国第三产业市场,作为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的我区也不可能置身事外。无论从全区经济总体发展对第三产业的需求,还是从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来看,我区第三产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抓住机遇加速内蒙古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强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对促进全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区第三产业绝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固步自封,要破除保守落后的思想观念,用国际标准来衡量自我,认真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推进第三产业各行业的改革,尽快形成全方位的竞争格局,促使我区的第三产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上水平、上档次,提高整体效率和服务水平,以应对日渐加剧的市场竞争;要打破传统观念,加速聚集和培养服务业管理人才,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扭转我区大量人才“孔雀东南飞”的不利局面,为我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要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营销手段,来提高我区第三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我区第三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从而提高竞争能力。
其他文献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为救济难以维持基本生活需要的城市居民而制定的社会救济制度,是解决城市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重要途径,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钱”、“养命钱”,资金管理的好坏事关大局,涉及到社会的稳定、政治的安定。  今年,内蒙古三级审计机关对自治区本级和12盟市、101个旗县2002年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以下简称“低保资金”)的
期刊
一、种植业结构稳中调优,全区粮食总产量将超过上年    从2004年内蒙古的农业总体情况分析,诸多有利因素将促进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现阶段看,今年种植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一是宏观政策背景看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牧民增收的战略高度和全局出发,把粮食生产为工作重点来抓;二是春播春耕准备充分,农用物资、资金供应到位及时;三是今年的气候条件对农
期刊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针对当前城乡分割的体制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实际,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并就深化农村改革的几个突出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直到实现现代化这一历史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
期刊
技术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是一国或地区以维护其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安全、保护动植物生命健康、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理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这些措施成为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商品、服务和投资进入该国的障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已将其作为重要的非关税措施来限制进口,严格市场准入条件,保护本国企业利益。    一、当前
期刊
消除影响农牧区经济发展、农牧民增收的体制性障碍,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在着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的同时,还应就目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配套改革和体制、经营机制的创新,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    一、要积极促进农牧区人口向市民化转变    加快农牧区发展,提高农牧民收入,核心问题是农牧区人口逐步非农(牧)化,逐步减少农牧民的数量。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农业产值占GDP比重越低,农业就业
期刊
2003年,在投资、消费的拉动下,我区经济增长创近18年来的最高水平,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格局已经形成。2003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首次突破500亿元大关,达50974亿元,增长315%,对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243%。工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将会带动国民经济进入一个相当长的高速增长期。可以说,没有强大的工业支撑,我区经济不可能长期保持快速发展。但也要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工业经济运行
期刊
进入“十五”以来,我区国民经济逐渐摆脱了前些年的低迷不振,出现了加速增长的可喜局面。2004年,我区国民经济高开高走,1—3月份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分析我区近年来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特征以及变化趋势,并结合未来国内外宏观环境等相关因素,可以得出结论:2004年我区国民经济将加快增长,全年GDP增长速度将达到20%左右。    一、近年来我区国民经济增长的突出特征以及变化趋势    
期刊
一    回顾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历程,可得出如下结论:中国农村必须经历三次深刻改革,才有可能引导农民最终走上富裕的道路,从根本上解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三农”问题。第一次是从僵化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下解放出来,把生产经营自主权还给农民;第二次是从极其有限的土地禁锢中解放出来,在农村地区发展二、三产业;这两次变革已经基本上完成,现在正经历着第三次的变革,即从传统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期刊
一般来说,EKC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大的方面,一是通过实证分析揭示环境质量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呈倒U关系(Panayotou1995),二是如果存在,其转折点的门槛值是多少(Grossman and Kregder1995)。本文也将遵循这一分析方法进行讨论,但分析重点是在一个区域内其工业行业在一个时间过程里是否存在EKC效应。文章以包头地区为例进行分析。    一、区域工业经济增长的EKC关系分
期刊
在新世纪初中国终于加入了WTO,这无疑会对中国及少数民族地区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意味着中国金融业要逐步对外全方位开放,要与国际金融市场全面接轨。从长远看,外资银行带来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不仅有利于深化我国银行业体制改革,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国有商业银行结构调整和经营机制转换的步伐,而且有利于完善和发展我国金融市场体系,丰富金融产品的有效供给;但从短期看,面对着国际银行业的激烈竞争,无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