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所欲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f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4年生于成都。中国民盟盟员。成都画院专职画家、院长助理、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工笔画会副秘书长、理事,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人物画专委会委员,成都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成都市当代工笔画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理工學院、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
  向洋的工作室不大,但处处透着精致,靠外侧的一排窗子,正好被半人高的细竹遮挡着,似乎隔绝了外面的喧嚣。在这个安静的小房间里,时间的沙漏在一点一点静静的流淌,岁月在她的笔下一点一点的描绘。她享受这样的状态,自由而充实。工笔画对她来说是一种表达世界的方式,更是一种修行。所以,一笔一毫,她耐心地勾勒着内心的春、夏、秋、冬。
  工作室的墙上挂着刚完成不久的作品“四季”。向洋说:“四种颜色更像是四季之歌,唱颂的是繁华与落寞”。正如三毛的诗句《岁月》一般:岁月极美, 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春花、秋月、夏日、冬雪。所以,作品“四季”是向洋由“己”出发的感受,但同样我们也看到了一种人文主义的关怀在里面。这种关怀当然不仅仅局限在自我的“小世界”里,2016年作品《高棉的微笑》,向洋用不同于以往艺术风格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高棉王朝的历史尘埃。
  最先让向洋为人所知的,是她在2006年创作的作品《春》。灵感来源于西方油最先让向洋为人所知的,是她在2006年创作的作品《春》。向洋利用工笔画的艺术语言以及中国传统绘画的语境将“三美神”转化为具有东方气质的三位少女形象,创造出心目中东方的“三美神” 而从画面上,人物的处理上、人物与背景的关系上,明显的可以看到西方油画与日本浮世绘对她的影响。这得益于她早期求学时扎实的素描基础以及对西方油画与日本浮世绘的热爱。 所以,这种象征主义意味的转化一直是向洋绘画的主题。 菲茨杰拉德说:“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直至回到往昔岁月”。向洋所追求的正是幻梦过后的回到最初的纯净、美好。
   《猫与女孩》系列是向洋绘画向本体的一种回归,视角由外转内,更多的开始关注内心的情感体验。猫、少女、沙发等都市化的符号将物的承载无限放大,折射到画者身上,描绘的是都市人的一种情感状态,但更多的是她内心情绪的宣泄。但这种宣泄又是内敛的、含蓄的,仍然含有温情的。这一组《猫与少女》系列可以代表向洋绘画的一个特殊阶段,也是她那一段时间最真实的状态,透过画面我们看到一种淡然的、落寞的,甜蜜中夹杂着一点点忧伤的情绪。 猫、百合等她所喜爱的物,来自于她的身边,画面中看似各自独立的元素暗含着某种联系,既是一种依托感、似乎也是一种疏离感。沁润着说不出的滋味,甜而不腻,苦而不涩。
  向洋的作品一直跟“心境”有关,忠于内心的表达非常容易让人看到她的变化,她不擅长于“讲故事”,但从画面上,我们却可真切的看到她的成长与蜕变。 成长是需要勇气的。佛语说:“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境随心转》这件作品也正是她心境转变的表达。《境随心转》是她对绘画“由浅入深”的尝试,不再拘泥于技法、形式的她,变得更自由了。 身穿白纱的少女与仙境般的背景形成一种反差的对比,“托起”身体略微向上的她,没有“束缚”的她轻盈的“踏”在荷叶上,“跃然”在背景之上,轻松自由。
  背后的翅膀是希望的曙光吗。困境与不如意似乎都被抛在身后,那双翅膀,带着她飞到了一个新的世界,生命的体验亦如此,当她冲破层层的束缚,眼前,豁然开朗。 所有外在的美只不过是她心境表面的一层纱,透过纱,那个真实的她,才愈加美丽。感性的人大多都对时间迷恋,但我们不曾过多的思考时光的变迁,直到蓦然发现,它已改变了许多。 向洋是一个感性的人,她耐着性子画自己的生活。
  向洋说:“一个人的画是装不出来的。”《时间都去哪了》是她第一次画父母,她通过画笔找到了一种表达爱的方式,她发现,有那么多的话想对他们说。木心曾说:“万头攒动火树银花之处不必找我。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能做的只是长途跋涉的归真返璞。”在这个过分实在的世界里,与转瞬的花火相比,平淡而自由的爱,更加弥足珍贵。
其他文献
在2020年6月9日隆重开幕的《川上行--2020年四川中国人物画专委会邀请展(第二回)》这个很专业的画展上,成都市双流区的青年画家童乐蓉榜上有名。这说明童乐蓉的工笔人物画已经得到了业界专家们的广泛认可和肯定。这也正是她孜孜以求,潜心耕耘的结果。  童乐蓉现供职成都市双流区青少年宫专职美术书法教师岗位。她选择的工笔人物画这个中国传统绘画专业,本身就是一个传统积淀丰厚、绘画题材广泛、创作难度很大的领
《四川美术史》是堪称宏大的著作,写作范围从史前时代直至晚清,其内容涵盖了绘画、书法、建筑、雕塑和工艺美术五大门类,探索了历史发展进程中四川美术的风格流变。从叙述方式角度看,既遵从了传统美术史的建构方式,又能从四川地域的美术发展状况入手,体现了规范与特色的统一,特别是其“长历史”的视角,因而将四川美术的历史第一次全方位和多视角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四川美术史》填补了四川美术史研究的空白,从唐林的
刘嘉峰出生在四川渠县一个偏僻的竹乡,家乡房前屋后漫山遍野的竹林,是四川农村典型的自然特色。那是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的年代,院子里那些篾匠师傅们除了种田外,编竹编就成了他们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儿时的刘嘉峰对竹编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整天穿梭在这些篾匠师傅圈子里。七岁那年,童年的刘嘉峰突然作出了一个影响一生的重要决定,他拿着家里的篾刀,在自家的竹林里砍来了竹子,跟着篾匠师傅们也干起了竹编的手艺。  刘嘉峰没有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叙论》中说:“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在姚叶红颇有些金石意味的运笔中,张彦远所意指的意境,不仅仅是墨的明暗呈现的问题,还有着色阶的丰富性建构的效果表達。  作为多年的老朋友,我认为我还是很了解姚叶红的,不论是对他的为人还是对他的绘画作品。近来,姚叶红还是那个人,还是那样的豁达开朗,但他的山水画却又让人不得不对他在艺术上的追求做一番新的审视。  姚叶红的山水画,很多人都很熟悉并
战疫驱魔行书 l38cmX 50cm 2020年   向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致敬祈福武汉平安  龚小膑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書法家协会副主席,省书协行草书委员会主任,绵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四川省绵阳市文学与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
宜兴紫砂 29cm×28cm 2009年  作品古樸典雅,节奏跳跃错落有致。潘若骏用自制的钨钢刀,别于宜兴传统“双刀保底”技法,以刀代笔,单刀直入,在壶身铭苏轼茶诗《西江月》。潘若骏与东坡神交,在享用龙焙绝品的甘醇后,在壶盖铭:“博雅俗 铸古今”。字体古朴灵动,自然流畅,饶有天趣。这是立体化的再创作,其表现形式、内容、意境、追求切壶切茶切型,器型蕴意镌刻融为一体,彰显“壶随字贵,字随壶传”。博古壶
主办单位:雅安市文化馆  雅安市雨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雅安市雨城区文化馆  杨宓  YANGMI  《西康文学》主编。中国影协会员,四川省影协理事,四川省作协会员,四川省音协会员。在省级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30 0余篇,并有多篇收入文艺丛书。出版有散文集《且歌且行》,长篇小说《蓝色子午线》《爱的天空》《谍战黑水》等,多次获得全国和省级文艺类奖项。  寄语  《西康文学》创刊于2012年
蜀锦 60cm×760cm 2014年  这件蜀锦艺术精品历时五年完成,以世界第一张纸币“交子”的生产、流通为背景,以宋代成都特有景观散花楼、摩珂池、解玉溪、东大街等为场景,以川西民俗生活为内容,展现宋代成都的繁华景象。画卷全长六米,仅人物就达五百多个。创作者在蜀锦传统工艺上大胆创新,除充分应用“七梭三十六色”传统技法外,还大量换套,创造了单位面积换套最多、提花交织次数最多、晕色应用最多等多项蜀锦
根雕 188cm×58cm×39cm 2002年  根雕艺术是一门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创作者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術形象作品。所谓“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就是说在根雕创作中,大部分应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少部分进行人工处理修饰。  该根雕作品是作者满怀敬意,利用
非遗文化一直以来都是戏剧艺术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所有优秀的艺术形式在呈现过程中都必然承担着文化继承与文化传播的重任。  所以,我们在创作一部剧的时候,除了视听效果以外,更加注重它的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这是创作质量的重要保证。从舞剧《醒·狮》2018年摘得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桂冠,到舞剧《努力餐》2020年再度捧得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醒·狮》和《努力餐》都是遵循这样的创作主旨,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