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制度盛衰史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eng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各种关于清代的影视剧或文学作品中,“八旗子弟”是出场最频繁的形象之一,他们或身披各色铠甲,在战场上纵马驰骋,是威猛的军官将领;或出入高官府邸,每天锦衣玉食,专精于钱权勾结;又或家道中落,却始终荒淫懒惰,成为无所事事的街头混痞……
  那么,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体制,使得“八旗子弟”的生活状况如此迥然不同?对清廷而言,八旗制度到底是好是坏?

从“牛录”到“固山”八旗制度终臻完善


  八旗制度的建立,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期,努尔哈赤在我国东北地区建立起后金政权之前。当时,女真部落还在实行传统的“牛录”制度,即一定人数组成的集体为一个“牛录”。而在大规模的战争或者围猎时,为了便于指挥,若干个“牛录”会组成一个更大的单位,并立旗帜为标志,以免错乱。
  最初,努尔哈赤统治的部落便是以黑旗为帜,后来部落人丁渐多,便再建一支红旗亲军,黑旗军交由自己的胞弟指挥。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在刚结束的几场女真部落大战中取得重要胜利,眼看部落越发强盛,便开始整顿编制。新的编制规定,部落中凡300人组成1个“牛录”,5个牛录组成1个“甲喇”,5个甲喇组成1个“固山”。其中,“固山”显然是最大的单位,而在汉语中,“固山”正是“旗”的意思。
  经过初步改制,除了原有的黑、红二旗外,又多出了黄、白、蓝三旗,但这时还不能称之为“八旗制度”。到了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时,努尔哈赤麾下已是兵强马壮,我国东北地区的新兴政权、大清帝国的前身——后金也建立在即。于是,努尔哈赤再次改革,将原有的5支旗以及旗下牛录悉数拆分、重新组合,变成了8支旗:正黄、镶黄、正红、镶红、正白、镶白、正蓝、镶蓝。其中,正四旗旗帜为纯色四方形,绣有神龙,龙首朝右、腹有4朵祥云;镶四旗旗帜为五边形,黄、白、蓝三旗镶红边,红旗镶白边,旗上龙首朝左、腹部有3朵祥云。八旗建立自此始,亦即为满洲八旗的源起。
  八旗制度的建立,不仅仅是一种军事制度,同时也成为女真部落的社会组织形式。平时,八旗子弟各自为民,从事狩猎、生产;战时,则全员皆兵。可以说,这一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满族后来入关中原、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随后,努尔哈赤于1616年建立后金,又于1626年病逝;1636年,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将国号改为“清”;1644年,清军涌入山海关,正式入主中原,并逐步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在这数十年的东征西讨中,八旗军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同时获得了大量的奖励、封赏,许多将领、军官都被封官晋爵,世袭罔替。从此,八旗子弟成为了事实上的权贵阶层,享受了清王朝国祚绵延两百余年的特殊待遇。

汉蒙扩充、全国驻防内外倾轧的权力斗争


  八旗军队中,全是由清一色的满族组成吗?其实并不如是。
  事实上,在多年的战争中,八旗军队征服并俘虏了大量的汉人、蒙古人,并从这些俘虏中选出一部分作为家奴。后来,随着清王朝逐渐统一全国,为了缓和民族矛盾,八旗军队开始将汉人、蒙古人也编入军队中,并同样地设置了八旗,由同民族的軍官来统领,成为了八旗制度的一部分。
  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自然涉及掌控和指挥的问题。努尔哈赤时期,八旗中的正黄、镶黄2旗由大汗直接统领,其余6旗则分别由其子侄统领。努尔哈赤去世后,关于八旗的掌控权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皇太极即位后,在八旗中插设大臣,以分散、抢夺旗主的权力;之后,又有几位旗主因各种原因获罪,其统领的旗军或被皇太极纳入旗下、或被混编重组,从而巩固了皇太极的权力。
  到了顺治皇帝时,摄政王多尔衮去世后,开始亲政的他接手了多尔衮统领的正白旗。从此,清代皇帝统领正黄、镶黄、正白3旗,诸王、贝勒统领剩下5旗的格局正式形成,而前者被称为“上三旗”,后者被称为“下五旗”,此后终清未改。
  自此,八旗内部也出现了职能的划分,有“禁旅八旗”和“驻防八旗”的分别。其中“禁旅八旗”,指的是将京城(今北京)以东、西、南、北四方,分为八个区域,分派部分八旗军队驻军拱卫之,具体分派是:两黄旗守北,两白旗守东,两红旗守西,两蓝旗守南。而“驻防八旗”,指的是将八旗军队指定分派到全国各地。最初八旗驻防只是临时,后来成为定例,从京畿、直隶、中原各省,到新疆等边疆地区,均有八旗军队驻扎。这些八旗军队由皇帝指派的将领直接统辖,人数从数千到数万不等,平时,驻军起到替皇帝威慑、监察天下的作用,战时他们又会与当地原本的守军配合,从而构成了清代最基本的国防体系。
  “以旗统军,以旗统民。”在我国历史上,八旗制度属于比较特殊的一种组织形式,它作为清王朝统治的根本制度,为发展和巩固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保卫边疆防止外来侵略,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自近代以来,随着清廷走向腐败、衰落,八旗制度的弊端也暴露得越来越明显,两百多年的优惠政策,使得八旗子弟日益懒惰和荒淫,最终在清帝国中豢养出了一个极其庞大的“寄生集团”。到清朝末期时,面对内忧外患,八旗军队完全无法表现出曾经为傲的战斗力,在事实上加快了清王朝的灭亡。
其他文献
紫衣袈裟长约2.3米,宽约1.1米,共有133条五爪金龙盘旋于袈裟之上,周围伴有祥云,布局有序而又生动。  2014年11月,一则新闻开始在网上流传:南京栖霞寺流落外地达60年之久的镇寺之宝——乾隆皇帝御赐的紫衣袈裟,终于重回栖霞寺,并将在栖霞寺展出。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大批宗教人士和普通市民的关注,纷纷致电栖霞寺询问相关情况,并打算前去观宝。  僧人穿的袈裟,分为3种:五衣、七衣、大衣。五衣是用
最初,红山文化并没有引起特别的关注。直到上世纪70年代C形碧玉龙的出土而引发巨大轰动,才让全世界把目光投向红山文化。  壁画中,巫师的脸部模糊,但其跳舞的姿势、舞动的飘带仍然活灵活现。这是在岩画中首次发现了巫师舞动的身影,对于研究我国原始巫教文化颇有价值。  上京是辽王朝的第一座京城,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被誉为“小长安”。查干浩特则是北元最后的都城,也是内蒙古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址。  在人类漫长
翦字有剪除、割截、杀戮的含义,《礼记·文王世子》里说“不翦其类也”,就是这个意思。总之,这是一个看起来非常狠辣的字眼,但这个字同时也是一个姓氏。  翦姓最早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周天子设“翦蠹氏”的官职,也叫“翦虫氏”或“翦氏”。这个官职负责的内容比较奇怪,专职负责翦除农业、林业、家居的害虫。由于负责的内容通常需要丰富的经验,所以这个官职多半为世袭。再后来,干脆就以官职为姓,直接称作“翦
英德市,古称英州,位于广东省中北部,是岭南地区著名的古邑,也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英德地区就有人类活动。岁月苍莽,原始先民所生活的英州,在今天早已天翻地覆,唯一不变的,是那些经过亿万年地壳运动形成的峰林。  “峰林”是喀斯特地貌的特有形态,是指没有基座的密集山峰群,它们凸起在大地上,壁立千仞,陡峭不已……而在英德地区密集的峰林和峰丛之间,还遍布着嶙峋的岩石和神秘的岩洞,
▲《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匯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其中第六到十卷为王羲之父子的作品,占了阁帖内容的一半。  自秦开创书法先河后,各代不断涌现众多书法大家,他们的作品成了墨客瞻仰学习的范本,“法帖”应运而生。作为中国“法帖之冠”的《淳化阁帖》,收录了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间103人的420件作品,包括19位帝王、67位名臣以及王羲之和王献之的墨迹。  对于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传承而言,《淳化阁帖》的制作
“当你在人生中感到烦恼和忧愁的时候,就到黑森林来,敞开胸怀,遥望树林,你能从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棵草、每一个生灵里看到上帝无所不在,你就会得到安慰和力量。”这段《茜茜公主》电影中的经典对白,最好地诠释了黑森林的魅力。  黑森林是德国最大的森林山脉,位于西南部的巴登符腾堡州。连绵起伏的黑森林,南北长160公里,东西宽60公里。人们之所以称它为“黑森林”,是因为这里漫山遍野密布着冷杉和松树,远远望
▲每年都有上百万游人聚集到瓦伦西亚参与这场盛会,在音乐、爆竹、烟花、火焰的狂欢中观看精美的“法雅”化为灰烬,迎接春天的到来。  法雅节又名火祭节,起源自西班牙瓦伦西亚,是一个以焚烧人偶的方式庆祝春天来临的节日,一般于每年3月14日至19日在西班牙和阿根廷等国的160个城市举行,其中以瓦伦西亚最为著名。2016年,法雅节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法雅”(Falla)既是节日的名字,又指上过彩的
2015年11月的一天早上,一辆神秘的面包车开进了杭州新农都水产市场。几个30多岁的男人从车里走下来,直接向商家询价后,就开始大面积扫货,好几家卖大闸蟹的商店被一扫而光。据悉,这群人每隔几天就会来一次,而且每次都从不同的商店采购,然后迅速开车离开,行事十分神秘。  一名姓胡的摊主见过这些人6次,估算他们的总购买量大约有3万斤。有一次,他实在好奇,就忍不住问神秘男子买这么多大闸蟹做什么,对方的回答让
爱神花园。它的原主人已逝去多年,沧海桑田,而这座因爱而生的建筑,如今已是上海作家协会的所在地。  漫步上海街头,到处是林立的摩天大厦,国际都市的时尚气息扑面而来。但是,对当地的老建筑来说,时光却几乎是停滞的,当你凝望,就能感受到“旧上海”的绝代风华。上海巨鹿路的爱神花园就是他们中的代表。  那是一座为爱而造的建筑。民国著名实业家刘吉生和夫人青梅竹马,数十年来琴瑟和谐。夫人四十岁生日到来之际,刘吉生
老爷岭是仙峰国家森林公园最著名的景点。这里古木参天,人迹罕至,每到冬季,便成了一片林海雪原,壮美的景象吸引了无数摄影师前来进行创作。  中国最大、最壮观的雾凇观赏带,隐秘而美丽的地下河,素有“植物界大熊猫”之称的紫杉,构成了仙峰国家森林公园的特色景观。  抗日战争时期,3名抗联战士在这里智歼300多名日军。抗美援朝时期,美国空投特务在此全部覆灭,被拍成了电影《寂静的山林》。  在朝鲜族民俗村金达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