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环境,它将引起传统学校和传统教育体系的根本改造”。在这个全新的环境中,以校园网络的建设为核心,传播网络文化观念和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是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必然趋势。
一 、学校网络基础的建设
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是构建数字校园的先决条件。学校应配有电子阅览室1个,综合多媒体教室1个,多媒体教室31个,计算机网络教室2个,电子备课室1个,服务器工作组(包括WWW服务、FTP服务、E-mail服务各一台)、每个办公室一台计算机以及常用教学软件多种。校园网络系统应拥有百兆主干、百兆到客户端的网络布局,拥有计算机多台,基本可分为校园网络管理中心、总控中心、校园FTP传输服务、课件制作中心、办公室子网、电子阅览室子网、计算机教室子网、多媒体教室子网。学校应配备电子教室教学软件、校园闭路电视系统、Serv-U FTP服务器端软件等教育教学管理软件。
二、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
教师在应用领域作有益的尝试,重点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了研究。有计划地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培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及科研水平。
1、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应用知识的培训,对教师进行网络基础知识的培训。包括一些基本软件的应用、Internet网和局域网的应用。在进行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尽量使用多媒体开展教学,运用课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CAI在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作用。
2、在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基础理论的培训同时,并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展示评比、课件制作展示评比活动。在CAI开发小组的带领下,在校内评比基础上,并组织参加县市级评比。在评比过程中,注重课件制作软件使用方法的交流以及在实施教学的综合效应。
3、进行网页的制作培训。使用从Frontpage对教师进行系统的网页制作培训,教师由开始的望而生畏到可以制作简洁、实用的网页课件,这不仅丰富了学校网络平台资源,同时也体现了师生参与网络建设的热情,为学校的网络文化建设营造了良好氛围。
4、促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师工作及发展的内在需求,学校强调信息技术和网络应体现服务教学的理念。学校
的各项信息发布、档案管理、学籍管理、文本的传输都用电子网络形式进行,形成高效、畅通的信息流通渠道。
三、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
校园网络文化的建构必须要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支持,而学生是校园网络文化的参与者、建设者和主体,同时开放式校园网络文化又是培养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催化剂。因此,学生的素养培育成为校园网络文化构建的最终目标。
1. 推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尝试计算机网络和学科整合。在大量学科中使用计算机网络媒体实施教学,或者开放计算机房,对其它课程进行内容适当调整,在机房中充分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供学生进行菜单式的选择学习,能使学生朦胧的想象变成鲜明逼真的多媒体界面,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感受到在现代教育环境中计算机的魅力,使学生能够在网络这一先进媒体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
2. 培养一批学生网络管理员,给予适当的管理权限,让其搜集有用的资料,进行整理,然后发布在学校网络中,对网络论坛中的信息进行管理。这种开放式的实际应用,不仅培养主人翁精神,还锻炼了一批优秀的计算机“网络高手”,同时也带动其他一些学生的兴趣,在学生中形成网络文化气氛,让学生感受到网络是先进的。
3. 通过参加、开展各种形式的学生计算机作品比赛(计算机基本操作、计算机绘画作品、电子小报作品、动画制作、网页制作)及成果展示,提高学生计算机文化氛围,同时培养拔尖人才。
4. 深入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讨。探索务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定期开展教研活动,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在网络中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归纳、分析、使用。培养学生对基本信息获取、处理、发布能力,以此来提高信息素养。
5. 发挥电子阅读的育人功能。学校开设了“绿色网吧”,让学生从广袤的信息海洋中搜索自己所需的资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资源环境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局限课本内容,合理的将资源新组合并帮助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四、网络环境资源的优化
网上资源的建设是构建网络文化的基础。为了给学生创设更宽广、开放的信息环境,学校可以把教师们自行设计或者其他一些优秀的教案、教学课件在校园网上共享,并提供高质量多媒体网络学习资源。建立多功能演播厅,满足开设公开课及教师研讨活动和举行师生讲座的需要。利用强大的软件提供的各种工具,学生能最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创造能力。我们积极倡导绿色网络行动,为了拒绝接触不良网络信息,除了开展晓之以理的教育活动外,使用网络监测软件,有效控制学生网络行为。为满足教学需求日益增长的现状,学校应不断充实素材库、教案库、课件积件库,构建丰富的网络资源,进一步规范教学资料管理。
(作者单位:河北省馆陶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
一 、学校网络基础的建设
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是构建数字校园的先决条件。学校应配有电子阅览室1个,综合多媒体教室1个,多媒体教室31个,计算机网络教室2个,电子备课室1个,服务器工作组(包括WWW服务、FTP服务、E-mail服务各一台)、每个办公室一台计算机以及常用教学软件多种。校园网络系统应拥有百兆主干、百兆到客户端的网络布局,拥有计算机多台,基本可分为校园网络管理中心、总控中心、校园FTP传输服务、课件制作中心、办公室子网、电子阅览室子网、计算机教室子网、多媒体教室子网。学校应配备电子教室教学软件、校园闭路电视系统、Serv-U FTP服务器端软件等教育教学管理软件。
二、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
教师在应用领域作有益的尝试,重点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了研究。有计划地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培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及科研水平。
1、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应用知识的培训,对教师进行网络基础知识的培训。包括一些基本软件的应用、Internet网和局域网的应用。在进行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尽量使用多媒体开展教学,运用课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CAI在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作用。
2、在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基础理论的培训同时,并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展示评比、课件制作展示评比活动。在CAI开发小组的带领下,在校内评比基础上,并组织参加县市级评比。在评比过程中,注重课件制作软件使用方法的交流以及在实施教学的综合效应。
3、进行网页的制作培训。使用从Frontpage对教师进行系统的网页制作培训,教师由开始的望而生畏到可以制作简洁、实用的网页课件,这不仅丰富了学校网络平台资源,同时也体现了师生参与网络建设的热情,为学校的网络文化建设营造了良好氛围。
4、促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师工作及发展的内在需求,学校强调信息技术和网络应体现服务教学的理念。学校
的各项信息发布、档案管理、学籍管理、文本的传输都用电子网络形式进行,形成高效、畅通的信息流通渠道。
三、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
校园网络文化的建构必须要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支持,而学生是校园网络文化的参与者、建设者和主体,同时开放式校园网络文化又是培养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催化剂。因此,学生的素养培育成为校园网络文化构建的最终目标。
1. 推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尝试计算机网络和学科整合。在大量学科中使用计算机网络媒体实施教学,或者开放计算机房,对其它课程进行内容适当调整,在机房中充分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供学生进行菜单式的选择学习,能使学生朦胧的想象变成鲜明逼真的多媒体界面,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感受到在现代教育环境中计算机的魅力,使学生能够在网络这一先进媒体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
2. 培养一批学生网络管理员,给予适当的管理权限,让其搜集有用的资料,进行整理,然后发布在学校网络中,对网络论坛中的信息进行管理。这种开放式的实际应用,不仅培养主人翁精神,还锻炼了一批优秀的计算机“网络高手”,同时也带动其他一些学生的兴趣,在学生中形成网络文化气氛,让学生感受到网络是先进的。
3. 通过参加、开展各种形式的学生计算机作品比赛(计算机基本操作、计算机绘画作品、电子小报作品、动画制作、网页制作)及成果展示,提高学生计算机文化氛围,同时培养拔尖人才。
4. 深入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讨。探索务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定期开展教研活动,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在网络中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归纳、分析、使用。培养学生对基本信息获取、处理、发布能力,以此来提高信息素养。
5. 发挥电子阅读的育人功能。学校开设了“绿色网吧”,让学生从广袤的信息海洋中搜索自己所需的资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资源环境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局限课本内容,合理的将资源新组合并帮助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四、网络环境资源的优化
网上资源的建设是构建网络文化的基础。为了给学生创设更宽广、开放的信息环境,学校可以把教师们自行设计或者其他一些优秀的教案、教学课件在校园网上共享,并提供高质量多媒体网络学习资源。建立多功能演播厅,满足开设公开课及教师研讨活动和举行师生讲座的需要。利用强大的软件提供的各种工具,学生能最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创造能力。我们积极倡导绿色网络行动,为了拒绝接触不良网络信息,除了开展晓之以理的教育活动外,使用网络监测软件,有效控制学生网络行为。为满足教学需求日益增长的现状,学校应不断充实素材库、教案库、课件积件库,构建丰富的网络资源,进一步规范教学资料管理。
(作者单位:河北省馆陶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