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我国正陷入“幸福悖论”,这引发人们对公共政策目标定位的重新思考。政府公共政策目标应该由经济增长向居民幸福感最大化转变;公共支出政策主要是通过提供能有效满足居
【机 构】
:
重庆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基金项目】
: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博士项目“促进居民幸福感提升的财税政策研究”(项目编号:2014BS029),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庆市城乡统筹的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0SKH18),重庆工商大学科研经费启动项目“中国财税政策的幸福效应研究”(项目编号:67010138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正陷入“幸福悖论”,这引发人们对公共政策目标定位的重新思考。政府公共政策目标应该由经济增长向居民幸福感最大化转变;公共支出政策主要是通过提供能有效满足居民幸福生活需求的公共产品来提升其幸福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居民幸福生活的公共需求变化要求支出政策公平与效率的最佳权重相应变化。以公共支出结构变化过程中居民幸福感变化的数据为基础,从居民幸福感视角对我国公共支出结构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提出建议:未来我国需要进一步优化公共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幸福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基于幸福视角
其他文献
在财政部2016年9月颁布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基础上提出完善碳会计体系的设想,构建了一套符合我国企业发展需求的碳排放权会计体系。将目
运用DEA-Malmquist方法,通过构建股权融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对2014~2016年挂牌的新三板高新技术企业的股权融资效率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新三板股权融资效率整体偏低,仅有少部分
分析师预测存在“本地优势”的现象,高铁开通带来的空间压缩、地理易达性是否会对分析师的预测行为产生影响?基于信息不对称角度,采用地级市A股上市公司2007~2014年的数据,检
以我国在"两省五市"开展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2~2015年我国A股市场155家试点企业,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使用内容分析法构建企业碳透明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