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学校数学教育的外部需求和内在对象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有这些变化都对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着重专业教育轻基础教育的现象,数学教育的现状令人堪优。改革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定位,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刻不容缓。
关键词:数学科学;数学文化;终身学习
一、无论从国家经济发展和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还是职业教育自身以及受教育者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出发,职业教育的功能由单一的职业准备教育拓展为国民素质教育、职业准备教育、升学准备教育等多种功能是必然的趋势
1994年起,江苏省率先试办了五年制高职,多年来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但近来,由于“普高热”的冲击和金融危机后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影响,相当部分地区的招生数量、招生质量出现双滑坡,职业教育发展举步维艰,社会上甚至教育界都出现了“职业教育危机”的说法。
究其原因以往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在中等层次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但21世纪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规章的应用对人才的人文科学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职业教育进行一般的职业知识的传播和职业技能的训练不能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职业技术人才的后劲明显不足,转岗、继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新规章的能力明显不够。另一方面,正是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适应竟争需要,人们要求接受更好的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大。传统职业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薄弱和单一的职业定向教育的局限,使职业教育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因此,职业教育必须改革,要加强普通教育的比重,提供多样的课程体系,给学生多种选择的可能性。
二、职业学校数学教育的外部需求和内在对象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有这些变化都对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数学是职教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数学是一门科学,数学是一门关键的技术,数学更是一种文化。数学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功能应是工具功能、育智功能和自我完善功能的统一体。
数学应用之广、渗透之微,让人惊叹,特别是经济数学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了一片光明前景,给经典数学带来了新思维。数学的地位改变了,人们原先认为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现在则进一步认识到数学也是社会科学的基础。今日之数学也不仅仅是纯粹的理论,同时还是一种普遍可行的关键技术。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数学计算技术越来越显得重要。
数学又是一种文化,这就决定了数学教育的文化性目的。正像语言词汇不能全然与语法、句法或实际的民族文化教育相分离一样,数学知识不能孤立于该领域中共生的方法、理论及社会文化发展这个大系统。数学教育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还应充分注意其应有的文化教育价值。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不仅需要有专业训练的公民,更需要的是有教养的公民。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有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高尚的情操。”这说明了人格教育是数学教育的目的之一。
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着重专业教育轻基础教育的现象,数学教育的现状令人堪优。
1. 数学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
目前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教学时数在一片“为专业服务”“必需、够用为度”的声音中被大量压缩,且有继续压缩的趋势。教学时数的大量压缩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而数学课程开设年限的限制使这一问题变得更加突出。职业学校数学课开课时限普遍为第一学年,必须学完相当于普通高中三年的初等数学部分,第二学年按不同专业选修高等数学内容(微积分)和部分工程数学内容(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初步、多元函数微积分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对象是应届初中毕业生,由于年龄的特点,知识和能力基础的限制,以及对职业学校学习的不适应,在两年内要学完这些内容已经很困难,并且由于普高热的冲击,生源的整体素质大幅度下降,学习困难更大。结果是教师成天赶进度,学生由喜欢数学变成不喜欢,由不喜欢变成厌恶数学。
数学教育应该为专业教育服务,这是由数学学科的特点和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所决定的。但目前在职业学校,数学教育的服务功能仅仅局限于通过数学教学为专业课教学提供数学符号、公式和结论。因为这些对专业己经“够用”了, 而数学概念的教学、数学思想的渗透因为不是专业所“必需”,都被要求淡化或不讲。职业学校强调教育要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为学生就业作准备,突出职业的针对性、加强技能培训,专业课、实训课占主要地位,本无可厚非。但加强专业课、实验实习课是否一定要以削减文化课为代价?数学教育的功能是否仅局限于为专业服务?数学为专业服务的功能是否仅限于为专业教育提供所需要的数学公式?令人深思。
2. 数学课程与当前形势的矛盾
数学课程是实施数学教育过程的蓝图,是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原材料,它既是教育者的工作依托,也是学生获取教育信息的来源,由于课程具有相对稳定性,所以,一般情况下它会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这种滞后,常常导致学校教育与社会对人才规格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而在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滞后则表现得更为明显。
(1)课程模式和课程结构的矛盾。目前江苏省高职的数学教材为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通用教材,内容由初等数学、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三个板块组成。从整体来看,教材内容的编排均以知识的逻辑演进顺序为主线。这种逻辑系统,能鲜明地表现出课程中的数学知识在数学科学系统相应部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那些以培养未来科学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机构,有特殊的意义。但对于培养各种不同专业的实际应用型人才的职业学校,则不一定都合适。
(2)教师与学生的矛盾。由于教学时数大量压缩,选修课名存实亡,一些专业数学教学内容甚至连初等数学都未及完成。选修课的大量压缩,造成学生数学知识的储备大为减少,不能为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必需的数学知识,也使专业课的教学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教师讲不清,学生听不懂。而学生因为在数学学习中看不到数学在专业中的应用,看不到数学的威力,也就逐渐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
(3)数学教学与专业教学的矛盾。专业基础理论课都是在第二学年与数学课同时开设,而专业基础理论课一般一开始就要用到微积分等高等数学知识,但按教学计划,学生刚学完初等数学内容,此时连极限为何物都不知道,更不用说进行微积分的运算。这样,与专业教学衔接不好,难以体现数学教学为专业教学服务的功能。
3. 实际应用严重不足
传统数学教材往往重视数学的理论价值而忽视应用价值,很多知识几乎不介绍它们的社会应用,即便应用题,也多是凑好数据、编好类型直接交给学生,并且缺少行业特征,与专业的关联性不大。学生做了大量的应用题,还是没有悟出数学在专业学习和以后工作中到底有何用处和怎样去用。数学的应用只是停留在课堂上,走出教室则几乎感觉不到数学的存在,这实在是一种颠倒。
4. 教学体系上与高等教育脱节
传统的职业教育被视为一种终极教育,而不是把职业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中的一个环节,加上一直向高等工科看齐的倾向,内容多,且偏难、偏深、偏理论。虽与高等教育有衔接,但缺少通盘考虑,许多内容实质上是对高校中相应内容的重复,职校生难以接受,又必须学完,而继续教育仍需从头学起。
四、改革职业学校数学教育中的弊端,为现代经济发展培养新型的有发展潜力的应用型人才,刻不容缓
1. 明确数学教育在职业学校的功能有三个
一是为专业服务功能。表现在为学生学习专业提供必需的数学知识,以提高专业学习的质量和效率;通过数学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所谓综合职业能力是指一般能力、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的有机组合,其中专业能力的培养重点要突出心智技能——一种与正确思维方式相关联的技能的培养。一般能力是数学能力的基础,而数学能力的提高则可以促进学生一般能力的提高,而数学活动则是社会活动的分化,通过数学活动(学习、研究、应用),将可以使学生的社会能力(正常交往、与人共事、适应超越环境等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现代社会合格的人才的素质,大体可分为两类:智能素质与品德素质。数学教育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来达到提高其智能素质的目的。数学素质概括起来,包括数学意识、问题解决、逻辑推理、信息交流四个方面,它是现代人必备的智能素质之一。数学的文化本质决定通过数学教育可以为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和完善人格奠定情感和意志等基础。
三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这与企业现代化建设和改革、职业技术教育的上移化、终生化的发展趋势是相一致的。必要的数学知识储备、数学素质的提高、健全人格的养成是学生转换职业或岗位、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以及创业所必需的。
2. 为实现上述三大数学教学功能必须改革、模块化教材
2004年底起,江苏省高职数学教材遵循“降低起点,重视基础,突出应用,反映前沿”的原则启动了第三次修订:将一些必学内容调整为选学。如[15-5]函数图像的描绘、[15-6]洛必达法则、[16-10]积分区间为无限的广义积分等;将原教材中比较难的习题、复习题删去。通过“调整、删难、瘦身”达到更易教、更易学的目的。
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和体会:如能将原来的第一章代数基础知识分割成“集合与逻辑用语”与“不等式”单元模块;第二章函数仍作为一个单元模块;对原第三、四、五章的三角函数内容进行压缩,共同组成一个“三角函数”单元模块;再将第二册第十二章数列及其极限及第二册第十三章极限与连续中函数极限的内容共同组成“数列、数列的极限、函数的极限”单元模块。五个单元模块就共同组成了新的“函数”模块。就使得各单元模块基本上兼顺了学科体系整体性,小巧、灵活,利于叠加、组合、更新。但又保持了各自相对的独立性、完整性,其中的“不等式”单元模块需要与否,可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3. 为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必须增加数学学时和实践课程
职业学校的的招生对象是应届初中毕业生,由于年龄的特点,知识和能力基础的限制,在两年内要学完上述数学教学内容很困难,并且由于普高热的冲击,生源的整体素质大幅度下降,学习困难更大。如果教师成天赶进度,学生必然力不能及,最终完全放弃数学学习。因此为保证数学概念的教学、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学知识储备的初步形成,初等数学部分必须保证两学年(普高三学年),高等数学的学习在第三学年完成。而数学文化的熏陶、数学素质的提高、健全人格的养成、终身化的发展则需要各选修课程的正常开展和不断创新。
实践课程更是必不可少,数学课程的工具性学科特点特别明显,从没有经历过发现的紧张和成功的喜悦,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现实性,体会不到数学的威力和魅力,是没有学习动力的,当然也就学不好数学。由此建议修改数学教学周学时为4教学课时 1实践课时。
总之,数学是科学,但科学知识永远不会是纯粹的,它包含着实际的历史与实践,不单是理解,还有一定的操作性。因此,数学教育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学生掌握数学技术,为专业服务,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宪芳,郭熙汉,等.数学教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孙立春.素质教育新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3]刘春生,等.论中、高等职教衔接的理论依据[J].职业技术教育,2000(19).
[4]杜渐.谈我国职业教育中的一些误区[J].职业技术教育,2000(4).
(无锡高等师范学校)
关键词:数学科学;数学文化;终身学习
一、无论从国家经济发展和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还是职业教育自身以及受教育者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出发,职业教育的功能由单一的职业准备教育拓展为国民素质教育、职业准备教育、升学准备教育等多种功能是必然的趋势
1994年起,江苏省率先试办了五年制高职,多年来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但近来,由于“普高热”的冲击和金融危机后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影响,相当部分地区的招生数量、招生质量出现双滑坡,职业教育发展举步维艰,社会上甚至教育界都出现了“职业教育危机”的说法。
究其原因以往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在中等层次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但21世纪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规章的应用对人才的人文科学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职业教育进行一般的职业知识的传播和职业技能的训练不能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职业技术人才的后劲明显不足,转岗、继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新规章的能力明显不够。另一方面,正是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适应竟争需要,人们要求接受更好的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大。传统职业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薄弱和单一的职业定向教育的局限,使职业教育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因此,职业教育必须改革,要加强普通教育的比重,提供多样的课程体系,给学生多种选择的可能性。
二、职业学校数学教育的外部需求和内在对象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有这些变化都对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数学是职教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数学是一门科学,数学是一门关键的技术,数学更是一种文化。数学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功能应是工具功能、育智功能和自我完善功能的统一体。
数学应用之广、渗透之微,让人惊叹,特别是经济数学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了一片光明前景,给经典数学带来了新思维。数学的地位改变了,人们原先认为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现在则进一步认识到数学也是社会科学的基础。今日之数学也不仅仅是纯粹的理论,同时还是一种普遍可行的关键技术。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数学计算技术越来越显得重要。
数学又是一种文化,这就决定了数学教育的文化性目的。正像语言词汇不能全然与语法、句法或实际的民族文化教育相分离一样,数学知识不能孤立于该领域中共生的方法、理论及社会文化发展这个大系统。数学教育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还应充分注意其应有的文化教育价值。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不仅需要有专业训练的公民,更需要的是有教养的公民。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有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高尚的情操。”这说明了人格教育是数学教育的目的之一。
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着重专业教育轻基础教育的现象,数学教育的现状令人堪优。
1. 数学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
目前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教学时数在一片“为专业服务”“必需、够用为度”的声音中被大量压缩,且有继续压缩的趋势。教学时数的大量压缩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而数学课程开设年限的限制使这一问题变得更加突出。职业学校数学课开课时限普遍为第一学年,必须学完相当于普通高中三年的初等数学部分,第二学年按不同专业选修高等数学内容(微积分)和部分工程数学内容(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初步、多元函数微积分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对象是应届初中毕业生,由于年龄的特点,知识和能力基础的限制,以及对职业学校学习的不适应,在两年内要学完这些内容已经很困难,并且由于普高热的冲击,生源的整体素质大幅度下降,学习困难更大。结果是教师成天赶进度,学生由喜欢数学变成不喜欢,由不喜欢变成厌恶数学。
数学教育应该为专业教育服务,这是由数学学科的特点和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所决定的。但目前在职业学校,数学教育的服务功能仅仅局限于通过数学教学为专业课教学提供数学符号、公式和结论。因为这些对专业己经“够用”了, 而数学概念的教学、数学思想的渗透因为不是专业所“必需”,都被要求淡化或不讲。职业学校强调教育要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为学生就业作准备,突出职业的针对性、加强技能培训,专业课、实训课占主要地位,本无可厚非。但加强专业课、实验实习课是否一定要以削减文化课为代价?数学教育的功能是否仅局限于为专业服务?数学为专业服务的功能是否仅限于为专业教育提供所需要的数学公式?令人深思。
2. 数学课程与当前形势的矛盾
数学课程是实施数学教育过程的蓝图,是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原材料,它既是教育者的工作依托,也是学生获取教育信息的来源,由于课程具有相对稳定性,所以,一般情况下它会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这种滞后,常常导致学校教育与社会对人才规格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而在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滞后则表现得更为明显。
(1)课程模式和课程结构的矛盾。目前江苏省高职的数学教材为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通用教材,内容由初等数学、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三个板块组成。从整体来看,教材内容的编排均以知识的逻辑演进顺序为主线。这种逻辑系统,能鲜明地表现出课程中的数学知识在数学科学系统相应部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那些以培养未来科学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机构,有特殊的意义。但对于培养各种不同专业的实际应用型人才的职业学校,则不一定都合适。
(2)教师与学生的矛盾。由于教学时数大量压缩,选修课名存实亡,一些专业数学教学内容甚至连初等数学都未及完成。选修课的大量压缩,造成学生数学知识的储备大为减少,不能为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必需的数学知识,也使专业课的教学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教师讲不清,学生听不懂。而学生因为在数学学习中看不到数学在专业中的应用,看不到数学的威力,也就逐渐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
(3)数学教学与专业教学的矛盾。专业基础理论课都是在第二学年与数学课同时开设,而专业基础理论课一般一开始就要用到微积分等高等数学知识,但按教学计划,学生刚学完初等数学内容,此时连极限为何物都不知道,更不用说进行微积分的运算。这样,与专业教学衔接不好,难以体现数学教学为专业教学服务的功能。
3. 实际应用严重不足
传统数学教材往往重视数学的理论价值而忽视应用价值,很多知识几乎不介绍它们的社会应用,即便应用题,也多是凑好数据、编好类型直接交给学生,并且缺少行业特征,与专业的关联性不大。学生做了大量的应用题,还是没有悟出数学在专业学习和以后工作中到底有何用处和怎样去用。数学的应用只是停留在课堂上,走出教室则几乎感觉不到数学的存在,这实在是一种颠倒。
4. 教学体系上与高等教育脱节
传统的职业教育被视为一种终极教育,而不是把职业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中的一个环节,加上一直向高等工科看齐的倾向,内容多,且偏难、偏深、偏理论。虽与高等教育有衔接,但缺少通盘考虑,许多内容实质上是对高校中相应内容的重复,职校生难以接受,又必须学完,而继续教育仍需从头学起。
四、改革职业学校数学教育中的弊端,为现代经济发展培养新型的有发展潜力的应用型人才,刻不容缓
1. 明确数学教育在职业学校的功能有三个
一是为专业服务功能。表现在为学生学习专业提供必需的数学知识,以提高专业学习的质量和效率;通过数学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所谓综合职业能力是指一般能力、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的有机组合,其中专业能力的培养重点要突出心智技能——一种与正确思维方式相关联的技能的培养。一般能力是数学能力的基础,而数学能力的提高则可以促进学生一般能力的提高,而数学活动则是社会活动的分化,通过数学活动(学习、研究、应用),将可以使学生的社会能力(正常交往、与人共事、适应超越环境等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现代社会合格的人才的素质,大体可分为两类:智能素质与品德素质。数学教育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来达到提高其智能素质的目的。数学素质概括起来,包括数学意识、问题解决、逻辑推理、信息交流四个方面,它是现代人必备的智能素质之一。数学的文化本质决定通过数学教育可以为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和完善人格奠定情感和意志等基础。
三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这与企业现代化建设和改革、职业技术教育的上移化、终生化的发展趋势是相一致的。必要的数学知识储备、数学素质的提高、健全人格的养成是学生转换职业或岗位、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以及创业所必需的。
2. 为实现上述三大数学教学功能必须改革、模块化教材
2004年底起,江苏省高职数学教材遵循“降低起点,重视基础,突出应用,反映前沿”的原则启动了第三次修订:将一些必学内容调整为选学。如[15-5]函数图像的描绘、[15-6]洛必达法则、[16-10]积分区间为无限的广义积分等;将原教材中比较难的习题、复习题删去。通过“调整、删难、瘦身”达到更易教、更易学的目的。
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和体会:如能将原来的第一章代数基础知识分割成“集合与逻辑用语”与“不等式”单元模块;第二章函数仍作为一个单元模块;对原第三、四、五章的三角函数内容进行压缩,共同组成一个“三角函数”单元模块;再将第二册第十二章数列及其极限及第二册第十三章极限与连续中函数极限的内容共同组成“数列、数列的极限、函数的极限”单元模块。五个单元模块就共同组成了新的“函数”模块。就使得各单元模块基本上兼顺了学科体系整体性,小巧、灵活,利于叠加、组合、更新。但又保持了各自相对的独立性、完整性,其中的“不等式”单元模块需要与否,可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3. 为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必须增加数学学时和实践课程
职业学校的的招生对象是应届初中毕业生,由于年龄的特点,知识和能力基础的限制,在两年内要学完上述数学教学内容很困难,并且由于普高热的冲击,生源的整体素质大幅度下降,学习困难更大。如果教师成天赶进度,学生必然力不能及,最终完全放弃数学学习。因此为保证数学概念的教学、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学知识储备的初步形成,初等数学部分必须保证两学年(普高三学年),高等数学的学习在第三学年完成。而数学文化的熏陶、数学素质的提高、健全人格的养成、终身化的发展则需要各选修课程的正常开展和不断创新。
实践课程更是必不可少,数学课程的工具性学科特点特别明显,从没有经历过发现的紧张和成功的喜悦,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现实性,体会不到数学的威力和魅力,是没有学习动力的,当然也就学不好数学。由此建议修改数学教学周学时为4教学课时 1实践课时。
总之,数学是科学,但科学知识永远不会是纯粹的,它包含着实际的历史与实践,不单是理解,还有一定的操作性。因此,数学教育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学生掌握数学技术,为专业服务,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宪芳,郭熙汉,等.数学教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孙立春.素质教育新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3]刘春生,等.论中、高等职教衔接的理论依据[J].职业技术教育,2000(19).
[4]杜渐.谈我国职业教育中的一些误区[J].职业技术教育,2000(4).
(无锡高等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