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推行,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身心素质、让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观念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所共同面对的问题。本文立足于高等艺术院校体育教学,分析影响其终身体育观念培育的主要因素,进而找到更为科学的改革措施,将终身体育观念更好地传递给每位学生。
关键词: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终身体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119-02
高等艺术院体育教学活动正不断深入与发展,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学校体育教育是学生身心发展、参与锻炼的基础,学生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建立自身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意识,因此,高校在进行体育教育时,无论是在教育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式的变化上,都应当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将学生的参与兴趣放在首位,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在离开课堂后能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不断培养自身终身体育意识。
一、终身体育观概述
终身体育是指人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不断参与体育活动、接受体育教育的一切活动的总和,强调人在不同生长时期都具有强烈的运动意识,根据自身成长特点选择不同的体育锻炼形式,将健康的运动理念贯穿人的一生,体现体育教育在生命过程中的长远性渗透。其特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运动时间具有终身性,即表示人在一生之中不断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这一过程不只局限于学校,还将影响到学生的未来人生。第二,运动主体具有自觉性。运动主体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能够根据自身发展特点与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并自主掌控运动时间,安排自己的运动生活。第三,运动目的的社会性。从身心培养角度来看,使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的观念,对于学生在未来艺术人生当中身心的完善具有很好的帮助。
二、终身体育观念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虽然部分艺术院校中的教师会认为艺术院校要执着于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其他内容的教学都应当被放在次要位置。这一观点过于片面,且没有认识到无论是普通院校还是艺术院校中的学生,其身体健康成长、发育都是制约其学习质量,影响其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从学生身体健康成长的角度来看,艺术院校体育教学有必要将终身体育观引入教学中,去影响和改变学生的体育行为。同时,艺术院校教学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有必要对学生开展终身体育观的培养。与其他院校不同,不是所有运动都适合在艺术院校中开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对教学思路的转变,为不同艺术专业学生定制属于其群体、符合其艺术生涯发展的运动项目,并通过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体育运动习惯的同时,对其艺术技能的培养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由此可见,作为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对艺术院校学生终身体育观念进行培养,不仅是极为必要的,同时也能够有效解决当今艺术院校体育教学缺乏针对性的教学误区,为艺术院校专业人才的培养探寻出一条新的发展路径。
三、影响高等艺术院校体育教学终身体育观念培养的主要因素
1.学生自身因素。第一,大学生生理特点。高等艺术院校大学生通常对于艺术知识较为敏感,生活中的精力主要放在艺术研究中,体育锻炼参与较少,久而久之身体有了很强的惰性。当前高校许多体育教学安排不够合理,许多项目女生无法完成或者完成较为困难,因此女生在这种大众化教育中锻炼效果不佳。第二,大学生心理特点。当代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时更注重自身专业知识的积累,将全部重心放在就业问题上,忽视了对自身健康的考量,不能正确的看待体育锻炼对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从而影响了他们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能够树立起终身体育的观念。
2.教師因素。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对于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并贯彻终身体育教育观念具有重要影响作用,但在当前高校教师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首先,教师的专业素质不过硬。体育运动技术的高低与体育意识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关联,如果教师在课堂中能够进行规范的技术演示,会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让学生在发展中收获成功的喜悦,反之学生会产生厌恶情绪,造成体育参与意识淡薄。教师的教育能力有待提高。其次,教师除了在专业上应当对学生加以辅导外,其教学艺术与个人人格的影响也不容小觑,但在当前高校往往更加注重教师的技能水平,对于其思想道德水准与教学艺术水平较为忽视,学生与教师在心理上有较大距离,教师的言行并不能很好地感染学生,学生无法培养自身终身体育的意识。
3.环境因素。首先,高等艺术院校在体育设施的配备上尚不完善,对于许多体育场馆、运动器材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学生无法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更好地进行体育训练,无法在更好地环境中树立起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其次,高等艺术院校在校园文化的构建中,更偏重于艺术氛围的熏陶作用,在各项校园活动、校园宣传中忽视了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容,对于学生体育教育培养意识较为淡薄,学生在大环境中也会逐渐忽视体育运动的作用。综上,体育教育必须依赖于相应的教学环境来实现,环境所产生的综合性影响效果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4.评级机制因素。高等艺术院校学生能力偏重于艺术创造,对于体育锻炼的意识不够充足,体育基础较差,在进行体育考核时,往往不能达到相应的标准,单一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力不能及,对学生的锻炼热情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学生为了考试成绩通常会更加追求考试项目的练习,对其余更加多元化的科目产生消极态度,只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在最后的达标测验中,不能够正确认识体育课程开设的目的,影响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
四、高等艺术院校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观念培养策略
高等艺术院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当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促进学生达到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从长远角度来看,指导学生懂得更多体育锻炼的知识和技巧,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锻炼,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 1.完善教学设计内容。第一,加强对于高等艺术院校学生的体育知识理论教育。高等艺术院校学生在体育知识上获取较少,对许多概念尚处于懵懂状态,因此,高校应当从基本的理论开始,提高学生对于终身体育的认知水平,让学生了解身体锻炼应当与自身身体状况相适应,应当掌握较为科学的运动方法,明白体育锻炼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基础。在课时安排上,应当加大理论课的课时,对于与个人发展相关的重要知识应当着重讲解,力求通透。第二,充分利用竞技体育精神刺激学生的运动感受。学生在大学阶段思想意识有了较为成熟的发展,在此阶段学生想要展示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绩,因此,高校应当在体育教育中加入竞技体育项目,让学生在比赛中激发对于体育的热情。事实证明,体育竞赛参与人数众多,受益面广,影响力大,能够将传统的体育知识与现代化的竞技项目相结合,做到寓教于乐,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身的运动才能,在比赛中收获自信,总结经验,并且体育竞赛氛围能够带动更多的人试着参与体育进而爱上体育锻炼。
2.丰富教学实施过程。高校应当实现开放性教学,师生建立相对平等的关系,切实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为学生的“顾问”,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技术难点与理论困惑,并且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鼓励学生,给学生传达积极的运动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终身体育”观念。
3.建设优良的教学环境。第一,建设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让学生增强体魄、保持健康身心不仅仅是体育课堂的任务,更是高校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因此,高等艺术院校应当在校园文化的构建中加大对于体育方面内容的补充,例如在校园中增设关于体育锻炼的建筑物,利用广播、校园网站、展示栏等设施宣传终身体育观念,在日常生活中组织与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与竞技比赛,降低参与的门槛,旨在鼓励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第二,加强对于配套设施的投入力度。高校应当对各种体与设施、器材进行建设,对当前现有的设备实现更好的利用,努力营造更优良的运动环境。同时,高校可以适当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校园体育文化事业建设中,让校园体育环境更为完善。
参考文献:
[1]逯明智.大学生终身体育理念及其发展趋势[J].辽宁体育科技,2006,(05).
[2]刘明昌.试论高校体育评价取向在贯彻终身体育思想中的地位[J].四川体育科学,2006,(04).
[3]王林.建构体育生活方式——高校终身体育改革的新思考[J].湖北體育科技,2006,(03).
关键词: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终身体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119-02
高等艺术院体育教学活动正不断深入与发展,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学校体育教育是学生身心发展、参与锻炼的基础,学生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建立自身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意识,因此,高校在进行体育教育时,无论是在教育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式的变化上,都应当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将学生的参与兴趣放在首位,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在离开课堂后能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不断培养自身终身体育意识。
一、终身体育观概述
终身体育是指人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不断参与体育活动、接受体育教育的一切活动的总和,强调人在不同生长时期都具有强烈的运动意识,根据自身成长特点选择不同的体育锻炼形式,将健康的运动理念贯穿人的一生,体现体育教育在生命过程中的长远性渗透。其特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运动时间具有终身性,即表示人在一生之中不断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这一过程不只局限于学校,还将影响到学生的未来人生。第二,运动主体具有自觉性。运动主体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能够根据自身发展特点与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并自主掌控运动时间,安排自己的运动生活。第三,运动目的的社会性。从身心培养角度来看,使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的观念,对于学生在未来艺术人生当中身心的完善具有很好的帮助。
二、终身体育观念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虽然部分艺术院校中的教师会认为艺术院校要执着于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其他内容的教学都应当被放在次要位置。这一观点过于片面,且没有认识到无论是普通院校还是艺术院校中的学生,其身体健康成长、发育都是制约其学习质量,影响其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从学生身体健康成长的角度来看,艺术院校体育教学有必要将终身体育观引入教学中,去影响和改变学生的体育行为。同时,艺术院校教学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有必要对学生开展终身体育观的培养。与其他院校不同,不是所有运动都适合在艺术院校中开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对教学思路的转变,为不同艺术专业学生定制属于其群体、符合其艺术生涯发展的运动项目,并通过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体育运动习惯的同时,对其艺术技能的培养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由此可见,作为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对艺术院校学生终身体育观念进行培养,不仅是极为必要的,同时也能够有效解决当今艺术院校体育教学缺乏针对性的教学误区,为艺术院校专业人才的培养探寻出一条新的发展路径。
三、影响高等艺术院校体育教学终身体育观念培养的主要因素
1.学生自身因素。第一,大学生生理特点。高等艺术院校大学生通常对于艺术知识较为敏感,生活中的精力主要放在艺术研究中,体育锻炼参与较少,久而久之身体有了很强的惰性。当前高校许多体育教学安排不够合理,许多项目女生无法完成或者完成较为困难,因此女生在这种大众化教育中锻炼效果不佳。第二,大学生心理特点。当代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时更注重自身专业知识的积累,将全部重心放在就业问题上,忽视了对自身健康的考量,不能正确的看待体育锻炼对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从而影响了他们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能够树立起终身体育的观念。
2.教師因素。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对于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并贯彻终身体育教育观念具有重要影响作用,但在当前高校教师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首先,教师的专业素质不过硬。体育运动技术的高低与体育意识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关联,如果教师在课堂中能够进行规范的技术演示,会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让学生在发展中收获成功的喜悦,反之学生会产生厌恶情绪,造成体育参与意识淡薄。教师的教育能力有待提高。其次,教师除了在专业上应当对学生加以辅导外,其教学艺术与个人人格的影响也不容小觑,但在当前高校往往更加注重教师的技能水平,对于其思想道德水准与教学艺术水平较为忽视,学生与教师在心理上有较大距离,教师的言行并不能很好地感染学生,学生无法培养自身终身体育的意识。
3.环境因素。首先,高等艺术院校在体育设施的配备上尚不完善,对于许多体育场馆、运动器材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学生无法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更好地进行体育训练,无法在更好地环境中树立起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其次,高等艺术院校在校园文化的构建中,更偏重于艺术氛围的熏陶作用,在各项校园活动、校园宣传中忽视了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容,对于学生体育教育培养意识较为淡薄,学生在大环境中也会逐渐忽视体育运动的作用。综上,体育教育必须依赖于相应的教学环境来实现,环境所产生的综合性影响效果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4.评级机制因素。高等艺术院校学生能力偏重于艺术创造,对于体育锻炼的意识不够充足,体育基础较差,在进行体育考核时,往往不能达到相应的标准,单一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力不能及,对学生的锻炼热情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学生为了考试成绩通常会更加追求考试项目的练习,对其余更加多元化的科目产生消极态度,只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在最后的达标测验中,不能够正确认识体育课程开设的目的,影响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
四、高等艺术院校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观念培养策略
高等艺术院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当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促进学生达到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从长远角度来看,指导学生懂得更多体育锻炼的知识和技巧,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锻炼,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 1.完善教学设计内容。第一,加强对于高等艺术院校学生的体育知识理论教育。高等艺术院校学生在体育知识上获取较少,对许多概念尚处于懵懂状态,因此,高校应当从基本的理论开始,提高学生对于终身体育的认知水平,让学生了解身体锻炼应当与自身身体状况相适应,应当掌握较为科学的运动方法,明白体育锻炼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基础。在课时安排上,应当加大理论课的课时,对于与个人发展相关的重要知识应当着重讲解,力求通透。第二,充分利用竞技体育精神刺激学生的运动感受。学生在大学阶段思想意识有了较为成熟的发展,在此阶段学生想要展示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绩,因此,高校应当在体育教育中加入竞技体育项目,让学生在比赛中激发对于体育的热情。事实证明,体育竞赛参与人数众多,受益面广,影响力大,能够将传统的体育知识与现代化的竞技项目相结合,做到寓教于乐,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身的运动才能,在比赛中收获自信,总结经验,并且体育竞赛氛围能够带动更多的人试着参与体育进而爱上体育锻炼。
2.丰富教学实施过程。高校应当实现开放性教学,师生建立相对平等的关系,切实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为学生的“顾问”,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技术难点与理论困惑,并且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鼓励学生,给学生传达积极的运动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终身体育”观念。
3.建设优良的教学环境。第一,建设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让学生增强体魄、保持健康身心不仅仅是体育课堂的任务,更是高校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因此,高等艺术院校应当在校园文化的构建中加大对于体育方面内容的补充,例如在校园中增设关于体育锻炼的建筑物,利用广播、校园网站、展示栏等设施宣传终身体育观念,在日常生活中组织与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与竞技比赛,降低参与的门槛,旨在鼓励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第二,加强对于配套设施的投入力度。高校应当对各种体与设施、器材进行建设,对当前现有的设备实现更好的利用,努力营造更优良的运动环境。同时,高校可以适当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校园体育文化事业建设中,让校园体育环境更为完善。
参考文献:
[1]逯明智.大学生终身体育理念及其发展趋势[J].辽宁体育科技,2006,(05).
[2]刘明昌.试论高校体育评价取向在贯彻终身体育思想中的地位[J].四川体育科学,2006,(04).
[3]王林.建构体育生活方式——高校终身体育改革的新思考[J].湖北體育科技,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