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信器材分会和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是中国通信企业协会的两个分支机构,同属中国邮电器材集团公司指导、挂靠。在中国通信企业协会的直接领导下,在中国邮电器材集团公司指导和支持下,通信器材分会和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紧密结合行业特点和实际,努力为企业(即会员单位)服务,急企业之所急,帮企业之所需,扎扎实实为企业每年办几件实事,受到企业的关爱和拥护。
(一)
通信器材分会和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分别负责通信业中两个行业(系统/专业)企业的协会工作。这两个行业发展到今天都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
通信器材分会是1999年末成立的,主要企业会员单位是当时各省邮电管理局下属的邮电器材公司(物资供应处)和中国邮电器材集团公司所属的大区公司,成立时四十多家,现在只有三十余家。全属国有企业。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由计划向市场经济过渡、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通信业的发展模式由垄断经营转变成多家运营集团竞争的新格局。在新的形势和环境下,通信物资流通企业如何生存?怎样发展?这是器材公司及其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一段时期头疼的大事。
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03年,主要会员单位是一些我国知名的电缆光缆生产企业和有一定规模和技术含量较高的原材料供应企业,共计七十余家。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成立时正逢国际国内电缆光缆、尤其是光纤光缆市场进入低迷时期。产能严重过剩、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加上不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和不规范的市场环境,形成了无序竞争的局面,光纤光缆生产厂商无不叫苦连天,怨声载道。
更加严重的是,美、日、韩等国家光纤巨头乘机而入,以极不公平的贸易做法,用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向中国倾销。近年来,我国光纤光缆生产企业处于微利、零利、甚至负利状态下,致使光纤光缆生产企业举步为艰。
(二)
国家负责主管企业协会工作的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指出:“为企业服务,首先是企业需要什么,协会就是要提供什么服务。同时要超前一点,要了解企业未来需要什么,再提供相应的服务。这样的协会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协会”。通信器材分会和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遵循企业协会“为企业服务”的宗旨,认真履行“协调、自律、维权、服务”四项职能,替行业负责,为企业服务,针对企业需要,帮助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通信器材分会针对大多数通信物资流通企业是国有老企业,受传统计划经济观念和管理模式影响很深,尽管改制、重组划入集团公司的实业公司,但仍然依靠主业的扶持,没有真正进入市场的实际情况,多次召开通信物资流通企业的改制、转型、经营和管理创新的情况通报会、理论研讨会和成功经验交流会等。组织先期改制和转型的企业和单位介绍情况和经验;请中国邮电器材集团公司领导介绍集团公司在政企分开后,怎样遵照部领导的指示,在市场上找位子?怎样重新找准企业定位,在通信终端产品销售、国际通信展及内外贸易等方面做大做强?怎样发挥自身的品牌、网络、资金的优势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体会和经验。不少器材公司分别到各地上门走访,学习取经,深入探索通信物资流通企业改制、定位和管理创新的新路子。通信器材分会还曾先后两次(两批)组织通信物资流通企业的领导和业务骨干赴欧洲考察,学习德国同业物流配送中心和物流管理经验,开阔了眼界,受到启发。
2005年11月在北京,通信器材分会利用召开一届七次理事会的机会,召开了“通信物资采购与物流配送”专题研讨会。会议以现代物流理论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研讨通信物资流通企业转型、定位和管理创新等新课题,探索器材公司的生存与发展之路。大会现场和书面交流“通信物资采购与物流配送”专题的报告和论文十九篇,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有分析、有见解、有说服力和指导意义。同时,也展示了通信物资流通企业在各通信运营集团公司、实业公司的领导下,在如何争创一流的通信运营商的服务商和如何建设通信物资采购与物流配送中心等多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的探索和实践,并且取得了丰硕成果和新鲜经验。通信物资流通企业开始摸索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新路子,自己的道路自己走,不再“怨天尤人”,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大练内功,增强企业竞争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在我国光纤光缆企业生存与发展危急时刻,在中国通信企业协会的正确领导下,奋力举起“光纤反倾销”的大旗,用法律武器、捍卫和维护光纤光缆企业的合法权益。2003年10月商务部正式批准立案调查。全国绝大多数的光纤光缆企业团结一致,积极支持和配合。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也受商务部委托,指定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派出专家参与、协助调查。商务部在2005年1月1日作出了最终裁定,原产于美国、日本、韩国的进口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产品已存在倾销行为,并对我国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我国政府决定对上述国家进口的光纤产品征收7%──46%的反倾销税,期限5年。中国通信业第一起光纤光缆反倾销案以胜诉告终。这一胜利得到信息产业部领导好评和通信界及新闻界的关注。
光纤反倾销的胜诉,给我国光纤光缆产业提供了更大的国内市场空间。但是,国内光纤光缆产能过剩、产需失衡、价格走低、恶性竞争、市场不规范等问题还没有得到缓解,使光纤光缆产业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根据多数企业的建议和要求,于2005年11月在北京成功召开了“中国第一届光纤光缆产业高层论坛”,为业界创造一个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平台。 “论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客观评价和正确分析了我国光纤光缆产业面临的新形势、展望产业发展前景、商讨产业建设大计。从政府领导到专家学者、从企业代表演讲到“企业家峰会”对话,“论坛”的与会代表就光纤光缆市场环境发展趋势、行业规范、企业自律、产业整合、质量监检、协会作用等方面达成许多共识。相信“论坛”的成功召开必将推动我国光纤光缆产业朝着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三)
通信器材分会和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针对行业的特点和实际,开展有特色的企业协会工作,把为服务的宗旨落实到行动上。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1.调查研究,掌握企业的呼声。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企业协会工作切入点的好办法。通信器材分会和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与企业(会员单位)建立了联络员联系制度。平时通过电话、网络、走访和会议等多种形式和渠道与企业的联络员和企业主要领导保持联系和沟通,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生产和改革改制等方面的情况,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正当光纤光缆市场低迷的时候,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与人民邮电报联手对中国光纤光缆产业生态及发展环境开展深入调查,对我国光纤光缆产业的发展水平作了充分肯定,对光纤光缆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同时,对我国光纤光缆产业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关心和支持产业发展,尽快制订发展规划;完善市场经济的相关法规;鼓励技术创新,促进自主知识产权的制棒技术和工艺的发展,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光纤光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调查报告《迎接挑战───我国光缆光缆产业发展调查》刊登在2005年11月9日人民邮电报上,为政府有关部门、通信运营集团和光纤光缆生产企业的决策和发展提供详实、可靠依据。
通信器材分会经过调查,了解到了一些企业很想组织物资专业干部学习新的通信技术,提高企业专业人才水平,特别是3G通信技术学习大为迫切,但单独一个单位组织起来人数太少,经济上承受不起。通信器材分会2004年下半年在北京举办了一期“3G通信技术与设备采购研讨会”,以会代训,请北邮老师和3G设备制造商的代表、专家、媒体授课,既讲授3G通信技术又结合物资工作特点讲授3G设备采购操作务实,受到学员欢迎。会后,还组织学员参观“国际通信展”,亲眼见到了国外先进的3G通信技术和设备,加深了对3G通信技术和设备了解。急企业之所急,帮企业之所需,理解掌握企业呼声,帮到点子上,方能得到企业支持和拥护。
2.借助媒体,拓展协会工作。
通信器材分会和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秘书处人数很少,需要借助各方面的力量,特别是新闻媒体工作专业、有承办能力、手段先进、有影响力,与媒体联手有利于拓展企业协会的工作。
2005年,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联合人民邮电报在进行中国光纤光缆产业发展调查的基础上,组织了“2005年中国光纤光缆金牌企业和最具有品牌影响力企业”的公开问卷评选有奖活动。通过大量的走访、电话、问卷和网络调查形式,评选出十个金牌企业和三个最具有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其目的是表彰、宣传、打造中国光纤光缆名牌企业,在业内收到良好反响。与此同时,在《当代通信》杂志的大力支持下,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曾两次在杂志上举办“光纤光缆”专刊、专访,全面系统地介绍我国光纤光缆产业现状、存在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以增加通信运营商和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对我国光纤光缆产业的了解和关注。在通信业界产生良好影响。
通信器材分会还多次与“中国消费者报”联手在京举办5.17世界电信日纪念活动。组织在京的通信运营公司、消费通信产品厂商走进繁华商业广场和商业大厦,宣传5.17电信日主题,介绍中国通信业辉煌业绩,展示通信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务。同时在中国消费者报举办“5.17电信日特刊”,扩大了中国通信业和企业协会向社会各界和广大消费者的宣传。
3.依靠企业、和谐办会。
企业(即会员单位)是企业协会的根基,又是企业协会的主体。企业协会是企业自己的组织。通信器材分会和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依靠企业,把企业家当作主人,坚持自己的事自己办。在行业内形成“问题大家摆、办法大家找、工作大家做”,和谐办会。
通信器材分会和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的有关事项,秘书处都主动征求常务理事会和常委会成员的意见。凡属大事项和重要活动都召开常务理事会和常委会议研讨决定,秘书处负责组织实施和落实。只有充分、广泛听取常委领导的意见,才能体现企业的意愿,同时也必将赢得企业支持和拥护。2005年召开的“中国第一届光纤光缆产业高层论坛”,从确定召开到组织筹备,从会议议程安排到嘉宾主持人选确定等等都是经过几次常委会和常委扩大会议集体研究商量确定下来的,由协会领导和秘书处深入企业逐个逐项进行落实。协会“搭台”、企业“唱戏”。“论坛”的各个议程的实施都由企业代表和企业家主持。有的常委说的好,“论坛”会议是我们企业自己的会议,自己的会议自己办,一定要想方设法办好,办成品牌,这样,其他同类会议就可以不用参加了。
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的会员单位是同行、朋友,又是竞争的对手,协调和正确处理企业间的关系,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建设和发展。光纤光缆企业当前需要的是良好的市场环境和规范商业的游戏规则。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有责任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争取企业的支持,加强企业自律,加大协调监管,维护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2004年下半年,企业之间的恶性价格战十分严重,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组织了长飞、烽火、亨通、富通、法尔胜等十家光纤光缆生产企业联名在媒体上,向全行业、向社会发出倡议书,呼吁行业监督和企业自律,抑制恶性价格竞争,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并公开披露恶性价格战的行为及其危害性。同时指出,产品价格过度降低还会影响产品质量,对于通信网络安全畅通带来巨大隐患。在多数企业的拥护和支持下,在通信界及运营商的大力协助下,恶性竞争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2005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光纤光缆市场开始有所回暖,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趋于理性,从价格之争逐步转向质量、成本、服务、品牌、人才、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竞争。一些中小企业和非专业性线缆生产厂以不同方式退出市场,国内光纤光缆生产厂由200多家下降到50余家。通信运营商在招投标中从关注产品的价格到越来越看中产品的品牌和企业综合实力。企业之间从企业和产业整体利益出发开始了交流和沟通。生产企业之间的合作与联合、购并与重组悄然兴起,带动了整个光纤光缆产业的兼并整合、和谐健康发展的步伐。中国光纤光缆产业将造就一批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光纤光缆企业进军国际光通信市场。中国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制造基地。为此,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只仅仅开始,今后的工作还很多,任重道远!
(一)
通信器材分会和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分别负责通信业中两个行业(系统/专业)企业的协会工作。这两个行业发展到今天都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
通信器材分会是1999年末成立的,主要企业会员单位是当时各省邮电管理局下属的邮电器材公司(物资供应处)和中国邮电器材集团公司所属的大区公司,成立时四十多家,现在只有三十余家。全属国有企业。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由计划向市场经济过渡、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通信业的发展模式由垄断经营转变成多家运营集团竞争的新格局。在新的形势和环境下,通信物资流通企业如何生存?怎样发展?这是器材公司及其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一段时期头疼的大事。
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03年,主要会员单位是一些我国知名的电缆光缆生产企业和有一定规模和技术含量较高的原材料供应企业,共计七十余家。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成立时正逢国际国内电缆光缆、尤其是光纤光缆市场进入低迷时期。产能严重过剩、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加上不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和不规范的市场环境,形成了无序竞争的局面,光纤光缆生产厂商无不叫苦连天,怨声载道。
更加严重的是,美、日、韩等国家光纤巨头乘机而入,以极不公平的贸易做法,用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向中国倾销。近年来,我国光纤光缆生产企业处于微利、零利、甚至负利状态下,致使光纤光缆生产企业举步为艰。
(二)
国家负责主管企业协会工作的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指出:“为企业服务,首先是企业需要什么,协会就是要提供什么服务。同时要超前一点,要了解企业未来需要什么,再提供相应的服务。这样的协会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协会”。通信器材分会和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遵循企业协会“为企业服务”的宗旨,认真履行“协调、自律、维权、服务”四项职能,替行业负责,为企业服务,针对企业需要,帮助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通信器材分会针对大多数通信物资流通企业是国有老企业,受传统计划经济观念和管理模式影响很深,尽管改制、重组划入集团公司的实业公司,但仍然依靠主业的扶持,没有真正进入市场的实际情况,多次召开通信物资流通企业的改制、转型、经营和管理创新的情况通报会、理论研讨会和成功经验交流会等。组织先期改制和转型的企业和单位介绍情况和经验;请中国邮电器材集团公司领导介绍集团公司在政企分开后,怎样遵照部领导的指示,在市场上找位子?怎样重新找准企业定位,在通信终端产品销售、国际通信展及内外贸易等方面做大做强?怎样发挥自身的品牌、网络、资金的优势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体会和经验。不少器材公司分别到各地上门走访,学习取经,深入探索通信物资流通企业改制、定位和管理创新的新路子。通信器材分会还曾先后两次(两批)组织通信物资流通企业的领导和业务骨干赴欧洲考察,学习德国同业物流配送中心和物流管理经验,开阔了眼界,受到启发。
2005年11月在北京,通信器材分会利用召开一届七次理事会的机会,召开了“通信物资采购与物流配送”专题研讨会。会议以现代物流理论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研讨通信物资流通企业转型、定位和管理创新等新课题,探索器材公司的生存与发展之路。大会现场和书面交流“通信物资采购与物流配送”专题的报告和论文十九篇,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有分析、有见解、有说服力和指导意义。同时,也展示了通信物资流通企业在各通信运营集团公司、实业公司的领导下,在如何争创一流的通信运营商的服务商和如何建设通信物资采购与物流配送中心等多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的探索和实践,并且取得了丰硕成果和新鲜经验。通信物资流通企业开始摸索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新路子,自己的道路自己走,不再“怨天尤人”,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大练内功,增强企业竞争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在我国光纤光缆企业生存与发展危急时刻,在中国通信企业协会的正确领导下,奋力举起“光纤反倾销”的大旗,用法律武器、捍卫和维护光纤光缆企业的合法权益。2003年10月商务部正式批准立案调查。全国绝大多数的光纤光缆企业团结一致,积极支持和配合。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也受商务部委托,指定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派出专家参与、协助调查。商务部在2005年1月1日作出了最终裁定,原产于美国、日本、韩国的进口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产品已存在倾销行为,并对我国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我国政府决定对上述国家进口的光纤产品征收7%──46%的反倾销税,期限5年。中国通信业第一起光纤光缆反倾销案以胜诉告终。这一胜利得到信息产业部领导好评和通信界及新闻界的关注。
光纤反倾销的胜诉,给我国光纤光缆产业提供了更大的国内市场空间。但是,国内光纤光缆产能过剩、产需失衡、价格走低、恶性竞争、市场不规范等问题还没有得到缓解,使光纤光缆产业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根据多数企业的建议和要求,于2005年11月在北京成功召开了“中国第一届光纤光缆产业高层论坛”,为业界创造一个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平台。 “论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客观评价和正确分析了我国光纤光缆产业面临的新形势、展望产业发展前景、商讨产业建设大计。从政府领导到专家学者、从企业代表演讲到“企业家峰会”对话,“论坛”的与会代表就光纤光缆市场环境发展趋势、行业规范、企业自律、产业整合、质量监检、协会作用等方面达成许多共识。相信“论坛”的成功召开必将推动我国光纤光缆产业朝着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三)
通信器材分会和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针对行业的特点和实际,开展有特色的企业协会工作,把为服务的宗旨落实到行动上。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1.调查研究,掌握企业的呼声。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企业协会工作切入点的好办法。通信器材分会和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与企业(会员单位)建立了联络员联系制度。平时通过电话、网络、走访和会议等多种形式和渠道与企业的联络员和企业主要领导保持联系和沟通,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生产和改革改制等方面的情况,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正当光纤光缆市场低迷的时候,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与人民邮电报联手对中国光纤光缆产业生态及发展环境开展深入调查,对我国光纤光缆产业的发展水平作了充分肯定,对光纤光缆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同时,对我国光纤光缆产业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关心和支持产业发展,尽快制订发展规划;完善市场经济的相关法规;鼓励技术创新,促进自主知识产权的制棒技术和工艺的发展,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光纤光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调查报告《迎接挑战───我国光缆光缆产业发展调查》刊登在2005年11月9日人民邮电报上,为政府有关部门、通信运营集团和光纤光缆生产企业的决策和发展提供详实、可靠依据。
通信器材分会经过调查,了解到了一些企业很想组织物资专业干部学习新的通信技术,提高企业专业人才水平,特别是3G通信技术学习大为迫切,但单独一个单位组织起来人数太少,经济上承受不起。通信器材分会2004年下半年在北京举办了一期“3G通信技术与设备采购研讨会”,以会代训,请北邮老师和3G设备制造商的代表、专家、媒体授课,既讲授3G通信技术又结合物资工作特点讲授3G设备采购操作务实,受到学员欢迎。会后,还组织学员参观“国际通信展”,亲眼见到了国外先进的3G通信技术和设备,加深了对3G通信技术和设备了解。急企业之所急,帮企业之所需,理解掌握企业呼声,帮到点子上,方能得到企业支持和拥护。
2.借助媒体,拓展协会工作。
通信器材分会和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秘书处人数很少,需要借助各方面的力量,特别是新闻媒体工作专业、有承办能力、手段先进、有影响力,与媒体联手有利于拓展企业协会的工作。
2005年,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联合人民邮电报在进行中国光纤光缆产业发展调查的基础上,组织了“2005年中国光纤光缆金牌企业和最具有品牌影响力企业”的公开问卷评选有奖活动。通过大量的走访、电话、问卷和网络调查形式,评选出十个金牌企业和三个最具有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其目的是表彰、宣传、打造中国光纤光缆名牌企业,在业内收到良好反响。与此同时,在《当代通信》杂志的大力支持下,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曾两次在杂志上举办“光纤光缆”专刊、专访,全面系统地介绍我国光纤光缆产业现状、存在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以增加通信运营商和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对我国光纤光缆产业的了解和关注。在通信业界产生良好影响。
通信器材分会还多次与“中国消费者报”联手在京举办5.17世界电信日纪念活动。组织在京的通信运营公司、消费通信产品厂商走进繁华商业广场和商业大厦,宣传5.17电信日主题,介绍中国通信业辉煌业绩,展示通信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务。同时在中国消费者报举办“5.17电信日特刊”,扩大了中国通信业和企业协会向社会各界和广大消费者的宣传。
3.依靠企业、和谐办会。
企业(即会员单位)是企业协会的根基,又是企业协会的主体。企业协会是企业自己的组织。通信器材分会和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依靠企业,把企业家当作主人,坚持自己的事自己办。在行业内形成“问题大家摆、办法大家找、工作大家做”,和谐办会。
通信器材分会和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的有关事项,秘书处都主动征求常务理事会和常委会成员的意见。凡属大事项和重要活动都召开常务理事会和常委会议研讨决定,秘书处负责组织实施和落实。只有充分、广泛听取常委领导的意见,才能体现企业的意愿,同时也必将赢得企业支持和拥护。2005年召开的“中国第一届光纤光缆产业高层论坛”,从确定召开到组织筹备,从会议议程安排到嘉宾主持人选确定等等都是经过几次常委会和常委扩大会议集体研究商量确定下来的,由协会领导和秘书处深入企业逐个逐项进行落实。协会“搭台”、企业“唱戏”。“论坛”的各个议程的实施都由企业代表和企业家主持。有的常委说的好,“论坛”会议是我们企业自己的会议,自己的会议自己办,一定要想方设法办好,办成品牌,这样,其他同类会议就可以不用参加了。
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的会员单位是同行、朋友,又是竞争的对手,协调和正确处理企业间的关系,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建设和发展。光纤光缆企业当前需要的是良好的市场环境和规范商业的游戏规则。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有责任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争取企业的支持,加强企业自律,加大协调监管,维护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2004年下半年,企业之间的恶性价格战十分严重,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组织了长飞、烽火、亨通、富通、法尔胜等十家光纤光缆生产企业联名在媒体上,向全行业、向社会发出倡议书,呼吁行业监督和企业自律,抑制恶性价格竞争,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并公开披露恶性价格战的行为及其危害性。同时指出,产品价格过度降低还会影响产品质量,对于通信网络安全畅通带来巨大隐患。在多数企业的拥护和支持下,在通信界及运营商的大力协助下,恶性竞争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2005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光纤光缆市场开始有所回暖,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趋于理性,从价格之争逐步转向质量、成本、服务、品牌、人才、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竞争。一些中小企业和非专业性线缆生产厂以不同方式退出市场,国内光纤光缆生产厂由200多家下降到50余家。通信运营商在招投标中从关注产品的价格到越来越看中产品的品牌和企业综合实力。企业之间从企业和产业整体利益出发开始了交流和沟通。生产企业之间的合作与联合、购并与重组悄然兴起,带动了整个光纤光缆产业的兼并整合、和谐健康发展的步伐。中国光纤光缆产业将造就一批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光纤光缆企业进军国际光通信市场。中国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制造基地。为此,通信电缆光缆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只仅仅开始,今后的工作还很多,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