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杂的形势在考验政府的能力,政策的有效性也众说纷纭。
每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会确定第二年的经济工作中心。200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不例外,但会议确定的首要任务不再是两防,而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前提是对2009年的经济形势的判断,即所谓对症下药。然而与2008年的通胀年不同的是,2009年的形势要复杂的多。
首先是通缩的迹象已经显现。北京大学著名经济学家宋国青在去年11月的统计数据公布当日就宣称,“中国已经进入通缩时期”,学界大多预期今年上半年将在通缩中度过。
问题不止于此。通缩压力尚未解决,通胀的风险却在迫近。看似矛盾的说法却不是空穴来风:即使看通缩的学者也认为流动性一旦释放,下半年将面临通胀风险。
是要释放流动性以应对通缩,还是未雨绸缪继续紧缩货币供应防止通胀再次来袭,目前来看政府选择了前者。但复杂的形势仍在考验政府的能力,政策的有效性也众说纷纭。
通缩骤降
按照这样的预测,通缩在2009年将成为事实。
作为观察通货水平重要指标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增幅,去年12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同时大幅回落,这引起了各界的关注,通缩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
CPI增幅创下23个月来单月最低涨幅,并且延续了6个月的下滑趋势。学界普遍认为,这表明已出现了通货紧缩。
PPI增幅大幅回落4.6个百分点,这样的降幅已经超过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最大降幅,当时PPI最高点与三个月后的相对高点的最大降幅不过2.6个百分点。
PPI形势的恶化是宋国青认为已经进入通缩时期的判断依据,他认为与预期相差不大的CPI相比,更能反映经济形势的是PPI。
从抗通胀、防止经济过热到通缩来临,这样的转变有些突然,但是在2008年复杂的经济形势面前,这样的变化显得并不奇怪。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此表示,“经济情况变化有时候跟天气变化一样,今天是个晴天明天可能就是个下雨天。”这种情形的判断是源于对美国金融危机影响的无奈,“一开始我们以为金融危机只会对金融机构造成影响,对国内经济影响判断不是很充分。但是西方经济衰退,导致需求萎缩,没想到会导致国内经济在短时间受到如此大的影响。”
至于造成统计数据回落的原因,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诸建芳也认为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影响较大。如果要找国内的因素,食品类价格下降与粮食丰收有一定关系。
但分析认为主要还是翘尾因素衰减推动CPI高位回落。
虽然不是结构性通缩的表现,但由此形成的通缩预期是最可怕的。郭田勇表示,通胀、通缩其实都是一个趋势和过程,预期更重要。现在大家的一直预期是2009年上半年将在通缩中度过。诸建芳也认为通缩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与学界相呼应的是各大研究机构的预测。摩根士丹利报告将2009年CPI的预测由之前的1.5%降至-0.8%,并预计2009年上半年CPI通货紧缩同比为-0.9%,高盛也预计2009年的CPI会到-0.5%。
按照这样的预测,通缩在2009年将成为事实。
更为可怕的是,这样的预期已经在实体经济显现。企业效益明显下降,停产、半停产状态的企业非常多,企业的投资意愿和能力都在下降。与之呼应的是社会需求不足,即使商家半价促销仍然不能提高消费需求。
实际上,从居民存款、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来看,中国的货币量也不是非常短缺。郭田勇谈道,由于对未来的预期有问题,有钱的人不一定去投资或消费,这就容易出现通缩。
释放流动性
“2009年的经济目标是保‘8’,政府采取的措施也就是为了这个目标。”
“通缩趋势已经如此明显,如果政策没有大的调整,会有比较大的压力。”诸建芳对于通缩的影响显得忧心忡忡。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并不关注通缩与否本身,但数据下滑所显示需求的削弱,以及对经济增长的悲观预期,她在采访过程中一直强调,“2009年的经济目标是保‘8’,政府采取的措施也就是为了这个目标。”
如果通缩趋势不得到控制,甚至会引发周期性衰退,这种影响将通过信心的恶化和降价预期不断增强。这也是通缩之所以令人担忧的原因。
与学者的关注一样,通缩的压力显然也引起了政府的重视。
在统计数据公布后的两天,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30条意见,第一条便是“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提出2009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17%。
实际上,金融30条增加流动性的措施不仅于此,从信贷消费市场到股票市场、汇率市场以及保险市场,基本覆盖了所有能覆盖的领域。郭田勇认为,这显示了政府意在以流动性对抗通缩。
在此之前,政府已有了释放流动性的措施。前期央行货币政策的屡次放松、央票的停发,以及4万亿财政计划,这一切都是在增加流动性。
宏观调控的难度
谢国忠的表达更直接,“印了那么多钞票接下来是要通胀的。”
虽然政府放松信贷刺激流动性,但是“银行惜贷、企业没有投资欲望、消费需求下降。”郭田勇表示,这是对抗通缩不可逾越的难题。
诸建芳也表示流动性与总需求下降有关,银行对经济变差的企业预期进一步变坏,即使有政策支持但银行惜贷现象仍会存在。
而且,货币政策的放松传导到实体经济也需要一段时间。左小蕾在采访中表示,宏观政策要发挥效用,可能要在一两个季度以后才会显示出来。
郭田勇也表示,刺激经济政策虽然出台,但是通缩的趋势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可能在2009年下半年中国的经济才会有所起色。
政策的滞后性是经济规律的表现,这还不是这次中国经济复杂形势的核心所在。让学者更加担忧的是,通缩的趋势还在进行中,流动性的释放还在刺激中,下半年可能会显现的通胀压力已经存在。
即使“看通缩”的诸建芳和郭田勇在《英才》记者的采访中都表达了对下半年通胀的隐忧。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谢国忠更为直接的说, “印了那么多钞票接下来是要通胀的。” 对于目前流动性不足的原因,谢国忠表示,“从央行出来的钱,跑到金融机构暂时不出来,政府刺激政策一旦发挥以后这些钱就出来了。”
这样的复杂形势显然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亦成了2009年难解之题,复杂的形势应该怎样应对,政府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应对之策的探讨也还在学界继续。
每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会确定第二年的经济工作中心。200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不例外,但会议确定的首要任务不再是两防,而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前提是对2009年的经济形势的判断,即所谓对症下药。然而与2008年的通胀年不同的是,2009年的形势要复杂的多。
首先是通缩的迹象已经显现。北京大学著名经济学家宋国青在去年11月的统计数据公布当日就宣称,“中国已经进入通缩时期”,学界大多预期今年上半年将在通缩中度过。
问题不止于此。通缩压力尚未解决,通胀的风险却在迫近。看似矛盾的说法却不是空穴来风:即使看通缩的学者也认为流动性一旦释放,下半年将面临通胀风险。
是要释放流动性以应对通缩,还是未雨绸缪继续紧缩货币供应防止通胀再次来袭,目前来看政府选择了前者。但复杂的形势仍在考验政府的能力,政策的有效性也众说纷纭。
通缩骤降
按照这样的预测,通缩在2009年将成为事实。
作为观察通货水平重要指标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增幅,去年12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同时大幅回落,这引起了各界的关注,通缩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
CPI增幅创下23个月来单月最低涨幅,并且延续了6个月的下滑趋势。学界普遍认为,这表明已出现了通货紧缩。
PPI增幅大幅回落4.6个百分点,这样的降幅已经超过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最大降幅,当时PPI最高点与三个月后的相对高点的最大降幅不过2.6个百分点。
PPI形势的恶化是宋国青认为已经进入通缩时期的判断依据,他认为与预期相差不大的CPI相比,更能反映经济形势的是PPI。
从抗通胀、防止经济过热到通缩来临,这样的转变有些突然,但是在2008年复杂的经济形势面前,这样的变化显得并不奇怪。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此表示,“经济情况变化有时候跟天气变化一样,今天是个晴天明天可能就是个下雨天。”这种情形的判断是源于对美国金融危机影响的无奈,“一开始我们以为金融危机只会对金融机构造成影响,对国内经济影响判断不是很充分。但是西方经济衰退,导致需求萎缩,没想到会导致国内经济在短时间受到如此大的影响。”
至于造成统计数据回落的原因,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诸建芳也认为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回落影响较大。如果要找国内的因素,食品类价格下降与粮食丰收有一定关系。
但分析认为主要还是翘尾因素衰减推动CPI高位回落。
虽然不是结构性通缩的表现,但由此形成的通缩预期是最可怕的。郭田勇表示,通胀、通缩其实都是一个趋势和过程,预期更重要。现在大家的一直预期是2009年上半年将在通缩中度过。诸建芳也认为通缩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与学界相呼应的是各大研究机构的预测。摩根士丹利报告将2009年CPI的预测由之前的1.5%降至-0.8%,并预计2009年上半年CPI通货紧缩同比为-0.9%,高盛也预计2009年的CPI会到-0.5%。
按照这样的预测,通缩在2009年将成为事实。
更为可怕的是,这样的预期已经在实体经济显现。企业效益明显下降,停产、半停产状态的企业非常多,企业的投资意愿和能力都在下降。与之呼应的是社会需求不足,即使商家半价促销仍然不能提高消费需求。
实际上,从居民存款、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来看,中国的货币量也不是非常短缺。郭田勇谈道,由于对未来的预期有问题,有钱的人不一定去投资或消费,这就容易出现通缩。
释放流动性
“2009年的经济目标是保‘8’,政府采取的措施也就是为了这个目标。”
“通缩趋势已经如此明显,如果政策没有大的调整,会有比较大的压力。”诸建芳对于通缩的影响显得忧心忡忡。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并不关注通缩与否本身,但数据下滑所显示需求的削弱,以及对经济增长的悲观预期,她在采访过程中一直强调,“2009年的经济目标是保‘8’,政府采取的措施也就是为了这个目标。”
如果通缩趋势不得到控制,甚至会引发周期性衰退,这种影响将通过信心的恶化和降价预期不断增强。这也是通缩之所以令人担忧的原因。
与学者的关注一样,通缩的压力显然也引起了政府的重视。
在统计数据公布后的两天,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30条意见,第一条便是“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提出2009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17%。
实际上,金融30条增加流动性的措施不仅于此,从信贷消费市场到股票市场、汇率市场以及保险市场,基本覆盖了所有能覆盖的领域。郭田勇认为,这显示了政府意在以流动性对抗通缩。
在此之前,政府已有了释放流动性的措施。前期央行货币政策的屡次放松、央票的停发,以及4万亿财政计划,这一切都是在增加流动性。
宏观调控的难度
谢国忠的表达更直接,“印了那么多钞票接下来是要通胀的。”
虽然政府放松信贷刺激流动性,但是“银行惜贷、企业没有投资欲望、消费需求下降。”郭田勇表示,这是对抗通缩不可逾越的难题。
诸建芳也表示流动性与总需求下降有关,银行对经济变差的企业预期进一步变坏,即使有政策支持但银行惜贷现象仍会存在。
而且,货币政策的放松传导到实体经济也需要一段时间。左小蕾在采访中表示,宏观政策要发挥效用,可能要在一两个季度以后才会显示出来。
郭田勇也表示,刺激经济政策虽然出台,但是通缩的趋势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可能在2009年下半年中国的经济才会有所起色。
政策的滞后性是经济规律的表现,这还不是这次中国经济复杂形势的核心所在。让学者更加担忧的是,通缩的趋势还在进行中,流动性的释放还在刺激中,下半年可能会显现的通胀压力已经存在。
即使“看通缩”的诸建芳和郭田勇在《英才》记者的采访中都表达了对下半年通胀的隐忧。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谢国忠更为直接的说, “印了那么多钞票接下来是要通胀的。” 对于目前流动性不足的原因,谢国忠表示,“从央行出来的钱,跑到金融机构暂时不出来,政府刺激政策一旦发挥以后这些钱就出来了。”
这样的复杂形势显然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亦成了2009年难解之题,复杂的形势应该怎样应对,政府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应对之策的探讨也还在学界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