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安县人民医院医务科 湖北 荆州 434300)摘要: 目的:探讨肾脏融合畸形诊断中多排螺旋CT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5例肾脏融合畸形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患者均接受多排螺旋CT诊断,其中平扫加多时相分期增强扫描50例,静脉肾盂造影后延时尿路造影扫描3例,动脉期增强扫描2例,采用延时或增强尿路造影扫描薄层图像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及四维透明显示三种方法重组。结果:55例患者中,36例马蹄肾,11例肾脏交叉异位并融合畸形,副肾畸形并融合5例,双肾异位并融合畸形3例;其中融合肾伴有多支肾动脉供血19例,肾盂输尿管交界狭窄10例,巨输尿管5例;并发症:肾盏肾盂积水21例,并发肾盏或肾盂结石11例,输尿管下段结石5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论:肾脏融合畸形诊断中多排螺旋CT能够准确显示肾脏畸形类型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从而为患者提供显著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肾脏融合畸形; 诊断; 多排螺旋CT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327-02 肾脏融合畸形是临床较为少见的泌尿系统病症,类型较多且复杂,极易引起尿路结石、肾盏肾盂积水、泌尿感染等并发症[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及时给予患者早期诊断及治疗有着重要临床意义。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排螺旋CT在本病的检查中逐渐推广使用为对在肾脏融合畸形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观察,笔者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5例肾脏融合畸形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5例肾脏融合畸形患者,男30例,女25例,年龄9月-48岁,平均年龄(34.15±6.33)岁,其中青壮年较多。主要症状:腰部疼痛15例,腹部疼痛20例,泌尿系感染34例,血尿19例,高血压6例。
1.2 方法: 使用GE Lightpeed 8或者16排螺旋CT机进行扫描,扫描参数:电流200-250mA,电压为120kV,扫描重建层距为0.625mm,重建层厚1.25mm。50例患者均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行静脉团注法进行多时相分期增强扫描检查,总量为80-100mL。经肘部采用高压注射器将造影剂注射,注射速度为3.0-3.5mL/s,具体根据扫描时间及体重进行调整。根据平扫融合肾脏位置将增强扫描范围拟定,动脉期、实质期均自肾上级至肾下级,若平扫时发现融合肾脏位置较低,则可调整扫描范围为肾上极至耻骨联合水平,延时尿路造影期自肾上极至膀胱下缘。动脉期扫描时间为25S-30s,实质期扫描时间60S-90s,延时期时尿路造影扫描时间在延时5min-15min后进行。静脉肾盂造影后延时尿路造影扫描3例,动脉期增强扫描2例。
采用4.4版本Workstation或者GE AW4.3对图像进行评价,采用软组织窗显示取得的增强及延时期尿路造影扫描轴位薄层图像进行显示,层距0.625mm、层厚1.25mm,工作站分别进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四维透明显示三种方法后重组。
2 结果
2.1 55例患者中,36例马蹄肾(65.5%),11例(20%)肾脏交叉异位并融合畸形,副肾畸形并融合5例(9.1%),双肾异位并融合畸形3例(5.5%);其中融合肾伴有多支肾动脉供血19例(34.5%),肾盂输尿管交界狭窄10例(18.2%),巨输尿管5例(9.1%)。
2.2 55例患者并发症:肾盏肾盂积水21例,并发肾盏或肾盂结石11例,输尿管下段结石5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3 讨论
肾脏畸形是指至少2个以上肾脏互相融合、连接,类型众多,临床根据肾脏融合性状、融合发生部位、输尿管走行、数目及开口膀胱位置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HS二侧肾脏互相融合,在肾脏融合畸形中最为常见,多在双肾下级发生,在双肾上级发生的几率比较少,.临床常将融合部位叫做狭部,多为肾实质,偶尔仅为纤维组织构成的索带[2]。HS在发育中受到肾上移的影响,而受到肠系膜下动脉的阻挡,导致肾位置相较正常者比较低,峡部在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前面,输尿管上段需要跨越峡部前面下行,由于走行角度比较大,极易导致输尿管及肾盂出现不同程度的梗阻,进而导致尿路结石、肾盏肾盂积水及泌尿系感染等[3]。GFRE是指单侧肾脏部分或者全部越过中线而与对侧肾脏融合,其中大一个输尿管需要越过中线中线汇入膀胱的一侧,2套输尿管走行不交叉或者交叉,然而两套输尿管膀胱开口位置均在膀胱双侧。双肾异位并融合畸形较为少见,是指双肾同时异位并融合。副肾并融合畸形极为罕见[4]。
大多数肾脏融合畸形患者多是在体检或者出现并发症时就诊[5],因此给予患者必要的影像学评价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IVP、超声、放射性核素、核磁共振均为临床常用的诊断手段,各有优势及劣势。本次研究中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诊断,结果显示肾脏融合畸形诊断能够为临床提供直观、易于解读的影像信息,从而为患者更好的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龚瑞,尹姬,郭玉林,等.多排螺旋CT对肾脏交叉异位并融合畸形的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32(10):1453-1457.
[2] 黄宝生,陈巨坤.多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2899):1752-1755.
[3] 黄群,吴军.多层面螺旋CT在多发性肾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2):212-213.
[4] 梁爽,赵梓君,张璐,等.多排螺旋CT尿路造影成像技術对小儿泌尿系先天性畸形的诊断价值[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2,33(5):64-65.
[5] 潘为领,王学廷,王涛,等.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对泌尿系统先天性异常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5(6):913-915.
关键词:肾脏融合畸形; 诊断; 多排螺旋CT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327-02 肾脏融合畸形是临床较为少见的泌尿系统病症,类型较多且复杂,极易引起尿路结石、肾盏肾盂积水、泌尿感染等并发症[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及时给予患者早期诊断及治疗有着重要临床意义。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排螺旋CT在本病的检查中逐渐推广使用为对在肾脏融合畸形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观察,笔者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5例肾脏融合畸形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5例肾脏融合畸形患者,男30例,女25例,年龄9月-48岁,平均年龄(34.15±6.33)岁,其中青壮年较多。主要症状:腰部疼痛15例,腹部疼痛20例,泌尿系感染34例,血尿19例,高血压6例。
1.2 方法: 使用GE Lightpeed 8或者16排螺旋CT机进行扫描,扫描参数:电流200-250mA,电压为120kV,扫描重建层距为0.625mm,重建层厚1.25mm。50例患者均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行静脉团注法进行多时相分期增强扫描检查,总量为80-100mL。经肘部采用高压注射器将造影剂注射,注射速度为3.0-3.5mL/s,具体根据扫描时间及体重进行调整。根据平扫融合肾脏位置将增强扫描范围拟定,动脉期、实质期均自肾上级至肾下级,若平扫时发现融合肾脏位置较低,则可调整扫描范围为肾上极至耻骨联合水平,延时尿路造影期自肾上极至膀胱下缘。动脉期扫描时间为25S-30s,实质期扫描时间60S-90s,延时期时尿路造影扫描时间在延时5min-15min后进行。静脉肾盂造影后延时尿路造影扫描3例,动脉期增强扫描2例。
采用4.4版本Workstation或者GE AW4.3对图像进行评价,采用软组织窗显示取得的增强及延时期尿路造影扫描轴位薄层图像进行显示,层距0.625mm、层厚1.25mm,工作站分别进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四维透明显示三种方法后重组。
2 结果
2.1 55例患者中,36例马蹄肾(65.5%),11例(20%)肾脏交叉异位并融合畸形,副肾畸形并融合5例(9.1%),双肾异位并融合畸形3例(5.5%);其中融合肾伴有多支肾动脉供血19例(34.5%),肾盂输尿管交界狭窄10例(18.2%),巨输尿管5例(9.1%)。
2.2 55例患者并发症:肾盏肾盂积水21例,并发肾盏或肾盂结石11例,输尿管下段结石5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3 讨论
肾脏畸形是指至少2个以上肾脏互相融合、连接,类型众多,临床根据肾脏融合性状、融合发生部位、输尿管走行、数目及开口膀胱位置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HS二侧肾脏互相融合,在肾脏融合畸形中最为常见,多在双肾下级发生,在双肾上级发生的几率比较少,.临床常将融合部位叫做狭部,多为肾实质,偶尔仅为纤维组织构成的索带[2]。HS在发育中受到肾上移的影响,而受到肠系膜下动脉的阻挡,导致肾位置相较正常者比较低,峡部在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前面,输尿管上段需要跨越峡部前面下行,由于走行角度比较大,极易导致输尿管及肾盂出现不同程度的梗阻,进而导致尿路结石、肾盏肾盂积水及泌尿系感染等[3]。GFRE是指单侧肾脏部分或者全部越过中线而与对侧肾脏融合,其中大一个输尿管需要越过中线中线汇入膀胱的一侧,2套输尿管走行不交叉或者交叉,然而两套输尿管膀胱开口位置均在膀胱双侧。双肾异位并融合畸形较为少见,是指双肾同时异位并融合。副肾并融合畸形极为罕见[4]。
大多数肾脏融合畸形患者多是在体检或者出现并发症时就诊[5],因此给予患者必要的影像学评价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IVP、超声、放射性核素、核磁共振均为临床常用的诊断手段,各有优势及劣势。本次研究中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诊断,结果显示肾脏融合畸形诊断能够为临床提供直观、易于解读的影像信息,从而为患者更好的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龚瑞,尹姬,郭玉林,等.多排螺旋CT对肾脏交叉异位并融合畸形的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32(10):1453-1457.
[2] 黄宝生,陈巨坤.多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2899):1752-1755.
[3] 黄群,吴军.多层面螺旋CT在多发性肾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2):212-213.
[4] 梁爽,赵梓君,张璐,等.多排螺旋CT尿路造影成像技術对小儿泌尿系先天性畸形的诊断价值[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2,33(5):64-65.
[5] 潘为领,王学廷,王涛,等.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对泌尿系统先天性异常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5(6):913-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