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伏瓦的读与不读

来源 :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tong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蒙娜·德·波伏瓦Simone de Beauvoir(1908-1986)法国哲学家、作家,女性主义重要理论家、社会活动家,被认为是“启迪了全世界女性以及改变了许多人思考方式的伟大女性”。1945年与萨特共同创办《现代》杂志,1949年出版的《第二性》成为女性主义的经典著作。1954年,她凭小说《名士风流》获得龚古尔文学奖。晚年出版了自传体回忆录四卷,《清算已毕》为终卷。
  作为一个学者型作家,波伏瓦自小就博览群书,“阅读不仅是我主要的消遣,也是打开世界的一把钥匙。”到了中老年,她更是手不释卷,“早上读得很多,下午写作之前,或写作累了的时候也读。偶尔晚上一个人,我也是读书度过。夏天去罗马休假时,我数小时埋首书本,没有别的事情比读书更让我觉得自然而然的了。”但读什么,不读什么,她有很明确的态度与选择。在回忆录《清算已毕》中,她透露了自己的阅读爱好与习惯。
  一类是知识性的阅读。读这类书是为了求知,填补自己在某些方面的空白,“一本书读完,我获得了某些知识”;当她要出访哪个国家,要做讲座,要写专著时,她就会找相关的著作来读。她尤其喜欢读历史书籍,认为这类书籍能帮助她更好地了解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前世今生。传记由于兼具历史与心理的特性特别吸引她,因为“传记作品能让我通过一个特例瞥见世界的全貌”。她对作家同行的传记情有独钟,对作家的日常生活与作品之间的联系有着巨大的好奇。
  另一类是交流式的阅读。这类书,“作者无意向我传授知识,而是通过他的作品这一独特的世界,向我传递他生命的体验”。在这类书中,有自传、日记和书信,它们“对我没有教益,但在阅读的时候,我像是在过着别人的生活”。她喜欢莱利斯的《小纤维》,因为很真实,“结尾部分列举了他写作时始终努力遵循却不是总能做到的几个原则:不撒谎,不自夸,拒绝任何言过其实的说法,不出言轻率,不哗众取宠,不把文学当万金油,像一个懂得说话的人那样写作,以最大的严格和诚意对待文字。”
  弗洛伊德的书信则拉近了她与那位心理学大师的距离,尽管她不赞同他的某些理论,尤其是关于女性的理论。阿内斯·尼恩的日记也打动了她,特别是作者回顾往事的那些文字。而她喜欢王尔德的书信,因为王尔德的人生太精彩,艺术品位也与她很接近,加上王尔德的“书信表现出出色的写作才能,表面上的矛盾掩盖着真相”。克莱蒙梭的《给一位女友的信》之所以让她兴趣盎然,是作者与一个40多岁的女人柏拉图式的爱情,“我会帮您活下去,您帮我去死”,这句话震撼人心。波伏瓦“深知一份来自年轻人的友谊会给一个日渐衰老的人带来多少幸福”。但有的自传与他人写的传记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作者与其说在与读者交流,不如说在提供资料与信息,比如韩素英在回忆录中就详细讲述了她所经历过的种种历史事件,可以当作史料来读。
  与回忆录和自传一样,小说也能把陌生的体验传达给读者。以波伏瓦用库珀的《沃爾夫·索伦特》为例,说明小说也可以是极佳的交流手段,所以她读了许多小说,比如阿尔伯特·科恩的《魂断日内瓦》、海瑟尔的《父母的时光》等。她尤其喜欢索尔仁尼琴的作品,《癌病房》深深地吸引了她,她和作者“一起厌恶,一起反叛,感受着他的悲悯、温情、希望,随他一同追寻真理”,而伦茨的《德语课》则让她觉得,作者生动地诠释了汉娜·阿伦特所说的“平庸之恶”。
  “既学不到知识也不用来与人交流、纯粹为了打发时间的书”。有意思的是,波伏瓦除了阅读有用之书和心灵之书外,也喜欢看一些小说,如侦探小说、间谍小说或科幻小说。她读这些书完全是为了消遣,但并不是没有条件。首先,那个虚构的世界要足够合理才能让她进入;其次,她读那些闲书的时候必须很清闲,如果她有心事,这类书就会让她读不下去。而且,她必须一口气读完,如果再次打开一本没有读完的书,她的兴趣就会一落千丈。中年后的波伏瓦几乎不读诗歌,虽然她承认那是个特别好的交流方式。年轻时她曾翻看过波德莱尔、兰波和马拉美的诗集,“但现在已引不起我的共鸣……因为我觉得自己不会喜欢,所以也就不努力去了解。我的想法大概不对,不过,有那么多其他作品吸引我去看,我也就不打算改主意了”。
  波伏瓦不喜欢读科学、语言学和政治经济学方面的书,也很少把注意力转向她从来没读过的老书。“以前忽视它们,这足以让我觉得它们没价值,那为什么忽然要对它们发生兴趣呢?”如果她与某位作者的观点不同,她就不能全神贯注地去读他的文字。已经读过的老书,她一般就没兴趣再读了。“我目光匆匆扫过萨特书房里‘七星文库’的那些书,就转身离开了。当然,我远没到对巴尔扎克、左拉、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烂熟于心的地步,但我知道他们会把我带到一个已经变了味的世界。”即使她特别喜欢的作家,如斯丹达尔和卡夫卡,再次翻开他们的作品也会让她犹豫。但有两个作家她几乎百读不厌:普鲁斯特和卢梭,看到他们的文字出现在纸上的时候,“那种美好的感受又奇妙又必不可少”。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家协会专家会员
其他文献
在学习“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过程中,我阅读了一些书籍,收获和感慨颇多,北京出版集团的《中国共产党北京历史》一书就是其中一本。  《中国共产党北京历史》紧紧围绕北京党史上的重大决策、重大事件、重要活动、重要人物铺陈展开,记述了自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至2017年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期间共98年的历史。总体的阅读感受是晓畅、生动、容易产生共鸣,有助于“全面了解北京党组织
期刊
摘要:文章采用网络调查和文献分析法从资源建设、读者活动和服务等方面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发展现状,揭示阻碍大湾区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的因素,提出特色馆藏文献资源建设、馆际互借和建设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合作模式的构想。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 公共图书馆 文献资源共享  粤港澳三地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地域相近,文脉相亲,经济和科技发展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改革开放、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以后
期刊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已经公布,数据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截至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亿人,占总人口的18.7%。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教授预判,到本世纪50年代,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会达到峰值,将有5亿左右。老龄化社会是挑战也是机遇,特别是伴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落实,国民健康水平在未来会有显著提升,更多健康的老年人必将发挥自身潜能参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期刊
《獻给全家人的健康小金方》是十点课堂同名书籍,曾经创造了课程上架一个月销量百万,5分好评的纪录,作者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副研究员国华。在书中,作者将传承千年的古方古法,融入现代科学理念,不用贵重补品,不选稀奇珍品,巧用身边的药食同源物品,将上工治未病、润养细无声的“传古法、融新知、轻养生”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  本书语言通俗,深入浅出,文笔优美,配图精致,理论专业不晦涩,古法活用不繁琐,古方新调不冷僻
期刊
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年2月推出了刘健教授的新书《谈“心”——关于心脏的医学、健康与生活方式》。刘健教授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血管内超声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从医28载,为超过10000名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了冠脉介入治疗,擅长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治。他创办的科普微信公众号“健哥说心脏”,目前已发布内容400余期,总浏览量超过80万人次,参与各种
期刊
《韓冰奇经八脉辨治妇科病理论与临床》于2016年8月出版,2021年重印,这是一本外表平淡的书,封面设计简约至极,但是专业人士一眼就能从书名读出其中的亮点。  主编学贯中西,高屋建瓴  该书主编宋殿荣教授,2005年因人才引进调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工作,来到中医院后,她感慨中医学理论的博大精深和神奇疗效,一边在我国著名中医妇科专家、津沽妇科流派代表性医家韩冰教授的言传身教下,传承师学,
期刊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如同跟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一本好书仿佛是你身边的朋友,想你之所想,急你之所急,告诉你他所知道的一切。  《医生的建议——来自百余位专家的肺腑之言》,就是这样一本关乎健康的好书,汇聚了213位权威医学专家、242篇科普文章,589页的健康百科,是北医三院的42个临床、医技科室推送的科普文章的集成,一本高质量的医学科普读物,是每个家庭必备的健康智囊书。  全书有16个部分,分别
期刊
在孩提与少年时代,阅读不仅是我主要的消遣,也是打开世界的一把钥匙。阅读宣告了我的未来:我在一些小说的女主人公身上预感到了自己的命运。在青春的苦闷日子里,阅读拯救了我,使我免于孤独。再之后,阅读帮我开阔眼界,增加阅历,更好地理解我作为人的处境以及我作为作家写作的意义。今天,我的人生接近尾声,事业大局已定,尽管我的生活还要持续,但再也没有一本书会让我恍然大悟,醍醐灌顶了。然而我仍然在读书,手不释卷:早
期刊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要为我所用保健康,还要承担起把祖先留下的文明世代传承下去的责任。  传承中医药文化知识,首先要从娃娃抓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知识启蒙系列》(以下简称《系列》)就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为儿童和青少年策划的看得明白、读得懂的一套启蒙读物,邀请李江山、阳玉涓、高希言、翟双庆等行业知名专家和涂末末、胡侃侃等青年先锋画家精心打造,在产品细化上分为儿童绘本和儿童读物,儿童
期刊
摘要:当今,我国国民的有声阅读率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有声阅读的方式来获取知识与信息,以喜马拉雅FM为代表的在线音频分享平台因资源丰富、获取方式便捷受到用户的追捧。随着近年来“国学”升温,“国学”和优秀传统文化类有声读物的平台播放量也在逐年提升。本文通过数据的挖掘与处理,对该平台国学有声读物的选题、受众以及内容质量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传统文化 有声阅读 有声读物 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