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特殊教育投入越来越大,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走进了聋校课堂,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之一。如何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已经成为特校教学日益关注的问题。信息技术应用于聋校语文教学,改变了单一的接受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弥补了聋生的听力缺陷,丰富了学生的认知,扩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聋校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 聋校语文教学 优化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样也给特殊教育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聋校语文课堂,弥补了聋孩子的听力缺陷,丰富聋生的认知,发展聋生的语言,提高了聋校语文教学效率。具体表现在:
1、激发学习兴趣,创设乐学氛围
信息技术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运用信息技术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易于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通过静态或动态的演示,刺激聋生的感知觉,把眼、耳(有残存听力的聋生)、口、脑等多种感官充分调动起来,使其愉快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如教学《捞铁牛》一课,首先播放课件,演示了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浮桥,拴住浮桥用的铁牛也一并被冲到河底的情景,然后顺势设疑激趣:现在洪水退去,官府想要再修浮桥,这就需要把沉入河底的铁牛打捞上来。那么,用什么办法才能把这些笨重的铁牛捞上来呢?寥寥数语,如投石击水,一下子把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起来,学生们开始出谋划策,积极动脑思考,在一番争论之后,兴致盎然地投入到课文学习中去。
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得听障学生变得习惯于粗浅理解、机械记忆和简单应用,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等、靠、要”的思想十分严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个性被压抑。加强信息技术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听障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式地参与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
2、丰富聋生认知,增强理解能力
聋生由于听觉器官受损,视觉成为他们感知世界、了解世界、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手段;而聋生通过视觉接受到的信息量是很有限的,信息量的不足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现行聋校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事物对听障学生来说,都是新鲜而陌生的,借助多媒体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便于化解难点。例如《蝙蝠与雷达》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单纯依靠老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其中隐含的原理。运用信息技术将蝙蝠飞行特点和雷达工作原理制成动画,通过多媒体动感画面和课文内容的对照阅读,使学生对蝙蝠与雷达之间的关系有了感性认识。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加上聋生逻辑思维能力欠佳,这就给学生的阅读造成了一定困难。如教《颐和园》一课时,由于“颐和园”在聋生头脑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起来很吃力,也很枯燥。我利用信息技术搜集了颐和园全景图以及各个景点的图片,图文对照,依图学问,不仅很好地帮助聋生理解了文中的语句,感受到颐和园的魅力,还能在聋生脑海里形成一个“颐和园”的整体方位形象,这样做有效地突破了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
3、陶冶聋生情趣,激发深层情感
聋校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聋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关注聋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趣。在语文教材中,古诗、散文、童话、寓言等不同文体,无一不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是用来指导学生鉴赏、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极好材料。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收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以凄美的动画片引入课题。当学生目睹小女孩在新年之夜赤脚走在风雪中最后冻死的情景时,一下对小女孩不幸的遭遇产生了同情,拉近了学生与文中人物的距离。接下来,我们结合相关画面,就一些关键字、词、句展开研读,通过交流感悟,让学生入情入境,感受小女孩在寒冷、饥饿、痛苦、孤单中最终走向死亡的不幸遭遇,从而加深对人物的同情,最终与作者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
4、扩大教学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的限制,这样不仅能加快知识传播的速度,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现代学生的学习天地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他们在课外利用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等多种媒体,随时随地、有选择地学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知识。网络是一个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现代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有极大优势,它可以极大拓展学生阅读选择的空间,使聋生的阅读学习具有了更多的主动与自由。我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聋生基本上都能独立操作电脑,他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找一些和课文有关或者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来阅读。这种扩展阅读完全是自觉自愿、充满兴趣的,随着聋生阅读量不断扩大,对字词句的理解越来越深入,聋生的语文素养正在逐渐提高。
信息技术在聋校语文课堂中的广泛应用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方式,但不可以说它就能完全包办替代一切,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时,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提高语文能力的辅助性教学手段,不能让它凌驾于语文学科之上,要看到它的优势与不足,让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机融合,才能更好的优化聋校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江苏教育报刊社主办《现代特殊教育》,2011年第3期。
(2)华中师范大学主办《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8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 聋校语文教学 优化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样也给特殊教育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聋校语文课堂,弥补了聋孩子的听力缺陷,丰富聋生的认知,发展聋生的语言,提高了聋校语文教学效率。具体表现在:
1、激发学习兴趣,创设乐学氛围
信息技术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运用信息技术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易于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通过静态或动态的演示,刺激聋生的感知觉,把眼、耳(有残存听力的聋生)、口、脑等多种感官充分调动起来,使其愉快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如教学《捞铁牛》一课,首先播放课件,演示了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浮桥,拴住浮桥用的铁牛也一并被冲到河底的情景,然后顺势设疑激趣:现在洪水退去,官府想要再修浮桥,这就需要把沉入河底的铁牛打捞上来。那么,用什么办法才能把这些笨重的铁牛捞上来呢?寥寥数语,如投石击水,一下子把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起来,学生们开始出谋划策,积极动脑思考,在一番争论之后,兴致盎然地投入到课文学习中去。
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得听障学生变得习惯于粗浅理解、机械记忆和简单应用,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等、靠、要”的思想十分严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个性被压抑。加强信息技术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听障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式地参与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
2、丰富聋生认知,增强理解能力
聋生由于听觉器官受损,视觉成为他们感知世界、了解世界、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手段;而聋生通过视觉接受到的信息量是很有限的,信息量的不足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现行聋校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事物对听障学生来说,都是新鲜而陌生的,借助多媒体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便于化解难点。例如《蝙蝠与雷达》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单纯依靠老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其中隐含的原理。运用信息技术将蝙蝠飞行特点和雷达工作原理制成动画,通过多媒体动感画面和课文内容的对照阅读,使学生对蝙蝠与雷达之间的关系有了感性认识。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加上聋生逻辑思维能力欠佳,这就给学生的阅读造成了一定困难。如教《颐和园》一课时,由于“颐和园”在聋生头脑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起来很吃力,也很枯燥。我利用信息技术搜集了颐和园全景图以及各个景点的图片,图文对照,依图学问,不仅很好地帮助聋生理解了文中的语句,感受到颐和园的魅力,还能在聋生脑海里形成一个“颐和园”的整体方位形象,这样做有效地突破了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
3、陶冶聋生情趣,激发深层情感
聋校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聋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关注聋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趣。在语文教材中,古诗、散文、童话、寓言等不同文体,无一不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是用来指导学生鉴赏、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极好材料。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收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以凄美的动画片引入课题。当学生目睹小女孩在新年之夜赤脚走在风雪中最后冻死的情景时,一下对小女孩不幸的遭遇产生了同情,拉近了学生与文中人物的距离。接下来,我们结合相关画面,就一些关键字、词、句展开研读,通过交流感悟,让学生入情入境,感受小女孩在寒冷、饥饿、痛苦、孤单中最终走向死亡的不幸遭遇,从而加深对人物的同情,最终与作者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
4、扩大教学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的限制,这样不仅能加快知识传播的速度,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现代学生的学习天地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他们在课外利用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等多种媒体,随时随地、有选择地学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知识。网络是一个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现代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有极大优势,它可以极大拓展学生阅读选择的空间,使聋生的阅读学习具有了更多的主动与自由。我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聋生基本上都能独立操作电脑,他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找一些和课文有关或者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来阅读。这种扩展阅读完全是自觉自愿、充满兴趣的,随着聋生阅读量不断扩大,对字词句的理解越来越深入,聋生的语文素养正在逐渐提高。
信息技术在聋校语文课堂中的广泛应用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方式,但不可以说它就能完全包办替代一切,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时,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提高语文能力的辅助性教学手段,不能让它凌驾于语文学科之上,要看到它的优势与不足,让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机融合,才能更好的优化聋校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江苏教育报刊社主办《现代特殊教育》,2011年第3期。
(2)华中师范大学主办《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