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修辞格是语言运用中一种常见和特殊的方法,现代汉语中的修辞格有很多种,了解它们有助于让我们的表达更生动。伟大的诗人李白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其诗的内容和思想历来深受好评,其中一大原因就跟他在创作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格有关。分析李白诗歌中修辞格的使用情况,对理解李白的思想感情有很大帮助,也对语言修养的提高有很大作用。
关键词:李白诗歌;修辞格;赏析
李白诗歌中应用了大量的修辞格,这使其诗歌的艺术形式和所要表现的内容以及蕴含的时代精神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呈现出诗人天才的创造。下面笔者将从李白现存的部分诗歌中来阐述上述观点,分析几种常见修辞格在其诗歌中对表达内容的作用、反映时代特征的作用和对艺术形式的追求有什么影响等。
一、比喻在李白诗歌中的运用
比喻,古代汉语称为“譬喻”,也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基本类型。比喻的作用有三个: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会;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比喻是李白在创作过程中常用的一种辞格,很多诗歌中都有所体现,现在我们就从中找出一些例子来分析:
1.“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巴女词》)。这是李白途经三峡时拟巴地民歌之作,作者乘着船,望着滔滔巴水向东奔流,流露出作者离家远行的哀愁和对故乡的深深思恋。“急如箭”很简单的三个字,却极其形象具体地描绘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全诗不见“愁”和“思”字,却把这种感受蕴含于中。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此诗以“银河落九天”的奇喻,极写瀑布之高,新奇无比,真是古今无双。作者不是平板单调的形容瀑布如何雄壮,而是用暗喻,极其形象自然,新奇又真切,使全诗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真是一篇千古绝唱。
3.“思君若汾水,无日不悠悠”(《太原早秋》)。作者当时云游四海,阔别家乡多时,情丝悠悠,归心像汾水一样天天在流,全诗化抽象为具体,使人一目了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李白的诗歌运用比喻的地方还有很多,从上面这几个例子中可以看出,作者所运用的比喻手法非常贴切且形象具体,使得诗人内心思想感情表露无遗,不会给读者留下枯涩、难以捉摸的印象。
二、夸张在李白诗歌中的运用
夸张亦称夸饰,是为达到某种表达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它对事物加以合情合理地渲染,虽使人感到不真实,但却胜似真实。它有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三种基本类型。夸张的作用有以下三方面:一是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二是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三是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李白在诗歌中使用了大量的夸张手法,他把想要吟咏的对象置于异常广阔的空间背景下加以描绘,大胆想象和夸张,构成雄奇壮美的诗歌意象。现在我们结合实例来加以分析理解:
1.“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这两首诗都是当时作者内心悲愤沉郁时而作,借酒消愁,感慨万千。作者以纵酒疏狂的态度议论古今,表达出对功名富贵的蔑视,同时也流露出诗人时不我遇的失意情绪。利用奇特的想象对事物进行夸张,冲淡了诗中自伤的情绪,使人感到诗人横扫千军的旷达和豪放。
2.“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这两句诗被称为是中国诗歌夸张的著名范例,写出了边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战士们在“雪花大如席”这样的恶劣环境下作战,缺衣少粮,而统治者对此却无动于衷,作者的愤怒心情和对当政者的强烈抨击表露无遗,全诗有着震撼人心的感人力量。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十五》)。诗中的“白发三千丈”一句极度的夸张。作者极言其愁,其愁白的头发,有如三千丈那么长。体现出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极其的愁闷,这样的渲染,引起了人们丰富的想象,同时也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可以看出作者的笔法是多么高超。
李白诗中所运用的夸张手法通常和想象以及传说融为一体,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成为后人研究李白的思想、人格特征的重要资料。
三、对偶在李白诗歌中的运用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它有正对、反对和串对三种基本类型。其作用是节律感强,音节整齐对称,便于吟诵;易于记忆,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概括力强,抒情酣畅。历来受文人喜爱,也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综观李白的诗歌,可以从中找出大量对偶的句子,其格式非常工整,节奏鲜明,音调铿锵,读起来上口悦耳,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也得到酣畅淋漓的表现。现就这一方面的问题来分析研究: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从“举头”到“低头”,从“明月”到“故乡”,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栩栩如生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样的对偶句,内容是单纯的,同时又是丰富的;让人容易理解,又体味不尽,达到一种“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不尽的流水和无穷的烦忧浑然相对,水长流,愁不断,内心的痛苦、无奈和忧愁油然而生,力图摆脱这种精神的苦闷,却苦于找不到出路,这组对偶句内容上相互补充,前后相得益彰,表达了同一种心情,非常顺畅紧凑。
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使得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且豁达乐观,没有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也正是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从上面这一句句脍炙人口的对偶诗句就可以知道,李白并不是不擅长写律诗,其诗句也有工整、工丽的对偶句,且不少都是历代传颂的名句。更重要的是这些对偶句有鲜明的特点和特有的表现力,对李白艺术创作形式的研究有很大帮助。
四、对比在李白诗歌中的运用
对比是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合在一起,形成對照的一种辞格。它可以分成两体对比和一体两面对比两种。其修辞作用总的来说是揭示对立意义,使事理和语言色彩鲜明,让人们全面地看问题。
李白作为一个敏感的时代诗人,并处于一个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历史时期。唐王朝的强盛与衰落他亲身经历,这种强烈的落差,前后鲜明的对比使他在创作过程中也受到影响,他的诗歌中古今对比的诗句比比皆是,借此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一些对比诗句。现在就从中挑出一些实例来进行阐述:
1.“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苏台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越中览古》)。这两首都是怀古之作,有感于历史上所发生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以古今的盛衰作强烈的对比,从而来吊古伤今,叹繁华之易尽,盛世之难留,借古讽今的寓意不言而喻,其中的哲理耐人寻味。
2.“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月》)。这两句诗有深奥的人生哲理,它将月的恒久与人生的短暂形成鲜明的对比,今天的月亮还是那个月亮,而今天的人却不知道已经轮回多少次了,从中体现出了一种深邃的宇宙意识,也看出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限感叹。
3.“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思》)。这四句诗两两对比,说君情不如妾意深,通过对比巧妙地把握了思妇复杂的情感活动,把闺中少妇对边关丈夫的强烈思念之情刻画得栩栩如生。
李白诗歌中的对比诗句,都有着很强的时代特征,是当时作者内心矛盾的反映,也是社会矛盾的反映,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使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
总之,通过对李白诗歌中修辞格运用的研究可以发现,修辞格并不是单纯地追求华丽的辞藻,更不是咬文嚼字,它是语言的表达形式,是为思想内容服务的。研究它,有助于提高说话和写作能力、阅读和欣赏能力,也有助于提高语言修养和语言美的水平。
关键词:李白诗歌;修辞格;赏析
李白诗歌中应用了大量的修辞格,这使其诗歌的艺术形式和所要表现的内容以及蕴含的时代精神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呈现出诗人天才的创造。下面笔者将从李白现存的部分诗歌中来阐述上述观点,分析几种常见修辞格在其诗歌中对表达内容的作用、反映时代特征的作用和对艺术形式的追求有什么影响等。
一、比喻在李白诗歌中的运用
比喻,古代汉语称为“譬喻”,也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基本类型。比喻的作用有三个: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会;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比喻是李白在创作过程中常用的一种辞格,很多诗歌中都有所体现,现在我们就从中找出一些例子来分析:
1.“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巴女词》)。这是李白途经三峡时拟巴地民歌之作,作者乘着船,望着滔滔巴水向东奔流,流露出作者离家远行的哀愁和对故乡的深深思恋。“急如箭”很简单的三个字,却极其形象具体地描绘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全诗不见“愁”和“思”字,却把这种感受蕴含于中。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此诗以“银河落九天”的奇喻,极写瀑布之高,新奇无比,真是古今无双。作者不是平板单调的形容瀑布如何雄壮,而是用暗喻,极其形象自然,新奇又真切,使全诗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真是一篇千古绝唱。
3.“思君若汾水,无日不悠悠”(《太原早秋》)。作者当时云游四海,阔别家乡多时,情丝悠悠,归心像汾水一样天天在流,全诗化抽象为具体,使人一目了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李白的诗歌运用比喻的地方还有很多,从上面这几个例子中可以看出,作者所运用的比喻手法非常贴切且形象具体,使得诗人内心思想感情表露无遗,不会给读者留下枯涩、难以捉摸的印象。
二、夸张在李白诗歌中的运用
夸张亦称夸饰,是为达到某种表达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它对事物加以合情合理地渲染,虽使人感到不真实,但却胜似真实。它有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三种基本类型。夸张的作用有以下三方面:一是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二是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三是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李白在诗歌中使用了大量的夸张手法,他把想要吟咏的对象置于异常广阔的空间背景下加以描绘,大胆想象和夸张,构成雄奇壮美的诗歌意象。现在我们结合实例来加以分析理解:
1.“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这两首诗都是当时作者内心悲愤沉郁时而作,借酒消愁,感慨万千。作者以纵酒疏狂的态度议论古今,表达出对功名富贵的蔑视,同时也流露出诗人时不我遇的失意情绪。利用奇特的想象对事物进行夸张,冲淡了诗中自伤的情绪,使人感到诗人横扫千军的旷达和豪放。
2.“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这两句诗被称为是中国诗歌夸张的著名范例,写出了边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战士们在“雪花大如席”这样的恶劣环境下作战,缺衣少粮,而统治者对此却无动于衷,作者的愤怒心情和对当政者的强烈抨击表露无遗,全诗有着震撼人心的感人力量。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十五》)。诗中的“白发三千丈”一句极度的夸张。作者极言其愁,其愁白的头发,有如三千丈那么长。体现出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极其的愁闷,这样的渲染,引起了人们丰富的想象,同时也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可以看出作者的笔法是多么高超。
李白诗中所运用的夸张手法通常和想象以及传说融为一体,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成为后人研究李白的思想、人格特征的重要资料。
三、对偶在李白诗歌中的运用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它有正对、反对和串对三种基本类型。其作用是节律感强,音节整齐对称,便于吟诵;易于记忆,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概括力强,抒情酣畅。历来受文人喜爱,也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综观李白的诗歌,可以从中找出大量对偶的句子,其格式非常工整,节奏鲜明,音调铿锵,读起来上口悦耳,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也得到酣畅淋漓的表现。现就这一方面的问题来分析研究: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从“举头”到“低头”,从“明月”到“故乡”,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栩栩如生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样的对偶句,内容是单纯的,同时又是丰富的;让人容易理解,又体味不尽,达到一种“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不尽的流水和无穷的烦忧浑然相对,水长流,愁不断,内心的痛苦、无奈和忧愁油然而生,力图摆脱这种精神的苦闷,却苦于找不到出路,这组对偶句内容上相互补充,前后相得益彰,表达了同一种心情,非常顺畅紧凑。
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使得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且豁达乐观,没有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也正是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从上面这一句句脍炙人口的对偶诗句就可以知道,李白并不是不擅长写律诗,其诗句也有工整、工丽的对偶句,且不少都是历代传颂的名句。更重要的是这些对偶句有鲜明的特点和特有的表现力,对李白艺术创作形式的研究有很大帮助。
四、对比在李白诗歌中的运用
对比是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合在一起,形成對照的一种辞格。它可以分成两体对比和一体两面对比两种。其修辞作用总的来说是揭示对立意义,使事理和语言色彩鲜明,让人们全面地看问题。
李白作为一个敏感的时代诗人,并处于一个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历史时期。唐王朝的强盛与衰落他亲身经历,这种强烈的落差,前后鲜明的对比使他在创作过程中也受到影响,他的诗歌中古今对比的诗句比比皆是,借此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一些对比诗句。现在就从中挑出一些实例来进行阐述:
1.“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苏台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越中览古》)。这两首都是怀古之作,有感于历史上所发生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以古今的盛衰作强烈的对比,从而来吊古伤今,叹繁华之易尽,盛世之难留,借古讽今的寓意不言而喻,其中的哲理耐人寻味。
2.“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月》)。这两句诗有深奥的人生哲理,它将月的恒久与人生的短暂形成鲜明的对比,今天的月亮还是那个月亮,而今天的人却不知道已经轮回多少次了,从中体现出了一种深邃的宇宙意识,也看出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限感叹。
3.“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思》)。这四句诗两两对比,说君情不如妾意深,通过对比巧妙地把握了思妇复杂的情感活动,把闺中少妇对边关丈夫的强烈思念之情刻画得栩栩如生。
李白诗歌中的对比诗句,都有着很强的时代特征,是当时作者内心矛盾的反映,也是社会矛盾的反映,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使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
总之,通过对李白诗歌中修辞格运用的研究可以发现,修辞格并不是单纯地追求华丽的辞藻,更不是咬文嚼字,它是语言的表达形式,是为思想内容服务的。研究它,有助于提高说话和写作能力、阅读和欣赏能力,也有助于提高语言修养和语言美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