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245-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体制改革领域的进一步拓宽,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在医院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加强护理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教育也就成了当前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有助于医院的发展和进步,更能提高和树立医院的声誉和形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业务内容已从单一的技术性服务扩展到包括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在内的综合性服务,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技术,而且要有高尚的医德品质和良好的医德修养,如何才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医德修养,真正体现护士在为患者施行护理过程中美的外在表现,这是医院护理管理中面临的一项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它始终贯穿于现代护理管理的始终。而建设一支优良的护理队伍,必须不断对护理人员进行理想、道德、文化、职业操守、纪律的教育,提高其道德素质和专业水平。
医德教育首先表现在对护士素质的提高上。护士应具备的素质主要指政治素质、职业素质、科学素质、心理素质的综合体现。良好的素质可以提高护士的社会角色形象,有助于建立威信、增强病人的信赖程度,有助于和病人的情感交流,同时也反映一个人的精神境界。
其次,护士本身应具有高尚的思想素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以人为本”和“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念,热爱护理专业,热爱病人,富有爱心和同情心,态度和蔼,不怕脏和累,努力为病人营造一个整治、舒适、安静、美观并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好环境,使病人处于一个接受治疗所需要的最佳心理和生理状态。医德教育作为职业道德的一种特殊形式,有着自身的特点,它通过具体的医德规范,使医务人员明确在自己领域中如何去实践共同的道德素质和职业操守,明确各自必须遵守的特有的行为准则,用一定的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感知、比较与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举止。具体表现为富有强烈的职业同情心和职业良心,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急病员所急,想病员所想,充分体现救死扶伤的精神,以高度的同情心对待病人,热情、耐心地满足病人的需要。一名有良好职业素质的护士,应从情感上超越常人,从职业本能产生一种强烈的扶难济危的欲望,以人道主义的同情心,满腔热情去救助那些不幸者。
第三,医德教育必须与临床实践想结合,医德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医德教育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而应深入到护理活动的各方面,贯穿于护理活动的全过程。随着医学科学和护理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护士的医德规范要求会更严格、更广泛,并增添更多、更新的内容,为适应职业所需,护士除了具备良好的医德素质外,还应有过硬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因此,临床工作中必须狠抓技术的训练,重视知识更新。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知识是护理人员实践职业道德的基础,护士在护理技术操作上除熟练掌握一般护理技术处理,还应熟练地掌握本专业的现代护理新技术,跟上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使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越来越接近人们心目中合格的护士的形象,真正做到高素质与高技能的有机结合。
第四,素质教育还体现在尊重病人,对病人具有高度的同情心等方面,住院过程中,病人除了亲友照料外,还需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照顾,护士同情心的自然作用与社会作用远远大于亲友,护士对病人应热情、亲切、和蔼、体贴、谦虚。护士不能因社会分工不同把病人分成高低贵贱,病人不论从事什么工作、社会地位高低,经济情况好坏,护士都应一视同仁,给予一样的尊重和关怀。这样,才能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信赖,护士才能更进一步了解病人,以便及时发现情况,从而为病人诊疗和早日康复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医德素质是护士内在美的外在表现,是良好护士素质的体现,它贯穿于患者的生活护理、治疗操作、病情观察等护理内容中。护士只有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提高,从而进一步规范护理行为,加强责任心,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各种合理需求,并以诚信和优质服务在病人心目中树立起良好形象,才能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从根本上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245-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体制改革领域的进一步拓宽,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在医院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加强护理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教育也就成了当前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有助于医院的发展和进步,更能提高和树立医院的声誉和形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业务内容已从单一的技术性服务扩展到包括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在内的综合性服务,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技术,而且要有高尚的医德品质和良好的医德修养,如何才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医德修养,真正体现护士在为患者施行护理过程中美的外在表现,这是医院护理管理中面临的一项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它始终贯穿于现代护理管理的始终。而建设一支优良的护理队伍,必须不断对护理人员进行理想、道德、文化、职业操守、纪律的教育,提高其道德素质和专业水平。
医德教育首先表现在对护士素质的提高上。护士应具备的素质主要指政治素质、职业素质、科学素质、心理素质的综合体现。良好的素质可以提高护士的社会角色形象,有助于建立威信、增强病人的信赖程度,有助于和病人的情感交流,同时也反映一个人的精神境界。
其次,护士本身应具有高尚的思想素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以人为本”和“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念,热爱护理专业,热爱病人,富有爱心和同情心,态度和蔼,不怕脏和累,努力为病人营造一个整治、舒适、安静、美观并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好环境,使病人处于一个接受治疗所需要的最佳心理和生理状态。医德教育作为职业道德的一种特殊形式,有着自身的特点,它通过具体的医德规范,使医务人员明确在自己领域中如何去实践共同的道德素质和职业操守,明确各自必须遵守的特有的行为准则,用一定的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感知、比较与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举止。具体表现为富有强烈的职业同情心和职业良心,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急病员所急,想病员所想,充分体现救死扶伤的精神,以高度的同情心对待病人,热情、耐心地满足病人的需要。一名有良好职业素质的护士,应从情感上超越常人,从职业本能产生一种强烈的扶难济危的欲望,以人道主义的同情心,满腔热情去救助那些不幸者。
第三,医德教育必须与临床实践想结合,医德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医德教育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而应深入到护理活动的各方面,贯穿于护理活动的全过程。随着医学科学和护理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护士的医德规范要求会更严格、更广泛,并增添更多、更新的内容,为适应职业所需,护士除了具备良好的医德素质外,还应有过硬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因此,临床工作中必须狠抓技术的训练,重视知识更新。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知识是护理人员实践职业道德的基础,护士在护理技术操作上除熟练掌握一般护理技术处理,还应熟练地掌握本专业的现代护理新技术,跟上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使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越来越接近人们心目中合格的护士的形象,真正做到高素质与高技能的有机结合。
第四,素质教育还体现在尊重病人,对病人具有高度的同情心等方面,住院过程中,病人除了亲友照料外,还需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照顾,护士同情心的自然作用与社会作用远远大于亲友,护士对病人应热情、亲切、和蔼、体贴、谦虚。护士不能因社会分工不同把病人分成高低贵贱,病人不论从事什么工作、社会地位高低,经济情况好坏,护士都应一视同仁,给予一样的尊重和关怀。这样,才能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信赖,护士才能更进一步了解病人,以便及时发现情况,从而为病人诊疗和早日康复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医德素质是护士内在美的外在表现,是良好护士素质的体现,它贯穿于患者的生活护理、治疗操作、病情观察等护理内容中。护士只有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提高,从而进一步规范护理行为,加强责任心,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各种合理需求,并以诚信和优质服务在病人心目中树立起良好形象,才能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从根本上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