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哲学原理与医学教育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职业教育医学专业的教学中,将哲学原理与医学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医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而且可为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改革提供新的视角。本文就哲学原理与医学的内在联系、哲学思维对医学教育的指导意义以及目前高职院校医学生的思维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希望为职业教育医学专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基金项目】
:
河南省医学教育研究项目“批判观念—哲学思维—主动获知教学模式对高职医学生的影响”(项目编号:Wjlx2021172);河南省医学教育研究项目“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医针灸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研究”(项目编号:Wjlx2021175)的研究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哲学原理与医学教育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职业教育医学专业的教学中,将哲学原理与医学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医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而且可为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改革提供新的视角。本文就哲学原理与医学的内在联系、哲学思维对医学教育的指导意义以及目前高职院校医学生的思维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希望为职业教育医学专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止汗除臭产品功效评价方法。方法:30名经过培训入选的评判者,用盲法对入选的10名受试者实验区在应用止汗除臭产品前,以及应用后8 h进行腋窝气味评估,对照区不使用产品,对照区和实验区随机分布于受试者的左腋窝及右腋窝。受试者进行止汗效果主观评估。方法是为受试者提供新的专用垫片,评判者对对照区及实验区专用垫片转移的腋窝气味进行气味评估,受试者自我主观评估止汗效果。统计分析使用止汗除臭产品前后,
为解决SZS 10-1.25-A高效煤粉锅炉投运初期出现煤粉水分高、燃烧不稳定、需用天然气伴烧的问题,对锅炉制粉系统进行分析,从提高供粉连续性及稳定性入手,采取对煤粉仓进行结构优化并增加煤粉流化点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运行效果。
透明AlON具有优异的光学和力学性能,应用前景广阔。但材料制备成本高昂,限制了其应用发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以透明AlON的凝胶浇注成型与无压烧结制备为核心目标,就AlON细粉的低温合成及其抗水化处理展开重点研究。研究发现以有机聚合物包覆AlN/Al2O3为原料,通过高温碳热-氮化工艺合成AlON,可有效降低AlON的合成温度,在1700 ℃即可实现近乎纯相AlON粉体的合成。所得粉体颗粒尺
耕读文化是反映特定时代的共性文化积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耕读文化的传承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需要,是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的必然要求。学校在传承耕读文化过程中面临顶层设计不全面、资源挖掘不足、对耕读文化内涵理解片面等困境。因此,学校要想更好地传承耕读文化,必须加强学校传承耕读文化的顶层设计,做好学校传承耕读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多渠道拓展耕读文化传承的知识。
包钢股份动供总厂3#燃煤锅炉实施了DDS脱硫、脱硝和除尘改造。对改造工程中选择DDS烟道气除尘脱硫脱硝工艺的过程、建设和运行情况等做出回顾和分析。提出在煤粉锅炉上应用DDS烟道气除尘脱硫脱硝工艺的意见和建议。
目的 探讨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儿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该院儿外轮转的学生49人,随机分为混合教学组(24人)和传统教学组(25人)。混合教学组采用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查房+融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BL)教学,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教学查房和传统PBL教学。比较两组学生
锅炉的吹灰方式直接影响机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本文介绍了在600MW亚临界煤粉锅炉上进行的吹灰实验,根据吹灰前后锅炉的参数变化情况对吹灰器投运方式提出了优化建议。
【目的】为探究鸭坦布苏病毒(Duck Tambusu virus,DTMUV)E蛋白全长及其不同结构域Domain I、Ⅱ和Ⅲ(DI、Ⅱ和Ⅲ)对鸭胚成纤维细胞(Duck embryo fibroblast,DEF)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设计、合成DTMUV E蛋白全长及其DI、Ⅱ和III真核表达质粒,并转染至DEF,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的蛋白引起的DEF凋亡和周期的变化。【结果】细胞
贴壁风技术是缓解燃煤锅炉水冷壁高温结渣和腐蚀问题的有效措施,其原理是通过水冷壁上的空气喷口向结渣腐蚀严重区域通入贴壁风,以达到降低壁面温度、改善还原气氛的目的。在某超临界600 MW机组配套的对冲燃烧锅炉前后墙水冷壁上加装了3层贴壁风喷口,并开展了贴壁风空气动力场冷态工业试验和热态燃烧运行试验。结果表明:贴壁风气流可覆盖至侧墙中部位置,能够实现对炉膛易腐蚀区域的良好覆盖和吹扫;锅炉负荷为600、4
陕北民歌是我国传统民间音乐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方式发生巨变,陕北民歌的原生环境遭到破坏,其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受到了极大挤压和冲击。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和日益成熟,给推进陕北民歌的数字化存储和保护、数字化共享、个性化传播以及教育传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充分的保障。陕北民歌想要走出目前所处的困境,就必须有效利用计算机和各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