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脑微出血患者发生症状性脑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acel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合并脑微出血(CMBs)时,发生症状性脑出血(sICH)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自2016年4月至2020年11月于辽宁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83例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头部核磁共振常规序列扫描和头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检查.根据SWI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无CMBs组(n=27)与CMBs组(n=56).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卒中)、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危险评分(CHA2DS2-VASc)、出血风险评分(HAS-BLEDS)等临床资料.记录CMBs的患者的严重程度分级、发生CMBs的部位以及抗凝药的种类、剂量、服用时间等,主要终点事件为口服抗凝药90 d内发生sICH,分析CMBs患者口服抗凝剂治疗的安全性.记录本研究纳入患者出血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本研究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6.9%(14/83).其中,小出血10例(12.1%),包括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痰中带血、便潜血、轻微眼底出血;临床相关非大出血2例(2.4%),包括便血、严重眼底出血;大出血2例(2.4%),为脑出血.2例患者分别于口服抗凝药物后第64天和第82天发生sICH.2例患者的出血部位均与原梗塞部位无关,但出血部位既往均存在CMBs病灶.CMBs组有高血压病病史患者比例高于无CMB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是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AIS合并CMBs患者发生sICH的独立危险因素(OR=0.448,95%可信区间0.150~1.344,P=0.032).结论 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AIS患者有较高的CMBs的发生率,高血压病史与CMBs的发生相关.当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AIS患者合并CMBs时,NIHSS评分是sIC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经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后发生股骨头无菌性缺血坏死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经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62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骨折侧、Garden分型、损伤至手术前时间、术前是否牵引、内固定是否取出、股骨头后倾角度、是否有股骨颈皮质粉碎、术后负重活动时间、复位质量等,并分析上述指标对术后发生股骨头无菌性缺血坏死的影响.结果 青壮年患者发生术后股骨头无菌性缺血坏死与Garden分型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g3(G-Rg3)通过活性氧(ROS)/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对骨肉瘤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骨肉瘤细胞(MG63),用不同剂量G-Rg3(0、40、80、160μmol/L)进行干预.为分析G-Rg3的作用机制,将细胞分为对照(Con)组、G-Rg3组(160μmol/L G-Rg3干预)、G-Rg3+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160μmol/L G-Rg3和ROS清除剂NAC进行干预)、G-Rg3+SP600125组(160μmol/L G-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