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更加重视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学科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小学科学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形成科学素养,对于学生未来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实验教学,能够直接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提升学习主动性,有效改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本文深入分析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小组实验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小组实验;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6-148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较为高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现阶段,小学科学小组实验教学仅仅流于表面上,教师没有合理引导,并没有发挥小学实验教学的价值,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合理开展小组实验教学,是小学教师的重点教学任务
一、小学科学小组实验教学现状
(一)教学理念相对落后
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现阶段小学科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仍然采用“填鸭式”教学手段,加上小学科学教材内容与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教学理念相对落后,导致教师的教学目标与新课标的教学需求背道而驰。若教师不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有针对性的完善课程体系,就无法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确立教学目标,严重影响了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1]。
(二)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阶段,大部分小学科学教师在进行小组实验学习时,都没有系统性的规划,也没有对学习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小学科学知识本就繁多、复杂,教师不及时进行指导严重打消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科学实验失去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教师没有正确引导,导致学生在实验探究时比较盲目,最终出现畏难、烦躁等消极心理,使小组实验教学没有任何意义。
(三)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小学教師在开展小组实验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和学习特点,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2]。有些实验设计过于深奥,超出了小学生的理解范围,学生在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无法获得理想的学习成果;而有些实验设计的过于简单,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已经有过了解,在课堂上经常开小差,影响其他同学学习。
二、小学科学教学提高小组实验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完善课程体系
小学科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首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完善和优化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确立教学目标,深入钻研教学内容,规划好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掌握每一单元的知识点分布情况[3]。其次,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层次分明,做到教学内容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把小组实验教学落到实处。例如,在学习《气温有多高》的相关知识时,这部分内容将会涉及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教师可以以此展开教学。在课堂中,教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温度计,为学生讲授温度计的种类、用法,而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温度计的相关实验,让学生互相讨论,自主探究,最终完成学生能够准确测量不同环境下气温的教学任务。
(二)建立小组和实验任务要具有合理性
小学教师要重视小组的搭配充满合理性,才能够发挥小组实验学习的重要价值。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如,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基础等,而后在建立小组时要确保各小组之间水平的一致性,营造良性的竞争氛围;小组内各成员要具有差异性,具体体现在学习情况、实践能力和性格特点等,让组内成员能够互相帮助,共同学习,提升小组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在搭配完小组后,教师在设计实验任务时也要具有合理性,确保小组实验的任务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让各小组凝聚在一起,顺利完成小组实验学习任务。例如,在学习《磁铁的磁极》时,教师让学生分成不同小组,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磁铁哪些部位的吸铁能力最强,以及磁铁有指示方向的性质,学生对探究磁铁磁极的实验活动有很大兴趣并能够积极投入。教师对实验过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积极探讨,最后教师进行统一讲解,让各小组验证自己答案是否准确。这种小组实验开放性和启发性极强,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兴趣。
(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加强教师主导作用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进行小组实验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主导作用,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进行指导时要适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公”,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学习《制作指南针》时,很多小组已经学会了正确使用指南针,也可以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但是当教师让动手制作时,学生就会感到十分迷茫。这时若是教师直接动手演示指南针的制作方法,学生即使当时会做可能过了一会也就忘了。这时教师应布置一些问题,如,指南针由几部分组成?有什么特点?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让各小组积极探讨,将自身观察进行交流。然后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实验教具,让各小组取材料进行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各小组都在积极思考,当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难题时,教师再进行指导,最终展示各小组不同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让各小组互相讨论在制作中的问题,讨论还有哪些地方能够改进,通过不断试验,提高指南针的准确性。在这一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充分发挥主体性,还能够有效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组实验是现阶段小学科学教学中倡导的学习方式,能够为学生学习和未来发展提供有效助力。在小组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完善课堂教学体系,保障组建小组和实验任务具有合理性,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教师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最终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成为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梁瑞.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1(10):107-108.
[2]张晓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0):152.
[3]林长青.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有效性探讨[J].试题与研究,2019(32):148.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小组实验;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6-148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较为高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现阶段,小学科学小组实验教学仅仅流于表面上,教师没有合理引导,并没有发挥小学实验教学的价值,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合理开展小组实验教学,是小学教师的重点教学任务
一、小学科学小组实验教学现状
(一)教学理念相对落后
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现阶段小学科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仍然采用“填鸭式”教学手段,加上小学科学教材内容与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教学理念相对落后,导致教师的教学目标与新课标的教学需求背道而驰。若教师不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有针对性的完善课程体系,就无法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确立教学目标,严重影响了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1]。
(二)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阶段,大部分小学科学教师在进行小组实验学习时,都没有系统性的规划,也没有对学习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小学科学知识本就繁多、复杂,教师不及时进行指导严重打消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科学实验失去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教师没有正确引导,导致学生在实验探究时比较盲目,最终出现畏难、烦躁等消极心理,使小组实验教学没有任何意义。
(三)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小学教師在开展小组实验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和学习特点,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2]。有些实验设计过于深奥,超出了小学生的理解范围,学生在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无法获得理想的学习成果;而有些实验设计的过于简单,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已经有过了解,在课堂上经常开小差,影响其他同学学习。
二、小学科学教学提高小组实验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完善课程体系
小学科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首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完善和优化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确立教学目标,深入钻研教学内容,规划好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掌握每一单元的知识点分布情况[3]。其次,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层次分明,做到教学内容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把小组实验教学落到实处。例如,在学习《气温有多高》的相关知识时,这部分内容将会涉及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教师可以以此展开教学。在课堂中,教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温度计,为学生讲授温度计的种类、用法,而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温度计的相关实验,让学生互相讨论,自主探究,最终完成学生能够准确测量不同环境下气温的教学任务。
(二)建立小组和实验任务要具有合理性
小学教师要重视小组的搭配充满合理性,才能够发挥小组实验学习的重要价值。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如,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基础等,而后在建立小组时要确保各小组之间水平的一致性,营造良性的竞争氛围;小组内各成员要具有差异性,具体体现在学习情况、实践能力和性格特点等,让组内成员能够互相帮助,共同学习,提升小组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在搭配完小组后,教师在设计实验任务时也要具有合理性,确保小组实验的任务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让各小组凝聚在一起,顺利完成小组实验学习任务。例如,在学习《磁铁的磁极》时,教师让学生分成不同小组,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磁铁哪些部位的吸铁能力最强,以及磁铁有指示方向的性质,学生对探究磁铁磁极的实验活动有很大兴趣并能够积极投入。教师对实验过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积极探讨,最后教师进行统一讲解,让各小组验证自己答案是否准确。这种小组实验开放性和启发性极强,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兴趣。
(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加强教师主导作用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进行小组实验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主导作用,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进行指导时要适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公”,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学习《制作指南针》时,很多小组已经学会了正确使用指南针,也可以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但是当教师让动手制作时,学生就会感到十分迷茫。这时若是教师直接动手演示指南针的制作方法,学生即使当时会做可能过了一会也就忘了。这时教师应布置一些问题,如,指南针由几部分组成?有什么特点?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让各小组积极探讨,将自身观察进行交流。然后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实验教具,让各小组取材料进行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各小组都在积极思考,当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难题时,教师再进行指导,最终展示各小组不同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让各小组互相讨论在制作中的问题,讨论还有哪些地方能够改进,通过不断试验,提高指南针的准确性。在这一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充分发挥主体性,还能够有效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组实验是现阶段小学科学教学中倡导的学习方式,能够为学生学习和未来发展提供有效助力。在小组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完善课堂教学体系,保障组建小组和实验任务具有合理性,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教师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最终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成为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梁瑞.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1(10):107-108.
[2]张晓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0):152.
[3]林长青.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有效性探讨[J].试题与研究,2019(3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