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常住人口1407万,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现有中科院、中国核动力研究院等31家研究机构,在校的大学生超过50万人,是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新兴工业化产业基地和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基地。成都市直接开通24条航线,被世界旅游组织授予世界美食之都。
成都是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近年来,成都结合大城市带大郊区,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方向,全面推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等“三个集中”,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市场体系和管理体制等“六个一体化”,有力促进了城乡同发展共繁荣,初步形成了现代城市和现代农村和谐相融,现代文明和历史文化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2011年,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全市城镇化率达到了65.1%,城乡收入差距呈缩小趋势。
一、成都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化发展理念
(一)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的壁垒
成都市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城乡一体化制度安排,着力打破区域分割和城乡壁垒,努力实现城乡劳动力、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互补性对流。在国内率先将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一元规划,率先设置了区域规划管理所,实现城镇体系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一体化布局,努力使城乡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更科学。并通过实施产权制度的改革,破解城乡二元难题。成都市在国内率先用三年时间,通过法律手段,对农村的集体土地所有权颁证确权,彻底明细了农民的财产权利,消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实现现代保障制度。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农民的自由迁徙,无论到城镇还是留在农村,不仅保留农民土地财产权利,还享有公民权益和财产权益,摆脱了土地对户口的约束,使农民转变为和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完整社会权益的社会人。
(二)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
成都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乡一体化的基础和先导,着力推动交通、通讯、能源、环保等基础设施整体提升并向农村延伸,有效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集聚能力。
一是加快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对外通道建设,建成为西部高速公路枢纽。加强完善覆盖城乡的交通网络,在中国西部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路、村村通水泥路和城乡客运一体化。
二是加强通讯设施建设,加快区域网络和基础通讯设施改造升级,开通了中国中西部首个国际出口通道,实现了互联网运行,大力实施电话村村通,三级网络基本覆盖全域。
四是加强市政建设,建立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体系,实现每个乡镇有标准化的污水处理厂。确实加强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了城乡绿色走廊,城市栖息绿地,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7.3%。
(三)发展重点支柱产业
城镇化和产业化相辅相成,没有产业支撑,城镇就是一座空城。成都大力发展重点支柱产业,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产业一体协调发展,有效支撑了城镇化的建设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并将原来规模小,布局小的116个工业开发区,优化调整为21个区域。培育形成电子信息、汽车机械、航天航空、光伏光电、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先后引进了飞利浦等国际著名企业。目前全球50%的笔记本电脑芯片成为了“成都制造”。汽车产业积聚了大众、丰田、沃尔沃等品牌效应。
二是发展金融、物流服务业,高端楼宇和连锁品牌,整体提升服务的发展水平。成都现有各类金融机构121家,是中国中西部市场规模最大的城市。成都还拥有亚洲规模最大的铁路集装箱,开通直达中国沿海货运的专列。
三是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发展乡镇劳动密集型产业,乡村旅游和都市农业,鼓励农民居家就业,利用古镇历史文化资源,对古镇进行保护性开发,打造了古朴典雅的古镇和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
(四) 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
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优化公共服务结构,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资金投入,加快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是实施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国内率先实施农村中小学硬件建设标准化,加强城乡校长、教师队伍的培训,实施城乡学校结队互助等工程,使城乡学生能够就近入学,并享受较高质量的义务教育。
二是提升城乡卫生服务水平,在国内率先实施标准化的公立卫生院,对农村地区进行药品配送,并大力开展全民健身体检的公共服务。现已实现城乡社保的全面覆盖,基本实现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并率先建立耕地保护基金,建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建成了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
二、成都推进城镇化发展的体会
(一)推进城镇化要解决好发展动力问题
城乡二元是市场经济发展最顽固的瓶颈,在城镇化进程中,需要稳步实施统一的城乡户籍制度改革,让农民自由地选择居住地,才能有效地激发活力,有效促进土地流转和有效配置,有效激发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的活力。
(二)推进城镇化要解决好发展均衡问题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短板是农村基础设施不足。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必须做到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一体化,坚持城乡整体提升,同步推进各类公共服务和公共服务能力高质量的平衡。加大农村建设投入,引导优质资源向农村流动,努力让农民不出农村,就能享受到良好的服务。
(三)推进城镇化要解决发展融合的问题
进城农民是破解“双二元”问题的途径,要注重提升新市民的劳动技能,让新市民能掌握一技之长,在城市站稳脚跟。要转变新市民的观念,开展文明宣传,增强新市民对城市市民身份的认同感,丰富新市民的文化生活,在每个社区建立文化站,让进城农民生活得更加丰富多彩。
(四)推进城镇化要解决好发展持续问题
我国传统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土地等资源大量消耗,现已暴露出诸多弊端。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的理念,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依据城镇资源,环境容量,提倡城镇节能、节水、节地和综合利用;着力提升污染治理水平,强化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着力提升生态保护水平,提升社会生态保护意识,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完善城市绿地体系,以推动城市化的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黄荔)
成都是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近年来,成都结合大城市带大郊区,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方向,全面推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等“三个集中”,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市场体系和管理体制等“六个一体化”,有力促进了城乡同发展共繁荣,初步形成了现代城市和现代农村和谐相融,现代文明和历史文化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2011年,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全市城镇化率达到了65.1%,城乡收入差距呈缩小趋势。
一、成都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化发展理念
(一)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的壁垒
成都市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城乡一体化制度安排,着力打破区域分割和城乡壁垒,努力实现城乡劳动力、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互补性对流。在国内率先将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一元规划,率先设置了区域规划管理所,实现城镇体系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一体化布局,努力使城乡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更科学。并通过实施产权制度的改革,破解城乡二元难题。成都市在国内率先用三年时间,通过法律手段,对农村的集体土地所有权颁证确权,彻底明细了农民的财产权利,消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实现现代保障制度。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农民的自由迁徙,无论到城镇还是留在农村,不仅保留农民土地财产权利,还享有公民权益和财产权益,摆脱了土地对户口的约束,使农民转变为和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完整社会权益的社会人。
(二)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
成都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乡一体化的基础和先导,着力推动交通、通讯、能源、环保等基础设施整体提升并向农村延伸,有效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集聚能力。
一是加快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对外通道建设,建成为西部高速公路枢纽。加强完善覆盖城乡的交通网络,在中国西部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路、村村通水泥路和城乡客运一体化。
二是加强通讯设施建设,加快区域网络和基础通讯设施改造升级,开通了中国中西部首个国际出口通道,实现了互联网运行,大力实施电话村村通,三级网络基本覆盖全域。
四是加强市政建设,建立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体系,实现每个乡镇有标准化的污水处理厂。确实加强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了城乡绿色走廊,城市栖息绿地,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7.3%。
(三)发展重点支柱产业
城镇化和产业化相辅相成,没有产业支撑,城镇就是一座空城。成都大力发展重点支柱产业,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产业一体协调发展,有效支撑了城镇化的建设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并将原来规模小,布局小的116个工业开发区,优化调整为21个区域。培育形成电子信息、汽车机械、航天航空、光伏光电、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先后引进了飞利浦等国际著名企业。目前全球50%的笔记本电脑芯片成为了“成都制造”。汽车产业积聚了大众、丰田、沃尔沃等品牌效应。
二是发展金融、物流服务业,高端楼宇和连锁品牌,整体提升服务的发展水平。成都现有各类金融机构121家,是中国中西部市场规模最大的城市。成都还拥有亚洲规模最大的铁路集装箱,开通直达中国沿海货运的专列。
三是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发展乡镇劳动密集型产业,乡村旅游和都市农业,鼓励农民居家就业,利用古镇历史文化资源,对古镇进行保护性开发,打造了古朴典雅的古镇和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
(四) 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
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优化公共服务结构,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资金投入,加快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是实施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国内率先实施农村中小学硬件建设标准化,加强城乡校长、教师队伍的培训,实施城乡学校结队互助等工程,使城乡学生能够就近入学,并享受较高质量的义务教育。
二是提升城乡卫生服务水平,在国内率先实施标准化的公立卫生院,对农村地区进行药品配送,并大力开展全民健身体检的公共服务。现已实现城乡社保的全面覆盖,基本实现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并率先建立耕地保护基金,建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建成了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
二、成都推进城镇化发展的体会
(一)推进城镇化要解决好发展动力问题
城乡二元是市场经济发展最顽固的瓶颈,在城镇化进程中,需要稳步实施统一的城乡户籍制度改革,让农民自由地选择居住地,才能有效地激发活力,有效促进土地流转和有效配置,有效激发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的活力。
(二)推进城镇化要解决好发展均衡问题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短板是农村基础设施不足。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必须做到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一体化,坚持城乡整体提升,同步推进各类公共服务和公共服务能力高质量的平衡。加大农村建设投入,引导优质资源向农村流动,努力让农民不出农村,就能享受到良好的服务。
(三)推进城镇化要解决发展融合的问题
进城农民是破解“双二元”问题的途径,要注重提升新市民的劳动技能,让新市民能掌握一技之长,在城市站稳脚跟。要转变新市民的观念,开展文明宣传,增强新市民对城市市民身份的认同感,丰富新市民的文化生活,在每个社区建立文化站,让进城农民生活得更加丰富多彩。
(四)推进城镇化要解决好发展持续问题
我国传统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土地等资源大量消耗,现已暴露出诸多弊端。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的理念,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依据城镇资源,环境容量,提倡城镇节能、节水、节地和综合利用;着力提升污染治理水平,强化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着力提升生态保护水平,提升社会生态保护意识,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完善城市绿地体系,以推动城市化的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黄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