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首《同桌的你》传唱了20年,成为无数80后的最爱。如今,高晓松联合导演郭帆,打造出同名电影,试图将当年的那一代歌迷再度拉回到校园里,他们能成功吗?
电影中国:20年的时光之后,再听《同桌的你》这首歌对您意味着什么?
高晓松:我喜欢自己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作品。很长时间我喜欢《雨后》和《月亮》,更长时间我喜欢《恋恋风尘》,再后来我喜欢《万物生》,我觉得我写的好与众不同,就是非常超越。包括《彼得堡遗书》等等这些东西。2012年的时候,在全国开作品音乐会,突然间我觉得《同桌的你》特别好,因为我听到一万两千人唱歌,女生先唱“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然后六千男生跟着唱“谁把你的长发盘起……”,我觉得作为一个搞艺术的人,自己对于自己手艺的判断,和真正你的作品影响前百万人的那种,带来的那种感动还是不一样的。我觉得写的特好的东西,《万物生》,《彼得堡遗书》其实没多少人听。但是《同桌的你》确实曾经抚慰过千万人的心灵。
这件事当我站在体育馆的台后面通过幕布看到的时候,心里还是非常感动。这首歌的意义是,一开始改变了我的人生,如果没有它,我相信我也还是会成名。但是你少年成名有一个好处,就是你没有戾气心里,因为戾气是常年的抑郁不得志积攒的。所以你心里比较阳光,就是你没有到范进中举似的,已经混成那魔鬼,在瓶里待了三千年再出来那种戾气和仇恨吧,就是你比较阳光。但是也有点不好,就是那些戾气跟仇恨实际上是成为大师的一块敲门砖。所以少年成名的人,由于心里太阳光,缺少那个沉甸甸的那种压在心里的那种东西。当你最后向大师企图迈进的时候,发现轻飘飘抬不起脚步,这是一个双刃剑吧。但是人生什么都有上面刀,爱情、婚姻都是双刃剑。
电影中国:现在中国拍摄关于青春初恋和校园这样的故事,是一个好的时机吗?
郭帆:差不多,我觉得影片类型的转型和它的就是受追捧的程度,是跟观影的观众有关的,之前就是这几年可能是80后,是一个主要的观影人群。所以他们的消费倾向就决定了这个影片的走向,那么我们希望怀旧,既然我们喜欢这个东西,那么肯定会有相应的东西出来。但是也不用多久,90后已经逐渐的占据了这个观影的主流,那么他们喜好就会决定后面的这个方向,所以这个可能跟创作者本身没有太大关系。可能也是受到市场的一些影响。
高晓松:实际上你看整个世界电影的发展,和世界电影的格局,怀念青春的电影,在任何时代,在任何国家,都是永恒的题材。你要说武打倒不是永恒题材,有的时候大家打两下,有的时候就不打。但是青春是永恒题材,我还没见到一个大型的电影市场,这一年没有几步怀念青春的电影,包括美国,永远有啊。美国还分成两种,一种是年轻人在那,校园里头瞎笔划,就是《美国派》那种电影,还有一种叫中年危机电影,是中年人怀念青春的电影。就他这一个青年青春,他还分成两大类型。而且两大类型都非常有市场。所以最重要的就是你拍的好不好,而不是说你这个题材如何。题材如何,有很多题材,比如历史题材,要等到比如说去年开始,什么《林肯》,150周年嘛,然后大家就来一通这个。然后我估计到过一阵子,伊拉克硅谷老兵的电影该出来了。就是在伊拉克受到的心灵伤害呀,然后回来融不进社会呀等。这都是所谓电影市场应景的,怀念青春我觉得没有这个问题。
电影中国:为什么之前国产电影很少会有这种青春题材的电影呢?
高晓松:因为我们的青春不连续,我们的青春被割断了20年吧,被割断这20年是不许被怀念的。大家多么想怀念,说实在的,我都觉得人家那青春才值得怀念,人家在云南,在东北,在北大荒、在西北,那些青春比我们更值得怀念。海拉尔多雪的冬天,是吧,伊敏河畔的手风琴声,我觉得那其实比我们学校里弹弹吉他,谈恋爱更值得怀念。问题是那之前,该他们怀念的时候,他们不允许被怀念。而我们又离青春还很近,还没到怀念的时候,什么东西都得沉淀沉淀,才能看见,才能分出层来吗,才能有鸡尾酒。所以终于轮到我们这一代人,就是差不多80年代成长的这些人,开始怀念青春的时候,所以这些题材才会在这几年开始出来。上一辈的青春,有机会能怀念的时候,但是我猜一下,因为导演已经离的太远了。当他们再去怀念那个青春的时候,他们都是60多岁了,将近70岁的导演了。他们还能不能有那样的那种激情。
因为通常一个创作者是这样的,他年轻的时候他沉浸在里面,他特别能绽放荷尔蒙,恨不得荷尔蒙都喷在荧幕上面。然后他到了四五十岁的时候他怀念的是青春。通常一个导演到六七十岁的时候,才怀念童年。你记得黑泽明最后拍的《袅袅夕阳情》等。就是他越老,他越觉得年轻的一页张目着爱情,那些盲目的那些奔跑,好像都没了意义。好像更多的离原因,缘由是因为童年的记忆,才导致了后来那些一切。所以老了也通常就怀念童年嘛。就是我老认为,一个人离死之前最后一幕,在脑子里回忆起来的,是自己刚开始第一次睁开眼睛看到的世界,你长长的一声,你一直以为你没想起来,其实没想起来,也不是被删掉了,你在不同的年龄,回想起不同的东西。就像我们这个年代,我们现在还能怀念青春,而且想不起童年,但是你一定没忘。我等到60岁的时候,我肯定把童年往事想的特别特别清楚。
电影中国:郭导,您觉得国内青春校园概念的电影会有多长的生命力呢?
郭帆:我不确定,我个人感觉可能还会有个五年左右吧,个人感觉啊。因为90后并没有表现出像我们这样的会,像我们80后这样会那么的喜欢,怀旧这东西,也许他们面对的压力跟我们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喜欢的那种东西,现在并没有特别的明确,如果明确的话也许我们这一波怀旧的这个风潮可能会过去,但会被他们这个东西取代,我估计五年之后,因为之后他们很快,甚至于00后都快出来了,都快成为主力消费人群了。其实电影消费啊,就是有刚性需求的。电影消费跟爱情是有关的,特别是上学的那些小男孩,他们要谈恋爱吗,所以就要带女孩去吃饭啊,然后去影院。因为电影院是一个比较私密比较黑的地方,他们都会喜欢去那个地方,其实他们在看什么其实不重要,关键是他们俩要去,去一个只有他们两人的地方,这是他们想要的这是一个刚需。
电影中国:有没有考虑过以后就是拍一部你这一代人的青春,中国电影未来会出现什么类型的青春电影?
高晓松:我觉得青春电影,基本上是分成两个大路线,一个叫残酷青春,就是越真越好,越狠越好。一个叫造梦青春,就是王子和公主,那样都很好,都也需求。人也需要梦,但是人也需要有的时候被看到残酷青春,然后狠狠的想起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我当然了,如果有一天让我拍,我肯定是拍残酷青春,因为我已经过了去造梦的那个年纪了。所以我觉得这一次,这个《同桌的你》选一个年轻导演拍,30出头的导演其实最好,因为他还能感受到那个温度,感受到那些所有好的那些夕阳下的那些长发,那些开学的时候风把领口吹开的那些体温还能闻得到。或者是缠绵直到黎明来临大家身上的那些味道,他还能都闻得见。但是我们这个年纪已经不太能闻见那些东西了。但是能闻见好多幽暗的时光里,那些残酷的东西,会都记得很清楚。
电影中国:怎么样的一个青春故事是一个好的故事?
郭帆:不装吧,就是别装,不要搞那些。其实我不太喜欢片子里面加了心灵鸡汤的话或者说是说教什么东西。我们没有任何人有资格像一个传教士一样,我以我这个年龄去告诉一个20岁的人,说你不应该这样这样,或者我告诉一个10岁的人,你不应该这样这样,我觉得我们没有资格。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选择的方式他们生活的方式,所以电影中不要传达这种东西,不要觉得你是一个过来人,你就可以给他们讲什么,我觉得只要真诚的把你当年你干过的事,或者说你编出来一个事不要太假就可以了,其实我觉得现在这个影片中基本上做到的是除了非典那一段是虚构之外,基本上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只不过我们把不同人发生的事,融合在了这,他们两个人身上而已。我觉得真诚是最重要的。
电影中国:20年的时光之后,再听《同桌的你》这首歌对您意味着什么?
高晓松:我喜欢自己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作品。很长时间我喜欢《雨后》和《月亮》,更长时间我喜欢《恋恋风尘》,再后来我喜欢《万物生》,我觉得我写的好与众不同,就是非常超越。包括《彼得堡遗书》等等这些东西。2012年的时候,在全国开作品音乐会,突然间我觉得《同桌的你》特别好,因为我听到一万两千人唱歌,女生先唱“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然后六千男生跟着唱“谁把你的长发盘起……”,我觉得作为一个搞艺术的人,自己对于自己手艺的判断,和真正你的作品影响前百万人的那种,带来的那种感动还是不一样的。我觉得写的特好的东西,《万物生》,《彼得堡遗书》其实没多少人听。但是《同桌的你》确实曾经抚慰过千万人的心灵。
这件事当我站在体育馆的台后面通过幕布看到的时候,心里还是非常感动。这首歌的意义是,一开始改变了我的人生,如果没有它,我相信我也还是会成名。但是你少年成名有一个好处,就是你没有戾气心里,因为戾气是常年的抑郁不得志积攒的。所以你心里比较阳光,就是你没有到范进中举似的,已经混成那魔鬼,在瓶里待了三千年再出来那种戾气和仇恨吧,就是你比较阳光。但是也有点不好,就是那些戾气跟仇恨实际上是成为大师的一块敲门砖。所以少年成名的人,由于心里太阳光,缺少那个沉甸甸的那种压在心里的那种东西。当你最后向大师企图迈进的时候,发现轻飘飘抬不起脚步,这是一个双刃剑吧。但是人生什么都有上面刀,爱情、婚姻都是双刃剑。
电影中国:现在中国拍摄关于青春初恋和校园这样的故事,是一个好的时机吗?
郭帆:差不多,我觉得影片类型的转型和它的就是受追捧的程度,是跟观影的观众有关的,之前就是这几年可能是80后,是一个主要的观影人群。所以他们的消费倾向就决定了这个影片的走向,那么我们希望怀旧,既然我们喜欢这个东西,那么肯定会有相应的东西出来。但是也不用多久,90后已经逐渐的占据了这个观影的主流,那么他们喜好就会决定后面的这个方向,所以这个可能跟创作者本身没有太大关系。可能也是受到市场的一些影响。
高晓松:实际上你看整个世界电影的发展,和世界电影的格局,怀念青春的电影,在任何时代,在任何国家,都是永恒的题材。你要说武打倒不是永恒题材,有的时候大家打两下,有的时候就不打。但是青春是永恒题材,我还没见到一个大型的电影市场,这一年没有几步怀念青春的电影,包括美国,永远有啊。美国还分成两种,一种是年轻人在那,校园里头瞎笔划,就是《美国派》那种电影,还有一种叫中年危机电影,是中年人怀念青春的电影。就他这一个青年青春,他还分成两大类型。而且两大类型都非常有市场。所以最重要的就是你拍的好不好,而不是说你这个题材如何。题材如何,有很多题材,比如历史题材,要等到比如说去年开始,什么《林肯》,150周年嘛,然后大家就来一通这个。然后我估计到过一阵子,伊拉克硅谷老兵的电影该出来了。就是在伊拉克受到的心灵伤害呀,然后回来融不进社会呀等。这都是所谓电影市场应景的,怀念青春我觉得没有这个问题。
电影中国:为什么之前国产电影很少会有这种青春题材的电影呢?
高晓松:因为我们的青春不连续,我们的青春被割断了20年吧,被割断这20年是不许被怀念的。大家多么想怀念,说实在的,我都觉得人家那青春才值得怀念,人家在云南,在东北,在北大荒、在西北,那些青春比我们更值得怀念。海拉尔多雪的冬天,是吧,伊敏河畔的手风琴声,我觉得那其实比我们学校里弹弹吉他,谈恋爱更值得怀念。问题是那之前,该他们怀念的时候,他们不允许被怀念。而我们又离青春还很近,还没到怀念的时候,什么东西都得沉淀沉淀,才能看见,才能分出层来吗,才能有鸡尾酒。所以终于轮到我们这一代人,就是差不多80年代成长的这些人,开始怀念青春的时候,所以这些题材才会在这几年开始出来。上一辈的青春,有机会能怀念的时候,但是我猜一下,因为导演已经离的太远了。当他们再去怀念那个青春的时候,他们都是60多岁了,将近70岁的导演了。他们还能不能有那样的那种激情。
因为通常一个创作者是这样的,他年轻的时候他沉浸在里面,他特别能绽放荷尔蒙,恨不得荷尔蒙都喷在荧幕上面。然后他到了四五十岁的时候他怀念的是青春。通常一个导演到六七十岁的时候,才怀念童年。你记得黑泽明最后拍的《袅袅夕阳情》等。就是他越老,他越觉得年轻的一页张目着爱情,那些盲目的那些奔跑,好像都没了意义。好像更多的离原因,缘由是因为童年的记忆,才导致了后来那些一切。所以老了也通常就怀念童年嘛。就是我老认为,一个人离死之前最后一幕,在脑子里回忆起来的,是自己刚开始第一次睁开眼睛看到的世界,你长长的一声,你一直以为你没想起来,其实没想起来,也不是被删掉了,你在不同的年龄,回想起不同的东西。就像我们这个年代,我们现在还能怀念青春,而且想不起童年,但是你一定没忘。我等到60岁的时候,我肯定把童年往事想的特别特别清楚。
电影中国:郭导,您觉得国内青春校园概念的电影会有多长的生命力呢?
郭帆:我不确定,我个人感觉可能还会有个五年左右吧,个人感觉啊。因为90后并没有表现出像我们这样的会,像我们80后这样会那么的喜欢,怀旧这东西,也许他们面对的压力跟我们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喜欢的那种东西,现在并没有特别的明确,如果明确的话也许我们这一波怀旧的这个风潮可能会过去,但会被他们这个东西取代,我估计五年之后,因为之后他们很快,甚至于00后都快出来了,都快成为主力消费人群了。其实电影消费啊,就是有刚性需求的。电影消费跟爱情是有关的,特别是上学的那些小男孩,他们要谈恋爱吗,所以就要带女孩去吃饭啊,然后去影院。因为电影院是一个比较私密比较黑的地方,他们都会喜欢去那个地方,其实他们在看什么其实不重要,关键是他们俩要去,去一个只有他们两人的地方,这是他们想要的这是一个刚需。
电影中国:有没有考虑过以后就是拍一部你这一代人的青春,中国电影未来会出现什么类型的青春电影?
高晓松:我觉得青春电影,基本上是分成两个大路线,一个叫残酷青春,就是越真越好,越狠越好。一个叫造梦青春,就是王子和公主,那样都很好,都也需求。人也需要梦,但是人也需要有的时候被看到残酷青春,然后狠狠的想起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我当然了,如果有一天让我拍,我肯定是拍残酷青春,因为我已经过了去造梦的那个年纪了。所以我觉得这一次,这个《同桌的你》选一个年轻导演拍,30出头的导演其实最好,因为他还能感受到那个温度,感受到那些所有好的那些夕阳下的那些长发,那些开学的时候风把领口吹开的那些体温还能闻得到。或者是缠绵直到黎明来临大家身上的那些味道,他还能都闻得见。但是我们这个年纪已经不太能闻见那些东西了。但是能闻见好多幽暗的时光里,那些残酷的东西,会都记得很清楚。
电影中国:怎么样的一个青春故事是一个好的故事?
郭帆:不装吧,就是别装,不要搞那些。其实我不太喜欢片子里面加了心灵鸡汤的话或者说是说教什么东西。我们没有任何人有资格像一个传教士一样,我以我这个年龄去告诉一个20岁的人,说你不应该这样这样,或者我告诉一个10岁的人,你不应该这样这样,我觉得我们没有资格。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选择的方式他们生活的方式,所以电影中不要传达这种东西,不要觉得你是一个过来人,你就可以给他们讲什么,我觉得只要真诚的把你当年你干过的事,或者说你编出来一个事不要太假就可以了,其实我觉得现在这个影片中基本上做到的是除了非典那一段是虚构之外,基本上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只不过我们把不同人发生的事,融合在了这,他们两个人身上而已。我觉得真诚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