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唐人好诗,宋人喜词,情和景穿梭于两个朝代,却仍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古代的文豪们寄托情感抱负于景物之中,巧妙地将其哀乐相反作用,鲜明强烈的反差艺术手法延续至今仍为广泛借鉴。本文旨在简单地对唐诗和宋词抒情方式的情景反衬的方面进行探索,以体会两者在情景关系间的共通之处。
关键词:唐诗;宋词;情景关系;反衬
一、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
明朝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提到“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由此可见,情和景是诗歌、词曲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两大要素。而中国古典诗歌最讲究意境,也就是指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一般是由情景关系构成,情为主,景为客,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成为诗词创造意境的关键。自古以来,或许是碍于时代、身份的限制,文人们都喜好借助外物来表达情思,通过万事万物酣畅淋漓地展现内心世界。“一切情语皆景语”,源自于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之中,一句看似简短的话,却包含了情和景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相成相因的紧密联系。如杜甫诗《春望》中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作者的情绪波动间接地从景物中催生体现;境非独谓景物也,感情,亦人心中之一境界。宋词之中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则烘托出了后半段的浮生恨娱少,所谓喧嚣欢乐都是别人的,诗人独忧大抵也不过如此。情和景的交错之间,喜怒哀乐无形地融入其中了。
二、唐诗、宋词中的乐景与哀情
“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融,荣悴之迎,互藏其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人们的定向思维中,美好的景物往往能带来欢愉情绪,而在古人的许多创作中恰好是反其道而行之。著名的山水诗人王维就有一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即客舍之外,天色正好,新长出的嫩柳条清新明丽,此番好景,作者应该静静安享才好,但景与情似乎是一对矛盾体,紧接着的名句便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即送别故人的惆悵和对故人日后生活着落的忧虑,均溢于言表,转变成丝丝哀愁在心头萦绕。从此诗中足以见得“乐景”更能突出诗人的伤感,与乐景写乐情的顺势思维截然不同,悲伤的情感反映在美好的事物里,于是人的情就愈显得哀与愁了。
回看历史上的一对“琴瑟甚和”的恩爱夫妻陆游和唐婉,在作品《钗头凤》中,词的上片“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意即回忆往昔,两人的甜蜜时光仿佛在昨天,美满幸福的婚后生活和下片之词“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形成鲜明的对照,被迫离异后两人的凄楚心境有深切同感,在记忆中的场景“夫妻携手共赏春色之下”,陆唐夫妇在分别之后的痛苦尤为凸显,直让人倍感叹息。联想起白居易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长恨歌》),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忘年恋情又何尝不是?青山绿水一片秀丽,可在缺少了杨贵妃陪伴的唐玄宗心中,除了孤寂悲伤,即便美景如斯,他也是什么都看不见了。
无论何时,文人寄托情感的方式总是以某种微妙的关系相联通,所写景物有时候从对立面的角度出发反衬作者的内心,利用忧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之间的矛盾,以乐写哀,往往能达到意外的艺术效果,提升了诗词的境界。
三、 唐诗、宋词中的哀景与乐情
相比之下,以哀景写乐情的手法似乎显得更加特别,王夫之曾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反衬之中,哀乐情绪会有被夸张之后加倍放大的可能,更具有感染力。“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塞下曲》),李白在这一诗中,前面三联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塞外的艰苦环境,以及紧张的战斗生活。哀景开篇,尾联却是以“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满腔豪情壮志收尾,前后对比与反衬,将士顽强、勇猛、斗志昂扬的情感极富煽动性地表达出来,使整篇情与景的表现淋漓尽致。
早在先秦时期,《诗经·采薇》中便开过此类表达手法的先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上半句是在以乐写哀,下半句则是以哀写乐。雨雪霏霏、冰天动地之时是征夫回归到时候,天气条件虽然恶劣,但满怀期待等着归来的亲人内心却是充满了希望之情,两者强烈冲突,哀乐之情趣,才更加隽永深远,耐人寻味。
只可惜,宋词多为抒发愁思,哀情居多,以乐写哀的作品甚少,以哀景写乐情的就更加稀有。古时的文人,生活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怀才不遇,情场失意的大有人在,而借助于文学作品的表达,以逃离现实的反衬方式,很自然地处理好了情与景的矛盾与统一的关系。以哀景写乐情的艺术性高于以哀景写哀情的惯性表达,往往更能给人以强烈的新鲜感。
时代更迭,时空在发展中不断变化,但不管如何,情与景的关系表达总不能分离,有言之“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世间万物承载了人的情感,即景被人为地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情与景之间的反衬也因其充满感染力的艺术效果而影响至今。唐诗、宋词就其本体艺术表达而言虽有差别,但都能在情与景的反衬中迸发出灿烂的新意,景之描述深刻,情之表达浓厚,作品愈发具有魅力,让后辈们敬仰和传颂,影响到更多的领域,丰富了人们内心及精神的世界。
【参考文献】
[1] 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古观轩出版社,2012
[2] 刘勰.文心雕龙[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
[3] 宋词三百首[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
[4]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5] 钟昌伟.浅谈唐诗情景交融的类型及艺术效果[J],发明与创新,2011(03)
关键词:唐诗;宋词;情景关系;反衬
一、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
明朝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提到“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由此可见,情和景是诗歌、词曲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两大要素。而中国古典诗歌最讲究意境,也就是指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一般是由情景关系构成,情为主,景为客,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成为诗词创造意境的关键。自古以来,或许是碍于时代、身份的限制,文人们都喜好借助外物来表达情思,通过万事万物酣畅淋漓地展现内心世界。“一切情语皆景语”,源自于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之中,一句看似简短的话,却包含了情和景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相成相因的紧密联系。如杜甫诗《春望》中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作者的情绪波动间接地从景物中催生体现;境非独谓景物也,感情,亦人心中之一境界。宋词之中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则烘托出了后半段的浮生恨娱少,所谓喧嚣欢乐都是别人的,诗人独忧大抵也不过如此。情和景的交错之间,喜怒哀乐无形地融入其中了。
二、唐诗、宋词中的乐景与哀情
“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融,荣悴之迎,互藏其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人们的定向思维中,美好的景物往往能带来欢愉情绪,而在古人的许多创作中恰好是反其道而行之。著名的山水诗人王维就有一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即客舍之外,天色正好,新长出的嫩柳条清新明丽,此番好景,作者应该静静安享才好,但景与情似乎是一对矛盾体,紧接着的名句便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即送别故人的惆悵和对故人日后生活着落的忧虑,均溢于言表,转变成丝丝哀愁在心头萦绕。从此诗中足以见得“乐景”更能突出诗人的伤感,与乐景写乐情的顺势思维截然不同,悲伤的情感反映在美好的事物里,于是人的情就愈显得哀与愁了。
回看历史上的一对“琴瑟甚和”的恩爱夫妻陆游和唐婉,在作品《钗头凤》中,词的上片“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意即回忆往昔,两人的甜蜜时光仿佛在昨天,美满幸福的婚后生活和下片之词“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形成鲜明的对照,被迫离异后两人的凄楚心境有深切同感,在记忆中的场景“夫妻携手共赏春色之下”,陆唐夫妇在分别之后的痛苦尤为凸显,直让人倍感叹息。联想起白居易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长恨歌》),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忘年恋情又何尝不是?青山绿水一片秀丽,可在缺少了杨贵妃陪伴的唐玄宗心中,除了孤寂悲伤,即便美景如斯,他也是什么都看不见了。
无论何时,文人寄托情感的方式总是以某种微妙的关系相联通,所写景物有时候从对立面的角度出发反衬作者的内心,利用忧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之间的矛盾,以乐写哀,往往能达到意外的艺术效果,提升了诗词的境界。
三、 唐诗、宋词中的哀景与乐情
相比之下,以哀景写乐情的手法似乎显得更加特别,王夫之曾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反衬之中,哀乐情绪会有被夸张之后加倍放大的可能,更具有感染力。“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塞下曲》),李白在这一诗中,前面三联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塞外的艰苦环境,以及紧张的战斗生活。哀景开篇,尾联却是以“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满腔豪情壮志收尾,前后对比与反衬,将士顽强、勇猛、斗志昂扬的情感极富煽动性地表达出来,使整篇情与景的表现淋漓尽致。
早在先秦时期,《诗经·采薇》中便开过此类表达手法的先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上半句是在以乐写哀,下半句则是以哀写乐。雨雪霏霏、冰天动地之时是征夫回归到时候,天气条件虽然恶劣,但满怀期待等着归来的亲人内心却是充满了希望之情,两者强烈冲突,哀乐之情趣,才更加隽永深远,耐人寻味。
只可惜,宋词多为抒发愁思,哀情居多,以乐写哀的作品甚少,以哀景写乐情的就更加稀有。古时的文人,生活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怀才不遇,情场失意的大有人在,而借助于文学作品的表达,以逃离现实的反衬方式,很自然地处理好了情与景的矛盾与统一的关系。以哀景写乐情的艺术性高于以哀景写哀情的惯性表达,往往更能给人以强烈的新鲜感。
时代更迭,时空在发展中不断变化,但不管如何,情与景的关系表达总不能分离,有言之“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世间万物承载了人的情感,即景被人为地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情与景之间的反衬也因其充满感染力的艺术效果而影响至今。唐诗、宋词就其本体艺术表达而言虽有差别,但都能在情与景的反衬中迸发出灿烂的新意,景之描述深刻,情之表达浓厚,作品愈发具有魅力,让后辈们敬仰和传颂,影响到更多的领域,丰富了人们内心及精神的世界。
【参考文献】
[1] 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古观轩出版社,2012
[2] 刘勰.文心雕龙[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
[3] 宋词三百首[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
[4]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5] 钟昌伟.浅谈唐诗情景交融的类型及艺术效果[J],发明与创新,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