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疟疾媒介及其防制问题
【机 构】
: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出 处】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发表日期】
:
1982年03期
其他文献
本文报告了罗甸县某一布依族村庄1982年4月发生的一起伯氨喹啉药物性溶血反应的调查结果。576人服药,81人发生溶血,反应率14.06%,其中男性反应率(19.87%)明显高于女性(7.20%),而有近亲婚配家族的35人溶血29人,溶血发生率高达82.86%。81例溶血患者中75例红细胞G6PD有不同程度的缺乏,其溶血特征与之遗传特点相吻合,而未溶血者G6PD活性基本正常,表明该起溶血反应系由于体
期刊
本文报告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敏感性反应的体内7天法和4周法、体外微量法以及我们参照7天法改进的简化法,于1974~1983年对海南岛11个疟区县202个居民点内1,624例恶性疟现症患者和带虫者的调查结果。抗氯喹恶性疟在海南岛出现后,扩散较快,已遍及岛内恶性疟流行区,约51万人口受到威胁,山区尤为严重;抗性的比例和程度均高,且较稳定,抗性病例中R Ⅱ和R Ⅲ约占半数,配子体携带率高
期刊
本文报告日月潭按蚊对间日疟原虫易感性的实验观察结果。以8例间日疟患者血离体感染8批日月潭按蚊,其中4批腺感染率达100%,阳性腺指数平均为3.73。原虫在蚊体内发育良好,在感染后第8天卵囊分化,第9天涎腺阳性,其发育速度和分化卵囊体积均和在微小按蚊体内者一致。说明该蚊对间日疟原虫具高度易感性。其自然感染率低主要是偏嗜畜血的习性所致。显然,该蚊在一定条件下可起重要传疟作用,不应忽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