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琢玉”中幸福成长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s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具体表现。要想创作一篇好的作文,则需要反复修改,精雕细琢,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作文自改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叶圣陶谈论作文修改的时候明确说道,“改”与“作”存在密切的关系,而“改”的优先权则属于作文创作的本人。当前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中也提出:“应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然而,在当前初中作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只希望快点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写作任务,而老师则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精改细批”,部分学生在老师批改完之后只是单一地关注分数或者是等级,其间缺少了学生自改的环节。我们要重视对学生作文自改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琢玉”中幸福成长。本文通过具体分析初中学生作文自改能力的培养策略,指导学生在“琢玉”中幸福成长。

一、激发学生作文自改内驱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作文自改能力,老师可采用讲述故事、名言警句等方式激发学生进行作文自改的兴趣,从而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三分文章七分改”,这是前人对待文章写作时的态度,有不少关于修改文章的故事流传下来。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有“批阅十载,增减五次”的说法。老师可将这些经典故事融入到作文课程教学中,以此打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知道一篇好文章是需要多次修改完成的。再例如,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在《作文论》中讲道:“我们需要自己去探究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术等问题,逐步领悟写作的真谛。”为了有效提升初中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便需要老师重视对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培养,合理选用名言、铭文来启发学生,让学生主动收集关于写作方面的知识点。同时,老师可利用每一堂语文课的前5分钟时间,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阅读心得,领悟其中的道理,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深入认识精修细改的思想。

二、采用互改丰富写作经验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认为,学生如果能够在情感上喜欢上写作,思想意识上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积极思考怎样写好作文,这样便能够有效提升写作水平。其中,培养学生作文自改能力时,指导学生互相批改作文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让学生相互之间修改,强化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不但能够提升作文教学的效率,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情感。例如,让学生以“桥”为主题写作时,有的学生写道:“我赞美桥的辛勤。清晨,拱桥迎来了第一辆早班车;深夜,桥上闪烁的灯光送走了最后一批夜班工人。每日,无数车辆从它身上驶过,成千上万的人们从它身上走过,脚下的流水一刻不停地冲击着它。然而,它从未有过半点倦怠,也从未有过半句怨言,它只是埋头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行着自己的职责……”还有学生写道:“桥,是通向目的地的必经之路。人们在为到达终点而欢欣的时候,往往忘记了这曾经走过的桥,而桥却无私地把自己贡献给人们,甘当人们的垫脚石。”针对这两段文字,首先,学生在相互进行作文批改的时候,需要认真阅读全文,一一检查作文写作格式是否出现了错误、卷面是否整洁、段落安排是否合理。同时,还需要检查文中是否有错别字、病句、标点运用错误,并将其明确标注出来,让作文写作者自己进行修改。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还能够让学生明确常常发生错误的地方,从而避免在下次写作中发生类似的问题。其次,学生互相修改作文的时候应尽量用欣赏的眼光阅读,找出别人作文中的亮点,并将其标记出来。其中,写评语的时候应该始终坚持评改标准、客观公正的原则,字词应用上做到准确、文明,明确指出写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同时,给予学生写作分数的时候应始终保持公平公正的心态,并根据实际情况给出分数。老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为学生提供多篇文章作為范例,让学生在互改的过程中找出存在的亮点,当亮点越多时,所得分数则越高。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初中作文的写作要求,正确了解自身作文的写作水平,有效激发学生大胆创作的欲望。最后,作文批改完成之后再返回给作者,并将文章中的错误标记出来,让作文写作者再次进行修改。一旦作文写作者存在不一致的意见,双方则可以再进行交流,以便在互改中丰富写作经验,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自改能力,让学生在“琢玉”中幸福成长。

三、教给评改方式让学生掌握自改评改要领


  培养初中学生自改能力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确怎么评改、评改什么。其中,评改什么主要指的是作文的评改内容与范围,而怎么评改则主要指的是评改的方法和评改要领。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评改要领,老师需要进行具体指导。在作文写作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了解作文评改的内容,如字、词、句、标点、书写格式、立意选材、篇章结构、表现方法等。同时,还需要向学生讲解评改的基本方法,如增补法、删除法、调整法、分步评改法、改换法、比较推敲法等。为了帮助学生更加快速地理解和掌握评改方法,老师可将作文自改的内容归纳为“六看”,即一看字、词、句,二看标点和格式,三看立意和选材,四看表达方式,五看作文的语言,六看作文的结构。将评的方法归纳为“三评”,即看字、词、句做点评,看段意、看表达,看衔接、选材、结构、语言和表现方法。初中作文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老师可合理应用互评的方式增强学生的作文自改能力,为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促使学生在“琢玉”中幸福成长。

四、优化操作训练增强学生自改能力


  初中作文评改过程中,老师应该尽量将作文的评改权、指导权留给学生。初中作文的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可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操作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作文评改过程中,深入感受作文写作的方法,尝试作文自改方式,促使学生逐渐学会互助,学会思考。其中,让学生自主评改作文时可采用学生单独评改,或者是合作评改他人文章的方式。整个评改的过程中,由于中等水平的文章最具代表性,有中心思想,结构也比较清楚,语句通顺,老师可指导学生将互评的重点放在这类文章上。同时,老师应该允许学生对这类文章的写作存在争议,让学生在进行问题争论的过程中明确写作方法,让写作思维变得更加周密,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作文自改能力。
  初中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阶段。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理念,尽量将作文的修改权利交还给学生,注重激发学生进行自改的信心,让学生端正写作的态度,逐步形成独特的写作风格,让学生在“琢玉”中幸福成长,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作文自改能力。
  作者简介: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容县灵山中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叶老曾经说过:“阅读要达到真正理解的地步,是要经过练习的,笼统看一两遍,是不能够真正的理解的。”这里强调的“练习”,就是带领学生逐步学会阅读。学会阅读的着眼点就是要关注“语言的形式”,比如“词句的样式”“文章的结构”“描写的方法”等。语言训练点,依体而落,不求多,贵在精,要遵循一个“认识——实践——迁移”的过程,设计拾级而上的阶梯式活动。学生在语言中来回攀爬,才能让习得的言语智慧真正落地生根。一、
期刊
电子白板具有互动性强、形象丰富、及时更新等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巧妙地利用这种工具展开教学,促使学生更投入地学习。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组织各种有趣的小游戏,促使学生在游戏中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教师也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多维互动功能,引导学生对某些问题进行专项讨论;教师还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促使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小学低年级学生比较活泼好动,采用电子白板
期刊
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不难看出,学生思维的发展离不开扎实有效的实践操作,但操作必须要以语文课程的本体属性为基础,以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为己任。只有紧扣文本,发展语言,实践操作才能为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奠基。苏教版四下《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的哲理性文章,讲述了用不同方法切苹果,所看到的景象完全不同,从而告诫人们做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进行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换句话说,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对昆虫非常着迷的故事。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这样的一篇课文怎样让学生学有所获,又怎样在课堂上使语文味得到落实呢?语文课就是朗读课。在读上下功夫,文理会内化于心,文法也会逐步彰显。一、反复朗读,了解内容  一篇课文反复读,就能
期刊
有诗云:“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语文教学忌讳面面俱到,需要在一篇文本的整体视角下,遴选出最具价值核心点,由细节切入整体,借助文本中的“一点红”,映衬盎然的“动人春色”。本文从《李广射虎》一文教学片段出发提出要依托学情,以学定教;聚焦细节,启发探究;渲染情境,倾吐表达,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高效发展。【教学案例】  师:初读了课文,文中的李广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神勇无比。  
期刊
学生语言积累量的多少,对表达能力的强弱有着直接的影响。很多学生常常心里明白,却很难找出一个最为妥帖的词语来表达。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将帮助学生进行词语积累作为重要的任务。第一学段作为母语正式学习的起始阶段,就要在丰富识字方法、夯实写字能力的基础上,多培养学生对语言尤其是对词语的感知能力,继而在理解的基础上丰富语言积累。笔者即以苏教版二上《美丽的丹顶鹤》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一、对比阅读
期刊
提到习作,不少学生下笔难言,觉得无内容可写,其实,农村田园天广地阔,色彩斑斓,只是身处其中的孩子对此熟视无睹,因而写出的作文常常缺少田园生活气息,当然也就缺乏真情实感了。那我们该如何利用田园特有的丰富资源,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体验,乐于表达呢?如何让学生将这些很好的素材移植到习作之中呢?一、田园观察——从自然散步中积累习作资源  1.绘景观之风韵。大自然是位伟大的艺术家,它有无穷的魔力,创造出各
期刊
人物名片史记冬,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副校长,泰州市学科带头人,江苏省普通话测试员,“语文主题学习”名师。先后荣获省、全国赛课第一名。在语文教学研究实践中,提出了“智用语文”的教育主张,形成了厚重而又轻灵、深刻而又生动的教学风格。在省内外开设观摩课三十多节,有二十多篇论文见诸省级刊物。  记 者:史老师,这几年您作为名师数十次应邀到全国各地上课,受到了一线老师的好评,说您的课颇有创意,对此,您怎么看
期刊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最直接最集中的途径,但在现实教学活动中,习作教学研究受重视的程度与其重要地位并不相称。农村学生写的习作不是亲身经历的事,没有自己的感受,普遍说空话,说假话,少见创造的火花,难觅有生活灵性、学生个性的佳作。笔者一直扎根农村教学,深深地感到一种紧迫感,同时又清楚认识到农村教学滞后的严重性,尤其是在习作教学上,农村学生缺乏自我感受的体现。思及眼下的习作
期刊
“阅读是为了活着。”——曼古埃尔所撰《阅读史》,开篇引法国作家福楼拜1857年的一句话。  “读书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烦嚣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谄。”——贾平凹  这两句话把读书的目的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而且,它较为深刻地道出了阅读“精神性”的特质:唯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