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山:智慧城市不只是城市的梦想

来源 :智慧城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oo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强调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对城市运行管理的“共享协同”和“应急处理”等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这一时期,智慧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智慧城市的理念为未来城市发展展现了一幅美好蓝图,然而作为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城市发展战略,我国建设智慧城市还面临一系列的瓶颈。本期《智慧城市》将对话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先生,希望以他多年来对信息化的研究和观察,通过睿智的话语让读者们能对“智慧城市”有一个新的认识。
  《智慧城市》:请问从现代化、信息化的角度分析,什么是智慧城市?
  杨学山:智慧城市是依附在城市运行、管理、建设上的,它不是一个独立的概念,是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的结合,是当前阶段城市现代化、城市信息化的共同标志性概念和关键的实践环节。从城市的现代化来看,在信息化条件下,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城市发展的各个部分。我们可以把城市活动分为四大板块,即运行管理,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和百姓生活,这四大板块没有一块不被深深烙上信息化的烙印。比如在城市的运行管理中,北京市东城区的数字城管项目现已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其实质就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用一种新的方式把城市每一天、每一个平方米所发生的事件都记录下来,并及时进行处理。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在达到一定成熟度时,城市的现代化就会由信息化来引领。
  从信息化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经历了几十年的过程,已经渗入了城市活动的各个方面,而且正在逐步朝向更加复杂、更加综合的方向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传感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其他信息化技术的诞生,使得城市的运行管理发生极人的改变。可以说传感技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使城市信息化的运用进入了新阶段,而这一阶段的名称就是智慧城市。
  所以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新阶段。但是,目前中国的智慧城市离真正的智慧城市还有很远的距离。
  《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信息化手段的支撑,作为政府部门应如何引导信息化建设,并进—步促进智慧城市发展?
  杨学山:政府在推进智慧城市的发展时应当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政府部门间应该提高对智慧城市概念的认识。对于新生事物最重要的就是认识,有了认识才能有新的制度,才能产生动力。没有认识,制度改不了,动力不存在。智慧城市作为新生事物会产生一系列重大变化,尤其是会打破部门之间的屏障,这会使政府很多原先的制度无法适应这一系列的改变,从而引发利益格局的转变。举个例子,北京西客站在运作了十几年之后,直到去年才与地铁相通,但直到现在一号线与九号线在军事博物馆站仍尚未开通,这样的情况在老百姓看来很难理解,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呢?因为西客站属于铁路部门.而地铁属于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对智慧城市的认识,将带来的变革是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决不能再出现这样无穷无尽的屏障:
  第二,政府应具有全局远瞻观念。智慧城市与信息技术应用最大的不同在于,不再是原先一个部门所提供服务的信息化,不再是一个企业自身的信息化,而是与城市当前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完全结合起来:
  第三,政府应调节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进城市现代化是政府的一个责任,运行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主体是政府。而经济现代化、产业现代化的主体是产业。政府在百姓生活这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是建设、运行和维护,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应当以市场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所以智慧城市的建设,无论是运行还是维护,政府所体现的应当是引导作用,不论是公益性的还是市场性的,都应当以市场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资源配置效率更高。
  《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构建可以为信息的公开化和共享化带来便利。但是目前各部门间、各领域间的信息还无法真正实现共享,这为将来的信息整合带来了很多不便。那么,如何以政策的手段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
  杨学山:第一层意思:智慧城市确实要求信息的互联互通,像我刚才提到铁路和地铁的问题,其本质应当沿着这件事情本身的业务为主线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业务的互联互通。所以智慧城市就是要求跨部门、跨企业的信息共享。
  第二层意思:我总结为共享一定需要,但共享不能泛化。信息共享,并不是追求完全的共享,这里所提到的共享其实是指业务上有连接才能去共享信息。因为在智慧城市中,很多的业务存在交叉,例如交通和规划属于两种业务,但这两种业务当中存在着交集:规划如何适应交通的需要,交通如何为规划来服务,这当中就产生了信息共享的要求。因而智慧城市的信息共享是业务上有联系的去共享,没有联系的就不必共享。
  《智慧城市>:信息的公开化、共享化,也会大大增加信息的不安全因素。那么,如何设定好对城市的核心数据访问权限,界定好公共信息的产权归属问题,划定信息公开的程度和边界,进行对信息的查询权、处理权、保管权等多项信息相关权益的立法与司法?
  杨学山:这个问题我分为信息公开,信息安全和信息权益三块来阐述。
  信息公开。首先公开的是什么?更多的是政府的信息公开和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公开,这其实是指其在公共领域、企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和公共服务,所以国务院有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共领域的信息公开遵循的原则是“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但实际上到目前,我国的很多部门都没有做到这点。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项目申请公开的时候往往就是一个批文,中间的信息却没有,如果这当中没有涉及个人信息和商业秘密的话,那就应当公开出来,这样才能达到公众监督的目的。
  信息权益。目前这在信息共享的问题里很突出,以前政府只有管理物质财产的意识,并没有管理信息财产的意识。但当下将信息作为一种资源、一种资产来管理,是一种必然趋势,可无论从制度上还是价值核定等基础配备上,都存在缺口。目前虽然有一些企业已经将信息作为资产来保护,但大部分仍然处于没有管理的状态。
  信息安全。首先要说,信息公开不存在信息安全问题,因为本来属于公开的信息就是任何人都可以获取的。理论上说,信息安全就是“不泄露、不篡改、不滥用”,但实际上操作起来是比较复杂的。   “不泄露”就是不泄密,指的是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目前国家机密有设国家保密法和相关的机构处理,所以保护得很好;商业秘密则有企业保护自己秘密的权利;个人隐私的保护目前是比较薄弱的。虽然工信部牵头制定了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标准,但理念上以及拥有该类信息的机构意识上和技术手段上仍有欠缺。于是人家都会遇到过,明明没有提供过个人信息,却被对方得知的情况。
  “防篡改”也是比较严重的问题,比如一些个人信息被篡改等事件也是层出不穷,所以主要还是归为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问题。
  “不滥用”问题是指拥有受保护信息的机构或者个人滥用信息去获得利益。这就属于法律和法规的意识淡薄,应当通过法律打击来制止和避免该类事件的发生。
  《智慧城市》:目前我国有上百座城市都将智慧城市纳入到规划和建设之中,但都还处于发展阶段。您认为,目前智慧城市的建设还面临哪些挑战?
  杨学山:目前离我国建设完备的智慧城市目标任重而道远,其中面临着很多挑战。首先最人的问题是政府、企业对于智慧城市是什么、为什么建设智慧城市和不同的城市应该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建设智慧城市等问题存在疑惑。面对这些问题,城市管理者和智慧城市的推动者在认识和方向上不够清晰。再者,我国在建设智慧城市需要具备的基础,即技术、产业、人才和商业模式等环节还郜比较薄弱。
  《智慧城市》:面对挑战,智慧城市建设者是否可以从一个模式上套用发展道路?
  杨学山:分析各个试点城市发现,发展好的城市都不是从概念到概念、从模式到模式、从模型到模型的单一发展套路,而是因地制宜。概念、技术和应用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点。在我们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共同的东西,甚至在框架模型上看起来一样,但是到实践的时候会发现存在本质差异。比如宁波跟佛山这两座城市有很多相似之处:二者部是工业为主的城市且具有敦实的经济基础。但是,同样的模型和框架决不能同时套用在他们身上。智慧城市要往前看,更要往后看。各个城市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不太一样,能支撑智慧城市的认识、技术水平、智慧基础,也包括市民的能力、市民的接受程度都不一样。所以不管是实践还是理论,都要向前看、也要回头看,这很重要,向前看和回头看提示是否把握了城市管理的本质。如何把IT技术和城市结合起来使城市发展得更好、管理得更好、人生活得更好,这是本质问题。
  《智慧城市》:对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您有何政策建议?
  杨学山:政府需要做好四件事情:第一,需要提高对智慧城市的认识。把智慧城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弄清楚,怎样做到不同城市因地制宜,这需要出台一个指导性的文件:第二,需要树立智慧城市的典型。工信部和浙江省签署了一个“十三城市、十五个典型”的试点项目,在某一个领域树立起典型,起到良好的标杆作用:第三,需要避免“炒概念”式的盲目建设智慧城市:第四,需要通过智慧城市的发展,使提升城市现代化水甲和信息技术、信息网络和信息安全之间能够协同起来。
其他文献
毫无疑问,我们已经身处一个快速变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不仅仅是互联网行业本身,传统行业互联网化的速度也在明显加快,而移动技术的发展更是加剧了这个趋势。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快也已经成为当前的主旋律。对于绝大多数用户而言,快速变化的业务正在驱动着IT基础设施的快速变革,也对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特别是在这个大智移云的时代,除了要实现数据中心的快速构建和灵活部署,还需要能从容面对高密
期刊
在过去的50年间,雅虎、思科、微软、节果、阿里巴巴、腾讯等众多的公司先后出现在IT领域最受瞩目的聚光灯下,各领风骚。在人们津津乐道于各个公司产品对生活的改善,对技术潮流的引领时,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些潮背后的秘密。  冥冥之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隐藏在热闹纷繁之后,不露声色间,已经包围了我们的生活。它,就是网络化。围绕人为核心,网络化的最终目标是将与人相关的一切互联互通。  吴军先生在《浪潮之巅》中说:
期刊
曾几何时,国外甚至香港等地的影片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购物时仅需刷一下手机,便完成了费用支付,无需找零甚至无需签字确认,方便快捷。炫酷的生活方式,令人羡慕不已。而今,这样的日子也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  去超市买两瓶酱油不用掏钱包:去饭店吃饭不用刷信用卡,拿出手机在POS机上“嘀”一声,就能轻松付款。近年来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万式悄然走进一些大城市的超市和零售店。对于商家和百姓来说,智能手机
期刊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数据正将其触角延伸到各大行业,相对传统、保守的制药行业也按捺不住,开始了新的尝试。如今,仿制药研发也逐渐融入互联网思维及大数据、众包等理念,开创仿制药临床评价与开发的新模式。  就在8月底,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宣布,将与医疗信息化企业东软集团合作,共同开展以阿司匹林肠溶片生物等效性研究和儿童药物最佳剂型开发为主的开放式大样本研究。希望通过对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患者的大数据调查
期刊
国家智慧城市健康发展指导意见的出台,各类智慧城市参与者的积极涌入,以及政府数据的不断开放,这些因素将会推动建设模式的不断刨新,逐步引导市场力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中国的智慧城将取得进一步发展。据预测,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将呈现出以下趋势:  更多互联网企业将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中  据预计,2015年,随着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的快速转变,更多的互联网企业将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以阿里和百度为首
期刊
近日,宁波举行的第四届智博会成了众多“IT控”关注的焦点,数千款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智能技术和应用产品集体亮相,不仅新奇好玩,更让参观者“触摸”到了未来世界的无穷魅力。  智慧制造成就“无人工厂”“立体仓库旁,智能堆垛机上下移动,快速识别电子标签后,将库存的物料自动送至智能引导车:智能引导车将根据电脑指令,选择各自的轨道,并将物料分运至不同的生产线:生产线上,不同种类的工业机器人或焊接、或装配
期刊
对任何事物的认识总是呈螺旋式上升,智慧城市也不例外。从媒体的角度看,智慧城市正在从1.0时代,上升为2.0时代。之所以有如此说法,一方面,解决方案提供商正在对之前智慧城市的建设经验进行沉淀;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全新的实践模式,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实时地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  智慧城市1.0时代,骨感略多  自2008年提出“智慧城市”一词以来,其曾经风光一时,但也曾经很骨感。应该说,在1.0时代
期刊
数据已逐渐成为信息时代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产,但在另一面,各种网络终端激增生成的海量数据,在网络世界中表现出无序生成与泛滥的特征:体量浩大,非结构化,价值大密度低,人们期望找到一种能够更加“智慧”的方式处理这些数据。2008年,IBM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Smart Planet)”的概念,采用新的信息处理技术把大量收集到、感知到的数据进行汇聚与分析,为人类生产、管理、消费等不同领域提供“智慧”,为
期刊
在北京举办的2015年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围绕“互联网+”带来的跨界融合做主旨发言。她认为 现在“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引起高度重视,首先,它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跨界融合,与之前只是在信息工业领域中的跨界不同现在是跟各行各业之间实现融合,这种跨界是前所未有的,且它将重塑工业和互联网的生态。在这当中,由于跨界,协同是非常重要的。  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深度变革着
期刊
在科幻电影里,我们常常能看到形形色色的机器人“大行其道”。如今,新型服务机器人的出现,使得机器人参与家庭生活成为了现实。尽管大多数的机器人都只会“埋头干活”,不会说话也不能和我们互动,可以说基本上仍然还是工具的属性。  然而,在科技界永远不缺乏创意和创新,就在今年6月,有外国公司开发了一款名叫“Mussio”的新型智能机器人,教小孩功课、回邮件等“高难度”任务都难不倒它。而在去年的6月,号称世界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