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上演“双城记”

来源 :国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sheng05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未来一两年来看,外贸形势悲观一些;长期来说,未来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期。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暖,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描绘的一样,中国经济正在经历这样一个矛盾的阵痛期。从未来一两年之内的短期来看,外贸形势悲观一些;长期来说,未来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期。
  从国际角度看,美国次贷危机可能还会爆发,2011年上半年,我国对外贸易可能会是20%-30%的增长,但如果下半年的局势发生剧烈变化,结果将很难预料,不妨深思一下,像美国这样的国家能够走回贸易平衡吗?2010年中国的贸易顺差是1800多亿美元,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是2700多亿美元——相差几乎接近1000亿美元。
  从国内角度看,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土地升值问题也是影响中国经济的重要因素。如果按照所谓的拐点论来说,土地的拐点可能到的更早,对未来的影响也会更加深远。
  从国际角度看,由国际粮食不断上涨的趋势可以发现,国际进口商品的价格在不断地提升,这些对中国的贸易增长都会形成非常巨大的压力——因为我们的成本在不断上升。
  而这个上升表现的发展阶段,恰恰在“十二五”产业结构升级转变剧烈的时期。无疑这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压力,但是同时它又是巨大的转换动力。因为如果企业不产业结构升级,不想办法提升产业附加值,就没有办法消耗资源上升的压力,从而无法生存下去。因此说这种压力会倒逼企业进行产业结构升级。
  贸易的角度上,从外向型发展国家的工业化经验来看,总是存在着进口和出口互相促进发展的类型。具体来说,进口的技术结构比出口技术结构高一个档次。出口纺织品的时候就在进口生产原材料;出口原材料换汇回来再出口机电产品和电子产品——进口促进出口。
  “十二五”期间,国家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很重要的位置。去年我国进口机电产品中,单项值最大的是芯片。事实上,这完全可以转换成国内生产。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我们能够培育下一代出口的产品,最终可以生产出来足够的外汇满足进口需求。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在“十二五”期间会表现的非常强劲。尤其是次贷危机使发达国家重化工业在中国生存不下去。美国即使复苏达到3%的时候,工业设备利用率只有72%。这说明其产业复苏非常弱,此时加快我们的产业升级进程是非常有利的。
  “十二五”期间,我们可以从发达国家大量引进设备,利用他们重工产业活不下去、次贷危机等新一轮危机爆发的机会,引进技术实现产业升级。对外贸易“十二五”期间可能会出现一段时间的逆差,但是预计“十三五”就会换变为顺差。
其他文献
1前言热轧带钢在轧制、冷却和运输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诸如纵向弯曲、横向弯曲、边浪以及中间瓢曲等形状缺陷。这些缺陷如果不得到一定程度的消除,进入酸洗槽后,容易损坏挤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