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危机”在《辞海》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潜伏的祸机,二是指生死成败的紧要关头。
对于危机中西方有不同的理解,中国人习惯于用 “危险加机遇”来理解“危机”。而西方的“危机”是指矛盾冲突即将发生的临界点,是一种临界状态。在西方国家,危机有“五性”。是指“具有前景不确定性、后果连带性、决策紧迫性、过程突变性、威胁根本性的事件”。
1 新闻传媒在公共危机处置中的表现和作用
公共危机一般都伴随着突发事件而产生。正是因为新闻追逐“事件”的基本属性使然,新闻传媒对危机事件的发生和传播有着一种近乎疯狂的本能。面对公共危机的发生,新闻传媒采取的报道手段可谓五花八门,这不但体现出新闻媒体的水平和能量,也考验着各地各级政府在公共危机处置中应对媒体的能力和水平。以最近时常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为例,从牛奶到米面,从地沟油到添加剂,围绕着企业经营发生的各种社会事件层出不穷,引发的公共危机持续不断。面对公共危机,有的企业积極应对体现出大家风范,有的则遮遮掩掩欲盖弥彰,有的甚至弄巧成拙引火烧身。
公共危机的产生,不能简单的视为是传媒的无形之手在推波助澜,其中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被忽视,那就是信息的不对称。所以说,满足公众知情权,打消社会疑虑,在公信力丧失的大环境下,公权力唯有更加坦诚,才能让公众建立在想象之上的猜测不再继续发酵。
2 公共危机产生的规律
众所周知,在探讨公共危机的产生的过程中有三个著名的法则,它们是“海恩法则”、“蝴蝶效应”和“墨菲定律”。
196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了著名的“蝴蝶效应”。其研究认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映,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蝴蝶效应”在社会学界用来说明: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戏称为“龙卷风”或“风暴”;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或称为“革命”。笔者试举过19省市对阶梯电价进行听证的案例,一个小小的物价波动,就有可能引发一场席卷全国的“蝴蝶效应”。
墨菲是美国爱得华空军基地的一名测试工程师,他提出的墨菲定律是 “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向坏的方向发展,就一定会向最坏的方向发展”。比如,有一个工具箱在下班后,没有及时地取走放好,而是被遗忘在某个高处。该工具箱在某个时间,自行从高处落下来,工具箱不仅是摔破在地面上,还可能砸中了某个人的脑袋上,……接踵而至的是一连串麻烦的事情发生了。所以,墨菲定律提示我们,进行事故预警,重视危机管理,防患于未然。
墨菲定律揭示了一些现象和事实,犯错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也是社会进步和成长历程中必经的环节,不论科技多发达,事故总会发生。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著名法则告诉我们,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规律,虽然最初可能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细小事情,但由于当事人的疏忽和麻痹,事情的发展往往朝着相反的方向而一发不可收拾,最终酿成公共危机事件。所以,要重视全局性,重视可能性,重视小概率,要看人所未见,想人所未想。无论是企业还是自己的生活,当一切都朝一个方向进行时,最好也朝相反方向多看一眼。
危机管理是门科学,它重在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媒体应对的技巧。如今的社会,危机不断,面对任何事情我们都要有预警的思维,并且要建立一套制度,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尽早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预警和监控,防止偶然失误给社会带来的灾难和损失。
3 公共危机处置中应对新闻传媒的原则和技巧
随着我国进入媒体竞争激烈的多元化信息社会,公共危机频发引起的连锁反映也正成为社会生发展最大的制约。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国有企业等不得不接二连三的应对公共危机事件,而不少的当事者面对危机公关时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甚至昏招迭出,弄巧成拙。比如:有回避媒体的,有收买媒体的,有起诉媒体的,有跨省抓记者的,还有政府权威部门互相推诿、质疑的。
其实,新闻媒体在危机公关处理中的主要作用就是:维护公民的知情权,增加社会的透明度。它是社会民主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从笔者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经验来看,媒体和记者其实也是处理公共危机事件的一个重要方面。新闻的属性要求记者必须在第一时间出现在事件的现场,了解真情,传播真相,探求真实。
媒体记者有第一时间原则,公共危机主体也有第一时间原则。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面对媒体说什么,怎么说,考验着政府和企业的智慧和应对能力。分析一些典型案例,正是因为公共危机主体方不知第一时间原则,或者说不知在第一时间说些什么,或怎么说,而陷入被动。更有甚者,极力回避事实,模糊真相,与媒体玩公关游戏,最终导致事态发展一发而不可收拾。
总之,公共危机管理是门科学,它重在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媒体应对的技巧。 要真正学会在公共危机中应对传媒,就必须建立一整套的危机预警和应对制度。如:①建立公共危机舆情信息快速反应机制,组建网络舆情信息监测队伍。建立舆情信息监测责任制度。将监测内容、时间及网站进行合理、有序分配,以事定岗、以岗定人、以人定责。②建立公共危机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置机制。明确快速反应事项的内容、程序、时限要求。根据舆情具体情况,由分管领导协调有关部门,组织对其真实性进行核实,依照核查结果分情况处理,做到有情况早反应,有问题早处理。另外,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实施动态跟踪,把握重点监测时期和重点监测事件。③建立公共危机事件的法规体系。制定出相关的制度与法规,规定预警机构有从相关部门、行业、企业、单位等获取有关信息的权利,相关部门、行业、企业、单位等也有向预警机构通报真实信息的义务。同时,还必须建立相应的新闻发布制度,尽可能使社会信息公开透明,满足公民知情权。
对于危机中西方有不同的理解,中国人习惯于用 “危险加机遇”来理解“危机”。而西方的“危机”是指矛盾冲突即将发生的临界点,是一种临界状态。在西方国家,危机有“五性”。是指“具有前景不确定性、后果连带性、决策紧迫性、过程突变性、威胁根本性的事件”。
1 新闻传媒在公共危机处置中的表现和作用
公共危机一般都伴随着突发事件而产生。正是因为新闻追逐“事件”的基本属性使然,新闻传媒对危机事件的发生和传播有着一种近乎疯狂的本能。面对公共危机的发生,新闻传媒采取的报道手段可谓五花八门,这不但体现出新闻媒体的水平和能量,也考验着各地各级政府在公共危机处置中应对媒体的能力和水平。以最近时常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为例,从牛奶到米面,从地沟油到添加剂,围绕着企业经营发生的各种社会事件层出不穷,引发的公共危机持续不断。面对公共危机,有的企业积極应对体现出大家风范,有的则遮遮掩掩欲盖弥彰,有的甚至弄巧成拙引火烧身。
公共危机的产生,不能简单的视为是传媒的无形之手在推波助澜,其中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被忽视,那就是信息的不对称。所以说,满足公众知情权,打消社会疑虑,在公信力丧失的大环境下,公权力唯有更加坦诚,才能让公众建立在想象之上的猜测不再继续发酵。
2 公共危机产生的规律
众所周知,在探讨公共危机的产生的过程中有三个著名的法则,它们是“海恩法则”、“蝴蝶效应”和“墨菲定律”。
196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了著名的“蝴蝶效应”。其研究认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映,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蝴蝶效应”在社会学界用来说明: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戏称为“龙卷风”或“风暴”;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或称为“革命”。笔者试举过19省市对阶梯电价进行听证的案例,一个小小的物价波动,就有可能引发一场席卷全国的“蝴蝶效应”。
墨菲是美国爱得华空军基地的一名测试工程师,他提出的墨菲定律是 “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向坏的方向发展,就一定会向最坏的方向发展”。比如,有一个工具箱在下班后,没有及时地取走放好,而是被遗忘在某个高处。该工具箱在某个时间,自行从高处落下来,工具箱不仅是摔破在地面上,还可能砸中了某个人的脑袋上,……接踵而至的是一连串麻烦的事情发生了。所以,墨菲定律提示我们,进行事故预警,重视危机管理,防患于未然。
墨菲定律揭示了一些现象和事实,犯错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也是社会进步和成长历程中必经的环节,不论科技多发达,事故总会发生。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著名法则告诉我们,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规律,虽然最初可能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细小事情,但由于当事人的疏忽和麻痹,事情的发展往往朝着相反的方向而一发不可收拾,最终酿成公共危机事件。所以,要重视全局性,重视可能性,重视小概率,要看人所未见,想人所未想。无论是企业还是自己的生活,当一切都朝一个方向进行时,最好也朝相反方向多看一眼。
危机管理是门科学,它重在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媒体应对的技巧。如今的社会,危机不断,面对任何事情我们都要有预警的思维,并且要建立一套制度,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尽早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预警和监控,防止偶然失误给社会带来的灾难和损失。
3 公共危机处置中应对新闻传媒的原则和技巧
随着我国进入媒体竞争激烈的多元化信息社会,公共危机频发引起的连锁反映也正成为社会生发展最大的制约。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国有企业等不得不接二连三的应对公共危机事件,而不少的当事者面对危机公关时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甚至昏招迭出,弄巧成拙。比如:有回避媒体的,有收买媒体的,有起诉媒体的,有跨省抓记者的,还有政府权威部门互相推诿、质疑的。
其实,新闻媒体在危机公关处理中的主要作用就是:维护公民的知情权,增加社会的透明度。它是社会民主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从笔者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经验来看,媒体和记者其实也是处理公共危机事件的一个重要方面。新闻的属性要求记者必须在第一时间出现在事件的现场,了解真情,传播真相,探求真实。
媒体记者有第一时间原则,公共危机主体也有第一时间原则。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面对媒体说什么,怎么说,考验着政府和企业的智慧和应对能力。分析一些典型案例,正是因为公共危机主体方不知第一时间原则,或者说不知在第一时间说些什么,或怎么说,而陷入被动。更有甚者,极力回避事实,模糊真相,与媒体玩公关游戏,最终导致事态发展一发而不可收拾。
总之,公共危机管理是门科学,它重在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媒体应对的技巧。 要真正学会在公共危机中应对传媒,就必须建立一整套的危机预警和应对制度。如:①建立公共危机舆情信息快速反应机制,组建网络舆情信息监测队伍。建立舆情信息监测责任制度。将监测内容、时间及网站进行合理、有序分配,以事定岗、以岗定人、以人定责。②建立公共危机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置机制。明确快速反应事项的内容、程序、时限要求。根据舆情具体情况,由分管领导协调有关部门,组织对其真实性进行核实,依照核查结果分情况处理,做到有情况早反应,有问题早处理。另外,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实施动态跟踪,把握重点监测时期和重点监测事件。③建立公共危机事件的法规体系。制定出相关的制度与法规,规定预警机构有从相关部门、行业、企业、单位等获取有关信息的权利,相关部门、行业、企业、单位等也有向预警机构通报真实信息的义务。同时,还必须建立相应的新闻发布制度,尽可能使社会信息公开透明,满足公民知情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