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报告使用线阵性B型超声波胃镜消化系疾病100例的体会。认为超声波胃镜能对消化道壁内及邻接器官的病变进行断层扫描,是普通胃镜的重要补充检查手段。
【机 构】
:
北京医科大学消化疾病研究中心,北京医科大学消化疾病研究中心,北京医科大学消化疾病研究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告使用线阵性B型超声波胃镜消化系疾病100例的体会。认为超声波胃镜能对消化道壁内及邻接器官的病变进行断层扫描,是普通胃镜的重要补充检查手段。
其他文献
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其中30例经99mTc-EHIDA胃显像阳性,提示有胆汁反流存在,另30例阴性。两组患者又随机分成两小组,凡单周来院门诊者于以UDCA治疗,双周来院者于以猴菇菌片治疗。结果胆汁反流性慢性胃炎经UDCA治疗组疗效最好。
本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发现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胃窦胃泌素分泌细胞数量增加,用放射免疫法也发现胃窦组织胃泌素含量也增加。胃液胃泌素含量显著高于血清胃泌素,说明胃液胃泌素直接来源于G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胃液pH值降低,但胃液胃泌素含量却增加,说明胃酸对胃泌素反馈调节机制的失调。提示胃泌素产生和分泌的异常可能是十二指肠溃疡的重发要病机制之一。
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研究肝病时血清碱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B-GST)的变化。34例急性肝炎中有32例(94.1%)B-GST升高,30例慢性活性肝炎全部(100%)升高,31例慢性迂延性肝炎中26例(83.9%)升高。慢活肝B-GST的阳性率显著高于SGPT P<0.05)。3例Gilbert综合征B-GST均在正常范围,并略高于正常均值。结果提示B-GST是一项敏感的肝损伤指标。Gilbert综
对24例病人胃粘膜活检标本进行电镜观察。幽门弯曲菌粘附的上皮细胞,微绒毛明显减少,细胞表面不规则,胞浆内溶酶体增多,空泡样变。细菌与上皮细胞紧密接触,可见浅杯样结构和粘着蒂。细胞内有细菌。首次观察到上皮细胞的破溃处有细菌聚集,提示幽门弯曲菌具有致细胞病变的能力,参与胃炎的发病过程。
用小柱层析法分离出一种新的GGT同工酶,称为胰GGT(PGGT)。该酶在胰头癌、十二指肠乳头腺癌、胆总管癌等恶性肝外阻塞性黄疸时明显升高,少数胆总管结石一过性轻度升高;各种肝病、良性胰腺疾病、不伴有黄疸的胰癌和胆石症均正常。故PGGT为鉴别肝内、肝外郁胆以及良、恶性肝外郁胆的良好标记。PGGT系一种高分子GGT,但与我院用Sephacryl S-300小柱凝胶过滤法测得的高分子GGT不同。本文并对
用胃印戒细胞癌株Kato III免疫小鼠,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两株单克隆抗体即MGb1和MGb2。经216例免疫组化法分析,这两株抗体与各种胚胎组织、正常胃粘膜及红细胞和淋巴细胞不发生反应,但对胃癌特别是胃印戒细胞癌可出现强阳性反应,后者着染率达100%。这两种抗体识别的抗原与CEA无关。本文从免疫组化角度讨论了应用这两种抗体在外检标本中发现侵袭到正常或炎症组织中少数印戒状癌细胞的可能性。
用D—氨基半乳糖(GalN)复制的24只大鼠肝衰竭模型,采用放射受体法测定血浆γ—氨基丁酸(GABA)浓度,发现大鼠于注射GalN后48小时出现明显肝性脑病,血浆GABA浓度高达9744±1661pmol/ml,为注射前的12倍。从10只大鼠动态观察资料显示,注射GalN后24小时在尚未出现肝性脑病时,血浆GABA浓度已高出注射前的一倍,恢复时则降至正常。提示血浆GABA浓度测定对于肝性脑病的诊断
本文对14例原发性肝细胞癌(PHC)及癌周肝组织进行了碱性磷酸酶(ALP),5-核苷酸酶、(5'-NT)、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的酶组织化学研究及甲胎蛋白(AFP)免疫组织化学和上述三种酶血清学同步检测;进而用多光谱数字系统4200F型仪器作了酶组织化学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三种酶活性一般来说癌组织内明显减弱以至消失。在癌周组织明显高于癌内,并失去正常分布状态;尚未发现癌组织内AFP阳性细
将纯系大白鼠胎鼠结肠移植于同基因成年鼠的肾包膜下,在移植成功的16例中,全部移植的胎肠和宿主结肠均呈现以淋巴、单核细胞为主的炎症,并有粘膜腺体萎缩,局部粘膜缺失、上皮脱落等,其病理变化与人类溃疡性结肠炎的相似。并观察到宿主鼠血清中存在的抗结肠抗体能同时与同基因胎鼠和成年鼠的结肠抗原发生免疫学反应,宿主鼠血清中的淀粉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