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上半年,多重政策利好刺激需求持续释放,市场成交逐步回暖,其中一线城市回暖最为明显。百城住宅均价环比止跌转涨,一线城市领涨全国,深圳涨势尤其显著。但土地市场供求同比仍呈下降趋势,整体楼面价与去年同期持平。品牌房企销售业绩在二季度快速回升,资金面有所改善,但企业拿地投资仍较为谨慎。
展望下半年,经济阶段性筑底,货币信贷政策继续稳健趋松;中央定调稳消费促需求,推动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并积极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地方政策调整更趋灵活主动,稳消费基调下宽松化力度顺势加强。预计下半年市场供应降幅收窄,需求继续回升,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将保持2%-5%左右的增长。同时,库存将逐步去化,供大于求压力持续改善,房价有望企稳并小幅反弹,推动市场整体回暖。
一、市场表现与特征:宽松政策提振供需两端,量回升、价止跌,市场终趋暖
1.政策:货币信贷政策持续发力,去库存、保投资、助力经济稳增长
2015年上半年,在中央定调稳增长、调结构、促消费的背景下,央行连续降准降息,放松信贷门槛,调整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免征期,构建宽松的市场环境,同时积极推进长效机制完善。地方也纷纷出台公积金放松、财政补贴等系列政策,刺激需求促进库存去化,改善性需求获积极支持。多重政策效应叠加影响下,楼市逐步回暖趋势基本确立。
中央定调稳定住房消费,完善市场环境盘活存量。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稳定住房消费。坚持分类指导,因地施策,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4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提出“要完善市场环境,盘活存量资产,建立房地产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稳消费、去库存成为2015年房地产政策的总基调。上半年多轮降准降息,降低二套房首付,中央层面以金融信贷政策为主的调整进一步刺激购房需求。同时以京津冀为代表的区域一体化加快推进,各项长效机制建设积极落实,住房制度改革稳步前行。
总体来看,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政府更加重视房地产在促进消费和拉动投资方面的重要作用。但经过2014年的市场调整与激荡,房地产行业高库存压力频显,且整体新开工与投资信心不足,部分城市因房地产调整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加剧。在此背景下,中央与地方通过多轮刺激政策改善供求关系,其中货币信贷政策继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轮降息降准明显释放了市场资金的流动性,促进了市场回暖。目前来看,宏观经济筑底企稳的基础尚不牢固,房地产在维稳经济增长的作用仍很关键,未来一段时期适时适度进行货币政策调整依然具备一定空间,这也将是贯穿2015下半年楼市政策宽松的主线。
2.成交:二季度市场回暖超预期,一线城市6月份成交同比翻倍
市场成交超预期,6月成交创年内新高 (见图1)。据初步统计,2015年上半年,50个代表城市住宅月均成交约26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5%,绝对量创2010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具体来看,去年下半年以来,限购、限贷逐渐放松,货币政策也开启宽松周期,推动成交稳步回暖。
各级城市成交量均回升,其中一线城市回升幅度最大。一线城市对于政策的影响变化最为敏感,因此在此轮政策放松后的市场回升中,力度最大。据初步统计,上半年,一线城市月均成交量75万平方米,同比增幅超过45%,绝对量也为近年来最高水平,其中6月成交超过100万平方米,同比去年增长近1倍。同时,上半年二线城市月均成交6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5%,三线城市月均成交量3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0%,增幅仅次于一线城市。
总体来看,市场实质性的回暖始于去年四季度,9·30新政及11月的降息改善市场预期,推动成交上行,12月成交创历史单月成交新高。今年以来,尽管前两个月呈现季节性回落,但330新政及新一轮的降息降准,推动市场需求加速入市,二季度成交达到2010年以来最高水平。预计三季度在政策的持续效应下,市场仍将延续上升趋势,预期各类城市都将在此轮市场回暖中获益。
3.价格:百城住宅价格止跌转涨,一线城市领涨全国
2015年上半年百城均价由跌转涨(见图2),3、4月跌幅持续收窄,4月跌幅收窄至0.01%,5月均价转为上涨,6月涨幅扩大至0.56%。根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对100个城市的全样本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在宽松政策影响下,楼市回暖迹象明显,百城住宅均价由跌转涨。其中1月住宅价格出现短暂上涨,2月转为下跌,3、4月跌幅持续收窄;4月跌幅收窄至0.01%,5月环比由跌转涨,上涨0.45%;6月涨幅扩大至0.56%,均价为10628元/平方米。
2015年上半年,百城整体住宅均价转为累计上涨,涨幅为0.82%。各级城市住宅价格表现分化。具体来看,一线城市累计上涨5.17%,涨幅较去年同期扩大2.53个百分点;二线城市累计下跌0.75%,跌幅较去年同期收窄0.35个百分点;三线城市累计下跌1.25%,跌幅较去年同期扩大0.37个百分点。
进入2015年以来,一线城市住宅价格仅在2月微幅下跌0.08%,其他月份均上涨,二季度涨幅持续扩大,6月扩大至2.49%。其中,深圳上半年累计涨幅高达12.25%,因深圳市场供应不足,而购房人口数量占比较高,在利好政策推动下,需求释放加快,自2014年9月以来住宅价格也呈持续上涨态势。同时,深圳经济转型速度较快,近期互联网热潮及金融证券市场的快速增长催生了大量的财富人群,助推二季度房价明显上涨,6月涨幅高达6.58%;上海住宅价格自2015年1月以来持续上涨,因楼市新政助推改善类需求上升,推动房价相对上涨,上半年累计上涨5.3%。
二三线城市住宅价格1-5月均下跌,但跌幅明显小于2014年下半年,6月均转为上涨,涨幅分别为0.1%和0.06%。其中,武汉、南京、保定等需求旺盛、政策利好的热点二三线城市房价呈上涨态势;三亚、福州、桂林等库存压力仍较大的二三线城市,仍以去化库存为主基调,利好政策下需求逐步释放,但住宅价格仍有所下跌。 总体来看,供求失衡是导致城市间住宅价格分化的主要原因,深圳供不应求矛盾凸显,价格上涨最多,而其它多数二三线城市供过于求矛盾较深,价格持续波动。应该注意的是,房价大幅波动确实不利于当地市场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导致重回政策严格调控的老路。各地政府在考虑相关地产刺激政策时,应做到因城、因地、因时施策,为当地房地产市场发展构建稳定的环境,以实现政府促消费与稳增长的目的。特别是出现房价阶段性快速上涨的热点城市,更应该通过加快供应与严格保护合理需求来稳定市场预期,以维持市场的稳健运行。
4.土地:供求同比显著下降,整体楼面价与去年同期持平
各类土地推出量和成交量均不及去年同期,成交降幅大于推出(见图3)。推出方面,2015年上半年,全国300个城市共推出各类用地8.5亿平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30.9%。其中,住宅用地推出3.8亿平方米,同比下降38.7%;商办用地推出1.4亿平方米,同比下降37.3%。成交方面,全国300个城市各类土地共成交5.8亿平方米,同比下降43.3%,降幅大于推出量;其中,住宅用地成交2.5亿平方米,同比大幅下降49.3%;商办用地成交988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8.0%。出让金方面,各类土地出让金达7088亿元,同比减少44.0%;其中住宅和商办用地同比分别下降44.2%和47.7%。
各类用地楼面价与去年同期持平,但住宅用地楼面价创新高。2015年上半年,全国300个城市各类用地楼面均价为1225元/平方米,受工业及其它用地成交量占比有所提高的影响,各类用地整体楼面价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住宅用地楼面均价为1929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1.2%;商办用地为1618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3%。
企业拿地竞争压力不大,溢价率同比下降。2015年上半年,全国300个城市各类用地平均溢价水平维持低位,溢价率为10.3%,较去年同期下降2.0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用地溢价率为13.16%,与去年同期持平;商办用地溢价率为6.0%,较去年上半年下降7.9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由于全国整体市场库存量依旧处于高位且开发企业对于市场前景预期尚不明朗,地方政府供地与房企拿地的节奏仍处于较低水平,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市场表现明显弱于商品房市场。与量相反,上半年一、二线城市土地成交占比与供地质量的提高使得各类用地价格与去年同期持平。从过去经验来看,土地市场的变化滞后于商品房销售市场,随着市场形势的转暖,6月土地供需量较之前月份有较为明显的增长。下半年,随着市场信心的恢复,企业拿地意愿将继续提高,土地市场成交量将逐步回暖,部分热点城市的地价甚至有望再创新高。
5.企业:品牌房企业绩小幅增长,拿地投资仍显谨慎
品牌房企销售业绩一季度后快速提升 (见图4)。2015年上半年,20家代表品牌房企销售额达6700亿元,同比上升7.1%;销售面积638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6%。分阶段来看,一季度,20家品牌房企销售业绩自2012年二季度以来首次出现同比下滑;但“330新政”之后,市场需求持续释放,二季度多数品牌房企业绩均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重回增长态势。
企业2015业绩目标完成率超四成。截至2015年6月,20家品牌房企目标完成率均值仅为41.5%,其中恒大最高超五成。尽管年初多数房企制定全年销售目标较为保守和理性,但今年一季度的销售下挫仍拖累上半年的业绩表现,目标完成率不达预期。
上半年品牌房企拿地态度总体谨慎,但后市土地投资积极性将有所提升。2015年上半年,20家品牌房企共计拿地2876万平方米/1389亿元,面积同比下降43.8%,金额同比下降22.7%。但在宽松政策叠加刺激下,销售回暖利于房企资金面改善,6月房企拿地态度出现转变,当月拿地金额同比增长17.3%,为今年以来首次出现同比回升。
拿地布局方面,一线城市土地仍受热捧。2015年上半年品牌房企一线城市拿地金额占比超50%,尤以华润置地表现最为突出,一线北京、上海拿地共计332亿元;而品牌房企在二线城市的拿地占比明显下降,三线城市拿地占比保持低位。
2015上半年品牌房企业绩实现稳步增长,灵活创新的营销策略功不可没。房企积极拥抱“互联网+”新风口,众筹、电商营销、微信购房节等齐上阵,打破传统销售模式,恒大“无理由退房”、碧桂园“不扯蛋”等另类营销活动吸引众多关注。无论创新也好、嘘头也罢,有效的营销手段确实能在一定范围内提升项目的去化水平,重塑企业品牌特征。随着业绩好转,房企下半年投资意愿将逐步提升,但鉴于城市分化的现状,其土地投资的城市选择标准将更趋严苛,企业的市场分布格局有望持续优化。
二、下半年展望:宏观环境整体向好,供需博弈渐趋合理,楼市平稳增长可期
1.宏观环境:经济阶段性筑底,货币环境仍将保持稳健偏松
宏观经济方面,2015年一季度GDP趋势性放缓,同比增长7.0%,比2014年下降0.4个百分点。二季度多项宏观经济指标指向不一,说明当前经济复杂多变,不确定性较大。PMI等宏观经济先行指标微弱复苏,但CPI再次下滑通缩风险仍然值得警惕。受产能过剩和外需疲软影响,投资和进出口增长乏力,但国内消费增长较为稳健,对整体经济起到关键支撑作用。同时,结构调整、国企改革、创业创新等将为市场开拓新的增长空间,整体经济或于三季度企稳回升。
货币政策方面,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偏松,市场货币流动性、实际资金成本以及通缩风险将成为考量货币政策调整的主要因素;存贷比考核取消有利于引导实际利率下行,但考虑到整体经济复苏十分微弱,经济不确定性较大,长端利率仍高位运行,通缩风险存在加大的可能,下半年央行仍可能继续动用降准、降息的货币政策工具。
房地产调控方面,下半年房地产制度改革将有新进展,包括推进房地产业“营改增”进程加快、取消限外令促进房地产市场化运行、推进不动产登记工作实施等长效机制工作将逐步展开,同时以京津冀一体化为代表的区域协同发展不断加快。经济下行压力和库存仍然居高的背景下,地方政策仍将持续宽松,甚至将会较中央灵活自主先行一步:地方公积金政策已调整过半,未来调整城市范围和调整力度仍可能增大;购房补贴、契税减免、响应住建部“327”通知允许调整土地供应结构等未来或将有更多城市效仿;福建、江门已取消限外,未来沿海侨乡取消外资购房禁令的可能性增大。同时对于部分房价上涨超预期的城市,政策调整或更注重分类调整,因地施策。 2.市场走势:下半年需求继续回暖,供应降幅收窄,投资增速企稳
根据“中国房地产中长期发展动态模型”分析,宏观经济在结构转型中增速放缓,货币环境保持稳健偏松。在此背景下,预计2015年全国房地产市场销售面积小幅增长,新开工降幅收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企稳。
成交继续企稳,全年保持小幅增长。受益于2014年以来的宽松货币政策以及中央稳定住房消费的相关政策、措施,今年1-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35996万平方米,同比小幅下降0.2%,降幅较年初大幅收窄。在预期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情况下,预计下半年仍将延续销售回暖的趋势,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约4.4%,全年同比增幅在2.0%-5.0%之间。
新开工面积同比仍下降,降幅收窄。历史数据表明下半年是推盘高峰,供应量季节性增长,预计全国房地产新开工同比将好于上半年。但受到2014年下半年土地购置面积持续下滑影响,下半年供应量或受到限制。综合季节因素、土地购置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预计下半年新开工面积较上半年有所增长,但同比仍下降,降幅约为1.6%,较上半年收窄;全年新开工降幅预计在7.0%-8.6%之间。
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增速企稳。2015年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额小幅回升,正向影响下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增速,同时2015年全年M2同比增速预期12.0%,略低于去年全年水平(12.2%)。预计下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保持增长,同比增速约为10.7%,较上半年显著回升;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增速约在7.6%-9.6%之间。
3.行业关注点:楼市格局继续演变,京津冀一体化引领区域性利好
(1)市场走势转向:上升通道开启,未来一年现平稳增长
从历史周期来看,在政策出现大幅宽松后,楼市呈现回暖迹象。2008年末,在连续的降准降息、降低首付比例等多项宽松政策实施后,楼市开始回暖,持续时间为10个月,在2009年11月达到小高峰。2012年2月,楼市开启新一轮的上升区间,持续12个月后在次年2月达到小高峰。从本次下行周期来看,市场已经呈现回暖迹象,且货币政策有望进一步放松,因此房地产上行通道已经完全打开,结合历史规律预计此轮上升空间持续在一年左右。但是,由于目前主要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经接近较高水平,基本住房需求已得到较好满足,预计此轮回升力度将不如前两轮。
(2)企业合作创新:竞争格局两极分化,搭伴金融机构引领行业创新
企业竞争格局继续演变,房企与保险等金融机构联姻开启新的战略合作模式。伴随整个房地产行业进入白银时代,国内房企竞争格局出现两极分化态势,龙头房企创新合作,竞争优势愈发明显,强强联合下,中小房企直面生存困境,通过变卖股权等方式断臂求生,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过去重资产运营模式现阶段已难以为继,房企纷纷谋求变革之路,轻资产转型无疑是未来行业发展方向,与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更加频繁,如生命人寿控股佳兆业、金地集团,安邦保险入股金融街、金地,中国平安入股碧桂园,光大安石战略入股阳光100等,房企与险资等金融机构联姻,通过资源优势互通有无,而这也将成为房地产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点。
(3)一体化创利好:区域一体化稳步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利好环北京区域
区域一体化继续推进,将有效推动辐射区域房地产市场发展,其中京津冀一体化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将为环北京城市房地产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首先,京津冀一体化下,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不断建成通车,通勤时间成本大幅下降,环北京部分区县交通优势更为突出;其次,北京外迁资源带动周边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周边城市就业机会增加、经济增速将提高等有助于留住当地人口、吸引北京外溢人口及其他城市流动人口,经济增速提高带动收入增长进一步提高居民购买力,当地购房需求相应增加;同时,受北京高房价辐射作用影响,环北京周边城市房价具有上涨空间。综合来看,京津冀一体化利好下,环北京周边城市房地产市场量价均将迎来的上升空间,值得行业关注。
本文由中国指数研究院供稿
展望下半年,经济阶段性筑底,货币信贷政策继续稳健趋松;中央定调稳消费促需求,推动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并积极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地方政策调整更趋灵活主动,稳消费基调下宽松化力度顺势加强。预计下半年市场供应降幅收窄,需求继续回升,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将保持2%-5%左右的增长。同时,库存将逐步去化,供大于求压力持续改善,房价有望企稳并小幅反弹,推动市场整体回暖。
一、市场表现与特征:宽松政策提振供需两端,量回升、价止跌,市场终趋暖
1.政策:货币信贷政策持续发力,去库存、保投资、助力经济稳增长
2015年上半年,在中央定调稳增长、调结构、促消费的背景下,央行连续降准降息,放松信贷门槛,调整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免征期,构建宽松的市场环境,同时积极推进长效机制完善。地方也纷纷出台公积金放松、财政补贴等系列政策,刺激需求促进库存去化,改善性需求获积极支持。多重政策效应叠加影响下,楼市逐步回暖趋势基本确立。
中央定调稳定住房消费,完善市场环境盘活存量。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稳定住房消费。坚持分类指导,因地施策,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4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提出“要完善市场环境,盘活存量资产,建立房地产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稳消费、去库存成为2015年房地产政策的总基调。上半年多轮降准降息,降低二套房首付,中央层面以金融信贷政策为主的调整进一步刺激购房需求。同时以京津冀为代表的区域一体化加快推进,各项长效机制建设积极落实,住房制度改革稳步前行。
总体来看,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政府更加重视房地产在促进消费和拉动投资方面的重要作用。但经过2014年的市场调整与激荡,房地产行业高库存压力频显,且整体新开工与投资信心不足,部分城市因房地产调整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加剧。在此背景下,中央与地方通过多轮刺激政策改善供求关系,其中货币信贷政策继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轮降息降准明显释放了市场资金的流动性,促进了市场回暖。目前来看,宏观经济筑底企稳的基础尚不牢固,房地产在维稳经济增长的作用仍很关键,未来一段时期适时适度进行货币政策调整依然具备一定空间,这也将是贯穿2015下半年楼市政策宽松的主线。
2.成交:二季度市场回暖超预期,一线城市6月份成交同比翻倍
市场成交超预期,6月成交创年内新高 (见图1)。据初步统计,2015年上半年,50个代表城市住宅月均成交约26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5%,绝对量创2010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具体来看,去年下半年以来,限购、限贷逐渐放松,货币政策也开启宽松周期,推动成交稳步回暖。
各级城市成交量均回升,其中一线城市回升幅度最大。一线城市对于政策的影响变化最为敏感,因此在此轮政策放松后的市场回升中,力度最大。据初步统计,上半年,一线城市月均成交量75万平方米,同比增幅超过45%,绝对量也为近年来最高水平,其中6月成交超过100万平方米,同比去年增长近1倍。同时,上半年二线城市月均成交6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5%,三线城市月均成交量3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0%,增幅仅次于一线城市。
总体来看,市场实质性的回暖始于去年四季度,9·30新政及11月的降息改善市场预期,推动成交上行,12月成交创历史单月成交新高。今年以来,尽管前两个月呈现季节性回落,但330新政及新一轮的降息降准,推动市场需求加速入市,二季度成交达到2010年以来最高水平。预计三季度在政策的持续效应下,市场仍将延续上升趋势,预期各类城市都将在此轮市场回暖中获益。
3.价格:百城住宅价格止跌转涨,一线城市领涨全国
2015年上半年百城均价由跌转涨(见图2),3、4月跌幅持续收窄,4月跌幅收窄至0.01%,5月均价转为上涨,6月涨幅扩大至0.56%。根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对100个城市的全样本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在宽松政策影响下,楼市回暖迹象明显,百城住宅均价由跌转涨。其中1月住宅价格出现短暂上涨,2月转为下跌,3、4月跌幅持续收窄;4月跌幅收窄至0.01%,5月环比由跌转涨,上涨0.45%;6月涨幅扩大至0.56%,均价为10628元/平方米。
2015年上半年,百城整体住宅均价转为累计上涨,涨幅为0.82%。各级城市住宅价格表现分化。具体来看,一线城市累计上涨5.17%,涨幅较去年同期扩大2.53个百分点;二线城市累计下跌0.75%,跌幅较去年同期收窄0.35个百分点;三线城市累计下跌1.25%,跌幅较去年同期扩大0.37个百分点。
进入2015年以来,一线城市住宅价格仅在2月微幅下跌0.08%,其他月份均上涨,二季度涨幅持续扩大,6月扩大至2.49%。其中,深圳上半年累计涨幅高达12.25%,因深圳市场供应不足,而购房人口数量占比较高,在利好政策推动下,需求释放加快,自2014年9月以来住宅价格也呈持续上涨态势。同时,深圳经济转型速度较快,近期互联网热潮及金融证券市场的快速增长催生了大量的财富人群,助推二季度房价明显上涨,6月涨幅高达6.58%;上海住宅价格自2015年1月以来持续上涨,因楼市新政助推改善类需求上升,推动房价相对上涨,上半年累计上涨5.3%。
二三线城市住宅价格1-5月均下跌,但跌幅明显小于2014年下半年,6月均转为上涨,涨幅分别为0.1%和0.06%。其中,武汉、南京、保定等需求旺盛、政策利好的热点二三线城市房价呈上涨态势;三亚、福州、桂林等库存压力仍较大的二三线城市,仍以去化库存为主基调,利好政策下需求逐步释放,但住宅价格仍有所下跌。 总体来看,供求失衡是导致城市间住宅价格分化的主要原因,深圳供不应求矛盾凸显,价格上涨最多,而其它多数二三线城市供过于求矛盾较深,价格持续波动。应该注意的是,房价大幅波动确实不利于当地市场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导致重回政策严格调控的老路。各地政府在考虑相关地产刺激政策时,应做到因城、因地、因时施策,为当地房地产市场发展构建稳定的环境,以实现政府促消费与稳增长的目的。特别是出现房价阶段性快速上涨的热点城市,更应该通过加快供应与严格保护合理需求来稳定市场预期,以维持市场的稳健运行。
4.土地:供求同比显著下降,整体楼面价与去年同期持平
各类土地推出量和成交量均不及去年同期,成交降幅大于推出(见图3)。推出方面,2015年上半年,全国300个城市共推出各类用地8.5亿平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30.9%。其中,住宅用地推出3.8亿平方米,同比下降38.7%;商办用地推出1.4亿平方米,同比下降37.3%。成交方面,全国300个城市各类土地共成交5.8亿平方米,同比下降43.3%,降幅大于推出量;其中,住宅用地成交2.5亿平方米,同比大幅下降49.3%;商办用地成交988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8.0%。出让金方面,各类土地出让金达7088亿元,同比减少44.0%;其中住宅和商办用地同比分别下降44.2%和47.7%。
各类用地楼面价与去年同期持平,但住宅用地楼面价创新高。2015年上半年,全国300个城市各类用地楼面均价为1225元/平方米,受工业及其它用地成交量占比有所提高的影响,各类用地整体楼面价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住宅用地楼面均价为1929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1.2%;商办用地为1618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3%。
企业拿地竞争压力不大,溢价率同比下降。2015年上半年,全国300个城市各类用地平均溢价水平维持低位,溢价率为10.3%,较去年同期下降2.0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用地溢价率为13.16%,与去年同期持平;商办用地溢价率为6.0%,较去年上半年下降7.9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由于全国整体市场库存量依旧处于高位且开发企业对于市场前景预期尚不明朗,地方政府供地与房企拿地的节奏仍处于较低水平,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市场表现明显弱于商品房市场。与量相反,上半年一、二线城市土地成交占比与供地质量的提高使得各类用地价格与去年同期持平。从过去经验来看,土地市场的变化滞后于商品房销售市场,随着市场形势的转暖,6月土地供需量较之前月份有较为明显的增长。下半年,随着市场信心的恢复,企业拿地意愿将继续提高,土地市场成交量将逐步回暖,部分热点城市的地价甚至有望再创新高。
5.企业:品牌房企业绩小幅增长,拿地投资仍显谨慎
品牌房企销售业绩一季度后快速提升 (见图4)。2015年上半年,20家代表品牌房企销售额达6700亿元,同比上升7.1%;销售面积638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6%。分阶段来看,一季度,20家品牌房企销售业绩自2012年二季度以来首次出现同比下滑;但“330新政”之后,市场需求持续释放,二季度多数品牌房企业绩均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重回增长态势。
企业2015业绩目标完成率超四成。截至2015年6月,20家品牌房企目标完成率均值仅为41.5%,其中恒大最高超五成。尽管年初多数房企制定全年销售目标较为保守和理性,但今年一季度的销售下挫仍拖累上半年的业绩表现,目标完成率不达预期。
上半年品牌房企拿地态度总体谨慎,但后市土地投资积极性将有所提升。2015年上半年,20家品牌房企共计拿地2876万平方米/1389亿元,面积同比下降43.8%,金额同比下降22.7%。但在宽松政策叠加刺激下,销售回暖利于房企资金面改善,6月房企拿地态度出现转变,当月拿地金额同比增长17.3%,为今年以来首次出现同比回升。
拿地布局方面,一线城市土地仍受热捧。2015年上半年品牌房企一线城市拿地金额占比超50%,尤以华润置地表现最为突出,一线北京、上海拿地共计332亿元;而品牌房企在二线城市的拿地占比明显下降,三线城市拿地占比保持低位。
2015上半年品牌房企业绩实现稳步增长,灵活创新的营销策略功不可没。房企积极拥抱“互联网+”新风口,众筹、电商营销、微信购房节等齐上阵,打破传统销售模式,恒大“无理由退房”、碧桂园“不扯蛋”等另类营销活动吸引众多关注。无论创新也好、嘘头也罢,有效的营销手段确实能在一定范围内提升项目的去化水平,重塑企业品牌特征。随着业绩好转,房企下半年投资意愿将逐步提升,但鉴于城市分化的现状,其土地投资的城市选择标准将更趋严苛,企业的市场分布格局有望持续优化。
二、下半年展望:宏观环境整体向好,供需博弈渐趋合理,楼市平稳增长可期
1.宏观环境:经济阶段性筑底,货币环境仍将保持稳健偏松
宏观经济方面,2015年一季度GDP趋势性放缓,同比增长7.0%,比2014年下降0.4个百分点。二季度多项宏观经济指标指向不一,说明当前经济复杂多变,不确定性较大。PMI等宏观经济先行指标微弱复苏,但CPI再次下滑通缩风险仍然值得警惕。受产能过剩和外需疲软影响,投资和进出口增长乏力,但国内消费增长较为稳健,对整体经济起到关键支撑作用。同时,结构调整、国企改革、创业创新等将为市场开拓新的增长空间,整体经济或于三季度企稳回升。
货币政策方面,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偏松,市场货币流动性、实际资金成本以及通缩风险将成为考量货币政策调整的主要因素;存贷比考核取消有利于引导实际利率下行,但考虑到整体经济复苏十分微弱,经济不确定性较大,长端利率仍高位运行,通缩风险存在加大的可能,下半年央行仍可能继续动用降准、降息的货币政策工具。
房地产调控方面,下半年房地产制度改革将有新进展,包括推进房地产业“营改增”进程加快、取消限外令促进房地产市场化运行、推进不动产登记工作实施等长效机制工作将逐步展开,同时以京津冀一体化为代表的区域协同发展不断加快。经济下行压力和库存仍然居高的背景下,地方政策仍将持续宽松,甚至将会较中央灵活自主先行一步:地方公积金政策已调整过半,未来调整城市范围和调整力度仍可能增大;购房补贴、契税减免、响应住建部“327”通知允许调整土地供应结构等未来或将有更多城市效仿;福建、江门已取消限外,未来沿海侨乡取消外资购房禁令的可能性增大。同时对于部分房价上涨超预期的城市,政策调整或更注重分类调整,因地施策。 2.市场走势:下半年需求继续回暖,供应降幅收窄,投资增速企稳
根据“中国房地产中长期发展动态模型”分析,宏观经济在结构转型中增速放缓,货币环境保持稳健偏松。在此背景下,预计2015年全国房地产市场销售面积小幅增长,新开工降幅收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企稳。
成交继续企稳,全年保持小幅增长。受益于2014年以来的宽松货币政策以及中央稳定住房消费的相关政策、措施,今年1-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35996万平方米,同比小幅下降0.2%,降幅较年初大幅收窄。在预期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情况下,预计下半年仍将延续销售回暖的趋势,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约4.4%,全年同比增幅在2.0%-5.0%之间。
新开工面积同比仍下降,降幅收窄。历史数据表明下半年是推盘高峰,供应量季节性增长,预计全国房地产新开工同比将好于上半年。但受到2014年下半年土地购置面积持续下滑影响,下半年供应量或受到限制。综合季节因素、土地购置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预计下半年新开工面积较上半年有所增长,但同比仍下降,降幅约为1.6%,较上半年收窄;全年新开工降幅预计在7.0%-8.6%之间。
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增速企稳。2015年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额小幅回升,正向影响下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增速,同时2015年全年M2同比增速预期12.0%,略低于去年全年水平(12.2%)。预计下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保持增长,同比增速约为10.7%,较上半年显著回升;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增速约在7.6%-9.6%之间。
3.行业关注点:楼市格局继续演变,京津冀一体化引领区域性利好
(1)市场走势转向:上升通道开启,未来一年现平稳增长
从历史周期来看,在政策出现大幅宽松后,楼市呈现回暖迹象。2008年末,在连续的降准降息、降低首付比例等多项宽松政策实施后,楼市开始回暖,持续时间为10个月,在2009年11月达到小高峰。2012年2月,楼市开启新一轮的上升区间,持续12个月后在次年2月达到小高峰。从本次下行周期来看,市场已经呈现回暖迹象,且货币政策有望进一步放松,因此房地产上行通道已经完全打开,结合历史规律预计此轮上升空间持续在一年左右。但是,由于目前主要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经接近较高水平,基本住房需求已得到较好满足,预计此轮回升力度将不如前两轮。
(2)企业合作创新:竞争格局两极分化,搭伴金融机构引领行业创新
企业竞争格局继续演变,房企与保险等金融机构联姻开启新的战略合作模式。伴随整个房地产行业进入白银时代,国内房企竞争格局出现两极分化态势,龙头房企创新合作,竞争优势愈发明显,强强联合下,中小房企直面生存困境,通过变卖股权等方式断臂求生,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过去重资产运营模式现阶段已难以为继,房企纷纷谋求变革之路,轻资产转型无疑是未来行业发展方向,与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更加频繁,如生命人寿控股佳兆业、金地集团,安邦保险入股金融街、金地,中国平安入股碧桂园,光大安石战略入股阳光100等,房企与险资等金融机构联姻,通过资源优势互通有无,而这也将成为房地产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点。
(3)一体化创利好:区域一体化稳步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利好环北京区域
区域一体化继续推进,将有效推动辐射区域房地产市场发展,其中京津冀一体化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将为环北京城市房地产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首先,京津冀一体化下,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不断建成通车,通勤时间成本大幅下降,环北京部分区县交通优势更为突出;其次,北京外迁资源带动周边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周边城市就业机会增加、经济增速将提高等有助于留住当地人口、吸引北京外溢人口及其他城市流动人口,经济增速提高带动收入增长进一步提高居民购买力,当地购房需求相应增加;同时,受北京高房价辐射作用影响,环北京周边城市房价具有上涨空间。综合来看,京津冀一体化利好下,环北京周边城市房地产市场量价均将迎来的上升空间,值得行业关注。
本文由中国指数研究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