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主播只会在屏幕上吹拉弹唱或搔首弄姿?错!为了吸粉,有人会干出疯狂的事。2016年10月4日,29岁的小伙蒋波为了让直播更火,冒险去捅马蜂窝,结果被蜇进了重症监护室。
原来,事发前几天,蒋波的朋友钓鱼被马蜂蜇了,蒋波听到消息后感觉眼前一亮,决定做个捅马蜂窝的直播剧:第一集直播捅马蜂窝,第二集直播吃蜂蛹。10月4日晚,蒋波等6人花500元租了一台吊车来到马蜂窝树下。他戴上摩托车头盔,披上雨衣,站在吊车上来到30米高的树头,开始直播捅马蜂窝。不一会儿,同伴就听蒋波大喊:“快放我下去,遭不住了。”吊车降到地面时,蒋波已经陷入昏迷。随后,蒋波被送往附近医院,并转入重症监护室。
据悉,蒋波的直播账号经营了3个多月,此前就做过好几次取马蜂窝的直播,已有1.5万名粉丝。当晚出事原因主要有3点:天色较暗,马蜂窝位置太高,无专业防护装备。
网红直播捅马蜂窝缘于成名焦虑
网络主播通过恶搞、自残等旁门左道提升人气,这不仅挑战着道德底线,违背社会文明,也暴露出一夜成名的焦渴心理,再次让网络直播蒙羞,成为众矢之的。说到底,直播捅马蜂窝是利益驱使下的一种病态追求,暴露出一些人畸形的娱乐观和成名观,是急功近利的心理所致。
网络直播作为一种娱乐方式,也是一种网络文化,其存在无可厚非,但是直播并不意味着可以无视道德和法治。可是一些人却将网络直播视为法外之地,无视社会道德,践踏社会文明,甚至违反法律法规,这些行为注定是会遭到唾弃的。文明的网络直播赏心悦目,通过网络直播唱歌跳舞,甚至传授一些生活技巧,聊天交友都可以理解,也值得支持。可是一旦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直播自残,或者不顾别人权益地恶搞,即使“一夜成名”,也注定是昙花一现。因此,网络直播还是应该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道德,恪守社会文明。在文明、道德和法治的框架内进行的直播才会得到拥护和支持,才值得肯定和赞赏,这样的网红才属于真正的网红。
“捅马蜂窝式”网红是对恶搞文化的迎合
“捅马蜂窝式”吸粉是对恶搞文化的迎合,也是现实状况的真实映射。无聊的恶搞者企图制造轰动,而围观者则希望获得新鲜的体验,二者的合流与供需的对接,才会聚成了一个强大的群体,并形成了一种畸形病态的文化景观。恶搞之下,规则与秩序则会被颠覆,三俗现象则会有抬头之势。究竟是网络恶搞助推了低俗文化,还是低俗需求加剧了恶搞行为?二者固然没有主次之分,但有“相得益彰”之嫌。在对网络低俗文化进行抵制之时,更应对造成此种现象泛滥的社会因子进行扭转。捅马蜂窝被蜇进重症监护室的苦果,又何尝不是对既有社会问题的另类警示?当我们无视既有问题的存在,那么置于其间的每个人,都可能会成为下一个“被蜇”的对象。
事实上,正是我们的置若罔闻与漠然置之,让整个社会已为恶搞文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庸俗、低俗、媚俗”之风愈演愈烈,已导致了价值观的加速滑落,道德底线也被轻易践踏。当人们以恶搞的方式进行生存时,那么权利的保护与尊重的实现,就变得日益艰难而代价巨大。如是观之,唯有从更大的视野去看待网络恶搞,才能以网络行为的规范去带动社会风气的净化,实现由俗到雅,由重形式到重内涵的价值转变。
原来,事发前几天,蒋波的朋友钓鱼被马蜂蜇了,蒋波听到消息后感觉眼前一亮,决定做个捅马蜂窝的直播剧:第一集直播捅马蜂窝,第二集直播吃蜂蛹。10月4日晚,蒋波等6人花500元租了一台吊车来到马蜂窝树下。他戴上摩托车头盔,披上雨衣,站在吊车上来到30米高的树头,开始直播捅马蜂窝。不一会儿,同伴就听蒋波大喊:“快放我下去,遭不住了。”吊车降到地面时,蒋波已经陷入昏迷。随后,蒋波被送往附近医院,并转入重症监护室。
据悉,蒋波的直播账号经营了3个多月,此前就做过好几次取马蜂窝的直播,已有1.5万名粉丝。当晚出事原因主要有3点:天色较暗,马蜂窝位置太高,无专业防护装备。
网红直播捅马蜂窝缘于成名焦虑
网络主播通过恶搞、自残等旁门左道提升人气,这不仅挑战着道德底线,违背社会文明,也暴露出一夜成名的焦渴心理,再次让网络直播蒙羞,成为众矢之的。说到底,直播捅马蜂窝是利益驱使下的一种病态追求,暴露出一些人畸形的娱乐观和成名观,是急功近利的心理所致。
网络直播作为一种娱乐方式,也是一种网络文化,其存在无可厚非,但是直播并不意味着可以无视道德和法治。可是一些人却将网络直播视为法外之地,无视社会道德,践踏社会文明,甚至违反法律法规,这些行为注定是会遭到唾弃的。文明的网络直播赏心悦目,通过网络直播唱歌跳舞,甚至传授一些生活技巧,聊天交友都可以理解,也值得支持。可是一旦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直播自残,或者不顾别人权益地恶搞,即使“一夜成名”,也注定是昙花一现。因此,网络直播还是应该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道德,恪守社会文明。在文明、道德和法治的框架内进行的直播才会得到拥护和支持,才值得肯定和赞赏,这样的网红才属于真正的网红。
“捅马蜂窝式”网红是对恶搞文化的迎合
“捅马蜂窝式”吸粉是对恶搞文化的迎合,也是现实状况的真实映射。无聊的恶搞者企图制造轰动,而围观者则希望获得新鲜的体验,二者的合流与供需的对接,才会聚成了一个强大的群体,并形成了一种畸形病态的文化景观。恶搞之下,规则与秩序则会被颠覆,三俗现象则会有抬头之势。究竟是网络恶搞助推了低俗文化,还是低俗需求加剧了恶搞行为?二者固然没有主次之分,但有“相得益彰”之嫌。在对网络低俗文化进行抵制之时,更应对造成此种现象泛滥的社会因子进行扭转。捅马蜂窝被蜇进重症监护室的苦果,又何尝不是对既有社会问题的另类警示?当我们无视既有问题的存在,那么置于其间的每个人,都可能会成为下一个“被蜇”的对象。
事实上,正是我们的置若罔闻与漠然置之,让整个社会已为恶搞文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庸俗、低俗、媚俗”之风愈演愈烈,已导致了价值观的加速滑落,道德底线也被轻易践踏。当人们以恶搞的方式进行生存时,那么权利的保护与尊重的实现,就变得日益艰难而代价巨大。如是观之,唯有从更大的视野去看待网络恶搞,才能以网络行为的规范去带动社会风气的净化,实现由俗到雅,由重形式到重内涵的价值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