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之歌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l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月,又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季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山林刚刚抖落冷酷的冰雪,枯黄的田野悄悄泛起了嫩绿,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阳春三月,杜鹃声声,蝶儿双双,春雨潇潇,百花怒放。
  和煦的春风中,卸下厚重冬装的人们纷纷拿起锄铲,上山植树造林,绿化自己的家园。在遭遇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森林锐减、气候变暖、物种灭绝加剧、土地荒漠化、自然资源枯竭等严重生态问题之后,痛定思痛之后的人们终于学会保护环境。过去,我们视“战天斗地”、“改造大自然”、“征服大自然”为壮举;今天,我们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生态文明,一个闪亮新鲜的词汇,首次出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震聋发聩,举世关注。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这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大创新,表明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文明形态,它与我们长期提倡的环境保护、污染防治、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概念相比,具有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人民日报》评论称生态文明是文明的整合与超越,是对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超越,是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重塑。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么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
  我们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因为我们已经切身感受到了生态危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之初与大自然的距离为零,但社会不断发展之后,人类逐渐从畏惧自然、崇拜自然、顺从自然、依靠自然,到利用自然、开发自然,最后力图征服自然、驾驭自然、主宰自然。我们居住的星球,早已不是纯粹的自然生态,处处都有人为化的痕迹。当人类陶醉于自身的征服能力时,接踵而至的却是大自然的报复与惩罚。短短200多年的工业大发展,破坏了自然界几百万年来的生态平衡,这种牺牲环境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只换来少数资本掠夺者的幸福,却形成了全球12亿的贫困人口和8亿食不果腹的饥民,饥民人数超出了农业文明晚期(1700年)的全球总人口。
  相比之下,古人更懂得四季轮回、休养生息、天人合一、和谐共鸣的道理。古时大禹治水,遵循“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的准则,人类与其他物种分享大地。中国历朝历代都有保护生态的律令,如《逸周书》上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儒家主张“天人合一”,提倡“仁民爱物”,孔子曰:“断一树,杀一兽,非以其时,非孝也”,《孟子·离娄上》曰:“顺天者存,逆天者亡”,深刻揭示了儒家顺应天理、保护自然的生态观。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革命,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要防止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单依靠认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这种生产方式相连在一起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换句话说,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建新的制度体系、新的生产领域、新的消费模式、新的文化形式、新的道德意识;开发绿色科技,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文明观教育,培育生态道德意识,加强生态法制建设,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高度统一。
  蓝天碧水,人人向往;优美环境,人人受益。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需要;树立生态文明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这就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要旨。在人类社会不断实现自身美好理想、迈向光明和进步的21世纪,国家的兴旺发达,越来越需要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世界的繁荣发展,越来越需要和谐共存的国际环境。让我们在明媚的春天,共同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之歌!
其他文献
在广西环江境内,居住着一个神秘的少数民族——毛南族。20世纪中叶,毛南曾称“毛难”,1986年6月,应县政府及本族群众要求,经国务院批准,将“毛难族”改为“毛南族”。  据1950年统计,广西环江操毛难语者总人口13816人,1953年为18400人。这1万多人口,是如何在1956年被认定为“毛难族”的呢?  在环江,毛南族人民世居的上南、中南、下南这“三南”地区,白然环境恶劣,缺地少水,石山林立
他是一位具有明星范的王牌飞行员,英俊濟洒,胸襟宽广,思想深沉,胆识过人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他叫周志开(1920-1943),河北滦县人,中央航空学校第七期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空军第四大队第二十二中队飞行员、分队长,第二十四中队副队长,第二十三中队中队长。周志开在短短5年战斗生涯中,有战绩38次,击落敌机6架,被誉为抗战后期中国空军“四金刚”之一。  笔者曾调研考证全国
今年是学雷锋活动开展50周年。  近来,学习雷锋热潮再次席卷神州大地,“学雷锋”也成为网络热词迅速蹿红。与以往学雷锋不同的是,这次提出了“学习雷锋活动常态化”,“使雷锋精神成为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的新要求,那种“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四月走”的情况一去不复返,学雷锋活动会就此深入持久、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  当《学习雷锋好榜
《虫虫危机》的灵感来自伊索寓言《蚂蚁与蚱蜢》的故事。  在一个美丽的蚂蚁王国,大家整日都在辛苦工作。其中一只蚂蚁名叫飞力,他非常喜欢进行发明创造。不过尽管他辛辛苦苦发明了一种“收割机”,但王国的统治者蚁后和公主还是看不起他和他的发明。  蚂蚁王国最大的威胁是一群蝗虫,他们总是抢夺蚂蚁们的劳动成果。在一次蝗虫进行掠夺时,飞力为了保护他的发明把粮食碰到了悬崖下。恼火的蝗虫霸王抓住了公主的妹妹小不点来
唐代于今广西南宁设邕州,属岭南道辖地。罗秀山亦名罗山(铜鼓山),古属邕州宣化县境,位于今南宁市西乡塘区大塘村赤里坡,因昔晋罗秀隐修于此“升仙”而名。罗秀山以其“罗峰晚霞”而为古邕州八景之一,《古今图书集成》载:“峰在望仙坡之西,与青山拱揖,旭日凝烟,霞光散彩,亦邕州胜景也。”然而当今世人多数却不知晓的是一一罗秀山在中国禅宗史乃至世界佛教史上有着特殊地位,因为就在这里出了一本《六祖坛经》。  《六祖
“同志们!我回来了!”不用看光听这大嗓门就知道是我们寝室的“大活宝”回来了。她总是声音比人先到一步,她可是一个令你哭笑不得的人物。  她,名叫美霖子,身高比一般女孩子要矮,体型比一般女孩子要胖些,眼睛还算大,鼻梁还算高。每天梳着个马尾辫。怎么样?这样的组合还算可以吧?  美霖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做事马马虎虎。她做事马虎的程度真的有些离谱。还有就是只说不做,是属于三分钟热度那种的。不信吗?那往下接着看吧
  
因为年轻,我希望故事有悱恻缠绵的结局;因为年轻,我希望生活有丰富多彩的律动;因为年轻,我渴望自由却拒绝飞翔,渴望成长却畏惧烦恼;因为年轻,当我置身于旷野中聆听天籍之音时,分不清是美妙还是孤寂……  偶一日,无情的风卷着片片身不由己的花瓣落进我不谙世事的眼眸,这才发现,绯色的回忆退去激情,开始变得透明,于是,我看见了淡蓝日记本里的故事……  鱼说:“你看不见我眼中的泪,因为我在水里。”  水说:“我
在我军历史上,有一位传奇将领朱光,早年参加广州起义,在川陕苏区被张国焘关押,带着镣铐长征到陕北。他,延安时期是毛泽东主席的文友,抗战初期担任朱德总司令的秘书,解放战争时期是林彪的下属,建国初成为叶剑英主政广东的助手。参加广州起义  朱光,原名朱光琛,出生于1906年11月,广西博白县松旺镇茂山村人,朱熹后裔。从小师从于语言学家王力,白幼聪颖好学,喜爱书画,技艺日臻成熟,他的书法作品常被学校展出。1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处在历史的关键时期。何去何从,是国人最关心的问题,是因循守旧,照抄照搬原有的条条框框呢,还是实事求是,研究新问题,开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这使人们陷入深深的思索中,理论界自然首当其冲。  1978年,43岁的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胡福明,经反复思考.毅然提笔撰写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掀起了全国范围内关于真理的大讨论,从而为否定“两个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