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细胞性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meboy13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肾小细胞性神经内分泌癌(简称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方法 收集1999年至2010年间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诊断的肾小细胞癌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进行病理学观察,并结合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2例中6例为肾原发性小细胞癌,其中2例发生于肾实质,4例发生于肾盂;胸部影像学检查双肺均未发现占位性病变,肾均为单发肿瘤;5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大体检查见4例肿瘤位于肾盂,1例位于肾实质.其余6例为肺小细胞癌肾转移,其中4例为肺小细胞癌治疗过程中检查发现,2例以腰痛为首发症状就诊,同时发现肺部与肾的肿瘤;6例均行穿刺活检.显微镜下12例均呈典型的小细胞癌形态,坏死广泛.4例原发于肾盂的病例中可见部分尿路上皮癌成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12例肿瘤细胞均呈CK、突触素、CD56阳性,6例转移性病例和4例原发性病例甲状腺转录因子1阳性.6例肾原发性小细胞癌患者中2例分别于术后4及9个月死亡,2例失访,2例存活(分别随访25及138个月);6例转移性患者5例死亡(随访3~8个月),1例随访1个月仍存活.结论 肾小细胞癌有原发和转移两种情况,虽然罕见,但肾可以原发小细胞癌,肾盂和肾实质均可发生,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甲状腺转录因子1在鉴别原发与转移性肿瘤时参考意义不大,鉴别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病史、胸部影像学检查和形态学有无合并尿路上皮癌成分等来综合判定。

其他文献
子宫内膜癌二元发病学说提出近30年[1],已被广泛接受,并对其临床处理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Ⅰ型癌约占子宫内膜癌病例的70%~80%,Ⅱ型癌发病率较低,仅占10%~15%.然而,Ⅱ型癌却是主要死亡因素.在Ⅱ型癌中,子宫内膜浆液性癌(ESC)最常见且恶性程度最高.本文将对ESC的发病模式、癌前病变、诊断要点和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等几个重要问题进行阐述,希望有助于临床诊治。
期刊
目的 观察在不同类型小B细胞淋巴瘤(SBL)中滤泡树突细胞(FDC)网架的破坏情况和FDC分布特征,结合Ki-67阳性指数高低和分布方式存在的差异,探讨其在SBL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08年11月至2012年6月间诊断的68例SBL,观察CD21及CD2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的FDC网架破坏情况、分布形式及Ki-67阳性指数及分布形式.使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其与不同SB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大多存在KIT基因(表达KIT蛋白)的功能获得性突变.KIT基因突变在GIST发病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1].选择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治疗GIST临床应用疗效好,逐渐成为GIST靶向治疗的典范.甲磺酸伊马替尼初始治疗效果好,约80%~85%的GIST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仅有约10%~12%的病例
期刊
目的 观察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现,探讨其诊断标准.方法 根据免疫表型将448例乳腺癌分为腺腔A型、腺腔B型、正常乳腺样型、HER2过表达型、基底细胞样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InVitrogen二步法染色.结果 基底细胞样乳腺癌共69例,占15.4%(69/448).形态学特征主要有:由实性巢片状的癌组织构成,呈弥漫性生长方式;癌组织中央出现无细胞性瘢
乳腺癌的发病率占欧美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规范、个体化的病理诊断是正确治疗和提高治愈率的关键。《乳腺疾病病理彩色图谱(第2版)》著者是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病理研究室付丽教授,由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刘彤华院士和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病理研究室傅西林教授审校,天津医科大学名誉校长郝希山院士作序,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本书在《乳腺疾病彩色图谱》基础上,从临床实践出发,增加了不同标本
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诊断技术对手术中外科医师决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冷冻切片诊断时间仓促,取材局限,制片质量不如石蜡切片,冷冻切片延迟诊断或误诊的情况时有发生.故回顾分析我科术中快速冷冻切片诊断3303例,统计其与石蜡切片诊断的符合率,分析导致延迟诊断和误诊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快速冷冻切片诊断的准确性。
期刊
男性乳腺发育症(gynecomastia)在男性乳腺疾病中最常见,其组织学特征主要是导管数目增加,导管扩张,导管上皮增生,导管周围间质增生、疏松并富于血管(可呈假血管瘤样),后期间质纤维化明显伴透明变性.男性乳腺发育症在青春期和老年人多见,单侧和双侧均可发生.其发病与男性乳腺癌的风险因素相关,如雌激素增高、雄激素减少、服用洋地黄类药物等.有学者认为男性乳腺发育症中导管上皮增生是男性乳腺癌发生的危险
期刊
目的 观察β-淀粉样蛋白(Aβ)和载脂蛋白E(apoE)4对大鼠海马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影响以及二者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海马注射生理盐水,Aβ组注射Aβ1-40,apoE4组注射apoE4,Aβ+ apoE4组注射Aβ1-40+apoE4.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原位杂交法检测海马CA1区ChAT的表达.结果 大鼠第5天的逃避潜伏期、跨台
目的 研究软组织肿瘤针芯穿刺活检的病理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探讨影响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准确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2007至2012年间106例原发性软组织肿瘤的穿刺活检标本病理诊断与相应病例的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诊断对比,评价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分析肿瘤组织形态特征,富于黏液间质组、梭形细胞组和其他形态类型组,以及恶性肿瘤中G1、G2和G3组(法国癌症中心联合会分级)等因素,与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准
目的 观察慢性氟中毒对大鼠骨组织中钙调神经磷酸酶(CaN)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CaN在氟骨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36只SD大鼠按性别和体质量分为3组:对照组(饮水含氟<0.5 mg/L)、低氟组(饮水含氟5.0 mg/L)、高氟组(饮水含氟50.0 mg/L),每组12只.实验6个月后股动脉放血处死大鼠,收集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骨钙素(BGP).取大鼠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