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月第一天,九龙坡区含谷镇寨山坪村的饶启华一家在李家祠堂里举行冬祭仪式。饶家人在供桌上摆放了鸡、鱼、水果等,作为供奉祖先的祭品。与其他家族祭祀不同的是,饶家人在先祖的龛位旁边还要另外设置一个摆放有同样祭品的供桌,以祭祀这个祠堂的原主人——李氏瑞庆夫人。这位神秘的夫人在清朝时从甘肃迁居而来。在这个祠堂守候了几十年的饶家人一直非常感恩,因为他们觉得是占了她(原住民)的位置。因此每年举行祭祀,祭礼都是两份,几十年来年年如此。祭祀完毕后家族大聚餐的序幕拉开,打破了冬日山村的寂静。
献忠皇城何处寻 古山寨里醉花阴
2017年,寨山坪村入选重庆市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名录。村里有一个寨山坪寨,始建于清代,是当时重庆最大最坚固的山寨,与繁华的主城闹市仅一山之隔。该寨为一军事防御建筑,占地约260000平方米。寨墙依岩构筑,当时有平安门、长生门、南星门等18道城门,现仅存留五六道古城门遗址,环寨城墙有数公里长,规模很大。这个古山寨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背后有一段段传奇的故事。
据史料记载,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的队伍入川时,曾攻进这里占山为王,自封皇帝,将此地定为皇城,并将从各地收缴来的兵器宝刀埋于地下,称之为铁丘坟。
寨山坪四面都是悬崖,地势中间高、四周低,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进入寨内,但见疏林掩映,碧水掠影,鸡鸣犬吠,宛若世外桃源。寨中老房子和古建筑大多有人居住。
寨山坪村有著悠久的历史,不仅有明末清初时期的古寨文化,也有延续至今的宗教文化,民间早有“先有含谷,后有丰都”之说。
沿着蜿蜒的小路拾级而上,不知不觉便来到了平安门。经过后来的修缮,平安门已经变得比较现代,几乎看不出历史的痕迹。
据说明朝末年,张献忠率队智取寨山坪时,将敌人诱至南星门,将士趁机冲进山寨,占领了寨山坪。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为往返龙凤、曾家、含谷、白市驿的必经通道。
冬日的寨子略显冷清。道路两旁的大槐树树叶早已落尽。从山中走过,如果不留心,就会错过南星门,它深藏在树木之中,树枝把古朴的大门半遮半掩起来,然而只要驻足细看,就会发现“南星门”三个字。门上刻有指路牌和一些残缺的文字。
据传张献忠率队智取寨山坪后,命大将军袁韬在此继续修建城墙和城门。17道城门修好后,寨山坪却怪事迭起,后经了空和尚指点,增修了此南星门(共18道城门),并塑城隍土地菩萨镇守,寨山坪才恢复了原有的平静。
站在南星门的断垣残壁下,触摸着历经400年沧桑的门洞石块,俯瞰着崖下“江山”,似乎能穿越回明朝,切身体会张献忠率队攻下古寨,立于此处,逐鹿天下的雄心壮志。
李家祠堂里的旧时光
含谷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寨山坪村是早期“湖广填四川”的落脚点之一,村内有李家祠堂、申氏古墓群、丁氏古墓群等。每逢清明节,村内都有重要的祭祀活动。
李家祠堂是寨山坪村李姓宗族祠堂,为清代建筑,现为当地居民住宅。建筑坐西朝东,占地面积277平方米,单檐小青瓦悬山顶,穿斗式梁架。祠堂全部由38根石柱支撑,石柱上刻有文字。“喜鹊报龙龙脉转,吉人住地地运来”等若隐若现的字句令人遐想连篇。堂屋中间是长生兴隆皇帝后土瑞庆夫人之神位。瑞庆夫人何许人?就是从甘肃迁居而来的李氏瑞庆夫人。
祠堂内有石碑数块,碑文于数年前被锉掉。据说张献忠在寨山坪举行称帝仪式后,为扩大领域继续率队攻打成都,留下大将军袁韬在此继续修城筑寨。正当袁韬借机大修将军府时,得知张献忠中箭身亡,见大势已去,黯然出走,临行前将将军府赠李氏瑞庆夫人。李氏夫人去逝后,她的晚辈为防官府追查,有意将碑文和地坝藏宝图破坏后远走他乡。
75岁的饶启华一家多年来默默守着这个神秘的祠堂。踩着古老的板砖,走进这座屹立百年的老宅里,仍能看到墙面磨砖对缝,门梁刻字清晰,屋内陈设虽然被岁月洗礼已经褪色,但依然能够窥见当年的奢华精细。
岁月在李家祠堂的老墙上划下印记,在门楣上刻满斑驳,曾经的雕梁画栋化为一片断垣残壁。经过时光的揉搓,李家祠堂零落在浓密深绿中,透出别人不懂的寂寞和忧伤,安静地在角落里看风云变幻,守岁月流逝。
含谷火龙
舞动数百年的文化遗产
在含谷,春节除了吃团圆饭、赏花灯,还有一项独特习俗——舞火龙。含谷火龙源于明末清初,盛行于民国时期,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年年新春舞火龙,已成为含谷人三百余年的传统习俗。
每年新春之际,含谷镇就会举行春节火龙综艺晚会,大街小巷几条大火龙从火花中舞来,仿佛要升腾于九霄之外。璀璨夜色下,数十名健儿左右腾挪,配合着传统的步伐和姿势用力舞动;在围观市民的叫好声中,万千火光为含谷街道装点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关于火龙的发源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据传,很久以前,寨山坪村有一户叶姓人家,儿子7岁就被迫给财主当了放牛娃,村里人都叫他叶家娃。有一天,叶家娃到后山坡割草,捡到一颗想要什么就会变什么的夜明珠。从此,叶家的日子就好了起来。没过多久,此事便被财主知道了,带着家丁到叶家抢夺,慌乱中叶家娃将珠子吞到了肚子里。去喝水,慢慢地头上长出了角,身上也长出了鳞片,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一条巨龙顺着梁滩河进入长江向大海游去。玉皇大帝知道了这件事,便派二郎神与叶家娃变身的龙一道惩治那些财主。
二郎神和叶家娃腾云架雾来到凡间,将人家早起做饭的火烟吸了一肚,喷向了那些欺压百姓的财主,烧死了他们。从那以后,老百姓安居乐业。当地村民为纪念叶家娃,就在春节舞火龙,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含谷有9个火龙表演队,表演人员200余人,每逢春节汇集场镇广场表演。
“我从1987年开始舞火龙,到现在已经31年。”已经70岁高龄的袁万金是重庆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也是舞火龙的总指挥。 “舞火龙是镇里的大事,每年春节前夕,大家都会放下手中的活儿,齐心协力合作筹备。”玩龙头的胡大国参与舞火龙表演也已经20年了,“想要完成一次舞火龙其实并不容易,单是扎制火龙这一项,就需要一周多的工夫,极为考验人的耐心和体力。”
含谷火龙最大的特点就是“打铁水花”这种传统技艺。烧铁水很讲究,一般情况下铁块在罐子里要烧50分钟才会融化。人们将生铁块放在火炉中熔化,形成铁水,用勺捞起抛出,在抛出的同时,用木板打击形成钢花,洒向舞龙人群,瞬间火花四溅,整个场面十分壮丽。打出来的铁花好看与否跟融化的铁有很大的关系。铁水要烧到3600℃,看着颜色清亮,打出来的铁花才会又大又亮。
自1998年起,含谷镇每年坚持举办民间艺术节暨春节火龙综艺晚会,舞火龙早已舞出含谷,闻名全国。1999年8月,含谷镇被重庆市政府命名为“火龙艺术之乡”。2014年,含谷火龙正式入选重庆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錄。多年来,政府不遗余力地加以推广,通过专题研究和教育等,以保护和传承舞火龙这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每年都会有25万元专项资金投入,用于火龙队伍及人员的培训、活动的开展及所需设备器材的添置,确保火龙表演不断代不失传。
“由于制作过程辛苦,舞动时还有可能被铁水烫伤,很多年轻人都没法沉下心来参与。好在舞火龙已经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知道这个项目的人越来越多,也开始有更多人愿意学习这门技艺。”年轻的鞠兴亮看着舞火龙长大,现在已经是火龙队的成员之一,他对舞火龙近年来被发扬光大深感欣慰,“这不仅是含谷传统,更是重庆人的文化财富。”
始于祈福,世代传承,一条火龙在含谷舞动几百年,承载的不仅是对美好生活、佳节团圆的不变期待,也蕴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和延续。
亦古亦今
古村落成“打卡”胜地
近年来,为带动村民致富,寨山坪村以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并对古村进行了微改造,打造了10个小景点。这些举措吸引了远近不少游客前来游览观光。
随着“抖音”“快手”“小红书”等软件的流行,这个曾有点半隐于市的世外桃源迅速走红。最火的景点——仙郁同,每天都会迎来许多游客。
“我女儿昨晚耍小红书看到这个,全家人立马决定今天来看看。” 家住南岸区的王林穿着旗袍,带着全家人来此游玩。早上 9点30分,当记者到达仙郁同时,已有好几拨身着盛装、装备齐全的游客在拍照“打卡”。
仙郁同景点是一片天地交融的草地和一方水天一色的无边界水池,位于高地崖边,水面如镜,映衬着蓝天白云。而沿小路行至水池中央,你的视线会豁然开朗,发现这里可远眺山下开阔的平原。
2018年“五一”以来,来这里的游客增加了很多,为了给越来越多的游客带来更好的观赏体验,这里还在抓紧打造更多诗意与娱乐兼备的景点,比如中式石景、湿地公园、荷花池、红木李林、马鞭草花海、观星扎营烧烤点、儿童专属树林迷宫等。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带着浓浓的乡愁,曾经外出打工的寨山坪青年逐渐回到故乡的怀抱。唐智勇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土生土长的寨山坪人,唐智勇16岁时外出打工,学了一手好厨艺,也曾经在城里的大酒店做过主厨,两年前他和妻子回到寨山坪村开了一家农家乐,返乡创业的收入远远比不上在城里打工。不过这对唐智勇来说并不重要,他更看重的是合家团圆。
如今的寨山坪村,早已不见刀光剑影,1000余亩的花卉基地,种植有马鞭草、山茶花、海棠、玉兰、樱花等20多个品种。每到春季,寨山坪都会迎来大批赏花的游客。三五成群的游客,或赏花拍照,或在花丛中追逐嬉戏。
未来,寨山坪还会与周边联动规划,将自然生态与创新生态相融合,打造自然、人文、娱乐和创新创业等特色元素有机统一的高品质、国际化旅游休闲胜地。(编辑 吴婷婷 [email protected])
献忠皇城何处寻 古山寨里醉花阴
2017年,寨山坪村入选重庆市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名录。村里有一个寨山坪寨,始建于清代,是当时重庆最大最坚固的山寨,与繁华的主城闹市仅一山之隔。该寨为一军事防御建筑,占地约260000平方米。寨墙依岩构筑,当时有平安门、长生门、南星门等18道城门,现仅存留五六道古城门遗址,环寨城墙有数公里长,规模很大。这个古山寨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背后有一段段传奇的故事。
据史料记载,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的队伍入川时,曾攻进这里占山为王,自封皇帝,将此地定为皇城,并将从各地收缴来的兵器宝刀埋于地下,称之为铁丘坟。
寨山坪四面都是悬崖,地势中间高、四周低,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进入寨内,但见疏林掩映,碧水掠影,鸡鸣犬吠,宛若世外桃源。寨中老房子和古建筑大多有人居住。
寨山坪村有著悠久的历史,不仅有明末清初时期的古寨文化,也有延续至今的宗教文化,民间早有“先有含谷,后有丰都”之说。
沿着蜿蜒的小路拾级而上,不知不觉便来到了平安门。经过后来的修缮,平安门已经变得比较现代,几乎看不出历史的痕迹。
据说明朝末年,张献忠率队智取寨山坪时,将敌人诱至南星门,将士趁机冲进山寨,占领了寨山坪。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为往返龙凤、曾家、含谷、白市驿的必经通道。
冬日的寨子略显冷清。道路两旁的大槐树树叶早已落尽。从山中走过,如果不留心,就会错过南星门,它深藏在树木之中,树枝把古朴的大门半遮半掩起来,然而只要驻足细看,就会发现“南星门”三个字。门上刻有指路牌和一些残缺的文字。
据传张献忠率队智取寨山坪后,命大将军袁韬在此继续修建城墙和城门。17道城门修好后,寨山坪却怪事迭起,后经了空和尚指点,增修了此南星门(共18道城门),并塑城隍土地菩萨镇守,寨山坪才恢复了原有的平静。
站在南星门的断垣残壁下,触摸着历经400年沧桑的门洞石块,俯瞰着崖下“江山”,似乎能穿越回明朝,切身体会张献忠率队攻下古寨,立于此处,逐鹿天下的雄心壮志。
李家祠堂里的旧时光
含谷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寨山坪村是早期“湖广填四川”的落脚点之一,村内有李家祠堂、申氏古墓群、丁氏古墓群等。每逢清明节,村内都有重要的祭祀活动。
李家祠堂是寨山坪村李姓宗族祠堂,为清代建筑,现为当地居民住宅。建筑坐西朝东,占地面积277平方米,单檐小青瓦悬山顶,穿斗式梁架。祠堂全部由38根石柱支撑,石柱上刻有文字。“喜鹊报龙龙脉转,吉人住地地运来”等若隐若现的字句令人遐想连篇。堂屋中间是长生兴隆皇帝后土瑞庆夫人之神位。瑞庆夫人何许人?就是从甘肃迁居而来的李氏瑞庆夫人。
祠堂内有石碑数块,碑文于数年前被锉掉。据说张献忠在寨山坪举行称帝仪式后,为扩大领域继续率队攻打成都,留下大将军袁韬在此继续修城筑寨。正当袁韬借机大修将军府时,得知张献忠中箭身亡,见大势已去,黯然出走,临行前将将军府赠李氏瑞庆夫人。李氏夫人去逝后,她的晚辈为防官府追查,有意将碑文和地坝藏宝图破坏后远走他乡。
75岁的饶启华一家多年来默默守着这个神秘的祠堂。踩着古老的板砖,走进这座屹立百年的老宅里,仍能看到墙面磨砖对缝,门梁刻字清晰,屋内陈设虽然被岁月洗礼已经褪色,但依然能够窥见当年的奢华精细。
岁月在李家祠堂的老墙上划下印记,在门楣上刻满斑驳,曾经的雕梁画栋化为一片断垣残壁。经过时光的揉搓,李家祠堂零落在浓密深绿中,透出别人不懂的寂寞和忧伤,安静地在角落里看风云变幻,守岁月流逝。
含谷火龙
舞动数百年的文化遗产
在含谷,春节除了吃团圆饭、赏花灯,还有一项独特习俗——舞火龙。含谷火龙源于明末清初,盛行于民国时期,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年年新春舞火龙,已成为含谷人三百余年的传统习俗。
每年新春之际,含谷镇就会举行春节火龙综艺晚会,大街小巷几条大火龙从火花中舞来,仿佛要升腾于九霄之外。璀璨夜色下,数十名健儿左右腾挪,配合着传统的步伐和姿势用力舞动;在围观市民的叫好声中,万千火光为含谷街道装点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关于火龙的发源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据传,很久以前,寨山坪村有一户叶姓人家,儿子7岁就被迫给财主当了放牛娃,村里人都叫他叶家娃。有一天,叶家娃到后山坡割草,捡到一颗想要什么就会变什么的夜明珠。从此,叶家的日子就好了起来。没过多久,此事便被财主知道了,带着家丁到叶家抢夺,慌乱中叶家娃将珠子吞到了肚子里。去喝水,慢慢地头上长出了角,身上也长出了鳞片,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一条巨龙顺着梁滩河进入长江向大海游去。玉皇大帝知道了这件事,便派二郎神与叶家娃变身的龙一道惩治那些财主。
二郎神和叶家娃腾云架雾来到凡间,将人家早起做饭的火烟吸了一肚,喷向了那些欺压百姓的财主,烧死了他们。从那以后,老百姓安居乐业。当地村民为纪念叶家娃,就在春节舞火龙,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含谷有9个火龙表演队,表演人员200余人,每逢春节汇集场镇广场表演。
“我从1987年开始舞火龙,到现在已经31年。”已经70岁高龄的袁万金是重庆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也是舞火龙的总指挥。 “舞火龙是镇里的大事,每年春节前夕,大家都会放下手中的活儿,齐心协力合作筹备。”玩龙头的胡大国参与舞火龙表演也已经20年了,“想要完成一次舞火龙其实并不容易,单是扎制火龙这一项,就需要一周多的工夫,极为考验人的耐心和体力。”
含谷火龙最大的特点就是“打铁水花”这种传统技艺。烧铁水很讲究,一般情况下铁块在罐子里要烧50分钟才会融化。人们将生铁块放在火炉中熔化,形成铁水,用勺捞起抛出,在抛出的同时,用木板打击形成钢花,洒向舞龙人群,瞬间火花四溅,整个场面十分壮丽。打出来的铁花好看与否跟融化的铁有很大的关系。铁水要烧到3600℃,看着颜色清亮,打出来的铁花才会又大又亮。
自1998年起,含谷镇每年坚持举办民间艺术节暨春节火龙综艺晚会,舞火龙早已舞出含谷,闻名全国。1999年8月,含谷镇被重庆市政府命名为“火龙艺术之乡”。2014年,含谷火龙正式入选重庆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錄。多年来,政府不遗余力地加以推广,通过专题研究和教育等,以保护和传承舞火龙这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每年都会有25万元专项资金投入,用于火龙队伍及人员的培训、活动的开展及所需设备器材的添置,确保火龙表演不断代不失传。
“由于制作过程辛苦,舞动时还有可能被铁水烫伤,很多年轻人都没法沉下心来参与。好在舞火龙已经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知道这个项目的人越来越多,也开始有更多人愿意学习这门技艺。”年轻的鞠兴亮看着舞火龙长大,现在已经是火龙队的成员之一,他对舞火龙近年来被发扬光大深感欣慰,“这不仅是含谷传统,更是重庆人的文化财富。”
始于祈福,世代传承,一条火龙在含谷舞动几百年,承载的不仅是对美好生活、佳节团圆的不变期待,也蕴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和延续。
亦古亦今
古村落成“打卡”胜地
近年来,为带动村民致富,寨山坪村以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并对古村进行了微改造,打造了10个小景点。这些举措吸引了远近不少游客前来游览观光。
随着“抖音”“快手”“小红书”等软件的流行,这个曾有点半隐于市的世外桃源迅速走红。最火的景点——仙郁同,每天都会迎来许多游客。
“我女儿昨晚耍小红书看到这个,全家人立马决定今天来看看。” 家住南岸区的王林穿着旗袍,带着全家人来此游玩。早上 9点30分,当记者到达仙郁同时,已有好几拨身着盛装、装备齐全的游客在拍照“打卡”。
仙郁同景点是一片天地交融的草地和一方水天一色的无边界水池,位于高地崖边,水面如镜,映衬着蓝天白云。而沿小路行至水池中央,你的视线会豁然开朗,发现这里可远眺山下开阔的平原。
2018年“五一”以来,来这里的游客增加了很多,为了给越来越多的游客带来更好的观赏体验,这里还在抓紧打造更多诗意与娱乐兼备的景点,比如中式石景、湿地公园、荷花池、红木李林、马鞭草花海、观星扎营烧烤点、儿童专属树林迷宫等。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带着浓浓的乡愁,曾经外出打工的寨山坪青年逐渐回到故乡的怀抱。唐智勇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土生土长的寨山坪人,唐智勇16岁时外出打工,学了一手好厨艺,也曾经在城里的大酒店做过主厨,两年前他和妻子回到寨山坪村开了一家农家乐,返乡创业的收入远远比不上在城里打工。不过这对唐智勇来说并不重要,他更看重的是合家团圆。
如今的寨山坪村,早已不见刀光剑影,1000余亩的花卉基地,种植有马鞭草、山茶花、海棠、玉兰、樱花等20多个品种。每到春季,寨山坪都会迎来大批赏花的游客。三五成群的游客,或赏花拍照,或在花丛中追逐嬉戏。
未来,寨山坪还会与周边联动规划,将自然生态与创新生态相融合,打造自然、人文、娱乐和创新创业等特色元素有机统一的高品质、国际化旅游休闲胜地。(编辑 吴婷婷 [email protected])